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文棋 《中外建筑》 2014年第7期82-84,共3页
新加坡组屋制度消除了其自治之初的贫民窟,到1989年新加坡已经有87%的人口居住在组屋内,政府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本文分析了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发展背景,从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开发模式、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深入探讨... 新加坡组屋制度消除了其自治之初的贫民窟,到1989年新加坡已经有87%的人口居住在组屋内,政府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本文分析了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发展背景,从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开发模式、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深入探讨新加坡组屋制度的成功经验和积极意义;通过具有相似背景的深圳市保障房制度与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保障房制度存在问题;指出我国内地保障房建设,应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要牢牢掌握住保障房的控制权,使保障房真正达到满足低收入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组屋制度 深圳市 保障房制度 借鉴意义
下载PDF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何以成功——兼论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困境 被引量:7
2
作者 蔡真 池浩珲 《金融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8-122,126,共16页
作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参照物,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成功依赖于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和环境。首先,在一系列配套制度中组屋制度是成功的前提,新加坡政府通过建屋发展局控制了约80%的住宅市场份额,但政府并没因... 作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参照物,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成功依赖于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和环境。首先,在一系列配套制度中组屋制度是成功的前提,新加坡政府通过建屋发展局控制了约80%的住宅市场份额,但政府并没因市场势力获取垄断利润,而是通过补贴大幅提升居民住房的可负担水平。其次,新加坡政府实现补贴的关键手段是土地的低价获取和低价提供,政府还通过组屋的有限流转实现市场的半开放结构,从而保证政府主导的市场不被炒作。最后,新加坡政府类似计划经济的精细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组屋物业的价值,从而避免了住宅市场的棘轮效应。中国公积金制度未能有效发挥住房保障作用的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制度环境:第一,经济适用房制度并未建立起来;第二,土地制度并没有像新加坡模式为住房建设提供低价土地,反而形成了土地财政依赖;第三,保障房配套设施及物业管理方面,中国不能像新加坡一样实行类似计划经济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针对中国公积金制度运行的诸多困境,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积金制度 组屋制度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 新加坡《土地征用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