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ST1H3D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滑雪 杜丹丽 叶国柳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12期1969-1972,共4页
目的检测HIST1H3D基因在宫颈癌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HIST1H3D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盆腔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ST1H3D基因在正常宫颈、低度宫颈上皮内病变、高度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组... 目的检测HIST1H3D基因在宫颈癌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HIST1H3D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盆腔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ST1H3D基因在正常宫颈、低度宫颈上皮内病变、高度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差异,统计收集患者的标本及临床资料,分析HIST1H3D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盆腔转移的关系。结果HIST1H3D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低度宫颈上皮内病变和高度宫颈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ST1H3D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HIST1H3D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增加,且表达量随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提示其过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宫颈癌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1h3d基因 宫颈癌 免疫组化技术
下载PDF
2019—2021年华东地区6株禽源H3亚型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
2
作者 赵婉宸 李扬 +5 位作者 才天宇 葛志闯 高如一 王晓泉 顾敏 刘秀梵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H3亚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感染人、猪、马、犬、禽等众多宿主并能发生跨种间传播,危害不容忽视。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华东地区活禽市场采集表观健康的家禽喉头与泄殖腔棉拭,通过血清学试验鉴定、筛选出6株代表性水禽源H3亚... H3亚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感染人、猪、马、犬、禽等众多宿主并能发生跨种间传播,危害不容忽视。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华东地区活禽市场采集表观健康的家禽喉头与泄殖腔棉拭,通过血清学试验鉴定、筛选出6株代表性水禽源H3亚型流感病毒,并经RT-PCR试验确定5株为H3N2亚型、1株为H3N1亚型。进一步对6株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A蛋白裂解位点处均为PEKQTR/GLF,不存在连续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受体结合位点处均为禽源特征性的226Q和228S,提示其跨种传播至哺乳动物的潜能较低;内部基因片段来源多样化,与H3N8、H4N6、H5N8、H6N1、H7N7、H0N3等众多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亲缘关系密切;除JS1018/19和JS1094/19的NS基因属于北美谱系以外,其余均属于欧亚谱系的禽源分支,与犬、马、猪、人等哺乳动物源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提示虽然可能存在不同进化谱系间的基因重组但并未发生从禽到哺乳动物宿主的基因交换。该研究结果丰富了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数据,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布特征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3N1 h3N2 基因组分析 遗传进化
下载PDF
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表达及其意义
3
作者 谭凤梅 曹彩霞 +4 位作者 宋小萍 王雪霁 肖红燕 李燕 刘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生(ADH)和导管原位癌(DCIS)组织中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UDH中均少量表达;在CCL、ADH和DCIS中均明显表达,且随着病变的级别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在CCL、ADH和DCIS中着色强阳性(++~+++)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因子3 细胞周期蛋白d1 P53基因编码蛋白 增殖细胞核蛋白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3/96(H5N1)N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乔传玲 于康震 +3 位作者 孟庆文 邓国华 田国斌 唐秀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采用RT_PCR技术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 3/ 96 (H5N1) (GD3/ 96 )NA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与测序 ,该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NA基因全长为 1410bp ,共编码 46 9个氨基酸。其序列与A/Hongkong/ 15 6 / 97(H5N1)、A/Chicken/... 采用RT_PCR技术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 3/ 96 (H5N1) (GD3/ 96 )NA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与测序 ,该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NA基因全长为 1410bp ,共编码 46 9个氨基酸。其序列与A/Hongkong/ 15 6 / 97(H5N1)、A/Chicken/HongKong/ 2 2 0 / 97(H5N1)、A/Goose/Guangdong/ 1/ 96 (H5N1)及A/teal/Hongkong/W312 / 97(H6N1)分离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8.4%~ 99.0 %之间 ,其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 89.8%~ 99.2 %之间。氨基酸序列与香港流感分离株氨基酸序列相比 ,在茎部没有出现 19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A/Goose/Guangdong/3/96(h5N1) NA 序列分析 神经氨酸酶基因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稳定表达口蹄疫病毒3D基因的BHK21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毕研丽 沈小燕 +3 位作者 丛国正 刘湘涛 常惠芸 才学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5-1120,共6页
【目的】研究口蹄疫病毒RNA聚合酶在BHK-21细胞中的稳定表达状况,为研究RNA聚合酶生物学活性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重组质粒pMD18-T-3D扩增口蹄疫病毒3D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PSTR1... 【目的】研究口蹄疫病毒RNA聚合酶在BHK-21细胞中的稳定表达状况,为研究RNA聚合酶生物学活性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重组质粒pMD18-T-3D扩增口蹄疫病毒3D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PSTR1-3D。用pBPSTR1-3D和pVSV-G双质粒瞬时转染GP2-293包装细胞,收获重组逆转录病毒,然后感染BHK-21细胞,嘌呤霉素持续筛选12d后获得阳性克隆,并用有限稀释法挑选单个阳性细胞克隆。【结果】应用PCR、RT-PCR技术可从体外反复传代的阳性细胞中扩增到3D基因,证实目的外源基因能转录并被稳定整合进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经SDS-PAGE、Westernblot、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在不同代次的阳性细胞中有目的蛋白表达。【结论】本试验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靶细胞的基因组中,构建了稳定表达口蹄疫病毒RNA聚合酶的包装细胞系,为研究3D基因表达及其蛋白定位提供了方便,也为下一步研究RNA聚合酶生物学功能和疫苗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3d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pBPSTR1 BhK-21细胞系
下载PDF
Wilms瘤基因1、B7家族成员H3及自然杀伤细胞表面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李录克 时艳荣 +4 位作者 陈晓亮 靳重阳 陈明枝 张玉洁 张军凤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4期2780-2784,共5页
目的探讨Wilms瘤基因1(WT1)、B7家族成员H3(B7H3)及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50例淋巴瘤患者,分别作为骨髓瘤组和淋巴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NK细... 目的探讨Wilms瘤基因1(WT1)、B7家族成员H3(B7H3)及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50例淋巴瘤患者,分别作为骨髓瘤组和淋巴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NK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组患者WT1、B7H3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NK细胞表面受体NKG2D、CD69、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访1年,比较不同预后情况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患者WT1、B7H3 mRNA相对表达量及NK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淋巴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骨髓瘤组患者B7H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淋巴瘤组,PD-1、NKG2D mRNA相对表达量及NK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均高于淋巴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预后不良15例,预后良好41例,预后良好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B7H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7H3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AUC为0.748(95%CI:0.605~0.891),cut-off值为3.29,此时的灵敏度为0.867,特异度为0.659。随访结束,淋巴瘤组患者中,预后不良19例,预后良好31例,预后良好淋巴瘤患者B7H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预后不良患者,NK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3、NK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联合检测预测淋巴瘤患者预后的AUC为0.852(95%CI:0.731~0.973),灵敏度为0.871,特异度为0.737。结论B7H3及NK细胞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但WT1水平的差异不明显,B7H3及NK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对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瘤 Wilms瘤基因1 B7家族成员h3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一个短肋骨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3型伴多趾家系DYNC2H1基因新突变 被引量:3
7
作者 乔龙威 李红 +3 位作者 王挺 高昂 赵楠楠 张芹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834-836,共3页
目的对1例短肋骨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3型伴多趾家系胎儿DYNC2H1基因突变检测和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第2胎胎儿皮肤和父母外周血进行外显子组测序,采用Polyphen-2,Sift和Provea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新的基因突变进行... 目的对1例短肋骨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3型伴多趾家系胎儿DYNC2H1基因突变检测和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第2胎胎儿皮肤和父母外周血进行外显子组测序,采用Polyphen-2,Sift和Provea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新的基因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并用PCR-Sanger测序方法对可能的致病突变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检测到DYNC2H1基因存在双杂合突变,分别为c.5984C>T和c.10606C>T,前者遗传于表型正常父亲,后者遗传于表型正常母亲。c.10606C>T(rs562139820)为致病性变异,该变异可导致截断蛋白的产生。该变异在dbSNP数据库中基因频率是0.000 2。c.5984C>T在OMIM、HGMD、Clinvar数据库中未发现相关报道,且正常人数据库(DYDF,dbSNP,千人基因组,千人南方,千人北方,Ex AC)中均未见收录,蛋白质结构预测可能有害(Polyphen-2,Sift和Provean),突变的氨基酸在不同的物种间高度保守。先证者携带的复合杂合突变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复合杂合遗传疾病发病机制;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表型及基因型共分离。结论DYNC2H1基因的c.5984C>T突变可能是导致该短肋骨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3型伴多趾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肋骨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3型伴多趾 dYNC2h1基因 基因突变 胎儿
下载PDF
LncRNA FOXD3-AS1靶向miR-127-3p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杜美玲 王晓元 +2 位作者 李会贤 李方江 李飞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456-3462,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叉头盒转录基因D3反义RNA1(FOXD3-AS1)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0.001 mol/L的AngⅡ处理人主动脉VSM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叉头盒转录基因D3反义RNA1(FOXD3-AS1)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0.001 mol/L的AngⅡ处理人主动脉VSM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FOXD3-AS1和miR-127-3p的表达水平。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活力、凋亡、迁移、侵袭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T-qPCR验证FOXD3-AS1和miR-127-3p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AngⅡ诱导后VSMCs细胞存活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FOXD3-AS1、p-PI3K和p-AKT表达显著升高,凋亡率、miR-127-3p表达显著降低(P<0.05)。抑制FOXD3-AS1表达或过表达miR-127-3p后,AngⅡ处理的VSMCs细胞存活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p-PI3K和p-AKT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FOXD3-AS1靶向负性调控miR-127-3p表达。抑制FOXD3-AS1能够逆转抑制miR-127-3p对AngⅡ处理的VSMCs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及p-PI3K和p-AKT表达的影响(P<0.05)。结论抑制FOXD3-AS1能够降低AngⅡ诱导的VSMC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127-3p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盒转录基因d3反义RNA1(FOXd3-AS1) miR-127-3p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Ang)Ⅱ 细胞增殖 迁移侵袭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
下载PDF
PNPLA3基因I148M多态性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周期及Cyclin D1、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利蓉 宋江勤 郭飞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0期58-61,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蛋白3(PNPLA3)基因I148M多态性对肝癌细胞Hep G2细胞周期及Cyclin D1、p53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PNPLA3基因I148M突变型(突变组)、PNPLA3基因I148M野生型(野生组)的肝癌细胞Hep G2,以空载体细胞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蛋白3(PNPLA3)基因I148M多态性对肝癌细胞Hep G2细胞周期及Cyclin D1、p53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PNPLA3基因I148M突变型(突变组)、PNPLA3基因I148M野生型(野生组)的肝癌细胞Hep G2,以空载体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Cyclin D1、p53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突变组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野生组和对照组,S、G2/M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野生组和对照组(P均<0.05);野生组与对照组G1、S、G2/M期细胞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Cyclin D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突变组p53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组和对照组(P均<0.05),而野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NPLA3基因I148M多态性能够诱导p53过表达,导致肝细胞周期紊乱,最终发展成肝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蛋白3 基因多态性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d1 p53
下载PDF
短肋多指综合征3型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和DYNC2H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詹瑛 张建芳 +2 位作者 程璐 徐盈 陈必良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874-878,共5页
目的对一个短肋多指综合征3型(short-rib polydactyly syndrome typeⅢ,SRPSⅢ)家系进行临床特征描述及相关致病基因突变分析,从遗传学角度明确其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方法对该家系胎儿样... 目的对一个短肋多指综合征3型(short-rib polydactyly syndrome typeⅢ,SRPSⅢ)家系进行临床特征描述及相关致病基因突变分析,从遗传学角度明确其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方法对该家系胎儿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检出可疑致病位点后再结合PCR和Sanger测序,在家系内进行遗传共分离验证。结果检测到先证者胎儿在DYNC2H1基因上携带母源性c.2346-1G>A突变和父源性c.7292+4T>C突变,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规律。结论DYNC2H1基因是该家系的可能致病基因,NGS结合Sanger测序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短肋多指综合征3型家系进行基因诊断,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肋多指综合征3 dYNC2h1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产前诊断
下载PDF
CRISPR/Cas13d介导猪胎儿成纤维细胞SUV39H1/SUV39H2基因敲降
11
作者 毕登峰 王煜 +1 位作者 姚婧 赵建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7-1966,共10页
研究旨在利用CRISPR/Cas13d系统对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EF)中的胚胎发育相关基因SUV39H1/SUV39H2进行RNA水平的敲降,从而在猪上建立CRISPR/Cas13d介导的基因敲降系统。根据SUV39H1、SUV39H2基因的编码序列各设计3个靶向编码链的sgRNAs,并... 研究旨在利用CRISPR/Cas13d系统对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EF)中的胚胎发育相关基因SUV39H1/SUV39H2进行RNA水平的敲降,从而在猪上建立CRISPR/Cas13d介导的基因敲降系统。根据SUV39H1、SUV39H2基因的编码序列各设计3个靶向编码链的sgRNAs,并以单链寡核苷酸的形式合成,退火后与BspQⅠ线性化的sgRNA表达载体进行连接,构建SUV39H1-sgRNA和SUV39H2-sgRNA表达载体,用Sanger软件进行测序;将Cas13d表达载体和靶向SUV39H1/SUV39H2基因的sgRNA载体按照1∶1、1∶2、1∶4、2∶1和4∶1比例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选检测细胞转染效率,用半定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敲降效率;用半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敲降SUV39H1/SUV39H2基因后,靶基因转录水平及组蛋白H3K9me3水平的变化。测序结果表明,针对2个基因设计的各3条sgRNAs均成功连入载体中;流式细胞术分选结果显示,转染效率约70%;半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sgRNAs均极显著降低了SUV39H1和SUV39H2基因的表达(P<0.01),其中SUV39H1-sgRNA-2和SUV39H2-sgRNA-1均可使SUV39H1和SUV39H2的表达降低50%;Cas13d∶sgRNA为1∶1、1∶2和1∶4组细胞的存活率高于2∶1和4∶1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as13d∶sgRNA为1∶2、1∶4、2∶1和4∶1组敲降效率均显著高于1∶1组(P<0.05),且Cas13d∶sgRNA为1∶2组敲降效率最高(70%)。半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SUV39H1-sgRNA-2和SUV39H2-sgRNA-1极显著降低SUV39H1和SUV39H2的表达,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5%~30%(P<0.0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敲降SUV39H1和SUV39H2基因后,组蛋白H3K9me3水平显著降低(P<0.05)。因此,本研究利用CRISPR/Cas13d系统在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成功敲降SUV39H1和SUV39H2,并下调其催化的H3K9me3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3d SUV39h1/SUV39h2基因 敲降 猪胎儿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人胸膜间皮瘤ALDH3B1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璐 张立 +6 位作者 杨海艳 杨娜 江岸 余琼 温莺璇 赵一 杨晟杰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62-75,共14页
通过人胸膜间皮瘤DNA从头测序,发现ALDH3B1基因突变与人胸膜间皮瘤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联。通过PCR扩增,得到52例人胸膜间皮瘤、11例人非胸膜间皮瘤样本的ALDH3B1基因片段,利用一代测序技术对人胸膜间皮瘤ALDH3B1基因突变进行验证。ALDH... 通过人胸膜间皮瘤DNA从头测序,发现ALDH3B1基因突变与人胸膜间皮瘤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联。通过PCR扩增,得到52例人胸膜间皮瘤、11例人非胸膜间皮瘤样本的ALDH3B1基因片段,利用一代测序技术对人胸膜间皮瘤ALDH3B1基因突变进行验证。ALDH3B1基因片段系列比对结果显示:①与非胸膜间皮瘤患者相比,人胸膜间皮瘤患者ALDH3B1基因突变位点较多,有9个基因替换位点,一个基因颠换位点,3个基因片段严重缺失。②突变率较高的位点有:67789454 bp位点的碱基发生G-A替换,突变率为12.96%;67789380 bp位点的碱基发生G-A替换,突变率为9.43%;67789589 bp位点的碱基发生G-A替换,突变率为7.69%;67789407 bp位点的碱基发生C-T替换,突变率为7.55%。③突变位点较多的病例是XL1、XL36、XL47和XLZCH,它们各有四个突变位点;Z17例非胸膜间皮瘤患者有三个突变位点,且有基因片段严重缺失。④XL44ZL与XL44是同一病例的癌旁组织与癌组织,它们在67789454 bp位点的碱基发生发了G-A替换,其他突变未发生。⑤考查位点67789292 bp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结果表明,人胸膜间皮瘤的发生发展与ALDH3B1基因突变有关,但ALDH3B1基因是否能充当人胸膜间皮瘤的生物标志物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胸膜间皮瘤 ALdh3h1 基因突变
下载PDF
2010-2012年福建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剑锋 沈晓娜 +7 位作者 王美爱 杨式芹 修文琼 黄萌 张炎华 翁育伟 严延生 郑奎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通过对2010—2012年福建省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毒株血凝素HA1基因进行分析,了解2010-2012年福建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和变异规律。方法随机选择28株毒株,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目的片段,纯化PCR产物后进行测序;利... 目的通过对2010—2012年福建省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毒株血凝素HA1基因进行分析,了解2010-2012年福建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和变异规律。方法随机选择28株毒株,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目的片段,纯化PCR产物后进行测序;利用DNAstar和Mega4.0等生物信患学软件进行核苷酸整理、拼接、校对、差异性比较以及基因进化树构建等分析研究。结果28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HAl区核苷酸同源性在96.4%~100%之间。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进化规律都是沿着树枝主干随着时闻推移向,上延伸,序列的差异和年代成正比。2010—2012年间HAl区共出现43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化,其中有10个氨基酸位点变异累计涉及4个抗原决定簇,2个变异位点发生在受体结合位点(RBS)及其附近,应予高度重视。结论相对于A/Perth/16/2009疫苗代表株,2012年的部分H3N2亚型流感出现了抗原漂移;部分毒株已出现氨基酸位点的改变,并涉及抗原决定簇及受体结合位点,提示2010—2012年福建省人群中流行的H3N2亚型流感正逐渐发生变异,应加强流感病原学监测,以及时发现新的流感变异株,为福建省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h3N2亚型 hA1基因 特征 变异
下载PDF
I型鸭肝炎病毒VP1、3D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4
作者 孔留五 罗玉均 +5 位作者 张桂红 陈建红 徐小芹 廖明 康艳梅 何逸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68-1071,共4页
根据GenBank中的I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设计了扩增I型鸭肝炎病毒VP1、3D基因的引物,用该特异性表达引物从I型鸭肝炎病毒cDNA模板中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P1、3D,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pET32a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 根据GenBank中的I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设计了扩增I型鸭肝炎病毒VP1、3D基因的引物,用该特异性表达引物从I型鸭肝炎病毒cDNA模板中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P1、3D,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pET32a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宿主BL21(DE3),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VP1、3D基因的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ting分析蛋白免疫原性。结果表明,VP1、3D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较高,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48kD、68kD,并能被兔抗DHV-1血清所识别。I型鸭肝炎病毒VP1、3D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VP1基因 3d基因 克隆表达
下载PDF
转cry1Ab/vip3H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连续多代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洋 田俊策 +2 位作者 彭于发 郭予元 叶恭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0-497,共8页
实验室条件下,转cry1Ab/vip3H基因水稻G6H1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长发育与繁殖的继代效应评价结果表明,不论是在苗期或是成株期,在各水稻品种上连续饲喂褐飞虱4代后,该虫各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都没有受到水稻品种的显著影响,... 实验室条件下,转cry1Ab/vip3H基因水稻G6H1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长发育与繁殖的继代效应评价结果表明,不论是在苗期或是成株期,在各水稻品种上连续饲喂褐飞虱4代后,该虫各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都没有受到水稻品种的显著影响,即不论是在第1代、第2代还是第4代,取食G6H1与取食其非转基因亲本Xiushui 110相比,褐飞虱若虫的发育时间、成虫寿命和产卵量都没有显著差异。同时,2008年和2009年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G6H1和Xiushui 110稻田间褐飞虱的若虫、成虫和成若虫总密度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Ab/vip3h基因 基因水稻 褐飞虱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CYP2D6、CYP3A5、CYP1A2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仁云 杨楹 +4 位作者 邹连勇 裴可灵 景双春 王仁峰 王洪军 《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药物代谢相关酶CYP2D6、CYP3A5、CYP1A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常见的等位基因CYP2D6~*2、~*10、~*14、CYP3A5~*3、CYP1A2~*1C在汉族人群中人群中的分布。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 CYP2D6~*10等...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药物代谢相关酶CYP2D6、CYP3A5、CYP1A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常见的等位基因CYP2D6~*2、~*10、~*14、CYP3A5~*3、CYP1A2~*1C在汉族人群中人群中的分布。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 CYP2D6~*10等位基因是最常见的变异(47.52%),且高于白种人(P<0.05),其次为~*1等位基因(34.65%),~*2等位基因(14.36%),~*14(3.47%)且高于既往中国的研究(P<0.05),CYP2D6~*10/~*10(IM),~*1/~*10(EM)和~*1/~*1(EM)基因型最多,占中国汉族人群的29.70%、25.75%和17.82%,没有发现~*14/~*14。CYP3A5~*3和CYP1A2~*1C分别是最常见的等位基因(72.08%和41.07%),~*3/~*3(PM)是CYP3A5最常见的基因型(57.50%),1A/1A是CYP1A2(40.48%)最常见的基因型,并且和1A/1C基因型非常接近(36.90%)。而在性别的比较中发现,男性CYP2D6以EM为主,CYP1A2以UM为主;女性CYP2D62D6以IM为主,CYP1A2以IM和PM为主,而CYP3A5的基因型性别的差异不明显。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CYP2D6仅发现正常代谢型(EM)和中间代谢型(IM),且以正常代谢型为主,CYP3A5以慢代谢型(PM)为主,CYP1A2以超快代谢(UM),中间代谢(IM)为主,且两个基因型接近。CYP2D6和CYP1A2代谢型存有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d6 CYP3A5 CYP1A2 多态性 基因 等位基因频率
下载PDF
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HA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晶 马伟 +2 位作者 孙建华 徐泉源 冉多良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采用RT-PCR方法从马流感病毒中国分离株A/马/新疆/07(H3N8)中扩增的HA1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测序正确后转化入Rosetta(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菌表达出约53ku,以沉淀性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且在37℃,... 采用RT-PCR方法从马流感病毒中国分离株A/马/新疆/07(H3N8)中扩增的HA1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测序正确后转化入Rosetta(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菌表达出约53ku,以沉淀性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且在37℃,0.4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8h表达效果最好。表达产物经切胶纯化后得到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blot分析,表达的蛋白与抗马流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证实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 hA1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2015年盐城市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HA1基因分子进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国清 李春香 +3 位作者 邵荣标 王瑶 徐士林 李长城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了解盐城市2015年甲型H3N2流感病毒分离株表面血凝素HA1基因分子进化特征。方法对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病毒分离;选取甲型H3N2毒株,采用一步法RT-PCR扩增其HA1区,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DNAStar软件包中MegAlign进行... 目的了解盐城市2015年甲型H3N2流感病毒分离株表面血凝素HA1基因分子进化特征。方法对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病毒分离;选取甲型H3N2毒株,采用一步法RT-PCR扩增其HA1区,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DNAStar软件包中MegAlign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析,以MEGA6.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基因种系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2015年盐城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样本中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36%,乙型、甲型H3N2、新甲H1N1型交替流行。抽取的7株甲型H3N2分离株,其HA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8.7%~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7.9%~100.0%;其HA1区氨基酸位点变异呈散在性分布,均未发生氨基酸的丢失和插入,氨基酸突变主要位于抗原决定簇的A、B和C区。除A/JSYC/11025/2015外,其余6株新增2个糖基化位点,其中158aa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B区。结论 2015年盐城市流感流行以甲型H3N2和乙型Yamagata系为主,具有典型的冬、夏双高峰特点。病毒HA1区基因特性逐渐发生变异,可能导致抗原变化,应进一步加强流感病原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甲型h3N2病毒 RT-PCR hA1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H1、H3亚型和M基因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捷 谢芝勋 +6 位作者 罗思思 刘加波 谢丽基 庞耀珊 范晴 邓显文 谢志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且能同时区分H1和H3亚型AIV的方法,为有效防控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奠定基础。【方法】根据H1亚型、H3亚型AIV-HA基因和M基因的保守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以...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且能同时区分H1和H3亚型AIV的方法,为有效防控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奠定基础。【方法】根据H1亚型、H3亚型AIV-HA基因和M基因的保守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以含有H1亚型AIV和H3亚型AIV的cDNA为模板,对三重PCR扩增条件进行优化,验证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临床样品进行AIV检测。【结果】H1和H3亚型AIV混合模板经三重PCR扩增可获得3条特异性条带,其中302bp为H1亚型HA基因、453bp为M基因、626bp为H3亚型HA基因;含有H1或H3亚型AIV的模板均出现两条特异性条带,大小分别为302和453bp、453和626bp;含有其他亚型AIV的模板仅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453bp);而其他禽呼吸道疾病病毒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优化后的三重PCR最低能同时检测出7.00pg的H1亚型AIV、3.62pg的M基因和20.60pg的H3亚型AIV;对100个临床样品进行AIV检测,AIV总阳性率为36%,其中H1亚型阳性率4%、H3亚型阳性率9%、其他亚型阳性率23%。【结论】禽流感病毒H1、H3亚型和M基因三重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适用于AIV的检测及H1和H3亚型AIV的分型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1亚型 h3亚型 M基因 三重PCR
下载PDF
猪NR1H3基因可变剪接体的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雪莲 晋大鹏 +7 位作者 吴怡琦 李文霞 秦本源 蔡春波 高鹏飞 郭晓红 李步高 曹果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4,共12页
旨在克隆猪NR1H3基因的可变剪接体,并预测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其转录本的表达特性。本试验以马身猪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及克隆测序技术对猪NR1H3基因CDS区进行扩增和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NR1H3蛋白的生物学特性,采用qRT-... 旨在克隆猪NR1H3基因的可变剪接体,并预测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其转录本的表达特性。本试验以马身猪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及克隆测序技术对猪NR1H3基因CDS区进行扩增和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NR1H3蛋白的生物学特性,采用qRT-PCR技术检测NR1H3基因在心、肝、脾、肺、肾、胃、小肠、股二头肌、腰大肌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谱及在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出猪NR1H3基因的两个转录本NR1H3-1和NR1H3-2,其中NR1H3-2为新发现的转录本(MN082630),其CDS区全长1203 bp,编码的蛋白质含400个氨基酸,属于中性不稳定蛋白;与NR1H3-1相比,NR1H3-2缺失了长度为95 bp的第9外显子,编码的蛋白质NR1H3-2比NR1H3-1少了一个肝X受体的配体结合结构域;氨基酸的相似性分析发现,猪NR1H3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北大西洋小须鲸、山羊、绵羊、抹香鲸、长江江豚等物种的相似性较高。NR1H3-1和NR1H3-2在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NR1H3-1转录本在小肠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脾、肝、股二头肌等,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NR1H3-2则在肝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脾、小肠、胃和股二头肌等,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在各组织中(除小肠、心、肺),NR1H3-2的表达量均高于NR1H3-1,其中在肝和皮下脂肪组织中,NR1H3-2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NR1H3-1(P<0.01),在胃中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皮下脂肪组织中NR1H3-1和NR1H3-2的表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推测该基因对猪的脂肪沉积有调控作用。本试验成功克隆了猪NR1H3基因的两个可变剪接体,并推测其对猪脂质代谢及脂肪生成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1h3基因 可变剪接 生物信息学 表达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