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MIP-Ⅰ激活Jurkat细胞抗-HIV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小菲 陈彬 +2 位作者 谭晓华 罗燕 杨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vMIP-Ⅰ,电穿孔法将其转染至Jurkat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vMIP-Ⅰ基因对Jurkat细胞内CCL5、APOBEC3G、APOBEC3F、等抗-HIV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vMIP-Ⅰ抗HIV感染的机制。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 本研究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vMIP-Ⅰ,电穿孔法将其转染至Jurkat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vMIP-Ⅰ基因对Jurkat细胞内CCL5、APOBEC3G、APOBEC3F、等抗-HIV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vMIP-Ⅰ抗HIV感染的机制。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EGFP-N3-vMIP-Ⅰ载体,电穿孔转染效率达到40%左右,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vMIP-Ⅰ转染组的Jurkat细胞内CCL5、A3G、A3F和MX1分别上调7.37倍、1.58倍、2.42倍和2.06倍。研究结果表明:vMIP-Ⅰ基因可激活Jurkat细胞内一些抗HIV相关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vMIP-Ⅰ基因抗HIV感染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SHV -hiv基因 vMIP- JURKAT
下载PDF
HIV-Ⅰ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涂杰 薛茜 《地方病通报》 2007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综合评价HIV-Ⅰ宫内传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MIDLIN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和引文检索作为补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信息。采用专用软件Rev Man 4.2.2完成系统评价过程。结果本次研究纳入文... 目的综合评价HIV-Ⅰ宫内传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MIDLIN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和引文检索作为补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信息。采用专用软件Rev Man 4.2.2完成系统评价过程。结果本次研究纳入文献8篇,HIV-Ⅰ宫内传播组CD4+细胞计数低于未传播组,WMD=-164.58 95%CI为(-203.64,-125.51);宫内传播组的CD4+/CD8比率低于未传播组,WMD=-0.17,95%的可信区间(-0.22,-0.13);HIV-Ⅰ宫内传播组血清病毒载量高于未传播组,WMD=1.08 95%的置信区间为(0.36,1.81);宫内传播组的低体重婴儿的发生率高于未传播组。宫内传播组的出生体重低于未传播组的出生体重。宫内传播组的胎盘感染及相关疾病高于未传播组。结论母体的免疫状况、病毒水平、胎盘炎症及其他疾病的发生、及胎儿因素等都与宫内感染有关,其中母体免疫状况、病毒水平是HIV-Ⅰ宫内感染的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母体胎盘炎性疾病、其他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与HIV-Ⅰ宫内感染的发生也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宫内传播 危险因素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人群HLA基因多态性与HIV-Ⅰ感染或(和)艾滋病相关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唐守玲 薛付忠 +3 位作者 王洁贞 胡平 张丽 王振光 《预防医学论坛》 2005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人群HLA基因多态性与 HIV Ⅰ感染或(和)艾滋病的相关性。[方法]以人群 HLA基因多态性与HIV Ⅰ感染或(和)艾滋病相关性队列研究的R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包REV MAN4 2,在基因分型水平上,对...   [目的]综合评价人群HLA基因多态性与 HIV Ⅰ感染或(和)艾滋病的相关性。[方法]以人群 HLA基因多态性与HIV Ⅰ感染或(和)艾滋病相关性队列研究的R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包REV MAN4 2,在基因分型水平上,对各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等位基因 B35、B62、DR5和DR11是HIV Ⅰ感染或(和)艾滋病的危险基因(P<0 05),其合并RR值分别为1 47、5 83、1 61、和1 62;而等位基因A10、B18、B27、B57 和 DR1 是 HIV Ⅰ感染或(和)艾滋病的保护基因(P < 0 05),其合并 RR 值分别为0 46、0 59、0 23、0 68和0 43。[结论]人群中某些HLA等位基因与HIV感染和AIDS发生发展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LA 基因多态性 hiv META分析 病毒感染
下载PDF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 of Two HIV-I-resistant Polymorphisms (CCR2-64 Ⅰ and SDF1-3’A) Alleles in Popul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4
作者 FU-ZHONG XUE JIE-ZHEN WANG +2 位作者 DAO-XIN MA GUO-RONG LI PING H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1-253,共13页
To explore the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 of two HIV-Ⅰ-resistant polymorphisms (CCR2-64 Ⅰ and SDF1-3'A) alleles in the popul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Methods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spatial stratified sam... To explore the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 of two HIV-Ⅰ-resistant polymorphisms (CCR2-64 Ⅰ and SDF1-3'A) alleles in the popul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Methods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spatial stratified sampling and spatial statistics, the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locus (CCR2-64 Ⅰ and SDF1-3'A), which was shown to be important co-receptor for HIV infection, was quantified from the populations of 36 sampled count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a total of 3147 and 3172 samples were taken for testing CCR2-64Ⅰ and SDF1-3'A respectively from individuals without known history of HIV-Ⅰ infection and AIDS symptom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s of the two alleles at different spatial distance classes on the scale of populations, but on the scale of individuals, no spatial structure was found in either the whole area of Shandong Province or the area of each sampled county. Although the change of frequencies of the two alleles with geographic loca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 both showed gradual increase trends, their changing directions were inverse. The frequency of CCR2-64Ⅰallele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the southwest to the northeast, while the frequency of SDF1-3'A allele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the northeast to the southwest. However the RH to AIDS of combined types of their different genotypes did not represent obvious geographic diversity on the whole area of the Province. Conclusion The frequency of allele usually has some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s or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ith different spatial distance classes, but the genotypes of individuals have random distribution in the same geographic area. Evalua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HIV (AIDS) to CCR2-64Ⅰand SDF1-3'A alleles, should focus on the frequencies of combined genotypes of CCR2 and SDFI based on the two-locus genotypes of each individual rather than the frequencies of CCR2-641 and SDF1-3'A alle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 Chemokine receptors hiv- Resistant polymorphism Relative hazard
下载PDF
广西HIV-1毒株膜蛋白V3环氨基酸变异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罗皓 梁浩 +4 位作者 邵一鸣 张志勇 邢辉 沈菁 卢灿健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了解广西HIV-1亚型膜蛋白V3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及变异特点。方法应用nest-PCR对46份来自广西主要流行区的HIV-1重组毒株env基因区进行扩增后,使用ABI310型测序仪测序,然后应用CLUSTAL、MEGA和dnatools等生物学软件对env基因区V3环... 目的了解广西HIV-1亚型膜蛋白V3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及变异特点。方法应用nest-PCR对46份来自广西主要流行区的HIV-1重组毒株env基因区进行扩增后,使用ABI310型测序仪测序,然后应用CLUSTAL、MEGA和dnatools等生物学软件对env基因区V3环及其临近区域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46份基因序列,43份为CRF01-AE(93.48%),3份为CRF08-BC(6.52%);V3环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CRF01-AE毒株存在7种类型:GPGQ(74.4%)、GPGR(9.3%)、GPGK(4.7%)、GPGH(4.7%)、GPGA(2.3%)、GRGE(2.3%)和RPGE(2.3%),而CRF08-BC毒株V3顶端四肽为GPGQ;根据V3环关键氨基酸推测辅助受体使用情况,结果显示:60.47%的CRF01-AE重组毒株可能使用CCR5为辅助受体,39.53%不能对辅助受体的使用做出预测,CRF08-BC重组毒株100%可能使用CCR5。结论目前广西HIV-1的主要流行株是CRF01-AE;V3环序列高度变异,顶端四肽主要是GPGQ,可能为NSI型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变异 亚型
下载PDF
穿膜肽HIV-Tat_(49-57)和CTL表位融合多肽疫苗的初步免疫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莉 吴玉章 +3 位作者 石统东 贾正才 周伟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 探讨穿膜肽HIV Tat4 9- 57将CTL表位带入活细胞胞质并将其投入MHC Ⅰ类抗原提呈途径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多肽固相合成技术 ,分别合成含HIVTat4 9- 57和HLA A2 1限制性CTL优势表位MART 12 7- 35的 18肽和该CTL表位 9肽。采用间... 目的 探讨穿膜肽HIV Tat4 9- 57将CTL表位带入活细胞胞质并将其投入MHC Ⅰ类抗原提呈途径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多肽固相合成技术 ,分别合成含HIVTat4 9- 57和HLA A2 1限制性CTL优势表位MART 12 7- 35的 18肽和该CTL表位 9肽。采用间接免疫荧光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分别对上述 18肽和 9肽的穿膜能力进行了动态观察。进一步用标准51 Gr释放试验分别检测了上述 18肽和 9肽在HLA A2 1阳性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诱导的表位MART 12 7- 35特异性CTL活性。结果  18肽能够穿过活哺乳动物细胞质膜进入胞质 ,并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关系 ;而 9肽则无此效应。与 9肽相比 ,18肽在体外诱导出了明显增强的特异性CTL活性 (P <0 0 5 )。结论 穿膜肽HIVTat4 9- 57可有效携带CTL表位穿过细胞膜进入胞质 ,并有效激发出针对该表位的特异性CTL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效应 穿膜肽 Tat49-57 CTL表位 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 多肽疫苗 肿瘤免疫治疗
下载PDF
HIV-1病毒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卓颖 薛婧 魏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81,共5页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m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是一类可以产生大量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的固有免疫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急性感染期,pDCs通过分泌IFN-α抑制病毒复制并激活...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m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是一类可以产生大量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的固有免疫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急性感染期,pDCs通过分泌IFN-α抑制病毒复制并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在HIV慢性感染期,pDCs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不断破坏淋巴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崩溃,促进疾病进程。本文将就HIV-1与pDCs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型干扰素
下载PDF
以多肽为抗原的HIVELISA检测试剂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君荣 李山 +10 位作者 申卫东 丁佩明 魏勋斌 闭柳燕 秦雪 王建 黄珊 伍惠玲 李海炜 陈学杰 邓燕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10期899-902,共4页
目的采用四种特异性化学合成多肽抗原(HIV-Ⅰgp41、gp120、p24和HIV-Ⅱgp36)作为包被主要原材料,制备成检测HIV-Ⅰ/Ⅱ抗体的试剂盒。方法用棋盘滴定法选择合适的抗原包被浓度及酶标抗原的工作浓度,经过优化检测系统后,对本试剂盒进行相... 目的采用四种特异性化学合成多肽抗原(HIV-Ⅰgp41、gp120、p24和HIV-Ⅱgp36)作为包被主要原材料,制备成检测HIV-Ⅰ/Ⅱ抗体的试剂盒。方法用棋盘滴定法选择合适的抗原包被浓度及酶标抗原的工作浓度,经过优化检测系统后,对本试剂盒进行相关的性能验证,并以上海科华、厦门英创及珠海丽珠试剂作为对照。结果研究得出合适包被抗原浓度为5μg/ml,酶标抗原工作浓度为1∶160。经过优化检测系统试剂的检测,CUT-OFF值为0.207,灵敏度为97.2%,特异性为98.6%。试剂主要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及检测的重复性良好,与对照试剂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以化学合成多肽抗原为主要包被原材料制备成检测HIV抗体的试剂盒具有可行性,试剂盒主要活性成分稳定,且具有较好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肽 抗原 ELISA hiv-/Ⅱ抗体
下载PDF
静脉吸毒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亚型的分析
9
作者 陈亮 姚航平 吴南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混合HI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abbott公司的MurexHCVSerotyping16Assay检测12例单纯HCV感染者及25例静脉吸毒导致HIV1感染者(其中重叠HCV感染的患者12例)...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混合HI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abbott公司的MurexHCVSerotyping16Assay检测12例单纯HCV感染者及25例静脉吸毒导致HIV1感染者(其中重叠HCV感染的患者12例)HCV不同亚型的抗体,确定HCV的基因亚型。结果12例单纯HCV感染者中HCV1型7例(58.3%),3型2例(25%),4+6型1例(8.33%),6型(包括重叠4型)2例(16.67%)。12例静脉吸毒者中HCV1型7(58.33%),6型4例(33.3%),1+3型1例(8.33%),3型(包括重叠1型)3例(25%)。结论单纯HCV感染者和合并HIV1感染的HCV感染者体内HCV以1型为主,并且均存在2种亚型共感染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吸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 hiv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亚型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nef诱导凋亡及下调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分子
10
作者 黄官友 黄秀艳 +2 位作者 曾耀英 曾祥凤 吴晓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调节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293T细胞分为两组,用脂质体法将含HIV-1 nef基因的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IV-1 nef在转染细胞...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调节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293T细胞分为两组,用脂质体法将含HIV-1 nef基因的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IV-1 nef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IV-1 nef在转染细胞中有表达。转染HIV-1 nef的细胞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经抗HLA-A,B,C-FITC染色后,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05±22及269±15,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Annexin V-APC/PI染色后,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0.82±8.32)%及(8.12±5.43)%,两者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IV-1 nef下调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NEF 人类白细胞抗原-类分子 凋亡 转染
下载PDF
住院患者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Ⅱ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1
作者 张蕴秀 尚红 +2 位作者 叶千红 曹家静 范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78-1479,共2页
目的 了解辽宁地区住院患者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 /Ⅱ (HTLV -Ⅰ /Ⅱ )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 /Ⅱ抗体。结果 在 4 10 3份住院患者的血清标本中 ,仅有1例为HTLV -Ⅰ阳性 ,总... 目的 了解辽宁地区住院患者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 /Ⅱ (HTLV -Ⅰ /Ⅱ )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 /Ⅱ抗体。结果 在 4 10 3份住院患者的血清标本中 ,仅有1例为HTLV -Ⅰ阳性 ,总阳性率为 0 0 2 4 % ,其中黑龙江和辽宁省内患者的HTLV -Ⅰ /Ⅱ感染率分别为 4 % (1/ 2 5 )和 0 % (0 / 386 5 )。 17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血清HTLV -Ⅰ /Ⅱ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辽宁地区的HTLV -Ⅰ /Ⅱ感染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 流行病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下载PDF
HIV-1 Nef下调MHC—Ⅰ分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杰 吴南屏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55-258,共4页
HIV-1感染机体后,HIV-1 Nef可以下调患者体内受染CD4^+细胞表面MHC—Ⅰ分子,同时使受染细胞表面HIV-1抗原暴露水平降低,从而引起CILs识别该类受染细胞能力下降。这使得体内HIV-1躲避CTLs免疫应答和形成人体长期的慢性感染。Nef的这... HIV-1感染机体后,HIV-1 Nef可以下调患者体内受染CD4^+细胞表面MHC—Ⅰ分子,同时使受染细胞表面HIV-1抗原暴露水平降低,从而引起CILs识别该类受染细胞能力下降。这使得体内HIV-1躲避CTLs免疫应答和形成人体长期的慢性感染。Nef的这种功能与人体内HIV-1长期潜伏性有重要关系,对其深入研究可能为艾滋病治疗带来新的理论依据。此文就此进行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W-1 调节机制 分子生物学 NEF MHC— AP-1
原文传递
HLA-Ⅰ基因型对HIV-1感染患儿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的影响
13
作者 占晗琳 唐漾波 +1 位作者 赵稳 唐小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 对HIV-1感染患儿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基因型进行分析,探讨其对HIV-1特异性CTL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以HIV-1 P24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12个重叠肽段组成的肽段库作为特异性抗原表位,对5例... 目的 对HIV-1感染患儿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基因型进行分析,探讨其对HIV-1特异性CTL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以HIV-1 P24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12个重叠肽段组成的肽段库作为特异性抗原表位,对5例接受HAART后的HIV-1感染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IFN-γ分泌细胞频数进行测定研究.同时,还采用了PCR-序列特异引物技术(PCR-SSP)及PCR-直接碱基序列分析基因分型技术(PCR-SBT)对这5例患儿进行了HLA-Ⅰ等位基因分型及HLA-B*高分辨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5例HIV-1感染息儿中,4例HLA-B*基因型为B*40,其中3例为HLA-B*4001,1例为HLA-B*4002.其HIV-1抗原特异性CTL应答水平差异明显.5例患儿均未出现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结论 基因型为HLA-B*40的儿童可能更易感染HIV-1,HLA-B*40可能影响HIV-1感染患儿的抗原特异性CTL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人类白细胞抗原 细胞毒性T细胞 HAART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致癌性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勇 辛辛 +3 位作者 王涛 吴平安 陈婧 陆一涵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调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与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中HIV检测阴性人群的致癌性病毒感染现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7年确诊HIV感染者224例和同期VCT门诊... 【目的】调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与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中HIV检测阴性人群的致癌性病毒感染现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7年确诊HIV感染者224例和同期VCT门诊HIV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求询者48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2类人群血清中EB病毒(EBV)、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和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的抗体,比较2组感染率与合并感染情况,系统分析病毒共同感染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结果】224例HIV感染者中,EBV抗体阳性79例,感染率为35.27%;HHV‐8抗体阳性151例,感染率为67.41%;HTLV‐Ⅰ阳性95例,感染率为42.41%。VCT门诊HIV阴性人群,总共检测480例,EBV抗体阳性7例,感染率1.46%;HHV‐8抗体阳性26例,感染率为5.42%;HTLV‐Ⅰ抗体阳性9例,感染率为1.88%。HIV感染者3种致癌性病毒的感染率均比VCT门诊HIV阴性人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者3种高致癌性病毒感染率高,同时合并感染情况较严重,须提高对HIV感染者和感染高风险人群安全性行为的宣教,从而控制艾滋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EB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8型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 合并感染 高危性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