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0年宁夏HIV-1感染者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玲 杨东智 +2 位作者 曹慜 赵立华 李海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04-508,共5页
目的分析宁夏HIV-1感染者分子网络特征及传播网络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442份2012—2020年新报告的HIV-1感染者血清样本,通过巢式PCR扩增HIV-1pol区基因序列,根据pol基因序列进行病毒亚型分析,基于最适... 目的分析宁夏HIV-1感染者分子网络特征及传播网络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442份2012—2020年新报告的HIV-1感染者血清样本,通过巢式PCR扩增HIV-1pol区基因序列,根据pol基因序列进行病毒亚型分析,基于最适基因距离构建分子网络,分析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398条HIV-1pol区基因序列,发现6种HIV-1基因型,以CRF07_BC和CRF01_AE亚型为主,分别占60.05%和25.88%。CRF07_BC、CRF01_AE和CRF55_01B逐年发现数量呈上升趋势(P<0.05)。有247条序列进入分子网络,入网率为62.06%(247/398),共形成50个传播簇,簇内节点数为2~152个,其中有一个大簇,节点数为152个(61.54%,152/247)。入网率最高是CRF07_BC亚型(73.22%),其次是CRF55_01B(72.73%),测序时是否耐药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入网率影响因素(P<0.05)。结论宁夏HIV-1基因亚型多样,以CRF07-BC为主要优势毒株,并随着时间有增长趋势。分子网络呈聚集性分布,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和测序时耐药的感染者更易进入网络,成为高风险传播者,应持续开展针对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HIV的新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感染者 hiv-1基因 分子传播网络 分子簇
下载PDF
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进展 被引量:57
2
作者 钟平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137-144,共8页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艾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方面的进展,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全球和中国HIV-1基因亚型和新型重组型病毒演变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以及正在发展的可助力于精准干预艾滋病流行的分子传播网络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艾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方面的进展,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全球和中国HIV-1基因亚型和新型重组型病毒演变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以及正在发展的可助力于精准干预艾滋病流行的分子传播网络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全球HIV-1亚型多样性和分布地域性、我国HIV-1亚型此消彼长、新型重组病毒频繁发生和HIV分子传播网络研究进入实践阶段。本文明确指出了HIV-1亚型和重组病毒多样性是阻碍遏制HIV流行的关键因素,并强调了基于分子簇的精准干预在助力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为从事艾滋病防治事业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医生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较新的信息,供读者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亚型 重组病毒 分子传播网络
下载PDF
HIV-1逆转录酶的分子对接及运动功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文义 胡建平 +3 位作者 左柯 梁立 刘嵬 苟小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3-972,共10页
目的研究逆转录酶的运动性和生理功能的关系,以及N-乙酰基-β-芳基-1,2-二脱氢乙胺类衍生化合物与其的分子识别,方法采用高斯网络模型和各向异性网络模型研究了p66和p66-DNA的运动模式差异,并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化合物与逆转录酶的识别... 目的研究逆转录酶的运动性和生理功能的关系,以及N-乙酰基-β-芳基-1,2-二脱氢乙胺类衍生化合物与其的分子识别,方法采用高斯网络模型和各向异性网络模型研究了p66和p66-DNA的运动模式差异,并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化合物与逆转录酶的识别.结果 DNA的结合对p66各区域的运动方向影响不大,但其运动的幅度大大降低.分子对接结果发现Y115和M184的疏水结构在识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基于各个区域的运动方向分析,推测手指区和RNase H区的开合运动可能是逆转录酶发挥逆转录功能的重要原因.并且,N-乙酰基-β-芳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逆转录酶 高斯网络模型 各向异性网络模型 分子对接 新药设计
下载PDF
河北省治疗前人群HIV-1耐药毒株分子传播网络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萌 邢辉 +4 位作者 张玉琪 李岩 王莹莹 安宁 路新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46-751,共6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抗病毒治疗前人群HIV-1耐药毒株流行与分子传播网络情况。方法用in-house的方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序列,并利用TN93模型计算pol序列基因距离,构建HIV-1分子网络图。结果研究发现17名HIV-1感染者出现耐药突变,耐药突变率... 目的了解河北省抗病毒治疗前人群HIV-1耐药毒株流行与分子传播网络情况。方法用in-house的方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序列,并利用TN93模型计算pol序列基因距离,构建HIV-1分子网络图。结果研究发现17名HIV-1感染者出现耐药突变,耐药突变率为6.16%(17/276),其中,NNRTI类耐药率为4.35%(12/276),PI类耐药率为1.09%(3/276),NRTI类耐药率为0.36%(1/276),NNRTI类和PI类双重耐药率为0.36%(1/2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亚型是HIV-1产生耐药的影响因素,虽然HIV-1耐药突变在CRF07_BC(2.44%)亚型中的分布明显低于CRF01_AE(8.03%)和B(3.70%)亚型,然而CRF07_BC序列构建的分子传播网络最多,传播速度最快。结论河北省治疗前HIV-1耐药突变处于较高水平,应制定措施实时监测未治疗人群中HIV-1耐药毒株流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耐药突变 分子传播网络 河北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归芪补血口服液抗HIV-1作用及机制
5
作者 覃秋珍 詹妤婕 +5 位作者 王倩 刘洁 刘欣 周波 王捷 叶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891-1902,共12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归芪补血口服液复方制剂的抗HIV-1活性,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挖掘潜在的作用机制,为开展中药制剂的药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ATP法评估药物对TZM-bl细胞和MT-2细胞的毒性作用;利用TZM-bl-HIV-1IIIB、MT-2-HIV-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归芪补血口服液复方制剂的抗HIV-1活性,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挖掘潜在的作用机制,为开展中药制剂的药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ATP法评估药物对TZM-bl细胞和MT-2细胞的毒性作用;利用TZM-bl-HIV-1IIIB、MT-2-HIV-1IIIB两种细胞感染模型,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试剂检测病毒活性从而评估药物抗HIV-1活性。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关键靶点和关键通路,利用分子对接模拟技术探索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相关通路的关键靶点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归芪补血口服液对TZM-bl和MT-2两种细胞的50%细胞毒性浓度(CC50)分别是(13588±2633)μg/mL、(9846±2526)μg/mL;50%病毒抑制浓度(IC50)分别是(690.50±118.00)μg/mL、(585.80±176.00)μg/mL;SI(CC50/IC50)分别为19.60±1.70、17.03±0.86。网络药理学筛选出归芪补血口服液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豆甾醇、beta-谷甾醇等,关键靶点包括IL-6、IL1B、AKT1、JUN、HSP90AA1等,靶点富集的通路包括NF-κB信号通路、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和NOD-like受体信号通路等免疫及炎症相关的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归芪补血口服液主要有效成分和靶点具有较稳定的结合活性;RT-qPCR实验结果显示,归芪补血口服液可下调IKBKB、FOS、TLR3、TLR8的mRNA表达,上调NFKBIA的mRNA表达。结论:归芪补血口服液复方制剂具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可能通过调控IKBKB、NFKBIA、TLR3、TLR8和FOS等潜在靶点的mRNA表达水平来发挥抗HIV-1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等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芪补血口服液 hiv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丽水市2020-2022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HIV-1分子网络特征
6
作者 陈晓蕾 梅建华 +2 位作者 陶桃 张海芳 蓝黄琛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0-606,共7页
目的 分析丽水市2020-2022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分子网络特征,为精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2022年新报告且未治疗的HIV/AIDS患者血样385份,反转录和巢式PCR扩增样本pol区基因并测序,采用MEGA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亚型,Cytos... 目的 分析丽水市2020-2022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分子网络特征,为精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2022年新报告且未治疗的HIV/AIDS患者血样385份,反转录和巢式PCR扩增样本pol区基因并测序,采用MEGA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亚型,Cytoscape3.9.0软件生成分子网络,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入网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pol区基因序列366条,发现8种亚型和3种流行重组型,主要亚型为CRF08_BC(37.98%)、CRF01_AE(25.41%)、CRF07_BC(24.04%)。在1.2%为基因阈值,共形成40个分子簇,208条序列入网,入网率为56.83%。有6个分子簇含阳性暗娼,这6个簇中81.65%(89/109)患者与阳性暗娼基因距离阈值≤1.2%。7个有5个及以上节点的分子簇存在明显的地区聚集性,主要聚集在A县。最大簇由CRF08_BC构成,该簇含82例患者,其中有2例暗娼,簇内有66个患者(82.50%,66/80)与这2名暗娼基因距离阈值≤1.2%,该簇以男性(81.71%)、≥50岁(85.37%)、已婚(52.44%)、小学及以下(63.41%)、现住址以A县(91.46%)、非婚商业异性性行为史(75.61%)为主;2021年和2022年入簇的52例患者中,42例(80.77%)为本地感染;45例(86.54%)感染时间在2020年及以前,4例(7.69%)在2021年及以后感染。对进入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CRF08_BC亚型相比于其他亚型更易入网(OR=7.794,95%CI:4.212~14.421)。结论 丽水市HIV传播来源多样化,传播簇地区聚集性明显,暗娼起关键传播作用。以暗娼为中心呈地区聚集性的最大分子传播簇仍在扩增,但该簇扩增主要是2020年及之前感染的患者被挖掘发现导致,这些患者从感染到确证的时间间隔长,不排除这些患者这期间已经造成新的传播。下一步需强化对关键聚集性病例的溯源,强化已发现病例的性伴推动工作和对商业性异性性行为的综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毒株亚型 分子传播网络 基因距离阈值 精准干预
原文传递
江西省部分地区HIV/AIDS病例HIV-1分子传播网络分析
7
作者 丁晨 刘家虹 +1 位作者 吴争 熊长辉 《预防医学》 2024年第9期764-767,共4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艾滋病病毒1型(HIV-1)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指导艾滋病防控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上饶市、宜春市和赣州市2018年1—6月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 目的了解江西省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艾滋病病毒1型(HIV-1)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指导艾滋病防控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上饶市、宜春市和赣州市2018年1—6月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信息和HIV感染途径等资料。采集全血样本提取HIV RNA,采用反转录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基因亚型,采用基因距离法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成簇情况和病例特征。结果成功扩增获得序列305条,男性231例,占75.74%;≥50岁184例,占60.33%;异性性接触感染288例,占94.43%。HIV-1基因亚型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分别占51.48%和29.18%;赣州市基因亚型种类最多,有8种。在1.0%的基因距离阈值下,共形成27个分子簇,107个节点和150条边,分子成簇率为35.08%。最大分子簇1个,涉及上饶市7个县(区)30例HIV/AIDS病例,均为CRF07_BC亚型,年龄为(63.03±9.46)岁,感染途径均为异性性接触;度值≥4的高传播风险病例17例,其中10例来自玉山县。结论江西省部分地区HIV-1亚型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赣州市HIV-1基因亚型呈现多样化,玉山县可能存在潜在传播风险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基因亚型 分子传播网络 性接触传播
原文传递
社交与分子网络在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梓杰 徐仲良 +8 位作者 卫兰 张燕 谢炜 刘少础 谭唯 石向东 叶薇 贾忠伟 赵锦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0-885,共6页
MSM是中国HIV感染的重要高危人群。因此,有效控制这一人群的艾滋病疫情是中国整体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关键。包括社会网络和分子网络在内的复杂网络分析在阐明MSM的HIV传播模式、评估相关风险、识别高危人群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方面... MSM是中国HIV感染的重要高危人群。因此,有效控制这一人群的艾滋病疫情是中国整体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关键。包括社会网络和分子网络在内的复杂网络分析在阐明MSM的HIV传播模式、评估相关风险、识别高危人群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旨在对当前有关应用社会网络、HIV分子网络以及社会-分子网络整合来了解MSM群体中HIV的流行病学和传播动态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分子网络 社交网络 男男性行为者
原文传递
HIV社交网络与分子传播网络融合研究的进展
9
作者 尹晓伊 赵彬 +1 位作者 钟平 韩晓旭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4,共5页
构建社交网络已成为HIV感染诊断和提供预防服务中的重要依据。同时,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进展以及HIV耐药数据大量积累,基于病毒序列分析的HIV分子传播网络在监测HIV传播增长簇、识别HIV感染的高风险个体以及确定HIV传播风险因素上... 构建社交网络已成为HIV感染诊断和提供预防服务中的重要依据。同时,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进展以及HIV耐药数据大量积累,基于病毒序列分析的HIV分子传播网络在监测HIV传播增长簇、识别HIV感染的高风险个体以及确定HIV传播风险因素上的优势也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当分子传播网络与传统的社交网络进行融合应用时,可以为基于分子簇的靶向干预提供关键信息,可将有限的干预资源引至“HIV传播热点”指导靶向干预。本文综述了HIV社交网络和分子传播网络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目前二者融合的主要方式及效果,为更高效地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开展艾滋病精准防控、遏制HIV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社交网络 分子传播网络 融合 靶向干预
原文传递
布拖县艾滋病高流行地区HIV-HCV共感染患者HCV分子传播簇分析
10
作者 李一平 陈晓茹 +3 位作者 苏玲 杨洪 周玚 袁丹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了解凉山州布拖县特木里镇、木尔乡和九都乡(后称“两乡一镇”)HIV-HCV共感染人群中的HCV毒株亚型分布,分析当地HCV流行特征、传播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的制定HCV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0年布拖县“两乡一镇... 目的了解凉山州布拖县特木里镇、木尔乡和九都乡(后称“两乡一镇”)HIV-HCV共感染人群中的HCV毒株亚型分布,分析当地HCV流行特征、传播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的制定HCV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0年布拖县“两乡一镇”HIV-HCV共感染人群血浆,按照基因型检测操作规程,获得HCV基因NS5B区序列。用比对的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应用基因距离法构建分子传播网络。采用χ^(2)检验分析HCV分布情况,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分析传播网络中边数≥2的影响因素。结果HIV-HCV抗体阳性样本HCV NS5B区测序检测617份,成功获得序列324份(52.51%)。其中6u、3a、3b和其他亚型,分别为117例(36.11%)、87例(26.85%)、55例(16.98%)、和65例(20.06%)。在基因距离为0.015时,成簇数最多(20个),构建HCV分子网络,共计132条(40.74%)序列进入网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分子网络传播簇中边数≥2的影响因素,其他职业是农民的的0.34倍(95%CI:0.13~0.90),HIV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在200~350个/μl是≤200个/μl的2.4倍(95%CI:1.08~5.34),感染3b亚型和其他亚型分别是6u亚型的0.221倍(95%CI:0.09~0.56)和0.428倍(95%CI:0.20~0.91)。结论凉山彝族地区HCV基因类型复杂多样,应加强6u亚型、农民的长期与动态监测,采取有效干预,精准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HCV 基因型 分子传播网络
原文传递
青岛市MSM新发HIV-1感染者病毒基因分型及分子网络特征分析
11
作者 马霜 尤向东 +7 位作者 张成龙 赵帅 朱晓艳 张娜 郝连正 李亚君 王国永 康殿民 《国际病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了解青岛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新发HIV-1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分型特征,构建HIV-1分子传播网络,为精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22年青岛市MSM新发HIV-1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提取HIV-1病毒RNA,巢式PCR扩... 目的了解青岛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新发HIV-1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分型特征,构建HIV-1分子传播网络,为精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22年青岛市MSM新发HIV-1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提取HIV-1病毒RNA,巢式PCR扩增pol区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确定基因分型,计算基因距离,使用MEGA v11软件、HIV-Trace等构建系统进化树与分子网络,使用SPSS 27.0进行入网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158名MSM,采集152人血液样本,成功扩增135条pol区序列,共11种基因分型,主要基因分型为:CRF07_BC占42.23%(57/135),CRF01_AE占35.56%(48/135),CRF55_01B占9.63%(13/135);检出了较为特殊的复杂重组体CRF01_BC和二代重组体CRF0107.鉴定出13个传播簇,CRF07_BC形成最大的传播簇,包含43个节点,CRF01_AE包含15个节点,CRF55_01B包含11个节点.在0.03%的基因距离阈值下构建分子网络,入网率为51.11%(69/135).经χ^(2)检验与Fisher精确检验显示,HIV-1基因分型(χ^(2)=44.691,P<0.01)、是否独居(χ^(2)=4.972,P=0.026)、对艾滋病了解程度(P=0.005)进入分子网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测出44条序列存在耐药突变位点,耐药突变率为32.59%(44/135),21例进入分子网络.在基因型为CRF55_01B的一个传播簇中,所有感染者均对NNRTI耐药,耐药位点均为V179E.结论青岛市MSM新发HIV-1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分型复杂多样,存在性活跃人群,尤其要把分型为CRF07_BC、非独居、对传染艾滋病抱有侥幸心理的MSM作为教育的重点,及时阻断传播链,避免分子网络的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感染者 MSM 基因分型 分子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HIV-1的pol基因区序列分析我国CRF07_BC毒株的跨地区传播特征
12
作者 王栋 冯毅 +7 位作者 郝静静 胡红萍 李方园 李佳璐 廖玲洁 阮玉华 邵一鸣 邢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通过构建我国HIV-1的CRF07_BC毒株pol基因区序列的分子网络,分析CRF07_BC毒株在我国的跨地区传播特征,为促进我国HIV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使用FastTree与中国艾滋病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平台(https://nmdc.cn/hiv/)的亚型判别工... 目的通过构建我国HIV-1的CRF07_BC毒株pol基因区序列的分子网络,分析CRF07_BC毒株在我国的跨地区传播特征,为促进我国HIV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使用FastTree与中国艾滋病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平台(https://nmdc.cn/hiv/)的亚型判别工具进行亚型判别,筛选出我国CRF07_BC毒株的pol基因序列构建分子网络,使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网率与跨地区连接影响因素,计算跨地区聚类系数等分子网络分析指标描述不同省份之间的传播连接和强度特征。结果共收集到我国HIV-1毒株pol基因区序列81612条,其中CRF07_BC毒株26181条序列,在0.5%基因距离阈值下构建分子网络,形成2028个分子网络,最大的分子网络含有6262个节点,命名为07-1-1,节点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男男性行为传播途径为主(32.0%,2005/6262)。跨地区分析指标显示07-1-1分子网络中68.9%为跨地区连接边,80.6%为跨地区节点;跨地区聚类系数显示分子网络07-1-1的跨地区传播以广东省(66.6%,79114/118819)与北京市(27.9%,33159/118819)为中心,发生在我国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和华中地区等地区间。结论我国HIV跨地区传播中CRF07_BC毒株起很强的主导作用,广东省与北京市处于跨地区传播的中心位置,有效控制HIV毒株在我国的跨地区传播,将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艾滋病病毒 跨地区传播 分子网络 聚类系数
原文传递
蚌埠市2021-2022年新报告HIV感染者耐药及分子传播网络研究
13
作者 方琴 沈月兰 +8 位作者 刘国洲 董娟 王祥 潘阳 缪礼锋 秦义组 帅晨曦 刘爱文 吴建军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年新报告HIV感染者基因亚型、治疗前耐药特征和HIV分子传播网络情况,为当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蚌埠市2021-2022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样本90份,扩增pol基因并测序,借助Blast HIV sequence databas... 目的分析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年新报告HIV感染者基因亚型、治疗前耐药特征和HIV分子传播网络情况,为当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蚌埠市2021-2022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样本90份,扩增pol基因并测序,借助Blast HIV sequence database对每条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MEGA 7.0构建NJ系统进化树判定所有HIV感染者基因亚型。将所得序列上传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分析基因型耐药情况。利用Cytoscape实现传播网络的可视化,分析新报告HIV感染者耐药传播特点和网络关联情况。结果蚌埠市85例新报告HIV感染者基因亚型主要为CRF01_AE(58.82%)和CRF07_BC(23.53%),耐药率为10.59%(9/85),主要为非核苷类药物耐药(5/85,5.88%)。在0.5%基因距离阈值下的分子传播网络中,CRF01_AE入网率为44%,存在1个较大的耐药传播簇,耐药位点为L33F;CRF07_BC入网率为10%。分子传播网络中的HIV感染者主要为五河县50岁及以上男性,文化程度较低。结论蚌埠市新报告HIV感染者耐药率较高,形成了耐药传播簇,传播风险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减少HIV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耐药 分子传播网络
原文传递
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接触者追踪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欢 金怡晨 汤后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5-760,共6页
对HIV感染者开展高危行为接触者追踪,能够促进HIV感染者的诊断发现,及时采取诊疗和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二代传播,对控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HIV基因序列检测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将HIV分子传播网络应用于传统流行病学调查的高危... 对HIV感染者开展高危行为接触者追踪,能够促进HIV感染者的诊断发现,及时采取诊疗和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二代传播,对控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HIV基因序列检测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将HIV分子传播网络应用于传统流行病学调查的高危行为接触者追踪,有助于准确揭示HIV传播模式、阐明HIV传播特征和识别高传播风险人群,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接触者追踪研究进行综述,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高危行为 追踪 流行病学调查 分子传播网络
原文传递
利用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昆明市HIV-1 CRF01_AE毒株流行特点
15
作者 程鹏 刘家法 +5 位作者 王佳丽 杨翠先 何保翠 张米 李健健 董兴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4-580,585,共8页
目的 通过构建昆明市HIV-1 CRF01_AE毒株的分子传播网络,分析其流行特征并观察动态流行趋势,从而为当地制定疫情防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5―2021年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253例昆明市HIV-1 CRF01_AE新发感染患者作... 目的 通过构建昆明市HIV-1 CRF01_AE毒株的分子传播网络,分析其流行特征并观察动态流行趋势,从而为当地制定疫情防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5―2021年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253例昆明市HIV-1 CRF01_AE新发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成功扩增其基因序列,序列比对后导入HyPhy 2.2.4软件进行成对基因距离的计算。运用GraphPad-Prism 8.0软件确定最佳基因距离阈值,使用Cytoscope 3.7.2软件实现网络可视化。运用Network-Analyzer和MCODE(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工具进行网络特征分析。结果 在0.018最佳基因距离阈值下,253个研究对象中有118个(46.64%)进入网络分析,共形成了38个分子簇,其组成大小从2到17个节点不等。网络集群主要以异性传播(51.78%)和同性传播(37.94%)为主,年龄段主要分布于20~40岁(77.47%)。网络所有节点的总链接数为226,单个节点最高链接数为10。MCODE确定了3种重要的分子簇,3个分子簇分别定义为B、C、D型,B型由17个节点和19链接数组成,为同性传播集群呈低增长状态。C和D型均由5个节点和10链接数组成,为异性传播集群且呈静止状态。结论 昆明市HIV-1 CRF01_AE毒株分子传播网络中的分子簇具有一定特殊性和聚集性。同性传播和异性传播人群已经成为昆明市HIV-1 CRF01_AE毒株感染的两大风险群体,同时两个群体还有发生交叉传播的现象。传播网络中有一个同性传播组成的集群规模较大,其传播风险和活跃度较高,需加强对其监测,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集群中的“核心人群”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CRF01_AE 分子传播网络 成对基因距离 分子簇
原文传递
Prospec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V Molecular Transmission Network–Informed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16
作者 Yi Feng Hui Xing +2 位作者 Yuhua Ruan Lingjie Liao Yiming Shao 《Infectious Microbes & Diseases》 2022年第3期111-115,共5页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infected population with a transmission link has a strong genetic similarity in viral gene sequences that tend to cluster.In recent years,a strategy for guiding HIV/acquired immun...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infected population with a transmission link has a strong genetic similarity in viral gene sequences that tend to cluster.In recent years,a strategy for guiding HIV/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prevention using sequence-based transmission networks has been proposed.The execution of this strateg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pread of the AIDS epidemic in China.HIV molecular transmission network research has been actively pursued by a number of Chinese research groups.Medium-and long-term strategies were created with the goal of using HIV molecular transmission networks to guide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HIV transmission network monitoring and intervention have been written and released.Pilot studies are continuing in the meantime.Despite the fact that this strategy has a bright future,there are still many challenges to overcome to achieve the intended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o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hiv molecular transmission network
原文传递
2023年河南省新报告HIV-1感染者分子传播网络特征
17
作者 袁源 任亭亭 +5 位作者 刘春华 刘家琪 闫江舟 张向兵 薛秀娟 张国龙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9期647-651,690,共6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报告HIV-1感染者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疫情流行趋势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2023年第二季度抽样的8个地市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血样,提取病毒RNA,通过反转录及巢式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进行测...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报告HIV-1感染者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疫情流行趋势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2023年第二季度抽样的8个地市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血样,提取病毒RNA,通过反转录及巢式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进行测序,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成功得到209份pol基因序列,共发现10种亚型或流行重组型(CRF),主要亚型为CRF 07_BC(45.45%)、CRF 01_AE(23.44%)和B亚型(20.57%)。有41个pol基因序列进入分子网络,入网率为19.62%,形成16个分子传播簇,其中CRF 07_BC构成的分子传播簇最多。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与18~<25岁人群相比,OR值(95%CI)为5.45(1.16~25.66)],从事家务劳动或无业[与农民相比,OR值(95%CI)为2.84(1.31~6.13)],与其他地区人群相比,安阳地区居民更有可能进入HIV-1分子传播网络。结论河南省HIV-1流行毒株遗传多样性显著,主要为CRF 07_BC、CRF 01_AE和B亚型。构建长期监测分子传播网络,对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遏制病毒传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亚型 分子传播网络 传播特征
原文传递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18―2019年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 B和CRF01_AE以及C亚型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分析
18
作者 段星 王雪琪 +11 位作者 王继宝 王译葵 杨锦 周素娟 杨涛 曹艳芬 杨跃诚 唐仁海 叶润华 丁盈盈 何纳 段松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2018―2019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B、CRF01_AE、C亚型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实现艾滋病精准防控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2018―2019年德宏州新报告人类免... 目的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2018―2019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B、CRF01_AE、C亚型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实现艾滋病精准防控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2018―2019年德宏州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相关信息,分析新报告HIV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选择HIV感染者外周血样本中血浆量≥200μl的样本进行HIV pol基因扩增、测序、拼接、比对和分型,运用Mega 7.0、Gephi 0.10.1软件用于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2018―2019年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中,中国籍HIV感染者300例(占33.3%),缅甸籍HIV感染者600例(占66.7%),他们在年龄、婚姻、民族、文化程度、感染途径、基因亚型、报告地、接触史上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缅甸籍HIV感染者通过注射毒品方式感染HIV的是中国籍HIV感染者的6.855(OR:6.855,95%CI:4.075~11.531)倍。此外,HIV B、CRF01_AE、C亚型的分子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在B亚型的分子传播网络中出现了一个独立于主要传播簇(大簇)的HIV活跃传播簇,且此簇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该簇中8例HIV感染者均为35岁以下缅甸籍男性,集中在陇川、盈江两县,并且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具有同质性。结论德宏州境内HIV-1感染者中B亚型缅甸籍感染者形成了独立的活跃传播簇,有明显地域和人群聚集特征,并呈不断扩大趋势。应密切关注德宏州陇川、盈江两县HIV活跃传播网络中的感染者,做到精准防控,降低艾滋病的传播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基因亚型 分子传播网络 hiv活跃传播簇
原文传递
甘肃省部分地区2020-2021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治前耐药及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乔瑞娟 张林才 +4 位作者 冯毅 屠爱霞 王晓蕊 石林 蔺续霞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0-865,共6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部分地区新报告HIV/AIDS患者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精准干预相关人群中HIV-1传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反转录和巢式PCR扩增样本pol区基因并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亚型,通过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 目的分析甘肃省部分地区新报告HIV/AIDS患者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精准干预相关人群中HIV-1传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反转录和巢式PCR扩增样本pol区基因并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亚型,通过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软件工具分析耐药突变位点,Hyphy和Cytoscape 3.9.1软件生成分子网络,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入网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甘肃省部分地区2020-2021年新报告病例血浆样本331份,成功获得pol区基因序列303条,共发现11种亚型和流行重组型,主要为CRF07_BC(58.1%)、CRF01_AE(21.1%)、B(6.9%)和CRF55_01B(5.3%)。治疗前耐药率为4.0%,NNRTI类耐药率最高为3.3%,主要耐药位点是K103 N/S(1.7%)。分子网络最适基因距离为1.2%,在此基因距离时共形成33个分子簇,91条序列入网,入网率为30.0%。对进入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RF07_BC(与CRF01_AE相比)、河西地区(与陇东南地区相比)更容易进入网络。结论甘肃省部分地区新报告HIV/AIDS患者治疗前耐药率仍处低水平。HIV-1分子传播簇内的毒株呈现地区聚集性,应加强性伴追踪和针对性干预,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耐药 分子传播网络
原文传递
陕西省铜川市HIV-1亚型和分子传播网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强 张梦妍 +4 位作者 贾华 邹扬帆 付钰淋 李华 常文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铜川市HIV-1亚型分布特征和传播网络情况,为精准实施当地艾滋病随访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截至2019年8月陕西省铜川市HIV/AIDS感染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常规随访CD4^(+)T淋巴细胞检... 目的了解陕西省铜川市HIV-1亚型分布特征和传播网络情况,为精准实施当地艾滋病随访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截至2019年8月陕西省铜川市HIV/AIDS感染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常规随访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全血样品,提取HIV前病毒DNA,扩增pol区基因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判断HIV-1分子亚型,TN93模型计算序列两两之间基因距离构建分子传播网络,贝叶斯系统进化分析铜川市CRF55_01B毒株进化特征。结果193例HIV/AIDS感染者中,成功扩增获得100例HIV-1 pol区基因片段,HIV-1亚型有CRF01_AE(36.00%)、CRF07_BC(29.00%)、CRF55_01B(16.00%)、B亚型(9.00%)、CRF08_BC(7.00%)、CRF68_01B(1.0%)和独特重组型01_AE/07_BC(2.00%)。以1.5%为基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共形成7个分子传播簇,成簇病例构成比为34.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毒株亚型为CRF55_01B是分子传播簇形成的促进因素。贝叶斯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铜川市CRF55_01B型毒株高度同源(后验概率0.99),最近共同祖先时间约为2009年3月。结论陕西省铜川市HIV-1亚型分布复杂多样,文化程度和HIV-1亚型类别与当地分子传播簇形成相关。分子传播网络有助于了解局部地区HIV/AIDS感染者传播特征,指导干预措施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亚型 分子传播网络 贝叶斯系统进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