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andomized trial of a 4- vs 12-week daily interferon dose regimen combined with ribaviri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1
作者 Shiv K. Sarin Ankur Goyal +4 位作者 Sudheer Kumar Rajkumar C. Guptan Abid Zaffar Hashmi Pooja Sakhuja Veena Malhotr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4年第1期42-48,共7页
BACKGROUND: Standard combination-therapy of ribavi- rin with alternate day interferon (IF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 CHC) has been reported to achieve 30%-55% sustained viral response. Early reduction of... BACKGROUND: Standard combination-therapy of ribavi- rin with alternate day interferon (IF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 CHC) has been reported to achieve 30%-55% sustained viral response. Early reduction of viral load by daily dosage of IFN could enhance viral clearance. However, the duration of daily dosage protocol and the likely side-effects have not been well studied. We compar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4- vs 12-week daily IFN dosage in patients with CHC. METHODS: Fifty-nine, histologically proven CHC patients having ALT levels >1.5 ×ULN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2 groups, group I was given IFN 3 MIU daily for 4 weeks, followed by tiw up to 12 months and group was given IFN 3 MIU daily for 12 weeks, followed by tiw up to 12 months. Ribavirin was given in a dose of 800-1200 mg/d for 12 months. RESULTS: Fifty-two of the 59 patients (group group completed the study. The pretreatment vari- ables and the prevalence of HCV genotype 1 were compara- ble between the groups. Nine patients (29%) in group and 6 (25%) in group had stage 3, 4 fibrosis. At the end of 4, 12, 24 and 52 weeks, HCV RNA negativity was ob- served in 27%, 54%, 65% and 71% in group I and 38%, 54%, 71% and 75% in group respectively (P =ns). Four of the eight (50%) patients with genotype 1 and 30 (69.8%) of 43 patients with genotype non-1 responded to therapy (P =ns). Sustained viral response was achieved in 61% and 71% in groups respectively. None of the variables predicted non-response precisely. No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they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Daily IFN dosage with ribavirin is safe and can achieve response in up to 65% patients. Since the effica- cy of a 4-week daily dosage of IFN is comparable to a 12- week schedule, we recommend the former regi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virus hepatitis C INTERFERON RIBAVIRIN induction dosage sustained viral response chronic hepatitis combination therapy
下载PDF
HIV/AIDS与肝炎病毒感染者CD4^+、CD8^+淋巴细胞数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顺爱 秦靖 +2 位作者 张卫华 张启云 徐克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561-563,共3页
探讨HIV携带者或AIDS病人(简称HIV/AIDS)与肝炎病毒感染者的CD4+、CD8+淋巴细胞变化,并进行比较。方法:用免疫磁珠法(DYNAbeads)检测CD4+、CD8+淋巴细胞数,用双侧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探讨HIV携带者或AIDS病人(简称HIV/AIDS)与肝炎病毒感染者的CD4+、CD8+淋巴细胞变化,并进行比较。方法:用免疫磁珠法(DYNAbeads)检测CD4+、CD8+淋巴细胞数,用双侧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全部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降低,且幅度大,83.4%低于500细胞/ul。在病毒性肝炎中降低的百分比和幅度均明显低于前者,只有28.8%低于55细胞/ul,且24.2%大于800细胞/ul。与同一水平CD4+细胞相对应的HIV/AIDSCD8+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CD8+细胞水平随CD4+T细胞增加而升高。CD4+细胞平均水平较高的HIV感染者自觉症状与CD4+T细胞数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说明只用CD4+T细胞数来估计病人机体状态或只根据病人症状估计机体免疫状态是不太准确的。结论:HIV/AIDS与病毒性肝炎存在不同程度的CD4+、CD8+T淋巴细胞异常;CD4+T细胞是HIV/AIDS的重要指标,但不是绝对指标;CD8+T细胞与病人病情的变化及预后之间可能存在着很重要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病毒性肝炎 CD4^+T细胞 CD8^+T细胞
下载PDF
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图特征与CD4^+T淋巴细胞数相关性的研究
3
作者 曹芬 叶庆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胆囊的超声改变。方法对照组50例为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验组50例为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验组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免疫时期进行超声观察。两组肝...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胆囊的超声改变。方法对照组50例为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验组50例为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验组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免疫时期进行超声观察。两组肝功能均为正常或轻度异常。超声主要观察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腔内回声。将观察的结果与临床化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观察胆囊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免疫时期的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在胆囊壁毛糙、胆囊壁稍厚、增厚,胆囊腔内回声欠清晰,细弱光点回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胆囊各观察指标比较,CD4+T细胞数在300/mm3以上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数在200~100/mm3时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数100/mm3以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胆囊异常超声改变随着CD4+T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综合考虑胆囊超声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hiv aids 彩超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SEN virus does not affect treatment response in hepatitis C virus coinfected patients but SEN virus response depends on SEN virus DNA concentra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Abdurrahman Sagin Ortwin Adams +3 位作者 OliverKirschberg AndreasErhardt TobiasHeintges Dieter Hussing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1893-1897,共5页
AIM: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SEN virus (SENV) infection on a combination therapy including interferon alfa (IFN-α) or pegylated-IFN with ribavir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and the effect of a combination t... AIM: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SEN virus (SENV) infection on a combination therapy including interferon alfa (IFN-α) or pegylated-IFN with ribavir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and the effect of a combination therapy on SENV.METHODS: SENV DNA was deter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serum samples from 95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done for SENV H DNA.RESULTS: Twenty-one (22%) of 95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SENV DNA.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HCV infection alone and coinfected patients. The sustained response rate for HCV clearance after combination therapy did not differ between patients with SENV (52%) and without SENV(50%, n.s.). SENV DNA was undetectable in 76% of the initially SENV positive patients at the end of follow-up. SENV H response to combination 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ENV DNA level (P=-0.05).CONCLUSION: SENV infection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HCV sustained response rate to the combination therapy.Response rate of SENV to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depends on SENV DNA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Antiviral Agents DNA Virus Infections DNA Viruses purification DNA viral Drug Therapy combination Female HEPACIVIRUS hepatitis C chronic Humans Interferon Alfa-2a INTERFERON-ALPHA Male Middle Aged Polyethylene Glycols Prevalence RNA viral RIBAVIRIN
下载PDF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Yiguanjian decoction combined adefovir Dipivoxil tablet in treating HBeAg negative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 active 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5
作者 段淑红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16年第3期133-134,共2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icacy of Yiguanjian Decoction(YD)combined Adefovir Dipivoxil Tablet(ADT)in treating HBe Ag negative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VHB)active 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LC)patients.Method...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icacy of Yiguanjian Decoction(YD)combined Adefovir Dipivoxil Tablet(ADT)in treating HBe Ag negative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VHB)active 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LC)patients.Methods Totally 68 HBe Ag negative CVHB active compensated LC patients initially treated were assign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ADT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Yiguanjian decoction combined adefovir Dipivoxil tablet in treating HBeAg negative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 active 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HBV
原文传递
HAART对HIV/HCV合并感染者PBMCs中MxA表达水平及其对后续抗HCV疗效的影响
6
作者 龚兰 潘能浪 +6 位作者 陈振宇 兰芸 陈伟烈 唐小平 蔡卫平 贾卫东 胡凤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7期563-567,共5页
目的纵向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单一感染者和HIV/HCV合并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粘病毒抵抗蛋白Mx A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HAART后HIV/HCV合并感染者抗HCV前基线Mx A mRNA水平是否与后续干扰素抗HCV疗效有... 目的纵向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单一感染者和HIV/HCV合并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粘病毒抵抗蛋白Mx A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HAART后HIV/HCV合并感染者抗HCV前基线Mx A mRNA水平是否与后续干扰素抗HCV疗效有关。方法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HIV单一感染组,HAART前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42例)和HIV/HCV合并感染患者(HIV/HCV合并感染组,HAART前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33例)为研究对象,并以22名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在抗HCV治疗前的HAART的不同时间点(0 W、4 W、12 W、24 W、48 W、72 W、96 W)PBMCs中Mx A mRNA表达水平;对比分析后继抗HCV治疗效果(有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无早期病毒学应答NEVR)与Mx A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HIV单一感染组PBMCs中Mx A mRNA水平在HAART 4 W后下降(P<0.05),其他各时间点及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合并感染组PBMCs中HAART各时间点及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ART 96 W后进行抗HCV治疗,EVR组抗HCV治疗前Mx A mRNA水平较NEVR组高(P<0.05)。结论长期HAART对HIV/HCV合并感染者PBMCs中Mx A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但HAART后抗HCV治疗前PBMCs中Mx A mRNA水平可作为HIV/HCV合并感染者抗HCV疗效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 粘病毒抵抗蛋白A 早期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HIV合并HCV阳性患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颜曦婧 杨扬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684,共8页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时代的到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已经从不可治愈的绝症逐渐演变为可控型慢性疾病。由于AIDS患者生命周期的延长,慢性肾衰竭和(或)慢性肝衰竭已经成为其主要的死亡原因,而慢性肝衰竭的AIDS患者往...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时代的到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已经从不可治愈的绝症逐渐演变为可控型慢性疾病。由于AIDS患者生命周期的延长,慢性肾衰竭和(或)慢性肝衰竭已经成为其主要的死亡原因,而慢性肝衰竭的AIDS患者往往伴有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曾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禁忌证,随着医学界认知的不断深入和手术管理经验的提高,HIV阳性肝移植受者的数量日渐上升,并且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生存率。但是HIV合并HCV阳性受者肝移植术后3、5、10年生存率仍然很低。为此,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HIV阳性患者肝移植手术的开展情况、HIV合并HCV阳性患者的疾病进程及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丙型肝炎病毒(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终末期肝病 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 直接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HIV/AIDS合并慢性肝炎肝脏声像图特征与CD4^+T淋巴细胞数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曹芬 叶庆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肝脏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将50例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作为对照组,50例合并HIV/AIDS慢性病毒性肝炎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肝脏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将50例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作为对照组,50例合并HIV/AIDS慢性病毒性肝炎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免疫时期进行超声观察肝脏声像图的改变,主要观察肝脏大小、边缘、包膜、实质回声,并将观察结果与临床化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改变:观察组肝脏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免疫时期的超声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在肝脏长大,肝缘变钝,肝脏包膜增厚,肝脏实质回声细密均匀、稍粗亮欠均匀、粗亮不均匀;CD4+T细胞数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4+T细胞数在300/mm3时以上时肝脏超声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数在100~200/mm3时,仅肝缘变钝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数100/mm3以下时肝脏超声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肝脏超声异常改变随着CD4+T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综合考虑肝脏超声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慢性肝炎 超声 肝脏改变
原文传递
HIV/AIDS合并慢性肝炎肝内静脉及脾静脉超声与CD4^+T淋巴细胞数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芬 叶庆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2077-2080,共4页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肝内静脉及脾静脉的超声改变。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50例合并HIV/AIDS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肝内静脉及脾静脉的超声改变。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50例合并HIV/AIDS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免疫时期)与对照组肝内静脉及脾静脉的超声改变。结果病例组肝内静脉及脾静脉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免疫时期有超声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在门静脉及脾静脉远端走行不清,内径增宽,血流速减慢,血流频谱起伏消失、平直;肝静脉远端走行不清,血流频谱低矮三相型、负相型、空窗消失。CD4+T细胞数>300/mm3组与对照组之间肝内静脉、脾静脉超声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数100~200/mm3组的脾静脉内径、肝静脉血流频谱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数<100/mm3组除肝静脉走行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异常情况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内静脉及脾静脉超声异常改变随着CD4+T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综合考虑肝内静脉及脾静脉超声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合并慢性肝炎 超声检查 肝内静脉及脾静脉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艾米替诺福韦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熙玲 朱梦莹 +3 位作者 焦大敏 马于琪 陆乃瀛 常家宝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6期509-511,526,共4页
目的 探讨艾米替诺福韦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CHB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艾米替诺福韦组(56... 目的 探讨艾米替诺福韦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CHB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艾米替诺福韦组(56例)与联合治疗组(54例)。艾米替诺福韦组给予口服艾米替诺福韦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艾米替诺福韦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比治疗24周和48周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4周后,联合治疗组与艾米替诺福韦组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清除率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48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HBe Ag转阴率为38.9%,HBs Ag清除率为22.2%,均显著优于艾米替诺福韦组(HBe Ag转阴率16.1%、HBs Ag清除率1.8%)(P均<0.05);联合治疗组与艾米替诺福韦组的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98.1%和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周后,联合治疗组与艾米替诺福韦组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及谷氨酰胺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48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TBIL、ALT、AST及GGT水平均显著高于艾米替诺福韦组(P均<0.05)。艾米替诺福韦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4.3%,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的96.3%(P=0.000)。结论 艾米替诺福韦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CHB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艾米替诺福韦片,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抗病毒 慢乙肝 血脂
下载PDF
新疆地区40例艾滋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买买提艾力·吾布力 宋江美 +3 位作者 佐合拉·吐尔地 阿地力 潘珂君 张跃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89-391,共3页
目的分析某院收治的4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4年8月以发热或腹泻、消瘦为主诉收治诊断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的临床分期均已到艾滋病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56.54... 目的分析某院收治的4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4年8月以发热或腹泻、消瘦为主诉收治诊断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的临床分期均已到艾滋病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56.54±131.26)/μL(正常参考值为800~1200/μL)。发热、咳嗽咳痰、消瘦、腹痛腹泻以及颈部淋巴结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有卡波西肉瘤;机会性感染及合并症以肝炎病毒感染(30例,75.00%)、肺结核(15例,37.50%)多见。HIV感染方式以静脉吸毒为主(32例,80.00%),其次为性途径感染(4例,10.00%)。距可能暴露(静脉吸毒、性接触、输血)HIV时间2~12年,平均(7.31±1.30)年。结论艾滋病期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静脉吸毒是主要的感染传播方式。需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控制HIV的传播,对患者加强抗病毒治疗与监测、随访,及时控制机会性感染以及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 临床表现 结核 病毒性肝炎 新疆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用药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月宁 张世斌 +2 位作者 丁惠国 金瑞 邱新野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了解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用药情况现状。方法对2015年5~8月北京佑安医院门诊接诊的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抗病毒药物、伴随疾病、目前合并... 目的了解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用药情况现状。方法对2015年5~8月北京佑安医院门诊接诊的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抗病毒药物、伴随疾病、目前合并用药等。查阅检索药物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等。结果对1 78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抗病毒单一药物治疗1 338例。合并服用其他药物1 052例(59.0%),其中1种药物562例(53.4%),2种290例(27.6%),3种117例(11.1%),4种53例(5.0%),5种17例(1.6%),6种及以上13例(1.2%)。有1种伴随疾病需合并用药者212例,2种149例,3种以上24例。合并用药种类达91种(肝病辅助用药27种,29.7%),其中39种(42.9%)不在相关疾病指南或专家共识所推荐的治疗药物中。合并使用的药物中有潜在肝脏不良反应的34种(37.4%),存在药物相互反应的亦有34种(37.4%)。结论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用药十分普遍,对肝脏的潜在毒性反应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 合并用药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素素 张新雷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63-465,467,共4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V DNA≥107 copies/L)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的效果、耐药率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高病毒载量CHB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服用替比夫定(600mg/d)和阿德...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V DNA≥107 copies/L)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的效果、耐药率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高病毒载量CHB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服用替比夫定(6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单药治疗组服用恩替卡韦(0.5mg/d),疗程为96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后12、24、48和96周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HBV DNA、HBeAg和HBV病毒耐药位点等,观察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12、24、48和96周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HBV DNA、HBeAg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5.311~7.748,P〈0.01)。治疗96周,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501~7.040,P〈0.05)。治疗96周,联合治疗组没有出现病毒学突破;单药治疗组有2例出现病毒学突破,且这2例病人均检测到恩替卡韦相关耐药基因位点。两组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高病毒载量CHB病人均有较好效果,而在治疗96周时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抗病毒药 病毒载量 药物疗法 联合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石斌豪 贾建伟 王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6例HBV—ACLF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6例HBV—ACLF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了按中医辨证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黄证给予凉血解毒化瘀方(赤芍60—150g,茵陈30—90g,栀子9~12g,白花蛇舌草20~30g,丹参30g,炒白术30g,茜草30~45g,稀莶草30~45g,白及15g),气虚瘀黄证给予益气解毒化瘀方(炙黄芪30g,太子参15g,茵陈30~60g,虎杖15~30g,丹参30g,炙附子10~15g,白术30g,茜草30~45g,稀莶草30~45g,鸡内金20g),均每日1剂,水煎至250~300mL,分2次温服;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及肝功能主要指标的变化、胆碱脂酶(ChE)、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33/44)比45.5%(10/22),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75.0%(33/44)比63.6%(14/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较治疗前降低,chE,Alb、PTA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以试验组的变化更显著[试验组:ALT(U/L):63.28±99.28比574.58±571.08,AST(U/L):86.84±92.88比438.20±482.74,TBil(μmol/L):161.90±178.34比269.46±95.10,DBil(μmol/L):115.32±126.51比209.12±79.78,ChE(U/L):4239.14±1505.00比3341.49±1609.40,Alb(g/L):32.65±4.77比29.73±3.31,PTA:(69.69±44.92)%比(32.84±7.47)%;对照组:ALT(U/L):93.28±93.86比365.244-376.98,AST(U/L):126.26±121.35比287.17±301.04,TBil(μmol/L):226.80±187.38比281.02±103.73,DBil(μmol/L):172.50±147.32比227.96±87.20],ChE(U/L):4484.66±1886.53比3918.77±1417.77,Alb(g/L):33.17±4.76比30.47±3.03,PTA:(63.80±36.80)%比(33.96±6.32)%;P〈O.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BV—ACLF,能够改善肝功能,且预后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病毒性肝炎 乙型 慢性 肝衰竭 疗效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乙、丙型病毒性肝炎96例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莫让辉 李论 陆鹏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745-1746,共2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重叠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互之间对疾病的进程的影响。方法对96例艾滋病合并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艾滋病合并病毒性肝炎中,乙型病毒性肝炎17(17.7%)例,...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重叠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互之间对疾病的进程的影响。方法对96例艾滋病合并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艾滋病合并病毒性肝炎中,乙型病毒性肝炎17(17.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76(79.16%)例,乙肝重叠丙肝3(3.12%)例,均为静脉共用针头吸毒患者。96例艾滋病合并乙、丙型病毒性肝炎中,大部分为轻度或肝功能正常患者,肝硬化发生率低。从有性接触或静脉共用针头吸毒开始到发病住院时间均超过6年以上。结论艾滋病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远低于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易慢性化有关;当人体同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后,相互之间对疾病的进程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联合养血柔肝组方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付同娟 聂珍静 范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A01期145-146,共2页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养血柔肝组方治疗慢性乙肝并发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研究 的60例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丹参川芎嗪(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10 mL 1次/d静脉滴注30 d,治疗...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养血柔肝组方治疗慢性乙肝并发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研究 的60例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丹参川芎嗪(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10 mL 1次/d静脉滴注30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柔肝组方6 g 2次/d口服30 d,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1.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81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IVC)和PC Ⅲ 的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丹参川芎嗪联合养血柔肝组方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可达到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丹参川芎嗪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养血柔肝组方
下载PDF
云南省抗病毒治疗中病毒抑制但免疫失败的AIDS病人更换二线药后的免疫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劳云飞 楼金成 +5 位作者 李惠琴 李侠 安靚 李田舒 董兴齐 周曾全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8-792,共5页
目的了解在联合抗病毒治疗(ART)中病毒抑制但免疫失败的艾滋病(AIDS)病人,通过更换二线药方案后其免疫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了云南省免费抗病毒治疗的≥15岁青少年和成人AIDS病人的部分数据,... 目的了解在联合抗病毒治疗(ART)中病毒抑制但免疫失败的艾滋病(AIDS)病人,通过更换二线药方案后其免疫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了云南省免费抗病毒治疗的≥15岁青少年和成人AIDS病人的部分数据,回顾性分析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相较于换药前的变化情况。结果纳入分析的331例病人,启动ART时CD4细胞计数平均值是171.5个/mm^3(59.2%<200个/mm^3),更换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二线药方案前,CD4细胞计数平均值降低到125.3个/mm^3(86.4%<200个/mm^3),更换后CD4细胞计数增加到200个/mm^3以上。其中换药后第12、18、24、30、36、42和48个月,CD4细胞计数增加的平均值(个/mm^3)和[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2.5(83.0,122.1)、123.0(95.9,150.2)、140.4(101.9,178.9)、145.6(96.0,195.2)、125.4(53.2,197.5)、179.9(96.0,263.8)和236.0(37.9,434.1)个/mm^3。以更换二线药前的CD4细胞计数作为协变量分析,启动ART时年龄≤50岁与>50岁的比较,CD4细胞计数增加的平均值(个/mm^3)和(95%CI)是65.8(17.61,113.92),计数增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启动ART时CD4细胞计数≤50个/mm^3组和50~100个/mm^3组分别与>200个/mm^3组比较,CD4细胞计数增加的平均值(个/mm^3)和(95%CI)分别是-120.0(-192.31,-47.76)和-73.3(-143.56,-3.07),计数增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和P=0.041)。结论更换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二线药方案,可以使病毒抑制但免疫失败的艾滋病病人的CD4细胞计数增加;启动ART时≤50岁者,其CD4细胞计数增加的程度大于年龄更大的病例;启动ART时CD4细胞>200个/mm^3的病例,换药后CD4细胞计数增加的程度大于初始时CD4细胞≤100个/mm^3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人 抗病毒治疗 免疫学失败 病毒抑制 治疗方案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28例的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项保平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7-57,87,共2页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对28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以护肝、降酶为主,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辨证诊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临床治愈22例,有效6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效果较好。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肝炎 联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血清ANA、SMA、PANCA、LKM联合SLA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车凌云 侯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1期110-111,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ANA、SMA、PANCA、LKM联合SLA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80例纳入观察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进行9项常规生化指标检测和自身抗体指标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9项... 目的研究血清ANA、SMA、PANCA、LKM联合SLA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80例纳入观察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进行9项常规生化指标检测和自身抗体指标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9项常规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进行自身抗体指标检测,比较三组肝炎患者的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9项常规生化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ANA、SMA、PANCA、LKM、SLA的阳性检出率为观察组>对照组>健康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NA、SMA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出率,并能与其他肝炎疾病进行鉴别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 血清ANA、SMA、PANCA、LKM联合SLA检测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厚勋 《河南中医》 2015年第7期1546-154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硫普罗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辨证拟用疏肝软坚、清热祛湿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硫普罗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辨证拟用疏肝软坚、清热祛湿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ALT、AST、Tbil、A/G;血清HA、PC-Ⅲ、IV-C、LN的变化及观察肝、胆、脾B超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及血清HA、IV-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次少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肝纤维化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或防止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纤维化 疏肝软坚 清热祛湿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