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K细胞与HIV/SI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芳新 王卫 魏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6-60,共5页
NK细胞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HIV/SIV感染后的免疫机制及如何发挥抗病毒作用成为近几年艾滋病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中发现,伴随HIV/SIV的感染,NK细胞亚群比例发生改变同时伴有功能缺陷,这种变化与HIV/SIV慢性感染阶段病... NK细胞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HIV/SIV感染后的免疫机制及如何发挥抗病毒作用成为近几年艾滋病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中发现,伴随HIV/SIV的感染,NK细胞亚群比例发生改变同时伴有功能缺陷,这种变化与HIV/SIV慢性感染阶段病毒复制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并且由于归巢受体表达的改变引起NK细胞在HIV/SIV感染者体内不同组织间的重新分布。NK细胞表面的受体KIR3DL1和KIR3DS也表现出对HIV感染的抵抗作用。这些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NK细胞的抗HIV/SIV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hiv/siv感染 异常 保护
下载PDF
IL-21免疫调节HIV/SIV感染者T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长城 魏强 《实验动物科学》 2012年第3期53-56,共4页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可通过多途径影响CD4+T细胞的应答,增强CD8+T细胞介导的抗HIV/SIV作用,具有潜在的抗HIV/SIV的临床应用前景。血清IL-21水平测定有望作为确定HIV感染者AIDS病程以及HI...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可通过多途径影响CD4+T细胞的应答,增强CD8+T细胞介导的抗HIV/SIV作用,具有潜在的抗HIV/SIV的临床应用前景。血清IL-21水平测定有望作为确定HIV感染者AIDS病程以及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反应的重要免疫学参数。近年来关于IL-21免疫调节HIV/SIV感染者T淋巴细胞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抗病毒 hiv/siv T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HIV-1 p24和SIV p27两种ELISA试剂盒检测SIV p27抗原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金光 王卫 +3 位作者 丛喆 蒋虹 陈霆 魏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6-30,共5页
目的由于检测SIV p27抗原试剂盒来源困难,有时不稳定,鉴于HIV-1 p24与SIVp27有较强的交叉抗原,本研究比较HIV-1 p24和SIV p27两种ELISA试剂盒检测SIV p27抗原得出的结果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方法 HIV-1 p24和SIV p27两种ELISA试剂盒... 目的由于检测SIV p27抗原试剂盒来源困难,有时不稳定,鉴于HIV-1 p24与SIVp27有较强的交叉抗原,本研究比较HIV-1 p24和SIV p27两种ELISA试剂盒检测SIV p27抗原得出的结果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方法 HIV-1 p24和SIV p27两种ELISA试剂盒定性和定量检测样品中SIV p27抗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归和相关分析。结果 HIV-1 p24和SIV p27两种ELISA试剂盒检测SIV p27抗原的灵敏度分别是150 pg/mL和62.5 pg/mL。两种试剂盒检测病毒液和血浆中SIV p27抗原的定性结果一致。定量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病毒液的直线回归决定系数R2=0.857,直线相关系数r=0.926,P<0.01,直线正相关程度较高;血浆的直线回归决定系数R2=0.512,直线相关系数r=0.716,P<0.05,直线正相关程度较低。结论 HIV-1 p24 ELISA试剂盒能够替代SIVp27 ELISA试剂盒定性检测病毒液和血浆中SIV p27抗原,但只能定量检测病毒液中SIV p27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p24 sivp27
下载PDF
补骨脂正丁醇部位抗HIV/SIV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磊 刘洪 +3 位作者 郭晓强 莫雨晓 张严 何金洋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补骨脂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体外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及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活性及作用。方法运用CCK-8试剂检测补骨脂正丁醇部位不同浓度对MT2细胞的细胞毒性。分别以HIV-1BK132和SIVmac251感染MT2细胞为体外实验模... 目的观察中药补骨脂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体外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及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活性及作用。方法运用CCK-8试剂检测补骨脂正丁醇部位不同浓度对MT2细胞的细胞毒性。分别以HIV-1BK132和SIVmac251感染MT2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以细胞病变效应(CPE)、套式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病毒核糖核酸(RNA)相对量和上清中病毒载量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估补骨脂正丁醇部位体外抑制HIV-1/SIV的作用及量效关系。结果 CCK-8比色法测定结果显示,补骨脂正丁醇部位最大无毒性浓度为32μg.mL^-1。CPE结果显示,当病毒对照组有大量合胞体(+++)形成时,仅补骨脂正丁醇部位32μg.mL^-1浓度组及16μg.mL^-1浓度组未见合胞体形成(-),与正常细胞对照组和阳性药对照组相当(-),其余各浓度组均有不同程度合胞体形成。RT-PCR结果显示,与病毒对照组相比,补骨脂正丁醇部位在8~32μg.mL^-1浓度范围时,对HIV-1/SIV感染MT2模型中细胞内HIV/SIV RNA的相对量及上清中HIV/SIV病毒载量均有显著的下调作用(P<0.01),且在16~32μg.mL^-1浓度差异尤为显著(P <0.001),与阳性药对照组相当(P> 0.05)。结论补骨脂正丁醇部位对HIV-1 BK132/SIVmac251诱导MT2细胞病变效应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细胞内及上清液中的HIV/SIV量有显著的下调作用,且在8~32μg.mL-1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中药提取物 MT2细胞 人免疫缺陷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 体外药效试验
原文传递
分泌IL-10的B细胞在HIV-1/SIV疾病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作用
5
作者 刘本波 赵明亮 +3 位作者 张明旭 肖裕 郑永唐 田仁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1-399,共9页
目的探讨猴免疫缺陷病毒mac239(SIVmac239)感染的中国猕猴动物模型中分泌IL-10的B细胞(B10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在AIDS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IVmac239感染的中国猕猴中CD4+T细胞、CD8+T细胞及B细胞数、B10细胞比率... 目的探讨猴免疫缺陷病毒mac239(SIVmac239)感染的中国猕猴动物模型中分泌IL-10的B细胞(B10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在AIDS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IVmac239感染的中国猕猴中CD4+T细胞、CD8+T细胞及B细胞数、B10细胞比率、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KI-67抗原(ki67)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浆病毒载量、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6的表达,并用SPSS20.0分析B10细胞在病毒感染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上述免疫学指标和病毒载量的关联性。结果SIV感染导致B细胞数减少,B细胞活化和增殖增加;SIV感染导致B10细胞比率增加;感染急性期B10细胞比率与其他检测因素关联性不显著,感染慢性期其与CD4^(+)T细胞数、TNF-α表达水平、ki67^(+)CD4^(+)T细胞比率、CTLA4^(+)CD4^(+)T细胞比率、CD4^(+)T细胞功能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但是其与多数CD8^(+)T细胞参数的关联性均不显著。结论SIV感染慢性期,B10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反应的同时也加剧了CD4^(+)T细胞的丢失,从而使得病毒复制失控,疾病进程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免疫缺陷病毒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实时定量PCR 疾病进程 病毒复制 免疫学指标 B细胞
下载PDF
平顶猴在HIV/AIDS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雷爱华 庞伟 +1 位作者 张高红 郑永唐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8,共12页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HIV-1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抗AIDS药物和疫苗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缺乏HIV-1直接感染的动物,SIV/SHIV猕猴模型是目前AIDS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动物模型。虽然SIV/SHIV猕猴模型与人AID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SIV/SHIV...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HIV-1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抗AIDS药物和疫苗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缺乏HIV-1直接感染的动物,SIV/SHIV猕猴模型是目前AIDS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动物模型。虽然SIV/SHIV猕猴模型与人AID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SIV/SHIV与HIV-1间的遗传差异较大,致使SIV/SHIV猕猴模型存在很多局限性。创建合适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仍然是HIV/AIDS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平顶猴是目前唯一可以被HIV-1感染的旧大陆猴,在HIV-1静脉传播和性传播模型研究中具有许多优势。该文综述了SIV、HIV、SHIV和HSIV通过静脉和黏膜途径感染平顶猴的特征,并简要介绍了病毒在平顶猴细胞中复制的分子机制以及建立平顶猴AIDS模型的限制因素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siv Shiv Hsiv 平顶猴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海洋硫酸多糖911抗艾滋病毒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体内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辛现良 丁华 +3 位作者 耿美玉 梁平方 李英霞 管华诗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8,共5页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病毒体内感染模型 ,通过 Elisa、定量 PCR、流式细胞术等方法 ,研究了海洋硫酸多糖 911体外对 HIV- 1复制及体内对 SIV增殖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911可明显抑制HIV- 1对 MT4 细胞的急性感染和...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病毒体内感染模型 ,通过 Elisa、定量 PCR、流式细胞术等方法 ,研究了海洋硫酸多糖 911体外对 HIV- 1复制及体内对 SIV增殖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911可明显抑制HIV- 1对 MT4 细胞的急性感染和 H9细胞的慢性感染 ,其半数有效浓度 ( EC50 )分别为 4 .4 4 mg· L-1和 0 .32mg· L-1;并可明显降低猴血浆中病毒滴度及 RNA拷贝数 ,对血液中 CD4 +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同时可升高血液中病毒抗体的含量 ;并可明显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活性 ,对 HIV- 1无明显直接灭活作用 ,但可明显干扰 HIV- 1与细胞的吸附 ,半数有效浓度 ( IC50 )为 36.51μg· L-1。提示 911体内外均可抑制艾滋病毒的增殖 ,为高效的艾滋病毒增殖抑制剂 ,其作用机制与干扰病毒与细胞吸附、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硫酸多糖911 AIDS hiv-1 siv 艾滋病
下载PDF
SHIV感染恒河猴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颖 朱华 +3 位作者 代小伟 丛喆 蒋虹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8-31,I0003,共5页
目的使用消化内窥镜对SHIV感染恒河猴十二指肠黏膜进行观察。方法SHIV感染恒河猴,消化内镜检查并进行活检取材,对活检标本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镜检。结果内镜大体观察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基本上完整平滑,1例胃黏膜有弥漫性白... 目的使用消化内窥镜对SHIV感染恒河猴十二指肠黏膜进行观察。方法SHIV感染恒河猴,消化内镜检查并进行活检取材,对活检标本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镜检。结果内镜大体观察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基本上完整平滑,1例胃黏膜有弥漫性白斑,3例有小面积的出血;光镜下十二指肠黏膜完整未见脱落,固有层中有散在分布的慢性炎细胞,活检取材最深可达黏膜下层,未见其他特异性病理改变。结论不同毒株,不同感染时间的SHIV感染恒河猴和对照恒河猴的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组织HE染色组织结构清晰,呈慢性炎症改变,病理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猿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hiv) 消化内窥镜 黏膜活检
下载PDF
CEMx174细胞中SAMHD1蛋白表达与SIVmac239病毒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彭灵娟 丛喆 +2 位作者 薛婧 宋铭晶 魏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SIV在感染CEMx174细胞过程中,SAMHD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变化与病毒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SIVmac239病毒感染CEMx174细胞后,每天收集上清和细胞,应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SAMH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变... 目的研究SIV在感染CEMx174细胞过程中,SAMHD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变化与病毒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SIVmac239病毒感染CEMx174细胞后,每天收集上清和细胞,应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SAMH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SAMHD1蛋白与SIVmac239P27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EMx174细胞感染SIVmac239后,细胞中的SAMHD1 mRNA基于内参基因GAPDH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前3 d分别增加了14%,16%,42%,随后开始迅速增加,第4天达到了200%,第6天更是达到了890%;细胞中SAMHD1蛋白的表达量在感染后第1、2天时变化不大,随后逐渐降低,到第5、6天时,几乎检测不到,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CEMx174细胞感染SIVmac239后,SAMHD1基因表达上调,与上清中病毒载量水平正相关,细胞内SAMHD1蛋白水平与SIVmac239 P27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HD1 hiv-1 siv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替换HIV-1衣壳蛋白基因SHIV的构建及其活性测定
10
作者 朱义鑫 刘畅 +3 位作者 乔文涛 陈启民 耿运琪 曾毅 《中国病毒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6-351,共6页
将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mm239)中gag基因的衣壳蛋白部分置换成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HXBc2)的相应部分,构建出替换了衣壳蛋白基因的人/猿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HIV)原病毒DNA。... 将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mm239)中gag基因的衣壳蛋白部分置换成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HXBc2)的相应部分,构建出替换了衣壳蛋白基因的人/猿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HIV)原病毒DNA。用此SHIV原病毒DNA转染293T细胞,细胞中能够检测到嵌合病毒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在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亦可检测到装配出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形态正常,含有基因组RNA,具有反转录酶活性,嵌合的外源衣壳蛋白能够正确剪切,形成棒状的核心。将此嵌合SHIV病毒感染MT4细胞,病毒能够吸附并进入细胞,能完成反转录过程,但不能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v siv hiv—1 衣壳蛋白
下载PDF
BV—SIVenv亚单位疫苗接种恒河猴的特异性CD8^+Tc动态变化
11
作者 史元元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用人EBV转化恒河猴的自体B淋巴细胞,再以表达SIV不同抗原成分的重组痘苗病毒VAC-SIVenv、VAC-SIVgag感染,制备51Cr释放试验的靶细胞。恒河猴于制备B淋巴细胞30d后,皮下接种BV-SIVenv亚... 用人EBV转化恒河猴的自体B淋巴细胞,再以表达SIV不同抗原成分的重组痘苗病毒VAC-SIVenv、VAC-SIVgag感染,制备51Cr释放试验的靶细胞。恒河猴于制备B淋巴细胞30d后,皮下接种BV-SIVenv亚单位疫苗,每只动物1mL于强化免疫后的30、60、90d,从动物四肢内侧静脉采血,分离淋巴细胞,采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动物体内的CD8+Tc的动态变化。结果:19只免疫恒河猴中,有3只于强化免疫后呈现明显的CD8+Tc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在16.7%~20.2%之间,井可在体内维持3个月之久;在靶细胞数量不变,渐次增加效应细胞时,免疫细胞的CD8+Tc的杀伤活性随数量增加而增强。从而证明该SIV亚单位疫苗可使部分(16%)免疫动物产生较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接种 靶细胞 siv hiv 疫苗 恒河猴 CD8^+Tc
下载PDF
人类AIDS的研究替身——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明华 何昭阳 郑永唐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8-212,共5页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艾滋病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免疫反应以及疫苗开发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不同的灵长类动物,可将这一模型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HIV/黑猩猩模型、SIV/猕猴模型和SHIV/猕猴模...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艾滋病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免疫反应以及疫苗开发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不同的灵长类动物,可将这一模型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HIV/黑猩猩模型、SIV/猕猴模型和SHIV/猕猴模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这几种模型都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将简单介绍这几种艾滋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非人灵长类动物 黑猩猩 猕猴 AIDS hiv siv Shiv 人类
下载PDF
中研Ⅱ号对HI-SIV和HIVgp120抑制CD_3/CD_4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平 关崇芬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25,共5页
目的 研究中研II号治疗猴艾滋病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分析细胞周期 ;Western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ERK2 )活性及电泳迁移率改变检测法 (EMSA)检测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活性。结果 对SIV感染猴模型 ,中研Ⅱ... 目的 研究中研II号治疗猴艾滋病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分析细胞周期 ;Western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ERK2 )活性及电泳迁移率改变检测法 (EMSA)检测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活性。结果 对SIV感染猴模型 ,中研Ⅱ号可阻断HI SIV及HIVgp12 0介导的淋巴细胞功能 ,能抑制ERK2的活性 ,并降低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活性 ,调控HI SIV诱导的CD3/CD4 刺激信号转导通路。结论 中研Ⅱ号调节猴艾滋病T细胞功能可能是通过CD4 共刺激T细胞受体 (T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研Ⅱ号 hiv-siv hivgp120 CD3/CD4
原文传递
25株SIV/HIV的进化分析及意义
14
作者 袁伟 吴宏宇 黄青山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08,315,共7页
选取了16株SIV和9株HIV毒株,以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为outgroup,使用CLUSTAL X、PHYLIP及MEGA三种软件对它们的基因组序列及三个主要蛋白(Env,Gag,Pol)序列分别进行了比对分析,用Neighbor-Joining(N-J)方法和Maximum Likelihood(ML)... 选取了16株SIV和9株HIV毒株,以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为outgroup,使用CLUSTAL X、PHYLIP及MEGA三种软件对它们的基因组序列及三个主要蛋白(Env,Gag,Pol)序列分别进行了比对分析,用Neighbor-Joining(N-J)方法和Maximum Likelihood(ML)方法分别构建出进化树.结果显示HIV起源于SIV,其中HIV-1的起源与SIVcpz的几种亚型高度相关,HIV-2的起源与SIVsm及SIVmm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 hiv 进化分析 Neighbor-Joining方法 MAXIMUM Likelihood方法
原文传递
TSA法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在猴艾滋病模型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晓妍 郑宏毅 郑永唐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768-776,共9页
目的:建立适合石蜡切片的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和配套的定量分析算法,用以研究猕猴艾滋病(SAIDS)模型的免疫病理特征。方法:选取SIV感染猕猴和健康猕猴淋巴结的石蜡切片,以优化后的酪胺信号放大技术(TSA)进行荧光染色,通过几轮微波加热... 目的:建立适合石蜡切片的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和配套的定量分析算法,用以研究猕猴艾滋病(SAIDS)模型的免疫病理特征。方法:选取SIV感染猕猴和健康猕猴淋巴结的石蜡切片,以优化后的酪胺信号放大技术(TSA)进行荧光染色,通过几轮微波加热洗去前次标记抗体的方式,达到多重染色的目的。对显微图像进行粒度和灰度分析,计算每一个细胞的位置和目的蛋白的表达特征。最后图像信息被转化成数字矩阵,经R语言编程处理后用于定量分析。结果:TSA法经过优化后,切片的荧光背景信号降低而信噪比增加。荧光图像的定量分析表明,SAIDS快进展者淋巴结的CD4^(+)细胞的感染更为严重(P<0.0001),过度浸润滤泡的CD8^(+)细胞异常高表达颗粒酶B(P<0.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SA法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配套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提升病理研究内容的良好技术手段,有助于AIDS及其他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A hiv AIDS siv 多重免疫荧光 猕猴动物模型 病理定量分析
下载PDF
Diversity of Primate Lentiviruses Rebooted 被引量:1
16
作者 Jayashree S. Nandi Anil K. Chhangani +1 位作者 Shravan Singh Rathore Bajrang Raj J. Mathur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9年第12期126-138,共13页
Highlight: The present report reveals for the first time natural lentiviral infection of wild Indian NHPs, rhesus monkeys (Macaca mulatta) and langurs (Semnopithecus entellus) by SIVs that are phylogenetically diverse... Highlight: The present report reveals for the first time natural lentiviral infection of wild Indian NHPs, rhesus monkeys (Macaca mulatta) and langurs (Semnopithecus entellus) by SIVs that are phylogenetically diverse from all known SIVs, including “SIVmac”, which infects captive rhesus monkeys. The novel SIVs are intriguingly homologous to HIV-1, based on serology and partial lentiviral genomic sequence analyses. Diverse lenti-viruses infect human and nonhuman primates (NHPs). There are more than 45 different “species-specific”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SIVs) that infect their cognate NHP hosts in natural habitats in Africa. Indian NHPs are not known to be infected by SIVs in the wild. Conventionally SIVs are named after their natural hosts, except for SIVmac, which infects captive rather than wild rhesus macaques. SIVmac is therefore a misnomer. It is a genetic variant of the African SIVsmm, which infects wild African sooty mangabey monkeys. SIVsmm is the progenitor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2), while SIVcpz that infects wild chimpanzees is the progenitor of HIV-1. Although natural infections cannot be easily studied in wild NHP populations,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co-infection of wild Indian NHPs by other retroviruses: simian retroviruses (SRVs) and Simian Foamy viruses (SFV). Apart from zoonosis, transmission of pathogens from humans to animals: anthroponosis, has also been reported i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TIVIRUS hiv-1 siv Wild Indian Langur RHESUS MONKEY ZOONOSIS Anthroponosis
下载PDF
表达SIV Gag/Env基因的DNA疫苗、重组腺病毒和重组痘苗病毒三载体疫苗联合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小周 陈丹瑛 +3 位作者 王琬玓 徐柯 曾毅 冯霞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8,共9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威胁,目前常用的药物疗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尚不能彻底治愈AIDS并阻断HIV的传播。将治疗型疫苗用于HIV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缺乏适宜的HIV感染动物模型阻碍了治疗型HI...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威胁,目前常用的药物疗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尚不能彻底治愈AIDS并阻断HIV的传播。将治疗型疫苗用于HIV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缺乏适宜的HIV感染动物模型阻碍了治疗型HIV疫苗的研制。SIV能够感染非人灵长动物并引起类似AIDS的猴免疫缺陷病,因而常被用作研究HIV及其疫苗的替代动物模型。为了对SIV疫苗在猴感染模型中治疗SIV感染的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分别构建了表达SIV gag和env基因的DNA疫苗、重组腺病毒和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并联合使用这三种疫苗免疫小鼠,对包括不同抗原组合、不同免疫次序及间隔的免疫策略进行探索和优化。IFN-γ酶联免疫斑点和小鼠体内杀伤试验的结果显示,通过三载体疫苗联合免疫,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出强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SIV Gag/En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并且,重复免疫后仍可以诱导较高水平的免疫反应。该结果为在SIV感染猴模型中评价多载体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治疗SIV感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治疗型HI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 hiv DNA疫苗 重组腺病毒 重组痘苗病毒 联合免疫
原文传递
HIV-1感染急性期细胞因子动力学特点及其作用
18
作者 张彤 宋静静 +1 位作者 焦艳梅 吴昊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4年第10期786-790,共5页
细胞因子在艾滋病病毒I型(HIV-1)感染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在HIV/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的急性期,细胞因子可以影响几个月后的病毒调定点,而后者将影响慢性期病情进展和病毒传播。在感染急性期,早期细胞因子环... 细胞因子在艾滋病病毒I型(HIV-1)感染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在HIV/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的急性期,细胞因子可以影响几个月后的病毒调定点,而后者将影响慢性期病情进展和病毒传播。在感染急性期,早期细胞因子环境可能是疫苗研发和感染治疗的一个新靶标。文章重点对急性HIV-1/SIV感染期的细胞因子动力学和功能及其对病毒调定点的影响进行综述,这将有利于理解急性HIV-1感染期细胞因子的作用,并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猴免疫缺陷病毒 细胞因子 病毒调定点
原文传递
HIV-1动物模型及跨物种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娟 曾常春 +1 位作者 李雅婧 李丽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94-799,802,共7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慢病毒,其中HIV-1是导致AIDS全球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本文简要综述了HIV-1感染的黑猩猩和平顶猴、SIV与SHIV感染的猴、stHIV-1和HSIV感染的猕猴等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慢病毒,其中HIV-1是导致AIDS全球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本文简要综述了HIV-1感染的黑猩猩和平顶猴、SIV与SHIV感染的猴、stHIV-1和HSIV感染的猕猴等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以及HIV-1感染的嵌合体鼠、HIV-1感染的兔和HIV-1感染的转基因鼠等非灵长类动物模型,并分析了各类模型的特点。对于HIV-1跨物种感染所面临的种族屏障和关键点的研究进展亦作了论述,分析了HIV-1感染的鼠类跨种族模型的进展情况,以促进HIV-1的发病机制、药物疗效和疫苗制备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AIDS 动物模型 siv Shiv 跨物种感染 复制屏障 综述
原文传递
Manipulating the Interferon Signaling Pathway: Implications for HIV Infect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Krystelle Nganou-Makamdop Daniel C. Douek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92-196,共5页
Duri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infection, type I interferon(IFN-I) signaling induces an antiviral state that includes the production of restriction factors that inhibit virus replication, thereby limiting th... Duri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infection, type I interferon(IFN-I) signaling induces an antiviral state that includes the production of restriction factors that inhibit virus replication, thereby limiting the infection. As seen in other viral infections, type I IFN can also increase systemic immune activation which, in HIV disease, is one of the strongest predictor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to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and non-AID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Moreover, IFN-I is associated with CD4 T cell depletion and attenuation of antigen-specific T cell responses. Therefore,therapeutic manipulation of IFN-I signaling to improve HIV disease outcome is a source of much interest and debate in thefield. Recent studies hav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iming(acute vs. chronic infection) and have suggested that specific targeting of type I IFNs and their subtypes may help harness the beneficial roles of the IFN-I system while avoiding its deleterious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 Type I interferon(IFN-I) 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