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暴露儿童血清逆转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晓玲 吴晓东 +6 位作者 袁冬妹 黄婷 刘晓宁 夏俊霞 李莎茜 黄海英 何云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5期516-522,共7页
目的研究HIV暴露儿童血清逆转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管理的49例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HIV暴露儿童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及血清结果等。结果49例HIV暴露儿童在出生后48 h、6周、3月龄HIV核酸... 目的研究HIV暴露儿童血清逆转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管理的49例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HIV暴露儿童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及血清结果等。结果49例HIV暴露儿童在出生后48 h、6周、3月龄HI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在12、18、21月龄时血清逆转率分别为59.18%、93.87%和100.00%。HIV暴露儿童在12月龄血清是否逆转与母亲分娩方式、抗反转录病毒开始时间、孕期核酸检测结果、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关;与HIV暴露儿童的性别、出生胎龄与体重、阻断药物使用种类等也无关。结论未发现12月龄HIV暴露儿童血清逆转的明确影响因素,其3月龄核酸检测与最终血清逆转结果一致性为100%。为尽早排除HIV感染,减少家属顾虑,未来可考虑HIV暴露儿童3月龄前3次核酸阴性结果代替血清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孕产妇 hiv暴露儿童 血清逆转 早期诊断 母婴传播 核酸检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美国HIV暴露及感染儿童机会性感染治疗指南简介
2
作者 屠宇平 杨小平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6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美国 hiv暴露 hiv感染 儿童 机会性感染 治疗指南
下载PDF
HIV暴露婴儿预防接种免疫效果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桂秀芝 翁毓秋 +1 位作者 莫胜 邱慧 《中国药物警戒》 2010年第10期588-591,共4页
目的为评估经HIV母婴阻断措施后该类婴儿群对卡介苗、乙肝疫苗的免疫反应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此类婴儿的预防接种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为HIV感染孕妇提供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将其婴儿设为观察组,母亲HIV阴性婴儿为对照组。对2组婴儿按常... 目的为评估经HIV母婴阻断措施后该类婴儿群对卡介苗、乙肝疫苗的免疫反应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此类婴儿的预防接种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为HIV感染孕妇提供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将其婴儿设为观察组,母亲HIV阴性婴儿为对照组。对2组婴儿按常规进行预防接种,在接种卡介苗3~6个月后作结核菌素(PPD)试验、乙肝疫苗7~10个月后作乙肝抗体(抗-HBs)水平检测。结果 HIV感染孕妇经孕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后母婴阻断效果明显,其婴儿感染率远低于未治疗者。2组婴儿的PPD阳性率及卡痕阳性率均达90%以上;抗-HBs水平,观察组为296.83±3.10mIU/mL,对照组为354.30±2.37mIU/mL。结论本组资料显示,HIV阳性孕妇经综合性HIV母婴阻断措施后其所娩婴儿对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具有类似于普通婴儿的免疫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暴露婴儿 预防接种 免疫效果
下载PDF
2021—2022年河南省非性行为HIV暴露后预防人群特征及预防用药及时性影响因素
4
作者 徐亚珂 王奇 +3 位作者 梁妍 施建春 张玮钰 张国龙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10期732-735,749,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非性行为HIV暴露后预防人群特征,探究暴露后预防用药及时性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2022年河南省14家HIV暴露前后预防服务门诊接受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PEP)服务的职业人群和大众非性行为暴露人群个案,包括暴露... 目的了解河南省非性行为HIV暴露后预防人群特征,探究暴露后预防用药及时性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2022年河南省14家HIV暴露前后预防服务门诊接受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PEP)服务的职业人群和大众非性行为暴露人群个案,包括暴露者基本情况、暴露源类型、暴露损伤方式、暴露源HIV感染情况、暴露至用药时间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结果2021—2022年,河南省HIV暴露前后预防门诊累计对169例暴露者开展了用药阻断服务,其中职业暴露人群56例(医务人员53例,警察3例),大众人群113例。暴露源为HIV阳性者119例,占70.41%(119/169);暴露源以血液为主,占88.76%;职业人群暴露方式以锐器损伤为主,占53.57%(30/56)。不同人群的暴露源HIV感染状况及暴露损伤方式均不同(χ^(2)值分别为14.640、15.723,P均<0.05)。职业人群在暴露后2 h内的用药比例为68.0%,高于大众人群的32.0%(χ^(2)=16.365,P<0.05)。暴露源为HIV阳性者在2 h内及2~24 h内服用阻断药的比例(84.0%、75.47%)均高于暴露源感染状况未知者(8.0%、20.76%)(χ^(2)值分别为7.791、6.100,P均<0.05)。职业人群在就诊前对PEP知识知晓率及服药期间依从性均高于大众人群(χ^(2)值分别为13.393、8.685,P均<0.05)。与暴露源感染状况未知相比,暴露源为HIV阳性的暴露者(OR=0.314,95%CI:0.131~0.752)更倾向于及早服药。结论进一步规范HIV职业暴露处置流程;扩大HIV检测,提高大众人群暴露源HIV检测率,缩短暴露至用药时间,有助于提升阻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职业人群 非性行为暴露 hiv暴露后预防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15-2017年中国HIV暴露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乔亚萍 王潇滟 +4 位作者 苏敏 王前 李珍 金曦 王爱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HIV暴露儿童接受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early infant diagnosis,EID)检测服务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HIV感染孕产妇分娩儿童随访卡,回顾性分析我国2015-2017年随访... 目的分析我国HIV暴露儿童接受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early infant diagnosis,EID)检测服务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HIV感染孕产妇分娩儿童随访卡,回顾性分析我国2015-2017年随访满18月龄的12 096例HIV暴露儿童队列数据。描述HIV暴露儿童EID检测特征,分析EID检测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5-2017年我国HIV暴露儿童EID检测率自65.6%增加至83.4%(趋势性χ^2检验P<0.001),出生后8周内EID检测比例自61.1%增加至76.8%(趋势性χ^2检验P<0.001),EID检测阳性率自8.7%降低至3.4%(趋势性χ^2检验P<0.001)。2015-2017年死亡儿童EID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7.7%、36.9%和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HIV暴露儿童民族、地区、满18月龄和存活情况与接受EID检测之间存在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我国EID检测工作逐步规范落实,EID检测阳性率逐年降低,但18月龄内死亡儿童,少数民族和HIV低发区儿童的EID检测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暴露儿童 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 死亡 覆盖面
原文传递
云南省HIV暴露婴儿早期诊断检测平台建立与应用分析
6
作者 邹团标 姚莉琴 +4 位作者 周德 孙逆 苏莹 郑敏 郭光萍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9-482,共4页
目的为适应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建立云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婴儿早期诊断检测平台,并了解其运转情况与分析应用情况。方法 2015年依托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国家区域实验室及其妇幼网络建立早期诊断检测平台,... 目的为适应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建立云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婴儿早期诊断检测平台,并了解其运转情况与分析应用情况。方法 2015年依托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国家区域实验室及其妇幼网络建立早期诊断检测平台,对云南省2015—2018年送检的婴儿早期诊断样本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HIV暴露婴儿早期诊断检测平台样本流转从2015—2018年样本检测周期、检测结果报告周期、样本送检至结果报告周期均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样本送检至结果报告周期为8 d,达到并低于国家时限要求。4年共计收到来自云南省16个地区样本7 819份,阳性率为1.82%(143/7 819),2015年为3.03%(30/990),2016年为1.76%(36/2 040),2017年为1.64%(39/2 380),2018年为1.58%(38/2 409),送检标本逐年增加,但是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阳性率表现地区之间极不平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03,P=0.000)。结论成功建立了云南省HIV暴露婴儿早期诊断检测平台,运转高效、有序、顺畅,呈现逐年向好的发展趋势。云南省阳性检出率2015—2018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达到了云南省婴儿早期诊断工作的目标,提高婴儿早期诊断服务能力和可及性,同时也摸清楚了云南省各州市的阳性分布规律,对母婴干预重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暴露婴儿 早期诊断 hiv-1核酸检测 婴儿早期诊断检测平台
原文传递
2021-2022年河南省高危异性性行为HIV暴露后预防人群的行为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奇 徐亚珂 +5 位作者 李艾嘉 崔艳 张玮钰 施建春 朱新朋 张国龙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3年第8期561-564,599,共5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高危异性性行为后接受HIV暴露后预防(PEP)人群的特征及预防情况,分析影响及时预防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2021-2022年在河南省11个地市和2个县(区)的14家开展PEP服务的门诊就诊的高危异性性行为后接受PEP者进行面...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高危异性性行为后接受HIV暴露后预防(PEP)人群的特征及预防情况,分析影响及时预防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2021-2022年在河南省11个地市和2个县(区)的14家开展PEP服务的门诊就诊的高危异性性行为后接受PEP者进行面对面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高危性行为及接受PEP服务的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防及时的因素。结果 共有560例高危异性PEP人群纳入调查,其中以已婚(43.92%)、男性(90.18%)、大专及以上(65.89%)、干部或职员(44.46%)为主,通过酒吧等场所线下获取临时性伴占49.64%(278人),全程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11.78%(66人),24 h时内及时获取到药物预防服务的比例为66.43%(372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PEP服务人群中,性伴未进行HIV检测的不及时预防风险是性伴进行了HIV检测者的2.89倍(OR=2.89,95%CI:1.76~5.01),高危性行为发生在居住地的不及时预防风险降低(OR=0.75,95%CI:0.60~0.94),知晓PEP知识的不及时预防风险降低(OR=0.25,95%CI:0.15~0.42)。结论 高危异性PEP人群中无保护性行为、性伴HIV感染情况未知的比例均较高;加强PEP宣传及PEP门诊建设,可有效提高高危异性性行为人群获取PEP服务的及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危异性性行为 hiv暴露后预防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00-2017年国际HIV暴露后预防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陆天意 毛翔 +4 位作者 彭二磊 李佳明 耿文清 姜拥军 徐俊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01-1506,共6页
目的 从文献计量分析角度对国际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的发文量、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我国相关研究开展及防治条例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CiteSpace 5.1软件对Web of Scie... 目的 从文献计量分析角度对国际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的发文量、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我国相关研究开展及防治条例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CiteSpace 5.1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7年间所有PEP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国际上PEP相关研究发文量平均增速为10.78%,2016年发文量达到顶峰(34篇),近年相关研究热点从预防HIV职业暴露向MSM等高危人群的HIV非职业暴露后阻断转移,聚类分析显示PEP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强化干预减少HIV感染风险、全球HIV PEP的形势、德国-奥地利预防指南3个领域。结论 近年高危人群尤其MSM人群的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PEP在MSM人群中的知晓和使用度以及服药过程中的依从性等方面。在我国MSM人群HIV疫情较为严峻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应加强PEP对MSM人群HIV感染风险的评估和探索,以便为医务人员实施HIV非职业暴露阻断及相关部门制定PEP用药指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暴露后预防 可视化分析 前沿演进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HIV暴露未感染儿童预防性用药对其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芳 卢建军 +5 位作者 梁晶晶 朱穗 于佳 邹兴文 胡艳 林穗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0-774,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HIV暴露未感染(HEU)儿童预防性用药对其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数据来自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收集的广州市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检测治疗与随访等信息,剔除婴儿死亡及感染... 目的了解广州市HIV暴露未感染(HEU)儿童预防性用药对其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数据来自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收集的广州市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检测治疗与随访等信息,剔除婴儿死亡及感染HIV个案,共纳入564例HEU儿童。HEU儿童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3种情况:奈韦拉平(NVP)、齐多夫定(AZT)和未用药,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等方法分析HEU儿童预防性用药对其体重、身长等的影响。结果HEU儿童1月龄时,年龄别体重Z分、年龄别身长Z分略低于WHO的参考标准,服用AZT组消瘦发生率(17.5%)高于服用NVP组(6.2%)。儿童预防性服用NVP或AZT是HEU儿童年龄别身长Z分的保护因素,宫内暴露三联抗病毒药物是HEU儿童年龄别体重Z分、年龄别身长Z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月龄HEU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状况欠佳,服用AZT的HEU儿童满月时消瘦发生率更高,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暴露未感染 儿童 生长 预防性用药
原文传递
6例健康孕妇非职业暴露于HIV后的妊娠报道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瑞朝 张勇 蔡卫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7期824-825,共2页
目的探讨男方为HIV阳性,并为了怀孕经过自然性交的健康妇女在HIV暴露后的预防。方法必须为双方均愿意通过自然性交达到怀孕的夫妻,于排卵当天及次日性交,并于当天起女方予以抗-HIV药物干预28 d,定期检测抗-HIV。结果 6例经过自然性交的... 目的探讨男方为HIV阳性,并为了怀孕经过自然性交的健康妇女在HIV暴露后的预防。方法必须为双方均愿意通过自然性交达到怀孕的夫妻,于排卵当天及次日性交,并于当天起女方予以抗-HIV药物干预28 d,定期检测抗-HIV。结果 6例经过自然性交的妇女怀孕后均未感染HIV。结论在夫妻自愿的情况下,男方为抗-HIV阳性患者,为怀孕自然性交并经过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干预后可以降低暴露后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母婴阻断 hiv暴露
下载PDF
昆明市HIV暴露婴儿体格发育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云霞 丁晓燕 +5 位作者 李燕 贾莹洁 许旭佳 蔡群 李燕 李继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17期3586-3589,共4页
目的了解昆明市HIV感染妇女所生婴儿生长趋势,为该群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制定措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1月昆明市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44例为暴露组,按条件配对,选取非感染HIV产妇所生婴儿44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出生时... 目的了解昆明市HIV感染妇女所生婴儿生长趋势,为该群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制定措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1月昆明市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44例为暴露组,按条件配对,选取非感染HIV产妇所生婴儿44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出生时、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监测小儿身高和体重,采用问卷收集有关信息。结果男婴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月龄体重及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暴露组与WHO标准值比较,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月龄体重及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婴对照组与WHO标准值比较,出生体重及身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月龄体重及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婴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方面,出生、3月龄、6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月龄、12月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身长方面,出生、3月龄、6月龄、12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月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婴暴露组与WHO标准值比较,出生体重及身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月龄体重及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婴对照组与WHO标准值比较,体重方面,3月龄、6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9月龄、12月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身长方面,3月龄、6月龄、9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12月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昆明市HIV感染妇女所生婴儿虽然在出生和头3个月内体格发育落后于对照组婴儿,但之后的追赶生长快,能在1岁时赶上生长。提示,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早期喂养指导与护理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暴露 婴儿生长趋势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HIV职业暴露风险认知对医务人员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书华 赵瑾珠 +3 位作者 万莹 徐红 周涛 孙奕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HIV职业暴露风险认知对医务人员的相关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HIV职业暴露风险认知问卷对武汉市5所医院的在职医务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应用AMOS18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风险... 目的探讨HIV职业暴露风险认知对医务人员的相关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HIV职业暴露风险认知问卷对武汉市5所医院的在职医务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应用AMOS18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风险认知对态度的总体影响系数为-0.56,其中影响程度认知为直接影响,大小为-0.36,可能性认知和严重性认知均为间接影响,大小分别为-0.11、-0.09;风险认知对行为意向是通过影响态度产生间接影响,间接影响系数为-0.20;自我效能对风险认知、态度和行为意向均有影响,总体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1,0.33,0.61。结论 HIV职业暴露风险认知对医务人员的态度和行为意向均有负向影响,自我效能能降低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风险认知水平,应提高医务人员采取正向的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认知 hiv职业暴露 态度 行为意向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我国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强来英 张桂云 +2 位作者 王慜杰 蒋岩 邵一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对我国发生的HIV职业暴露多因素进行评价,探求有效的防护方法。方法收集我国HIV实验室网络上报的数据,对我国发生的HIV职业暴露人数、原因、职业分布和暴露途径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HIV职业暴露事故逐年增多,主要发生在医... 目的对我国发生的HIV职业暴露多因素进行评价,探求有效的防护方法。方法收集我国HIV实验室网络上报的数据,对我国发生的HIV职业暴露人数、原因、职业分布和暴露途径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HIV职业暴露事故逐年增多,主要发生在医护人员,其次是公安系统人员;暴露方式以针刺和切割伤为主(占54.39%)。结论医务人员和警察较容易发生HIV职业暴露,应有效实施普遍性防护原则,加强HIV职业暴露的防护,防止发生HI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职业暴露 医务工作者 警察
下载PDF
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施向宁 施承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5期117-118,共2页
HIV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近1年发生... HIV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近1年发生数十起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事件,本文从临床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这对于杜绝医护人员医源性HIV感染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下载PDF
艾滋病高度流行地区婴儿HIV暴露对免疫规划接种的影响
15
作者 闭晓丽 李燕 +3 位作者 李静 段如菲 杨帆 邓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10期2160-2163,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高度流行地区婴儿HIV暴露对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6-11月云南省艾滋病高度流行地区HIV感染母亲所生0~35月龄婴幼儿300例为HIV暴露组,在同一地区配对选取HIV非感染母亲所生同月龄婴幼儿30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艾滋病高度流行地区婴儿HIV暴露对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6-11月云南省艾滋病高度流行地区HIV感染母亲所生0~35月龄婴幼儿300例为HIV暴露组,在同一地区配对选取HIV非感染母亲所生同月龄婴幼儿300例作为对照组,问卷调查婴幼儿主要照顾者,并对婴幼儿免疫接种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婴幼儿免疫规划各疫苗针次接种率暴露组最高为69.5%,最低为43.0%;对照组最高为79.5%,最低为43.5%。疫苗接种延迟时间乙肝首针、乙肝第2针、麻风疫苗暴露组短于对照组,其余疫苗暴露组延迟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流脑疫苗接种延迟时间最长。暴露组疫苗及时接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乙肝首针(RR=1.292)、百白破首针(RR=1.395)外,HIV暴露显著影响了大多数疫苗接种和疫苗接种的及时性。结论艾滋病高度流行地区婴幼儿HIV暴露对其免疫接种和接种及时性均有影响,该地区婴幼儿无论有无HIV暴露,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水平均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暴露 婴幼儿 免疫规划 影响
原文传递
HIV职业暴露及预防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立强 王丽娜 刘岩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1期1803-1804,共2页
关键词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iv职业暴露 乙型肝炎病毒(HBV) 职业暴露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 个人防护设备 医务人员 感染物质
下载PDF
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及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许瑛 周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4期2285-2288,共4页
关键词 护理人员 hiv职业暴露 IMMUNODEFICIENCY 职业危害因素 防护 职业安全 生物性 物理性
下载PDF
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心理干预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世容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441-2441,2451,共2页
随着艾滋病(AIDS)在全球的传播蔓延,根据中国2005年AIDS评估报告显示,目前中国AIDS疫情正呈上升趋势,AIDS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HIV医源性职业暴露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在各级医院职业损伤中,医、护、技的损伤... 随着艾滋病(AIDS)在全球的传播蔓延,根据中国2005年AIDS评估报告显示,目前中国AIDS疫情正呈上升趋势,AIDS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HIV医源性职业暴露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在各级医院职业损伤中,医、护、技的损伤率分别为53.8%、74.06%、37.98%,护理人员为HIV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HIV职业暴露正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护士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压力更是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心理干预 AIDS 公共卫生问题 评估报告 职业损伤 高危人群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暴露后预防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芳 张福杰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未感染HIV者在职业过程中或职业场所以外,如非保护性性行为,性侵害,共用针头,针刺伤以及创伤等,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体液或HIV污染的器械及设备等接触,都有感染HIV的危险。HIV暴露后预防用于对于无HIV感染的暴露者,在暴露后72小... 未感染HIV者在职业过程中或职业场所以外,如非保护性性行为,性侵害,共用针头,针刺伤以及创伤等,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体液或HIV污染的器械及设备等接触,都有感染HIV的危险。HIV暴露后预防用于对于无HIV感染的暴露者,在暴露后72小时内尽快开始应用3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疗程28天能有效预防HIV感染。推荐抗病毒效果最佳的方案中,选择耐受性好,且服药方便的方案。首选2NRTIs+整合酶抑制剂。暴露者需要对HIV状态,药物副反应等进行规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暴露后预防 方案
下载PDF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处置与预防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安华 《中国护理管理》 2008年第7期23-25,共3页
1 医务人员HIV-1职业暴露 HIV-1的职业暴露是指卫生保健人员在职业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危险。 医务人员在为普通病人和艾滋病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发生职业暴露也成为HIV感染的... 1 医务人员HIV-1职业暴露 HIV-1的职业暴露是指卫生保健人员在职业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危险。 医务人员在为普通病人和艾滋病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发生职业暴露也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因此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预防职业暴露感染已经成为预防HIV感染/艾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预防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hiv-1 hiv感染 卫生保健人员 医院交叉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