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诱导的HL-1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贾婷 崔梁瑜 +4 位作者 祁玉营 刘欢 薛松妍 王方圆 马静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对阿霉素诱导HL-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为进一步研发治疗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的新药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将HL-1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1μmol/L ASIV、2μm...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对阿霉素诱导HL-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为进一步研发治疗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的新药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将HL-1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1μmol/L ASIV、2μmol/L ASIV及4μmol/L ASIV组等5组。用5.2μmol/L的DOX溶液放入细胞培养箱中培养12 h制备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后,以1μmol/L、2μmol/L、4μmol/L的ASIV溶液加入细胞损伤模型中,再放入细胞培养箱中培养12 h。CCK8法确定阿霉素造模药物浓度,流式细胞术确定浓度阿霉素造模时间,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ASIV对阿霉素诱导的HL-1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ROS水平;分光光度检测法检测ASIV对阿霉素诱导的HL-1心肌细胞上清NO含量。结果5.2μmol/L的DOX培养12 h诱导HL-1心肌细胞凋亡模型。与Model组相比,2μmol/L和4μmol/L ASIV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NO含量显著增加(P<0.01);ASIV各剂量组Annexin V-FITC表达均有降低趋势(P<0.01)、ASIV 1μmol/L、ASIV 2μmol/L Mito-Tracker Red CMXRos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ASIV 4μmol/L Mito-Tracker Red CMXRos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ASIV 1μmol/L、ASIV 2μmol/L和ASIV 4μmol/L组ROS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ASIV可通过减轻心肌细胞膜电位下降,降低ROS表达,提高NO含量,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抑制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阿霉素 hl-1细胞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HL-1和HL-1M装置等离子体可见光谱实验
2
作者 罗俊林 李伟 +5 位作者 董贾福 冯兴亚 郑银甲 陈燎原 刘永 王恩耀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总结了HL 1和HL 1M装置等离子体的可见光谱实验,给出了各种放电条件下等离子体参数的可见光谱测量结果,讨论了杂质减少、加料、约束改善、等离子体旋转及边缘辐射特性等可见光谱实验结果,展望了HL 2A装置上要开展的可见光谱研究内容。
关键词 hl-1装置 hl-1M装置 等离子体诊断 可见光谱实验 托卡马克装置 边缘辐射特性 等离子体旋转
下载PDF
核盘菌重寄生菌链孢粘帚霉HL-1-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桂珍 李世东 +2 位作者 张拥华 谢丙炎 吕国忠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7-313,共7页
对植物真菌病害优良生防菌株链孢粘帚霉 (Gliocladiumcatenulatum)HL 1 1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核盘菌菌核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最适合HL 1 1的菌丝生长 ,PDA最适合产孢 ;蔗糖作为碳源、硝酸钾作为氮源、2 5 30℃、pH值 ... 对植物真菌病害优良生防菌株链孢粘帚霉 (Gliocladiumcatenulatum)HL 1 1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核盘菌菌核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最适合HL 1 1的菌丝生长 ,PDA最适合产孢 ;蔗糖作为碳源、硝酸钾作为氮源、2 5 30℃、pH值 5及黑暗等条件适合HL 1 1的菌丝生长 ;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牛肉膏作为氮源、2 5℃、pH值 6及光照等条件适合产孢 ;菌核浸出液对HL 1 1的分生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葡萄糖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2 5 30℃及黑暗条件适合孢子萌发 ,温度低于 5℃或高于 4 0℃ ,孢子不能萌发 ;孢子致死温度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 重寄生菌 链孢粘帚霉 hl-1-1菌株 生物学特性 菌核病 大豆
下载PDF
HL-1M装置超声分子束流注入过程中的团簇现象 被引量:6
4
作者 姚良骅 冯北滨 +6 位作者 冯震 罗俊林 董贾福 严龙文 宋显明 高翔 夏承遗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在 HL- 1M装置上最近改进后的超声分子束流加料实验中 ,发现边缘等离子体的 Hα线辐射信号沿大环方向呈现有序变化。在超声分子束注入口附近区域 ,Hα信号为长方形正脉冲 ,类似于分子束注入脉冲 ,而在远离注入口区域的边缘 Hα信号为负... 在 HL- 1M装置上最近改进后的超声分子束流加料实验中 ,发现边缘等离子体的 Hα线辐射信号沿大环方向呈现有序变化。在超声分子束注入口附近区域 ,Hα信号为长方形正脉冲 ,类似于分子束注入脉冲 ,而在远离注入口区域的边缘 Hα信号为负尖脉冲。在注入口附近区域 ,用静电探针测得的径向电子温度和密度在超声分子束注入期间分别下降和上升了一个数量级。CCD相机拍摄分子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 Hα 线辐射强度分布等实验结果表明 ,注入的“冷通道模型”可能是成立的。根据高压气体射流形成团簇的经验定标律Γ * =kd0 .85p0 / T2 .2 90 ,通常Γ * >10 0即有可能出现团簇。本实验中Γ* 的值约为 12 7,有可能形成团簇。分子束流中出现团簇有利于增加注入的深度。在超声分子束注入过程中呈现的新实验现象与团簇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分子束 团簇 加料 托卡马克 hl-1M装置
下载PDF
HL-1M装置的ICRH系统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培福 陆志鸿 +2 位作者 曾建尔 康自华 宣伟民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13,共7页
介绍了HL-1M装置的ICRH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调试获得了频率 2 8~ 36MHz、脉宽4 0~ 6 0ms、0 8MW的输出功率。测试了RF天线的频率特性。ICRH系统已在HL 1M装置上运行 ,并取得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ICRH系统 RF功率 工作频率 频率特性 离子回旋共振加热 hl-1M装置 高频发生器 发射天线
下载PDF
用CCD相机观测HL-1M弹丸消融过程 被引量:5
6
作者 郑银甲 王瑞荣 +4 位作者 冯震 肖正贵 董贾福 李波 李立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利用高速CCD相机拍摄了HL-1M等离子体中注入氢弹丸时的Hα辐射照片。得到的弹丸不同形状消融云照片表明:弹丸轨迹发生弯曲和出现条纹。通过对照片的处理获得了辐射光强的空间分布、弹丸的速度与轨迹,分析了弹丸与等离子体相... 利用高速CCD相机拍摄了HL-1M等离子体中注入氢弹丸时的Hα辐射照片。得到的弹丸不同形状消融云照片表明:弹丸轨迹发生弯曲和出现条纹。通过对照片的处理获得了辐射光强的空间分布、弹丸的速度与轨迹,分析了弹丸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相机 弹丸注入 消融 hl-1M 托卡马克
下载PDF
HL-1M弹丸穿透及约束特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董贾福 罗俊林 +7 位作者 唐年益 李伟 郭干城 钟云泽 付炳忠 肖正贵 周艳 秦运文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在 HL - 1M装置氢弹丸注入实验中 ,利用位于弹丸注入口上面、同一极向截面上的窗口上布置的一个 2 0道 PIN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多道 Hα辐射信号 ,借助于 Abel变换算法反演出 Hα辐射强度径向剖面随时间的演变 ,确定了弹丸在不同时刻在... 在 HL - 1M装置氢弹丸注入实验中 ,利用位于弹丸注入口上面、同一极向截面上的窗口上布置的一个 2 0道 PIN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多道 Hα辐射信号 ,借助于 Abel变换算法反演出 Hα辐射强度径向剖面随时间的演变 ,确定了弹丸在不同时刻在等离子体中所处的位置 ,即穿透深度。分析了穿透深度与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之间的定标关系。利用在离弹丸注入口 115o 的水平窗口上布置的 2 2道 PIN探测器获得的信号和多道 HCN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测量信号估算了弹丸注入后整体粒子约束特性的相对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弹丸 Ha线辐射 穿透 粒子约束 hl-1M装置
下载PDF
HL-1M装置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及初步实验 被引量:6
8
作者 陆志鸿 王恩耀 +4 位作者 曾建尔 赵培福 宣伟民 康自华 王鑫全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3,共6页
新建成的HL1M装置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射频系统,经工程联调,已达到输出功率500kW、脉宽100ms、频率26~36MHz。在环向场BT=2T、等离子体电流Ip=150kA、电子密度ne=(1~5)×1013cm-3条件下,首次对HL1M装置以氢为少数粒子的氘等离... 新建成的HL1M装置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射频系统,经工程联调,已达到输出功率500kW、脉宽100ms、频率26~36MHz。在环向场BT=2T、等离子体电流Ip=150kA、电子密度ne=(1~5)×1013cm-3条件下,首次对HL1M装置以氢为少数粒子的氘等离子体进行了离子回旋共振加热实验,使电子温度上升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共振加热 射频系统 高频机 hl-1M装置
下载PDF
HL-1M 装置的真空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严东海 王恩耀 +6 位作者 王志文 许正华 崔成和 梁雁 张炜 刘建宏 黄永康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3-248,共6页
总结了1994 至1998 年度HL-1M 装置的真空进展,包括真空壁条件、真空运行参数、放电进展。
关键词 真空壁条件 壁处理 真空参数 hl-1M装置
下载PDF
HL-1M装置ECRH系统的研制与实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饶军 刘永 +7 位作者 夏华 袁勇 解丽风 丁玄同 李晓东 王明伟 康自华 刘光钰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0-76,共7页
在HL 1M装置上研制了一套75GHz、500kW/50ms的大型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设计了准光学传输系统和顶部、水平两套天线,对系统进行了调试,获得了最佳的系统参数和运行条件,并开展了各种O模和X模实验。在单管250kW的基波O模的实验中,获得... 在HL 1M装置上研制了一套75GHz、500kW/50ms的大型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设计了准光学传输系统和顶部、水平两套天线,对系统进行了调试,获得了最佳的系统参数和运行条件,并开展了各种O模和X模实验。在单管250kW的基波O模的实验中,获得电子温度提高40%,电流位形负剪切分布以及鱼骨模不稳定性研究等重要的物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1M装置 ECRH系统 研制 实验 托卡马克装置 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 天线 准光学传输系统 微波系统
下载PDF
HL-1装置的低q放电实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永真 石秉仁 +4 位作者 徐光碧 胡高 邓中朝 储秀中 杨青巍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7-77,共11页
装置获得的最低qL值是衡最托卡马克磁流体不稳定性的控制水平的重要品质参数.通过精细调节补充送气和电流上升率的方法控制电流密度分布,使用钛吸气方法控制边缘等离子体参数,HL-1装置获得了最低qL值为1.8的稳定等离子体。实验结果表明... 装置获得的最低qL值是衡最托卡马克磁流体不稳定性的控制水平的重要品质参数.通过精细调节补充送气和电流上升率的方法控制电流密度分布,使用钛吸气方法控制边缘等离子体参数,HL-1装置获得了最低qL值为1.8的稳定等离子体。实验结果表明,若电流上升率与密度上升率之比为(23—40)×10^(-19)kA·m^3的范围内,最利于获得低MHD增长率的稳定放电。预计这与中心q(0)<1峰化的电流密度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1装置 托卡马克装置 放电
下载PDF
链孢粘帚霉HL-1-1对核盘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暴增海 马桂珍 杨文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0-43,共4页
研究了菌寄生菌链孢粘帚霉HL - 1 - 1菌株对核盘菌 (Scherotiniasclerotiorum)的抑菌作用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 :菌株HL - 1 - 1对核盘菌的菌丝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并能寄生菌核 ,使菌核腐烂。HL - 1 - 1在含 2 0 %马铃薯 ,0 .3%蛋白... 研究了菌寄生菌链孢粘帚霉HL - 1 - 1菌株对核盘菌 (Scherotiniasclerotiorum)的抑菌作用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 :菌株HL - 1 - 1对核盘菌的菌丝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并能寄生菌核 ,使菌核腐烂。HL - 1 - 1在含 2 0 %马铃薯 ,0 .3%蛋白胨的培养基上培养 ,pH值为 6,温度为 2 8℃ ,摇床转速为 2 0 0r/min时 ,其产生的孢子最多 ,而且对核盘菌的菌落生长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寄生菌 链孢粘帚霉 hl-1-1菌株 核盘菌 液体培养基 发酵条件
下载PDF
HL-1M装置真空室硅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严东海 王恩耀 +5 位作者 崔成和 梁雁 许正华 张炜 刘建宏 黄永康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5-252,共8页
GDC(He +SiH4 )是为HL 1M装置研制的一种常规壁处理技术。在He辉光等离子体条件下 ,通过气相中的电子碰撞离解、电离、离子 分子反应和在壁面上的He+ 诱导脱H2 过程 ,在清洁的真空壁表面沉积一层无定形、半透明、致密的氢化硅 (α Si... GDC(He +SiH4 )是为HL 1M装置研制的一种常规壁处理技术。在He辉光等离子体条件下 ,通过气相中的电子碰撞离解、电离、离子 分子反应和在壁面上的He+ 诱导脱H2 过程 ,在清洁的真空壁表面沉积一层无定形、半透明、致密的氢化硅 (α Si∶H)薄膜。氢化硅具有良好的H(D)捕获、H2 (D2 )释放 ,能显著地降低再循环系数 ,有效地控制杂质水平 ,大大拓宽了HL 1M装置的运行范围 ,为HL 1M装置的LHCD、ICRH、ECRH、NBI、PI和MBI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真空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 再循环 真空壁条件 hl-1M装置 电子碰撞离解 真空室
下载PDF
HL-1改变兔肝脏组织声学环境的实验研究(Ⅱ)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雁冰 肖子文 +2 位作者 刘丽萍 王智彪 李发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0-33,59,共5页
目的探讨HL-1改变兔肝脏组织声学环境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实验组用HL-1静脉输入20min,约1h后解剖,取小块肝脏组织送病理,然后即行肝脏FU定点损伤及靶区组织温度测量,辐照时间为3s、6s、9s、12s、15s,功率3.04W、频率11MHz,脉冲1000Hz,... 目的探讨HL-1改变兔肝脏组织声学环境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实验组用HL-1静脉输入20min,约1h后解剖,取小块肝脏组织送病理,然后即行肝脏FU定点损伤及靶区组织温度测量,辐照时间为3s、6s、9s、12s、15s,功率3.04W、频率11MHz,脉冲1000Hz,实验后每只兔肝取2~3块未损伤组织测量其密度;对照组以Saline代替HL-1,其余步聚同实验组。结果两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实验组各个辐照时间温度上升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大体观实验组兔肝脏外观呈粉红色,可见类似脂肪肝似的脂质沉着,病理检查肝细胞和肝血窦内均见大量脂质体沉积,肝血窦腔隙及中央静脉缩小,切面有“实变”感;肝组织密度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217±0.0281g.cm-3和1.0547±0.0388g.cm-3(P<0.01)。结论HL-1静脉输入可以导致肝脏组织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加速超声能量在靶区组织处的沉积、提高组织的温升效果,因而改变了肝脏组织的A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1 肝脏 组织声学环境 聚焦超声 温升 密度
下载PDF
HL-1M装置中超热电子的X射线辐射测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进蔚 曾庆希 +4 位作者 张炜 董贾福 肖正贵 陆志鸿 郑银甲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用新研制的五通道碘化汞 ( Hg I2 )半导体探测器阵列分别观测了在欧姆加热、弹丸注入及离子回旋共振加热 ( ICRH)条件下 ,HL- 1M等离子体中的超热电子引起的能量在 10~ 15 0 ke V范围内的 X射线辐射强度的时空变化 ,及超热电子辐射的 ... 用新研制的五通道碘化汞 ( Hg I2 )半导体探测器阵列分别观测了在欧姆加热、弹丸注入及离子回旋共振加热 ( ICRH)条件下 ,HL- 1M等离子体中的超热电子引起的能量在 10~ 15 0 ke V范围内的 X射线辐射强度的时空变化 ,及超热电子辐射的 X射线能谱。结果显示 ,在 ICRH期间 ,等离子体边缘的 X辐射增强 ,超热电子的温度大约为 30 ke V,ICRH的能量沉积在等离子体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辐射 hl-1M装置 超热电子 测量
下载PDF
HL-1M弹丸云分析和安全因子初步测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银甲 冯震 +5 位作者 刘永 肖正贵 李承跃 郭干城 李波 宋显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6-232,共7页
在 HL- 1M装置上用高速二维成像 CCD相机观测了弹丸的注入和消融过程 ,获得了一次放电的大量高时间分辨率 (曝光时间为 0 .1μs)的多幅多次曝光的弹丸消融云照片 ,并对 HL-1M等离子体的 q分布进行了初步测量。描述了基于消融云倾斜角观... 在 HL- 1M装置上用高速二维成像 CCD相机观测了弹丸的注入和消融过程 ,获得了一次放电的大量高时间分辨率 (曝光时间为 0 .1μs)的多幅多次曝光的弹丸消融云照片 ,并对 HL-1M等离子体的 q分布进行了初步测量。描述了基于消融云倾斜角观测进行 q分布测量的实验布局、基本问题和结果。根据照片分析了弹丸注入效果 ,讨论了弹丸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丸云 安全因子 CCD相机 hl-1M装置 托卡马克
下载PDF
HL-1装置等离子体密度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永真 汪占河 +3 位作者 徐德明 邓中朝 曹真 周培德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1-97,共7页
本文分析了目前HL-1装置等离子体密度的控制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用控制粒子源、提供负源和改变通最的三种途径相结合来控制粒子数的变化,是一种有效的密度控制方法。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密度 hl-1装置 控制
下载PDF
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其除草活性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海霞 马永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1-1308,共8页
为研究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材料及其除草活性,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法筛选生防除草内生菌HL-1最适碳氮源、固体发酵基质、适宜载体和助剂,制备可湿性粉剂,并进行盆栽和田间小区接种,测定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HL-1最适碳氮源分别是... 为研究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材料及其除草活性,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法筛选生防除草内生菌HL-1最适碳氮源、固体发酵基质、适宜载体和助剂,制备可湿性粉剂,并进行盆栽和田间小区接种,测定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HL-1最适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浸粉,最适固体发酵基质为麦麸,最适载体与助剂为硅藻土、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在苗期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中,菌株HL-1可湿性粉剂对繁缕(Stellaria media L.)、灰藜(Chenopodium album L.)、藜(Chenopodium glaucum L.)和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4种杂草均表现出较强致病性,盆栽试验中对繁缕的发病率和鲜重效分别是85.50%和84.74%,小区试验中对繁缕的发病率和鲜重效分别是84.50%和85.36%。本试验制备的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可作为生防菌剂有效控制繁缕、灰藜等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hl-1 可湿性粉剂 农田杂草 除草活性
下载PDF
HL-1M托卡马克边缘参数和雷诺胁强的径向分布 被引量:3
19
作者 洪文玉 王恩耀 +2 位作者 曹建勇 李强 刘达致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利用多组马赫 /朗缪尔探针测量了HL 1M装置刮离层和边缘静电雷诺胁强、等离子体极向旋转、径向和极向电场的径向分布。在低杂波电流驱动、超声分子束注入、多发弹丸注入和中性束注入实验中 ,给出了雷诺胁强和极向流的关系。结果表明 ,... 利用多组马赫 /朗缪尔探针测量了HL 1M装置刮离层和边缘静电雷诺胁强、等离子体极向旋转、径向和极向电场的径向分布。在低杂波电流驱动、超声分子束注入、多发弹丸注入和中性束注入实验中 ,给出了雷诺胁强和极向流的关系。结果表明 ,由于雷诺胁强的径向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参数 径向分布 雷诺胁强 极向流速 极向电场 hl-1M装置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
下载PDF
HL-1装置边缘扰动谱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青巍 杨式坤 +3 位作者 郑永真 蔡仁芳 吴广军 傅博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47-250,共4页
一、引言目前许多实验都已证实托卡马克边缘扰动对等离子体的反常输运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扰动而产生的反常粒子输运流大约在玻(王母)扩散量级,而且,边缘扰动的大小、湍流频谱和波数谱的宽度对约束时间的影响很大。用探针对边缘等离子体... 一、引言目前许多实验都已证实托卡马克边缘扰动对等离子体的反常输运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扰动而产生的反常粒子输运流大约在玻(王母)扩散量级,而且,边缘扰动的大小、湍流频谱和波数谱的宽度对约束时间的影响很大。用探针对边缘等离子体进行湍流扰动分析已在许多托卡马克实验中进行过,用静电探针得到的电子密度扰动n和悬浮电位扰动,可以估计出扰动产生的粒子输运通量。本文主要给出了一套静电探针系统及其数据获取和频谱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扰动 扰动谱 分析 hl-1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