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HLAⅠ类抗体微珠反应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68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小板输注前HLAⅠ类抗体MFI...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HLAⅠ类抗体微珠反应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68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小板输注前HLAⅠ类抗体MFI情况。依据血小板输注后24 h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定血小板输注疗效,并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根据AUC计算约登指数和其最大值,采用ROC曲线分析HLAⅠ类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预测作用。结果68例患者HLA抗体检测后输注血小板128次,其中有效输注98次,输注有效率76.56%,血小板无效输注30次,PTR发生率23.44%。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性别构成、HLAⅠ类抗体阳性占比、HLAⅡ类抗体阳性占比输注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LAⅠ类抗体阳性为PTR危险因素(OR=9.64,95%CI:2.73~34.08,P<0.001);Pearson相关性检验得出HLAⅠ类抗体MFI与24 h CCI呈负相关(r=-0.369,P<0.01);根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0.619~0.898)。通过AUC计算约登指数最大值并得出最大截断值为MFI=531.6,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81.25%。结论HLAⅠ类抗体MFI作为预测血小板输注疗效的重要指标,可为临床选择合适血小板输注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 drome,HFRS)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O(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using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s)基因分型技术对中国...目的探讨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 drome,HFRS)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O(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using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s)基因分型技术对中国北方地区56例汉族HFRS患者HLAⅠ、Ⅱ类基因频率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HFRS重型组HLA-B35携带率为20%,HLA-B62及HLA-DR11携带率皆为15%,与轻型组比较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Ⅰ类基因中HLA-B35、HLA-B62及HLAⅡ类基因中HLA-DR11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HFRS患者病情严重性密切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MKN中HLA-Ⅰ类抗原表达水平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胃癌细胞系BGC823、MGC803和SGC7901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HLA-Ⅰ类复合物的表达情况,W estern b lot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及轻链表达情况,半定量RT-...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MKN中HLA-Ⅰ类抗原表达水平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胃癌细胞系BGC823、MGC803和SGC7901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HLA-Ⅰ类复合物的表达情况,W estern b lot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及轻链表达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轻链和抗原加工分子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利用HLA基因区域的微卫星序列检测MKN细胞HLA基因在DNA水平的完整性。结果:胃癌细胞系MKN表面HLA-Ⅰ类复合物表达降低,重链A及B/C位点蛋白无表达而轻链表达无异常。在mRNA水平,胃癌细胞系MKN存在重链A、B、C各位点和抗原加工分子TAP1、LMP2、Tapasin、PA28β的表达缺失。微卫星DNA扩增结果初步显示,MKN细胞无HLA基因区域DNA的大片段丢失。结论:胃癌细胞系MKN HLA-Ⅰ类分子复合物表达降低可能是由HLA-Ⅰ类分子重链及其加工分子在转录水平改变而引起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HLAⅠ类抗体微珠反应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68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小板输注前HLAⅠ类抗体MFI情况。依据血小板输注后24 h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定血小板输注疗效,并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根据AUC计算约登指数和其最大值,采用ROC曲线分析HLAⅠ类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预测作用。结果68例患者HLA抗体检测后输注血小板128次,其中有效输注98次,输注有效率76.56%,血小板无效输注30次,PTR发生率23.44%。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性别构成、HLAⅠ类抗体阳性占比、HLAⅡ类抗体阳性占比输注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LAⅠ类抗体阳性为PTR危险因素(OR=9.64,95%CI:2.73~34.08,P<0.001);Pearson相关性检验得出HLAⅠ类抗体MFI与24 h CCI呈负相关(r=-0.369,P<0.01);根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0.619~0.898)。通过AUC计算约登指数最大值并得出最大截断值为MFI=531.6,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81.25%。结论HLAⅠ类抗体MFI作为预测血小板输注疗效的重要指标,可为临床选择合适血小板输注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探讨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 drome,HFRS)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O(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using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s)基因分型技术对中国北方地区56例汉族HFRS患者HLAⅠ、Ⅱ类基因频率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HFRS重型组HLA-B35携带率为20%,HLA-B62及HLA-DR11携带率皆为15%,与轻型组比较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Ⅰ类基因中HLA-B35、HLA-B62及HLAⅡ类基因中HLA-DR11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HFRS患者病情严重性密切相关。
文摘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MKN中HLA-Ⅰ类抗原表达水平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胃癌细胞系BGC823、MGC803和SGC7901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HLA-Ⅰ类复合物的表达情况,W estern b lot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及轻链表达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轻链和抗原加工分子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利用HLA基因区域的微卫星序列检测MKN细胞HLA基因在DNA水平的完整性。结果:胃癌细胞系MKN表面HLA-Ⅰ类复合物表达降低,重链A及B/C位点蛋白无表达而轻链表达无异常。在mRNA水平,胃癌细胞系MKN存在重链A、B、C各位点和抗原加工分子TAP1、LMP2、Tapasin、PA28β的表达缺失。微卫星DNA扩增结果初步显示,MKN细胞无HLA基因区域DNA的大片段丢失。结论:胃癌细胞系MKN HLA-Ⅰ类分子复合物表达降低可能是由HLA-Ⅰ类分子重链及其加工分子在转录水平改变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