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A-DQα和PM位点扩增分型技术在法医物证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源 阙庭志 +1 位作者 李莉 赵珍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对HLA-DQα和PM位点进行多态性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检案。方法:用PCR结合反相杂交技术进行扩增并分型。结果:获得HLA-DQα和PM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布数据。结论:上述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累积个体鉴别能力(DP值)达99.95%,是... 目的:对HLA-DQα和PM位点进行多态性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检案。方法:用PCR结合反相杂交技术进行扩增并分型。结果:获得HLA-DQα和PM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布数据。结论:上述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累积个体鉴别能力(DP值)达99.95%,是法医学亲权鉴定和个体识别领域非常有价值的遗传标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复合扩增 hla-dqα PM 法医物证学
下载PDF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生物素寡核苷酸探针分析HLA-DQα的基因型
2
作者 刘晓荣 金坤林 +2 位作者 王申五 张萍 陆道培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6期538-542,共5页
来自不同人的染色体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将其HLA-DQα基因的多态区242bp人工地扩增30个循环。用1/10扩增产物点在尼龙膜上。将四种不同的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ASOs)经Bio-11-duTP进行3'末端标记得生物素探针。以此探针对不同... 来自不同人的染色体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将其HLA-DQα基因的多态区242bp人工地扩增30个循环。用1/10扩增产物点在尼龙膜上。将四种不同的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ASOs)经Bio-11-duTP进行3'末端标记得生物素探针。以此探针对不同扩增标本做狭缝印迹杂交。结果表明用此种非放射性的方法能探测出人白细胞表面抗原DQα基因的微多态性,从而得到不同个体的基因型。ASO分型是对血清HLA分型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它在骨髓或器官移植以及法医的个人识别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生物素标记 hla-dqα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DQα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
3
作者 姜先华 吕世惠 +6 位作者 阎威 王军 和中年 朱郁文 王国林 韩景松 魏平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应用PCR和等位基因特异性寡该苷酸(ASO)探针杂交技术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的HLA-DQα基因进行分型。在246例无关个体中观察到4种等位基因组成的10种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10.0~31.9%之间。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 应用PCR和等位基因特异性寡该苷酸(ASO)探针杂交技术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的HLA-DQα基因进行分型。在246例无关个体中观察到4种等位基因组成的10种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10.0~31.9%之间。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DP值为0.8669。对6个家系49个个体的调查表明,HLA-DQα基因按孟德尔方式遗传。不同人群HLA-DQα的DP值比较,中国人群高于其它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qa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ASO 群体遗传学
全文增补中
PCR法对HLA-DQ_α基因的分型及其在性犯罪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姜先华 吕世惠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3期136-139,195,共5页
本文应用 PCR 法及 ASO 探针斑点杂交技术,对100例无关个体血液 DNA 及10例性犯罪案件混合斑中精子 DNA 进行了 HLA-DQα基因的扩增及其 DNA 分型。结果正常人0.1~0.3μgDNA 就能满足 DQα基因扩增的需要。在100例个体中可以观察到由4... 本文应用 PCR 法及 ASO 探针斑点杂交技术,对100例无关个体血液 DNA 及10例性犯罪案件混合斑中精子 DNA 进行了 HLA-DQα基因的扩增及其 DNA 分型。结果正常人0.1~0.3μgDNA 就能满足 DQα基因扩增的需要。在100例个体中可以观察到由4种等位基因组成的10种 DQα基因型。10例不同条件的混合斑中精子 DNA 经30~60次扩增后与 ASO 探针杂交均能准确地判定 DQα基因型。HLA-DQα是个体识别能力较强的遗传标志。本文为性犯罪中精子来源的个体识别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PCR) 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ASO) 探针 hla-dqα基因 性犯罪斑点杂交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1型患者神经心理学、睡眠结构及HLA-DQB1基因型分布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雅琴 徐琳 +2 位作者 艾竹 王林林 薛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0-737,共8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1型(NT1)患者神经心理学、睡眠结构以及HLA-DQB1基因型特征。方法共纳入2018年8月至2022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5例NT1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发作性睡病评价...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1型(NT1)患者神经心理学、睡眠结构以及HLA-DQB1基因型特征。方法共纳入2018年8月至2022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5例NT1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发作性睡病评价和HLA-DQB1基因检测。结果神经心理学测验,NT1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评分(t=3.159,P=0.004)、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第1次(t=3.028,P=0.004)和第2次(t=2.054,P=0.044)即刻回忆正确个数低于对照者,连线测验-B完成时间(t=-2.126,P=0.019)、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Z=-5.109,P=0.00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Z=-3.204,P=0.001)、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t=-13.609,P=0.00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Z=-3.004,P=0.003)高于对照者。多导睡眠图监测,NT1患者总记录时间(Z=-4.491,P=0.000)、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3期占比(Z=-2.647,P=0.008)、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比(t=2.908,P=0.005)、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Z=-3.501,P=0.000)高于对照者,睡眠效率(t=-2.489,P=0.016)、睡眠潜伏期(Z=-4.112,P=0.000)、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Z=-4.318,P=0.000)、NREM 2期占比(t=-5.224,P=0.000)低于对照者。NT1患者临床表现为日间过度思睡占97.14%(34/35)、猝倒发作占97.14%(34/35)、其他夜间睡眠紊乱占88.57%(31/35)、入睡前幻觉占82.86%(29/35)、睡眠瘫痪占68.57%(24/35);34例(97.14%)携带等位基因HLA-DQB1*0602。结论NT1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减退、情绪异常和睡眠结构紊乱,且HLA-DQB1*0602携带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神经心理学测验 多道睡眠描记术 hla-dq抗原
下载PDF
山西汉族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HLA-DQ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雄鹰 宋秀珍 +3 位作者 秦雄伟 陈云霞 程红兵 武延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山西汉族人群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与HLA-DQ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上探索pSS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对pSS患者与健康对照进行HLA-DQA1、HLA-DQB1基因的分型;采用χ2检验和Fisher... 目的:探讨山西汉族人群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与HLA-DQ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上探索pSS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对pSS患者与健康对照进行HLA-DQA1、HLA-DQB1基因的分型;采用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两组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1)在100例山西汉族健康人及pSS患者中,HLA-DQA1*0501基因频率分别为12.0%和22.0%。与健康对照相比较,pSS患者中HLA-DQA1*0501基因频率显著增高(χ2=7.087,P<0.05,RR=2.068)。(2)pSS患者HLA-DQA1*0301/2等位基因频率为13.0%,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4.5%(χ2=8.681,P<0.05,RR=0.460)。(3)pSS患者中HLA-DQB1*0201基因频率为28.5%,显著高于健康人的18.5%(χ2=5.563,P<0.05,RR=1.756)。结论:HLA-DQA1*0501和HLA-DQB1*0201等位基因可能是山西汉族pSS的易感基因,而HLA-DQA1*0301/2等位基因可能是其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q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汉族 PCR—SSP
下载PDF
用PCR-SSP对HLA-DQB作中分辨法分型 被引量:9
7
作者 兰炯采 张祖文 +2 位作者 黄志光 张玉明 武大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17-119,共3页
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SSP)对HLA-DQB作中分辨法分型。该方法不仅可行,且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临床器官移植配型。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hla-dq 聚合酶链反应 分型
下载PDF
HLA-DQB1 PCR-SSP基因分型技术 被引量:7
8
作者 兰炯采 张祖文 +2 位作者 张玉明 黄志光 武大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20-224,共5页
HLA-Ⅱ(DR,DQ,DP)配型对提高异基因骨髓移植存活率减少GVHD有重要意义。既往HLA-DQ采用血清学技术检定表型,近年国外转向基因分型,不少实验室已将其列为常规。国内近年来有人报告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hla-dq 基因分型
下载PDF
HLA-DQ/DP等位基因与粤籍汉族斑秃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爱民 禤国维 +2 位作者 陈达灿 范瑞强 孙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HLA-DQ/DP等位基因与粤籍汉族斑秃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对51例粤籍汉族斑秃患者的HLA-DQ/DP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并与110名粤籍汉族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结果 HLA-DQA1*0201、... 目的探讨HLA-DQ/DP等位基因与粤籍汉族斑秃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对51例粤籍汉族斑秃患者的HLA-DQ/DP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并与110名粤籍汉族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结果 HLA-DQA1*0201、DQA1*0601、DQB1*0501、DQB1*0602、DPA1*0103基因频率斑秃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DQB1*0301、DPA1*0201基因频率斑秃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QA1*0301气血两虚证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 HLA-DQA1*0201、DQA1*0601、DQB1*0501、DQB1*0602、DPA1*0103可能是斑秃的易感基因,DQB1*0301、DPA1*0201可能是斑秃的保护基因,DQB1*0301主要与重型组有关,DQB1*0501、DPA1*0103则与轻型组相关,DQA1*0301可能是气血两虚证的易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q等位基因 HLA-DP等位基因 斑秃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HLA-DQ、DR基因的关联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强 潘红艳 +4 位作者 陈莉丽 乔虹 孙玉倩 梁玮 张巾超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2-433,436,共3页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与HLA-DQ、DR基因的关联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检测60例正常人、41例1型糖尿病人(TlDM)和39例LADA患者的HLA-DR、DQ基因频率。结果HLA-DR3、DR4、HLA-DQA10301、HLA-DQB10...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与HLA-DQ、DR基因的关联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检测60例正常人、41例1型糖尿病人(TlDM)和39例LADA患者的HLA-DR、DQ基因频率。结果HLA-DR3、DR4、HLA-DQA10301、HLA-DQB10201与TlDM的易感性相关;HLA-DR15、HLA-DQB10601与TlDM的保护性相关。HLA-DR4、HLA-DQA10301、HLA-DQB10201与LADA的易感性相关,HLA-DQB10601的基因频率在LADA组中显著高于TlDM组(P<0.05)。结论不同的遗传背景可能是影响LADA和TlDM起病方式及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hla-dq基因 HLA-DR基因
下载PDF
中国河南汉族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群体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谦楠 张卫华 +4 位作者 廖世秀 王莉 吴东 侯巧芳 王应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6-917,921,共3页
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同种异体抗原,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并通过免疫反应排除"非己",从而保持个体完整性。HLA分为Ⅰ类和Ⅱ类两大类抗原。HLA-D... 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同种异体抗原,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并通过免疫反应排除"非己",从而保持个体完整性。HLA分为Ⅰ类和Ⅱ类两大类抗原。HLA-DQ基因位于第六号染色体短臂的p21.3区域中,属于HLAⅡ类抗原,由α和β肽链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qB1 基因多态性 群体调查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q基因 HLAⅡ类抗原 汉族 河南
下载PDF
HLA-DR、HLA-DQ分子在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东杰 陈东明 +3 位作者 聂芳菲 李生 赵霞 鲍卫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HLA-DR和HLA-DQ分子的含量及其基因型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0例瘢痕疙瘩患者、10例扁平瘢痕患者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LA...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HLA-DR和HLA-DQ分子的含量及其基因型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0例瘢痕疙瘩患者、10例扁平瘢痕患者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LA-DR、HLA-DQ分子的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检测60例瘢痕疙瘩患者和1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DR和HLA-DQ的基因位点。结果:①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DR、HLA-DQ分子含量的变化:瘢痕疙瘩组HLA-DR+、HLA-DQ+细胞的积分光密度(813.16±62.77,420.12±94.25)高于扁平瘢痕组(636.22±133.95,302.77±89.77)和正常人组(597.88±166.36,308.57±44.05)(P<0.01);②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LA-DR和HLA-DQ基因位点的变化:瘢痕疙瘩组HLA-DR14和HLA-DQ5位点的抗原频率(0.16,0.28)明显高于对照组(0.06,0.15)(P<0.05),HLA-DR17和HLA-DQ8位点的抗原频率(0.02,0.03)明显低于对照组(0.13,0.15)(P<0.05)。结论:HLA-DR和HLA-DQ分子含量在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增高提示瘢痕疙瘩患者机体可能处于高免疫应答状态;基因型检测结果则提示HLA-DR14、HLA-DQ5可能是瘢痕疙瘩的易感基因,HLA-DR17、HLA-DQ8可能是抵抗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HLA-DR hla-dq
下载PDF
HLA-DQ基因与成人IDDM和成人缓慢进展型IDDM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玉钟 卢纹凯 +2 位作者 高颖 章悦 毛腾淑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HLA-DQ基因与成人发病的IDDM和成人缓慢进展型IDDM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CR/SSP技术检测了30倒成人发病的IDDM患者、52例成人缓慢进展型IDDM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HLA-DQ基因频率。结果①HLA-DQA1*0301、0501及DQB1*0201等位基因与I... 目的研究HLA-DQ基因与成人发病的IDDM和成人缓慢进展型IDDM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CR/SSP技术检测了30倒成人发病的IDDM患者、52例成人缓慢进展型IDDM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HLA-DQ基因频率。结果①HLA-DQA1*0301、0501及DQB1*0201等位基因与IDDM和缓慢IDDM呈显著正相关;DQB1*0301与缓慢IDDM呈显著正相关,而DQB1*0302与IDDM呈显著正相关。②DQA1*0104、0201及DQB1*0601等位基因与缓慢IDDM呈显著负相关。③HLA-DQα链52-Arg(+)纯合子基因型和DQβ链57-Asp(-)纯合子基因型与IDDM和缓慢IDDM均呈显著正相关,而HLA-DQα链52-Arg(-)纯合子基因型和DQβ链57-Asp(+)纯合子基因型与IDDM和缓慢IDDM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提示IDDM和缓慢IDDM虽然均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但其HLA表型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HLA表型可能是决定患者起病方式及病情发展的不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q基因 缓慢进展型 糖尿病 IDDM
下载PDF
山西汉族人群HLA-DQ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雄鹰 陈云霞 +4 位作者 程红兵 宋秀珍 秦雄伟 武延隽 崔国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11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山西汉族人群HLA-DQA1、HLA-DQB1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对100例山西汉族健康人进行HLA-DQA1、HLA-DQB1基因分型,并与国内部分地区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①共检出9种HLA-DQA1等位基因型别... 目的分析山西汉族人群HLA-DQA1、HLA-DQB1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对100例山西汉族健康人进行HLA-DQA1、HLA-DQB1基因分型,并与国内部分地区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①共检出9种HLA-DQA1等位基因型别,分别是:HLA-DQA1*0301/2(24.5%)、*0102(14.0%)、*0103(12.5%)、*0201(12.0%)、*0501(12.0%)、*0104(8.5%)、*0401(8.0%)、*0601(4.5%)、*0101(4.0%)。②在100个健康人中共检出13种HLA-DQB1等位基因型别,分别是:HLA-DQB1*0301/4(21.0%)、*0201(18.5%)、*0303(14.5%)、*0302(12%)、*0603/8(9.0%)、*0501(5.5%)、*0401(4.5%)、*0602(4.5%)、*0604(3.5%)、*0503(2.5%)、*0601(2.0%)、*0502(1.5%)、*0402(1.0%)。③山西汉族HLA-DQ等位基因分布与北方汉族接近,又有其自身特征。结论山西汉族人群HLA-DQ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分布特征与北方汉族人群接近,但又有其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汉族 hla-dq 基因多态性 PCR-SSP
下载PDF
PCR-ASO技术分析东北地区1型糖尿病HLA-DQ位点基因 被引量:1
15
作者 单忠艳 陈蕾 +1 位作者 袁敏 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8-349,共2页
目的 :了解东北地区 1型糖尿病与HLA DQ等位基因的关系。方法 :PCR ASO技术检测 1型糖尿病HLA DQA1和DQB1位点等位基因。结果 :1型糖尿病病人编码HLA DQα链 5 2位精氨酸的DQA1 0 30 1和编码HLA DQβ链 5 7位非门冬氨酸的DQB1 0 5 0 1... 目的 :了解东北地区 1型糖尿病与HLA DQ等位基因的关系。方法 :PCR ASO技术检测 1型糖尿病HLA DQA1和DQB1位点等位基因。结果 :1型糖尿病病人编码HLA DQα链 5 2位精氨酸的DQA1 0 30 1和编码HLA DQβ链 5 7位非门冬氨酸的DQB1 0 5 0 1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增高 ,而编码DQβ链 5 7位门冬氨酸的DQB1 0 6 0 2基因频率明显降低。结论 :HLA DQα链 5 2位精氨酸和DQβ链 5 7位非门冬氨酸联合构成了 1型糖尿病的易感因素 ,而DQβ链 5 7位门冬氨酸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ASO 1型糖尿病 hla-dq等住基因
下载PDF
银屑病与HLA-DQ基因关联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菁菁 杨帆 +1 位作者 张艳 范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7-801,共5页
目的基于Meta分析方法,了解银屑病的发病与HLA-DQ基因关联性。方法检索PubMed、ISI 1972年1月1日~2018年7月1日期间收录有关银屑病与HLA-DQ基因关联研究的相关SCI文献。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样本总量6 075例(其中病例组2 944例),报道了5... 目的基于Meta分析方法,了解银屑病的发病与HLA-DQ基因关联性。方法检索PubMed、ISI 1972年1月1日~2018年7月1日期间收录有关银屑病与HLA-DQ基因关联研究的相关SCI文献。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样本总量6 075例(其中病例组2 944例),报道了51个HLA-DQ基因与银屑病存在关联。经过分析,共得到23个HLA-DQ基因与银屑病存在关联,11个HLA-DQ基因为银屑病的风险基因,12个HLA-DQ基因为银屑病的保护性基因,28个HLA-DQ基因与银屑病不存在关联。结论分析表明23个HLA-DQ基因与银屑病存在关联,且与种族、临床类型、发病年龄和家族史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hla-dq META分析
下载PDF
江苏汉族人HLA-DQ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学标 费虹明 陈仁彪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顺序持异的寡核苷酸t(PCR/SSO)探针杂交方法分析了86例江苏籍汉族正常人HLA-DQ位点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发现大多数DQA1和DQB1等位基因阳性,并与白种人的不同。证实了HLA分布的种族差异,研究结果对于探索人类的... 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顺序持异的寡核苷酸t(PCR/SSO)探针杂交方法分析了86例江苏籍汉族正常人HLA-DQ位点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发现大多数DQA1和DQB1等位基因阳性,并与白种人的不同。证实了HLA分布的种族差异,研究结果对于探索人类的起源和人数的迁移与进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SSO hla-dq 基因多态性 汉族
下载PDF
淮河中下游地区汉族人类风湿关节炎与HLA-DQβ1等位基因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琳洁 李志军 +4 位作者 陈静 谢长好 王涛 李季青 张莹莹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1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观察HLA-DQβ1等位基因与淮河中下游地区汉族人类风湿关节炎(RA)的易感性,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双手X线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对103例RA和102例健康对照的HLA-DQβ1的9种... 目的观察HLA-DQβ1等位基因与淮河中下游地区汉族人类风湿关节炎(RA)的易感性,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双手X线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对103例RA和102例健康对照的HLA-DQβ1的9种基因亚型(0501、0503、0601、0602、0201、0301、0303、0401、0402)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水平,并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双手X线检查与基因亚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HLA-DQβ1*0401、*0501亚型在RA患者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2.5%和7.5%,而健康对照组为3.5%和1.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组及对照组均以HLA-DQβ1*0301、*0303阳性率为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携带HLA-DQβ1*0401亚型、*0501亚型的患者与不携带HLA-DQβ1*0401亚型、*0501亚型的RA患者,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抗CCP及手X线检查,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HLA-DQβ1*0401、*0501基因亚型可能与淮河中下游地区汉族人RA的易感性有关,而与RA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关节受累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遗传 hla-dqβ1基因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HLA-DR和HLA-DQ基因频率及连锁单倍型特点研究
19
作者 杨素霞 胡智飞 +3 位作者 祖强 卢锦山 张旭 董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63-146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和DQ基因连锁不平衡的分布规律,提高HLA配型的准确性。采用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对1799例汉族受检者的DR和DQ基因进行了分型,对其基因的连锁不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1799例受...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和DQ基因连锁不平衡的分布规律,提高HLA配型的准确性。采用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对1799例汉族受检者的DR和DQ基因进行了分型,对其基因的连锁不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1799例受检者中有29种不同于西方人种的新连锁组合,其中DR13-DQ5出现频数最高,达11次;DR11-DQ9出现8次,DR8-DQ8出现7次;DR9-DQ8和DR12-DQ6及DR14-DQ4各出现6次。所有29种新单倍型的连锁不平衡参数均为负,其连锁单倍型的发生频率低于理论频率,显示新发现的连锁不平衡单倍型都比较罕见,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较低。结论:本研究丰富了经典HLA-DR/DQ连锁组合,指出了该种组合分布的民族相关性,对提高HLA配型实验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族人群 HLA-DR hla-dq 基因连锁
下载PDF
HLA-DQ、HLA-DR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南宁居民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梁惠萍 卢庭婷 +2 位作者 刘春斌 刘华英 李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78-1882,共5页
目的:探讨HLA-DQ、HLA-DR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南宁市社区居民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广西南宁市社区居民IBS患者、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102例、108例,常规提取DNA,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进行HLA-DQ、H... 目的:探讨HLA-DQ、HLA-DR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南宁市社区居民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广西南宁市社区居民IBS患者、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102例、108例,常规提取DNA,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进行HLA-DQ、HLA-DR基因多态性鉴定,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IBS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HLA-DQ、HLA-DR的基因型和基因分布频率,并对两组间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结果:(1)IBS患者组HLA-DQ6基因表达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44.1%vs29.6%,OR=1.875),而HLA-DQ2基因表达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14.7%vs 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BS患者组HLA-DR13基因表达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17.6%vs 7.4%,OR=2.679),而HLA-DR17基因表达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8.8%vs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基因频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南宁居民IBS的遗传易感性可能与HLA-DQ、HLA-DR基因多态性相关,HLA-DQ6、HLA-DR13基因可能是广西南宁居民IBS的易感基因,而HLA-DQ2、HLA-DR17基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q HLA-DR 肠易激综合征 易感基因 保护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