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伯氏疏螺旋体在HMC3细胞感染模型中WDR36和WRN基因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李贞 董森元 +3 位作者 马碧书 付书雅 宝福凯 柳爱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9-15,共7页
目的为探索神经莱姆病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学与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发现相关的2个基因WDR36和WRN,以证明其具有靶点治疗的潜力。方法通过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转录组学数据。通过GO富集分析,识别出2个具有研究... 目的为探索神经莱姆病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学与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发现相关的2个基因WDR36和WRN,以证明其具有靶点治疗的潜力。方法通过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转录组学数据。通过GO富集分析,识别出2个具有研究价值的WDR36和WRN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验证这2个基因在Bb感染神经莱姆病中的作用,采用人脑胶质细胞HMC3细胞株作为模型。实验组细胞接受了不同MOI(1和10)的Bb接种,并在感染后6 h、12 h和24 h收集细胞悬液。使用trizol法提取RNA,并通过qPCR法测定WDR36和WRN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在Bb感染的HMC3细胞中,发现Bb MOI=1为适宜感染浓度。结果表明WDR36的表达量在24 h与12 h对比有显著的上调(P<0.01),且6 h的PBS组与试验组基因表达含量对比上升但不明显(P>0.05),12 h、24 h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RN的表达量在24 h与12 h对比有显著上调,且6 h、12 h、24 h的实验组分别比其PBS组基因表达含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WDR36和WRN的上调可能与LNB的神经病理过程相关,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LNB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能为开发针对Bb感染的新型治疗方案提供潜在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WDR36 WRN hmc3细胞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