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XD101对口腔鳞癌HN-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郭峰 郭福林 +2 位作者 李国林 马杰 王小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6期3021-3024,共4页
目的:本实验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PXD101对口腔鳞癌HN-6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PXD101对口腔鳞癌HN-6细胞进行干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PXD101对HN-6细胞的增殖影响;Annexin-V-FITC... 目的:本实验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PXD101对口腔鳞癌HN-6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PXD101对口腔鳞癌HN-6细胞进行干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PXD101对HN-6细胞的增殖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PXD101可明显抑制HN-6细胞的生长(P<0.05),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贴壁,形态呈多边形,生长活跃;实验组细胞脱壁,变小,细胞核皱缩。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示,随着PXD101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HN-6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各实验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μmol/LPXD101作用24 h,48 h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20.9%、38.6%,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N-6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XD101体外实验能显著抑制人口腔舌癌HN-6的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6 PXD101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禽副黏病毒6型的分离鉴定及F和HN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凤勇 柴洪亮 +3 位作者 田志革 孙静 张小林 华育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3,共4页
为了对从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采集的300份野鸭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中分离到的18株禽副黏病毒6型(APMV-6)进行鉴定,试验通过RT-PCR方法,扩增了5株来源于不同宿主的APMV-6病毒的F和HN基因。结果表明:5株病毒的F基因长度均为1 836 bp,HN... 为了对从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采集的300份野鸭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中分离到的18株禽副黏病毒6型(APMV-6)进行鉴定,试验通过RT-PCR方法,扩增了5株来源于不同宿主的APMV-6病毒的F和HN基因。结果表明:5株病毒的F基因长度均为1 836 bp,HN基因为2 031 bp;5株病毒F和HN基因同源性超过99%,且与TW分离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8%;5株病毒均属于ClassⅠ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副黏病毒6 中国分离株 F和HN基因 序列分析 进化树
下载PDF
耳尖穴点刺放血对青光眼房水流畅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民集 吕海江 +1 位作者 田开宇 王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耳尖穴点刺放血降低眼压的机理及对房水流畅系数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分别于点刺前及点刺耳尖放血后1h、2h各测量针刺同侧眼房水流畅系数(C值)1次。将针刺后1h、2h的房水流畅系数平均值与针刺前房水流畅系数平均值比较对照。... 目的:探讨耳尖穴点刺放血降低眼压的机理及对房水流畅系数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分别于点刺前及点刺耳尖放血后1h、2h各测量针刺同侧眼房水流畅系数(C值)1次。将针刺后1h、2h的房水流畅系数平均值与针刺前房水流畅系数平均值比较对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尖穴放血对青光眼患者水流畅系数有改善,从而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房水流畅系数 针灸疗法 针灸效应 刺血疗法 耳尖穴
下载PDF
HNS-Ⅳ的制备及粒径、形貌控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尚雁 叶志虎 +2 位作者 王友兵 李亚南 王伯周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9-304,共6页
采用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方法制备了超细六硝基茋(HNS-Ⅳ),研究了溶解溶剂、非溶剂、洗涤溶剂及干燥方式对HNS-Ⅳ粒径及形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对HNS-Ⅳ晶体的形貌、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采用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方法制备了超细六硝基茋(HNS-Ⅳ),研究了溶解溶剂、非溶剂、洗涤溶剂及干燥方式对HNS-Ⅳ粒径及形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对HNS-Ⅳ晶体的形貌、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溶剂,H2O非溶剂,CH3OH洗涤溶剂;较适宜的干燥方式为室温下真空干燥48 h。通过控制温度、溶剂用量、非溶剂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干燥方式,可调节产品粒径,得到粒径为0.5~1.0μm,晶貌较好的HNS-Ⅳ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超细六硝基茋(HNS-Ⅳ) 溶剂-非溶剂法 粒径 晶形
下载PDF
Artemin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寡聚体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韬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257,共5页
通过定点突变生成的方法,分别构建了全长artemm cDNA和2个C末端缺失突变体Ar-C△19和Ar-C△35,以及2个单点替代突变体Ar-C22和Ar-C61,并在大肠杆菌BL21PRO中得到表达,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约占细胞总蛋白的2%~3%.电镜检测结果表明,重组ar... 通过定点突变生成的方法,分别构建了全长artemm cDNA和2个C末端缺失突变体Ar-C△19和Ar-C△35,以及2个单点替代突变体Ar-C22和Ar-C61,并在大肠杆菌BL21PRO中得到表达,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约占细胞总蛋白的2%~3%.电镜检测结果表明,重组artemin寡聚体呈规则的花环状,直径为18nm左右,大于铁蛋白重链的寡聚体(12 nm)和来自于休眠卵的artemin寡聚体(16 nm),2个C末端的缺失突变对artemin的寡聚化没有明显影响,而单点替代突变Ar-C22对寡聚化影响较小,Ar-C61则完全不能寡聚化,说明Cys61对于维持artemin的空间构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N 6×HN标记 表达 寡聚体 透射电镜
下载PDF
海兔素对小鼠H_(22)移植瘤侵袭及免疫调节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青 梁惠 +2 位作者 刘颖 戈娜 马爱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观察海兔素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侵袭的影响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海兔素低、中、高剂量组(n=10)。各组小鼠左前腋下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建立小鼠H22移植性肿瘤模型,次日除模型组外,海兔素低、中、... 目的观察海兔素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侵袭的影响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海兔素低、中、高剂量组(n=10)。各组小鼠左前腋下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建立小鼠H22移植性肿瘤模型,次日除模型组外,海兔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25、50、100 mg/kg海兔素灌胃,于15 d后处死,剥离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低、中、高剂量海兔素组小鼠抑瘤率分别为28.31%、33.84%、42.96%,呈量效依赖性;经50、100 mg/kg海兔素处理后,小鼠肿瘤组织中MMP-9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29±6.41)%、(29.31±3.15)%,明显低于模型组(74.80±8.06)%;VEGF和PCNA阳性表达逐渐下降,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中、高剂量海兔素组小鼠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0.34±0.050)、(0.37±0.04)和(1.26±0.21)、(1.49±0.17)μg/L],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兔素可抑制H22小鼠肿瘤增长,其机制可能与海兔素抑制肿瘤组织细胞外基质降解以及新生血管形成,同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兔素 H22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原文传递
类叶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国玉 徐娜 +3 位作者 刘晓燕 武震 吕邵娃 匡海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31-1436,共6页
目的对类叶牡丹Caulophyllum robustum根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类叶牡丹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目的对类叶牡丹Caulophyllum robustum根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类叶牡丹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刺囊酸-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葡萄吡喃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2)、HN-saponinH(3)、ciwujianosides A1(4)、glycoside L-K1(5)、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leonticin F(7)、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刺囊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leonticin A(9)、莫诺苷(10)。结论化合物10是环烯醚萜类,其余化合物为皂苷类;化合物1、10首次从红毛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 刺囊酸-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 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葡萄吡喃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 HN—saponin H 莫诺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