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振 王莹 李月丛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8,共15页
泥河湾盆地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年代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本文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泥河湾盆地阳原和蔚县地区65处旧石器遗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探讨了更新世不同时期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 泥河湾盆地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年代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本文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泥河湾盆地阳原和蔚县地区65处旧石器遗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探讨了更新世不同时期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早更新世时期遗址主要分布在岑家湾台地北部边缘区,年代在1.8-1.0 MaBP;中更新世之后,遗址分布范围明显扩大,晚更新世时期,遗址分布模式改为集中分布于河流两岸阶地。2)在早-中更新世,80%以上遗址处在低地球轨道偏心率期,70%以上处在温暖的间冰期。3)遗址的植被多为以蒿属、藜科占优的草原或森林草原。4)晚更新世时期,随着古人类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石器技术的进步和火的使用,在寒冷的冰期时段,古人类也可以在泥河湾盆地很好地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旧石器时代 人类活动 环境特征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s in hominid genomes
2
作者 Saranya Jayapalan Devika Subramanian Jeyakumar Natarajan 《Genes & Diseases》 SCIE 2016年第3期228-237,共10页
Protein kina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cidence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However their incidence in non-human primates is found to be very low.Small differences among the genomes might influence the disea... Protein kina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cidence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However their incidence in non-human primates is found to be very low.Small differences among the genomes might influence the disease susceptibilities.The present study deals with finding the genetic differences of protein kinases in humans and their three closest evolutionary partners chimpanzee,gorilla and orangutan for thre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namely,Alzheimer’s,Parkinson’s and Huntington’s diseases.In total 47 human protein kinases associated with thre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their orthologs from other three nonhuman primates were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for any possible susceptibility factors in humans.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and pairwise sequence alignment revealed that,18 human protein kinases including DYRK1A,RPS6KB1,and GRK6 contained significant indels and substitutions.Further phosphorylation si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ight kinases including MARK2 and LTK contained sites of phosphorylation exclusive to human genomes which could be particular candidates in determining disease susceptibility between human and non-human primates.Final pathway analysis of these eight kinases and their targets revealed that these kinases could have long range consequences in important signaling pathway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inidS Interaction analysis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Phosphorylation sites Protein kinases
原文传递
Conforming Courts,Homegrown Hominids,The Outer Outlet,and Cash Crop Culture
3
作者 Tyler Roney 《The World of Chinese》 2015年第4期1-,共1页
Much is said of China’s judicial system and much more remains conspicuously unsaid,but recent changes have seen promising reforms for the state’s beleaguered court system.For starters,the authorities are beginning t... Much is said of China’s judicial system and much more remains conspicuously unsaid,but recent changes have seen promising reforms for the state’s beleaguered court system.For starters,the authorities are beginning to take notice that judges,those on the front lines of dispensing-justice,are underpaid,overworked,and unappreciated.There’s also the rather troubling matter of jurisdiction,but recent changes have provided more provinc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orming Courts Homegrown hominids The Outer Outlet and Cash Crop Culture
原文传递
Early Pleistocene hominid teeth recovered in Mohui cave in Bubing Basin, Guangxi, South China 被引量:8
4
作者 WANG Wei Richard Potts +4 位作者 HOU Yamei CHEN Yunfa WU Huaying YUAN Baoyin HUANG Weiw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23期2777-2782,共6页
Two hominid teeth recovered in Mohui cave are morphologically distinguished from Australopithecus in Af-rica, but close to Homo erectus in China. These teeth are therefore provisionally assigned to Homo erectus. The a... Two hominid teeth recovered in Mohui cave are morphologically distinguished from Australopithecus in Af-rica, but close to Homo erectus in China. These teeth are therefore provisionally assigned to Homo erectus. The associ-ated mammalian fauna include Gigantopithecus blacki, Nes-toritherium sp., Sus xiaozhu, Sus peii and Ailuropoda microta, which are typical early Pleistocene taxa in South China.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hui faunal assemblage are similar to the Longgupo site, which is dated to 2 Ma, imply-ing a contemporaneity for the two sites. To date, compared with the discoveries in Africa, far fewer early Pleistocene hominid fossils have been recovered in Asia, and there are intensive controversies concerning their stratigraphic prove-nience and typological and temporal positions. The hominid fossils from Mohui cave, with their reliable biostratigraphic positions and distinct typological features, provide important evidence regarding the issue of early human origins and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人类 牙齿 石器时代 早期前寒武纪 哺乳动物区系 广西 中国
原文传递
洛南花石浪龙牙洞1995年出土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社江 张小兵 +2 位作者 沈辰 胡松梅 张学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3-110,共18页
1995─1997年,经过连续3年对洛南盆地花石浪龙牙洞遗址的发掘,获得20余种哺乳动物、鸟类和水生动物化石以及包括人类生活踩踏面、灰烬层、烧石、烧骨和77000余件石制品在内的大量的人类文化遗迹和遗物。本文是1995年度龙牙洞内顶部扰动... 1995─1997年,经过连续3年对洛南盆地花石浪龙牙洞遗址的发掘,获得20余种哺乳动物、鸟类和水生动物化石以及包括人类生活踩踏面、灰烬层、烧石、烧骨和77000余件石制品在内的大量的人类文化遗迹和遗物。本文是1995年度龙牙洞内顶部扰动层及第4层上部出土的18608件各类石制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石制品是以中小型石片和简单的石片工具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而龙牙洞是一处内涵丰富的早期人类居住类型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人类行为 洛南盆地 花石浪龙牙洞 遗址 化石
下载PDF
大荔人所在层位贝壳的电子自旋共振年龄 被引量:13
6
作者 尹功明 孙瑛杰 +1 位作者 业渝光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8,共5页
大荔人属早期智人中较古老的类型 ,在人类起源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电子自旋共振 (ESR)测年技术直接测定了采自大荔人所在层位的 3个贝壳样品的年龄 ,同时 ,进行了铀系测年分析 ,根据贝壳ESR的年龄结果 ,大荔人可能老于距今 2 50ka。
关键词 大荔人 贝壳 电子自彷共振测年 年龄
下载PDF
广西柳江土博咁前洞的铀系年代 被引量:22
7
作者 沈冠军 王頠 +1 位作者 王谦 潘亚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8-244,共7页
本文报道晚期智人化石地点广西柳江土博前洞新生碳酸盐岩和骨化石样的铀系测年结果。该地点表层钙板在约 94ka前开始形成 ,含化石粘土堆积叠压的钙板年代为约 2 2 0ka ,人牙化石应位于二者之间。二个动物化石样的二种铀系法年代范围为... 本文报道晚期智人化石地点广西柳江土博前洞新生碳酸盐岩和骨化石样的铀系测年结果。该地点表层钙板在约 94ka前开始形成 ,含化石粘土堆积叠压的钙板年代为约 2 2 0ka ,人牙化石应位于二者之间。二个动物化石样的二种铀系法年代范围为 85— 139ka ,表明该地点含化石堆积与表层钙板间无地层倒序现象 ,支持人牙化石大于 10 0ka的结论。邻近的柳江晚期智人化石地点和柳州白莲洞人类遗址铀系测年的结果与本文一致。具现代解剖特征智人在中国南方出现的时间 ,很可能不晚于西亚和非洲。在现代人类起源方面 ,中国不应是远离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博人类化石 新生碳酸盐岩 铀系年龄 现代人类起源 甘前洞 广西 测年
下载PDF
柳江现代智人化石地点的地层及年代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頠 沈冠军 +2 位作者 周春林 王谦 赵建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2-277,共6页
产现代智人化石的“柳江人洞”遗址现存 8m多厚堆积层可分为 4个单元 ,即上部钙板 -粘土层 ;中上部切入下伏地层的楔状角砾堆积体 ;中部钙质胶结的含化石和角砾粉砂质粘土层 ;下部河流相砂层。覆盖楔状角砾堆积和含角砾粉砂质粘土层的... 产现代智人化石的“柳江人洞”遗址现存 8m多厚堆积层可分为 4个单元 ,即上部钙板 -粘土层 ;中上部切入下伏地层的楔状角砾堆积体 ;中部钙质胶结的含化石和角砾粉砂质粘土层 ;下部河流相砂层。覆盖楔状角砾堆积和含角砾粉砂质粘土层的第 2钙板层年代大约为 70kaB .P .。中部地层的上部有两个被楔状角砾堆积切断的钙板残层 ,年代分别约为 15 0kaB .P .和 2 2 0kaB .P .,表明在大约 15 0kaB .P .之后该地点曾发生冲刷 -再沉积事件。据前人报告 ,“柳江人”化石出土于楔状角砾堆积 ,其年代大约为 15 0~ 70kaB .P .。另外 ,不能排除人类化石埋藏于中部地层的可能性 ,如是 ,其年代应早于 15 0kaB .P .。无论上述两种可能性何者成立 ,“柳江人”化石的年代都不会晚于约 70kaB .P .。这大大早于以前的估计 ,并使“柳江人“成为迄今已知东亚南部最早的具有现代人解剖特征的化石智人。与“柳江人”化石共生的哺乳动物群原先归属晚更新世 ,现应调整为晚更新世早期至中更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江人洞” 现代智人 地层 铀系年龄
下载PDF
南京猿人洞石笋年代学研究及其古气候记录 被引量:5
9
作者 汪永进 陈琪 刘泽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2-87,T001,共7页
铀系测年和石笋同位素曲线调谐年代表明,位于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层位之上的一支石笋发育年代为381~166kaB.P.,这一结果反映南京直立人生存时代早于381kaB.P.。从石笋方解石晶体液相包裹体δD测试结果定量计算... 铀系测年和石笋同位素曲线调谐年代表明,位于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层位之上的一支石笋发育年代为381~166kaB.P.,这一结果反映南京直立人生存时代早于381kaB.P.。从石笋方解石晶体液相包裹体δD测试结果定量计算了该时段内各冷、暖期的古气温。石笋显微剖面中方解石结晶习性和生长条带的特征揭示了洞穴干湿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年代学 石笋 古气候 南京猿人洞
下载PDF
辽宁本溪庙后山遗址铀系测年初步结果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丽 沈冠军 +1 位作者 傅仁义 赵建新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57,共4页
庙后山是位于我国东北的重要中更新世人类遗址。报道该地点出土人类化石的第5、6堆积层次生碳酸盐岩和骨化石样的铀系测年结果。夹生于第6堆积层3个钙板的年龄分别为276、>535、346ka,其下第5层中的钙板为526±31ka,据此第6层顶... 庙后山是位于我国东北的重要中更新世人类遗址。报道该地点出土人类化石的第5、6堆积层次生碳酸盐岩和骨化石样的铀系测年结果。夹生于第6堆积层3个钙板的年龄分别为276、>535、346ka,其下第5层中的钙板为526±31ka,据此第6层顶部应至少为200ka,第5层中部应大于500ka。结果远大于该地点原基于骨化石铀系测年的年代框架,支持中国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交替比原认为约200ka早得多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后山遗址 次生碳酸盐岩 铀系年代 直立人 早期智人
下载PDF
人芽囊原虫保存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春林 万孝玲 +1 位作者 刘登宇 何登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冻存剂、温度等因素对人芽囊原虫活力的影响,探索理想的人芽囊原虫保存方法。方法从患者阳性粪便中分离人芽囊原虫,分装到2 ml无菌冻存管内,分别加入10%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40%丙三醇(GL)和15%乙二醇(EG)作冻... 目的观察冻存剂、温度等因素对人芽囊原虫活力的影响,探索理想的人芽囊原虫保存方法。方法从患者阳性粪便中分离人芽囊原虫,分装到2 ml无菌冻存管内,分别加入10%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40%丙三醇(GL)和15%乙二醇(EG)作冻存剂,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保存,用台盼蓝染色法和原虫培养法测定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结果虫体在室温(18℃~20℃)下可存活3周,在4℃~6℃存活不到1周。加入冻存剂后,置-20℃和液氮(-196℃)下可存活3个月以上。用40%GL作冻存剂,于液氮低温下冻存的虫体保存半年后复苏,活力仍达41.7%,培养72 h后多见分裂相细胞。结论应用40%GL作为冻存剂,在液氮中低温保存人芽囊原虫效果较佳。4℃不适于保存人芽囊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芽囊原虫 保存 温度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第四级阶地旧石器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浩 李超荣 +2 位作者 Kathleen KUMAN 周兴明 王刚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3,共9页
丹江口库区是国内发现的又一处阿舍利技术表现较为集中的区域。目前,该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旷野地点达100余处,其中经过发掘的地点有30余处。这些地点主要集中在丹江口库区规划淹没水位线以下区域,即汉江和丹江第二级和第三级阶地。为进一... 丹江口库区是国内发现的又一处阿舍利技术表现较为集中的区域。目前,该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旷野地点达100余处,其中经过发掘的地点有30余处。这些地点主要集中在丹江口库区规划淹没水位线以下区域,即汉江和丹江第二级和第三级阶地。为进一步探讨阿舍利技术在该地区出现的最早时间和起源方式等问题,我们对区域内第四级阶地进行了系统野外调查。新发现旧石器时代旷野地点24处,采集石制品273件,其中包括手斧、手镐和石刀等具有阿舍利技术风格的大型工具。研究表明,古人类在原料利用上具有选择性,脉石英主要用于生产中、小尺寸的石制品,而千枚岩和粗面岩主要用于加工阿舍利大型工具。不同类型石核反映了古人类在剥片策略上的多样性。加工技术方面,小型工具与大型工具共存,且不同类型的大型工具反映出较为完整的阿舍利工业器物组合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第四级阶地 阿舍利 手斧 郧县人遗址
下载PDF
更新世东亚人群连续演化的考古证据及相关问题论述 被引量:27
13
作者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7-253,共17页
本文从考古文化的角度论证中国乃至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连续性。通过对石制品原料特点及开发利用方式、石器制作技术、石制品类型、形态与组合特点、区域文化传统演变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这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一脉相承,古人群生生不息、连... 本文从考古文化的角度论证中国乃至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连续性。通过对石制品原料特点及开发利用方式、石器制作技术、石制品类型、形态与组合特点、区域文化传统演变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这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一脉相承,古人群生生不息、连续演化。通过对中国旧石器文化体系中勒瓦娄哇技术制品、具有阿舍利风格的组合和石叶技术产品这些具有“西方元素”特点的文化成分的辨识与分析,指出更新世期间该地区石器生产基本维持在奥杜威模式内,来自西方的文化因素间或出现过,但从来没有成为主流,更没有发生对土著文化的置换,说明这一地区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移民和人群更替事件;基因混合与文化交流可能发生过,但其过程是融合而非替代。秦岭诸遗址、北窑、大地湾、徐家城、乌兰木伦、织机洞、井水湾、黄龙洞等遗址的地层和测年数据表明东亚不存在距今10~4万年间的材料空白,人类演化的链条没有中断过。古气候和古生物信息也对末次冰期导致本土人群灭绝的论断提出否定。这些考古材料与信息对中国乃至东亚古人群连续演化及现代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和支持。“综合行为模式”等学说的提出强化了对本土人群生存能力的论述。对人类独特的行为特点与社会属性的观察和思考,也对本土人群与西方同类的隔离问题及不同地区人群长时期维持在同一物种内的可能性与动因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古人类 更新世 连续演化 现代人起源 考古证据
下载PDF
^(26)Al/^(10)Be埋藏测年法及其在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年代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冠军 邵庆丰 Darryl E.GRANGER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2-299,共8页
本文介绍基于原地宇生核素26Al和10Be埋藏测年的基本原理:地表石英矿物与次级宇宙射线发生核反应,生成26Al和10Be,两者之比为6.8∶1。若长期暴露于地表的石英被快速深埋,不再接受宇宙射线照射,已积累的宇生放射性核素将随时间流逝而衰... 本文介绍基于原地宇生核素26Al和10Be埋藏测年的基本原理:地表石英矿物与次级宇宙射线发生核反应,生成26Al和10Be,两者之比为6.8∶1。若长期暴露于地表的石英被快速深埋,不再接受宇宙射线照射,已积累的宇生放射性核素将随时间流逝而衰减。因26Al比10Be衰变快约一倍,两者之比也将按指数规律随时间衰减,由此可测定埋藏事件的年代。本文并讨论了这一测年新技术的假设前提和限制其应用的多种因素。试用该法于周口店第1地点第7—10层的结果为770±80ka,支持洞穴方解石质谱铀系测年的结果。26Al/10Be埋藏测年法理化基础坚实,独立于其他测年技术,应用范围正值我国年代研究的"盲段",所需样品为广泛分布的石英矿物,应可为我国早期人类演化可信年代系列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宇生核素 石英 26Al/10Be埋藏测年 早期人类遗址
下载PDF
浙江桐庐人类头骨的铀系年代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丽 金幸生 +1 位作者 程海 沈冠军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324,共2页
本文报道浙江桐庐人头骨新生碳酸盐岩外模的alpha能谱和质谱法铀系年代。结果表明其年代很可能介于 0 5— 1万年间。
关键词 浙江桐庐 人类头骨 铀系年代 新生碳酸盐岩
下载PDF
郧县人遗址石核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冯小波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郧县人遗址中发现的石核占整个遗址石制品总数的 2 6 %。虽然数量仅 77件 ,但从石核上可以看出打片以锤击法为主 ,采用硬锤直接打击。其利用率不高。石核的打片长度基本上只占该台面周长的一半以下 ,多在台面的一个边打片 ,剥片面上... 在郧县人遗址中发现的石核占整个遗址石制品总数的 2 6 %。虽然数量仅 77件 ,但从石核上可以看出打片以锤击法为主 ,采用硬锤直接打击。其利用率不高。石核的打片长度基本上只占该台面周长的一半以下 ,多在台面的一个边打片 ,剥片面上的石片疤多为单层 ,有些打下一块石片后就不再继续打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核 台面利用率 郧县人遗址 学堂梁子 石制品
下载PDF
制作工具在人类演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制作工具曾经被视作人类独有的行为能力,"人类"曾经据此而定义。但目前学术界将直立行走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最重要的体质与行为特征。少量其他动物种类,尤其是非人高等灵长类,也能使用工具乃至简单制作工具。如何认识... 制作工具曾经被视作人类独有的行为能力,"人类"曾经据此而定义。但目前学术界将直立行走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最重要的体质与行为特征。少量其他动物种类,尤其是非人高等灵长类,也能使用工具乃至简单制作工具。如何认识制作工具在人类演化中的作用?人类制作工具的能力与其他动物有何区别?考古学是否有能力分辨人类的工具和其他灵长类的产品?本文通过对现代巴西猴群敲砸石头的行为及其产品、4300年前黑猩猩的"石制品"和早期人类石制品的比较研究,指出人类的工具与其他动物制作和使用的工具存在根本的区别;工具制作和使用对确定人类的演化方向,增强人类的适应生存能力,塑造人类的大脑与心智及行为方式,提升语言和交流能力,形成现代人类的身心和社会,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考古工作者一方面需要谨慎分辨、研究人类工具制作初期的产品,不使其与自然的产物和其他动作的作品相混淆,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人类工具制作在计划性、目的性、预见性、规范性和精美度上具有唯一性,有内在的智能控制、思维逻辑和规律可循。学科发展的积累和现代科技的支撑使考古学者具有多方面的利器,能够把人类工具制作的历史挖掘、复原出来,能够破译特定的石器技术和功能,进而将人类演化的历史画卷描绘得更加精细,更加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制作 石制品 人类 灵长类 人类演化
下载PDF
化石人类脑演化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5,共7页
脑演化是人类演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可以为人类起源、演化、人群关系及语言、智力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脑演化的主要证据是通过研究颅内模 (endocast)及颅骨的形态得到的。颅内模是从颅骨内表面得到的脑的外部形态。有时颅... 脑演化是人类演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可以为人类起源、演化、人群关系及语言、智力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脑演化的主要证据是通过研究颅内模 (endocast)及颅骨的形态得到的。颅内模是从颅骨内表面得到的脑的外部形态。有时颅骨的内腔充满泥沙 ,并且为钙质所结固 ,可以自然形成颅内模。也可以人工制作颅内模。颅内模和颅骨的内表面能够提供人类脑髓及神经进化方面的直接证据。对化石人类脑演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测量或估计脑量的大小及其和身体大小之间的关系 ;研究脑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通过对早期人类颅内模表面沟回形态特征的研究 ,探索脑功能区在早期人类和猿类的区别及在演化上的变化 ;左右大脑不对称性与一侧优势关系 ,探讨语言的起源和惯用手的脑功能基础等 ;脑膜中动脉系统、静脉窦系统及与血液循环相关的排泄孔的变化 ,探讨大脑各部分比例的变化和功能的日益复杂对供血需求的影响 ;通过对人类脑演化的研究 ,探讨人类进化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及其中国化石脑演化研究的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人类 脑演化 颅内模 颅容量 人类进化
下载PDF
晚中新世末期重大环境群发事件的影响与评估——古地中海干涸与世界荒漠及人科动物的形成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怀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62,共12页
晚中新世(距今1 000~530万年前)末期古地中海干涸(距今600~530万年前),这在地史演变中是一件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至大、至深、至今的标志性事件。然而,至今鲜有人提及,尚未见到将其与地球荒漠形成,尤其是全球荒漠空间分布的格局,... 晚中新世(距今1 000~530万年前)末期古地中海干涸(距今600~530万年前),这在地史演变中是一件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至大、至深、至今的标志性事件。然而,至今鲜有人提及,尚未见到将其与地球荒漠形成,尤其是全球荒漠空间分布的格局,以及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发展联系起来全面研究的报道;也未见过与非洲人科动物出现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以现代咸海萎缩干涸引起盐尘暴,导致下风向土壤严重盐渍化,形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灾难"等事实与研究结果为出发点;结合对新近纪最末期以来干旱半干旱地区无外流封闭式海湖盆地地貌演变特性观测研究,无外流封闭式深海(盆)-干涸盐漠盆地-现代多样性荒漠盆地地貌景观,以及深海钻探/大洋钻探和现代荒漠化等相关研究结果;采用实据和演绎推理方法,试图在两者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研究证实,晚中新世末期古地中海区域干涸事件与约2 000万km2巨大盐漠是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大沙漠形成的基础和直接原因;中中新世以来的外特提斯海干涸及约2 000万km2巨大的外特提斯海盐漠盆地是西亚、中亚和部分东北亚与南北亚沙漠发育形成的原因和基础;晚中新世大气圈、生物圈里充斥着盐碱粉尘是人科动物形成的最主要的环境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残留海 环境突变事件 荒漠格局 人科动物 影响与评估 晚中新世末期
下载PDF
早期人科成员的工具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明德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48-52,共5页
用工具制造工具是人的工具行为和猿的工具行为之间的界河 ,据此将人猿超科的工具行为分成简单和复杂二种类型。粗壮南猿以前的人科成员具有简单工具行为的能力。在人类进行的早期 ,猕猴超科动物成功地占据了热带森林树栖的生态位 ,人类... 用工具制造工具是人的工具行为和猿的工具行为之间的界河 ,据此将人猿超科的工具行为分成简单和复杂二种类型。粗壮南猿以前的人科成员具有简单工具行为的能力。在人类进行的早期 ,猕猴超科动物成功地占据了热带森林树栖的生态位 ,人类始祖从树栖转变为地栖 ,他们借助于工具行为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进化 人科 工具行为 早期 黑猩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