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沂南北寨畏兽图视觉重构与谱系命名——通过一个视觉史案例回应有关《武梁祠》的讨论
1
作者 张强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55-92,114,共39页
在当下中国古代造像研究中,有一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即看图辨义,或看图识物。它带来了两个陷阱:其一是文献替代图像的阐述,成为一种故事媒介,或者说文献插图;其二是图像类型的共性特征归纳,混淆了同类图像,无视个体存在的差异。将图像还... 在当下中国古代造像研究中,有一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即看图辨义,或看图识物。它带来了两个陷阱:其一是文献替代图像的阐述,成为一种故事媒介,或者说文献插图;其二是图像类型的共性特征归纳,混淆了同类图像,无视个体存在的差异。将图像还给图像,是以视觉史的研究方法去进入,重走图像的生成路径,重塑其图像结构,重整其逻辑线路,以此寻找到其象征、隐喻、表述的意义之所在。本文以“墓室畏兽图像”为案例,进行视觉重构与谱系命名,实践视觉史方法论中对于图像的个体存在与定向叙述,以图像分析替代制作者制作的过程。同时,试图以此案例与巫鸿先生的《武梁祠》方法论展开进一步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史 沂南 畏兽 巫鸿 武梁祠 图像
下载PDF
别样的乡土呈现——梁鸿“梁庄系列”中的乡土空间书写
2
作者 尹晓琳 赵兴蕊 《写作》 2024年第3期66-73,共8页
梁鸿的“梁庄”系列写作是她以梁庄之女的身份,真实地记录梁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巨大变革。该系列作品中她不再接续乡土“衰败”论的基调,而是全面展现了现代化变革中的乡土世界。在村庄空心化的背后,村容村貌日益焕新;在追求物质富足的... 梁鸿的“梁庄”系列写作是她以梁庄之女的身份,真实地记录梁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巨大变革。该系列作品中她不再接续乡土“衰败”论的基调,而是全面展现了现代化变革中的乡土世界。在村庄空心化的背后,村容村貌日益焕新;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乡民又渴望人情往来;在内心茫然无措中,他们寻找最初的精神寄托。在转型期的背景下,无论是新旧杂糅的物理空间,还是人际更迭的社会空间,抑或是断裂延续的精神空间,都蕴含着生机活力,呈现出多元复杂的面貌,这是乡土社会的真实景象,也是时代变迁语境下城乡关系的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梁庄系列 物理空间 社会空间 精神空间
下载PDF
空间·情感·认同——《中国在梁庄》空间叙事探析
3
作者 张悦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5-120,162,共7页
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以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河南农村为观察对象,探究人与乡的共生过程,意图书写一部乡土中国的变迁史和“吾土吾民”的生存史。“空间”视野观照下的梁庄呈现出三重面貌:梁庄的建筑空间、家庭空间在现代化实践中呈现新的面... 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以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河南农村为观察对象,探究人与乡的共生过程,意图书写一部乡土中国的变迁史和“吾土吾民”的生存史。“空间”视野观照下的梁庄呈现出三重面貌:梁庄的建筑空间、家庭空间在现代化实践中呈现新的面貌;“废墟式”的空间表征体现故乡在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生活空间中的梁庄作为传统和现代力量的对抗融合之地,呈现农民复杂真实的生存状态。因此,“梁庄”象征着乡土中国转型时期的发展命运,折射出乡村内在的混沌与秩序并存的过渡状态,交织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在梁庄》 梁鸿 空间叙事
下载PDF
梁鸿的底层书写与新农村想象
4
作者 火福晗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梁鸿在文学批评阶段形成了坚定的底层立场,走出底层之后她又毅然以写作实践重返底层。她把“乡愁”作为一种方法,以“浸入式”的笔触将故乡梁庄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锁定于文学真实之中,运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技法实现了多维... 梁鸿在文学批评阶段形成了坚定的底层立场,走出底层之后她又毅然以写作实践重返底层。她把“乡愁”作为一种方法,以“浸入式”的笔触将故乡梁庄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锁定于文学真实之中,运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技法实现了多维表达的可能,进而展现出社会转型期下被遮蔽的底层面貌,在学理层面上做出了自己对当代底层知识分子的命运观照与新农村主体建构的文学想象,其创作也由此呈现出独特的思想特质和艺术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返乡叙事 底层书写 新农村想象 跨界写作
下载PDF
想象香港的方法:葛亮短篇小说的香港书写及其文化政治
5
作者 苏文健 普红 《华文文学》 2023年第4期29-36,共8页
香港地区书写是香港地区文学窥探香港地区城市流动的重要窗口。葛亮笔下的香港地区都市书写,搭建了城的发展形态与人的生存图景两条主线,使杂糅着传统质素的现代化都市,与物质和精神上彰显双重边缘属性的外来者共同组成香港地区文化政... 香港地区书写是香港地区文学窥探香港地区城市流动的重要窗口。葛亮笔下的香港地区都市书写,搭建了城的发展形态与人的生存图景两条主线,使杂糅着传统质素的现代化都市,与物质和精神上彰显双重边缘属性的外来者共同组成香港地区文化政治表达的物质载体。论文聚焦葛亮的短篇小说集《阿德与史蒂夫》,旁及相关小说文本,探究葛亮内在于南京的文化滋养,同时又外在于香港地区都市精神的这种文化身份对形塑香港地区与内地的文学交流与文化互动的促进作用。基于南京与香港地区的双城书写格局,将香港地区书写与南京书写作比较分析,以期在城际对话与文化碰撞中,为葛亮香港地区城市书写做出相应的文学史定位,同时,在继承与新变并举的葛亮小说叙述语境下,也为理解“小说香港”提供可能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亮 短篇小说 香港地区书写 文化政治
下载PDF
多元交杂的混合体——论葛亮创作中的“香港”构形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欣怡 《华文文学》 2023年第4期37-46,共10页
香港地区是葛亮创作中的重要空间,既是其笔下故事的重要背景,也是其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笔者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借助凯文·林奇、张英进等研究者对城市形象塑造的理论资源来探讨葛亮创作中的“香港”构形,内容包含两个层面。第一... 香港地区是葛亮创作中的重要空间,既是其笔下故事的重要背景,也是其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笔者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借助凯文·林奇、张英进等研究者对城市形象塑造的理论资源来探讨葛亮创作中的“香港”构形,内容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在文本显在的物质层面,“香港”构形主要依赖于一些鲜明的城市形象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在现实中反映了香港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在文本中也能提示读者,强化读者对香港地区的印象,最终完成葛亮对香港地区的初步构形。第二,在文本潜在的思想情感层面,葛亮的创作描绘出了“香港”的几幅面孔,体现了其对香港地区的思考与想象并显示了对“香港”的多方面构形。基于二者之上,一个多元交杂的混合体,一个独特的“葛亮的香港”逐渐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亮 香港地区书写 文本细读 城市形象
下载PDF
“梁庄”系列非虚构作品的意象叙事
7
作者 钱硕 王海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51-54,共4页
“梁庄”系列是梁鸿用非虚构方式创作的乡土文学作品合集,她运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写作,并借助非虚构的文本特征用事实来还原真实的乡村景象,在作品中建构起多维的文学世界——“梁庄”。在梁鸿对村庄内部寻常风景的呈现中可以发现不... “梁庄”系列是梁鸿用非虚构方式创作的乡土文学作品合集,她运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写作,并借助非虚构的文本特征用事实来还原真实的乡村景象,在作品中建构起多维的文学世界——“梁庄”。在梁鸿对村庄内部寻常风景的呈现中可以发现不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自然意象、人文意象和生命意象,这些意象蕴含着梁鸿对乡土大地的深切关注和对底层大众的人文关怀,她用手中之笔不断建构关于乡土大地历史记忆的文学架构。梁鸿直面现实中的乡村世界,揭示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村庄内在精神的涣散与衰颓现状,直陈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庄 梁鸿 意象 乡土
下载PDF
论非虚构文学“梁庄三部曲”的乡土叙事
8
作者 龙昭君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2-77,共6页
梁鸿《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梁庄十年》构成“梁庄三部曲”。“梁庄三部曲”通过“在场”与“隐蔽”的多重叙述,致力对乡村现实生存图景的还原。“梁庄三部曲”重视民间话语,以作者自我言说与农民的多重口述实录形成复调叙述,实... 梁鸿《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梁庄十年》构成“梁庄三部曲”。“梁庄三部曲”通过“在场”与“隐蔽”的多重叙述,致力对乡村现实生存图景的还原。“梁庄三部曲”重视民间话语,以作者自我言说与农民的多重口述实录形成复调叙述,实现从“我”到“我们”的集体叙事。作家以亲历体验和宏观的历史视野审视乡村发展进程及其困境,并对公共经验予以微观表达,具有灵活开放的跨界性叙事特征。梁鸿在反思“梁庄三部曲”的叙述局限中探索创新,其创作呈从“非虚构”到“虚构”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非虚构写作 梁庄三部曲 乡土叙事
下载PDF
洪亮吉的京师之行与都下文学生态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淑岩 马铭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乾嘉时期,文人流动极为普遍,流动态势颇为多元,而由家乡到京师的流动当为文人最常态的选择。常州诗人洪亮吉,一生舟车南北,游历四方,曾七入京师,前后寓京八载余,帝都既成就了其人生的巅峰,也将他的仕宦生涯抛到了谷底,京师岁月成为其一... 乾嘉时期,文人流动极为普遍,流动态势颇为多元,而由家乡到京师的流动当为文人最常态的选择。常州诗人洪亮吉,一生舟车南北,游历四方,曾七入京师,前后寓京八载余,帝都既成就了其人生的巅峰,也将他的仕宦生涯抛到了谷底,京师岁月成为其一生最难忘却的记忆。寓京期间,洪亮吉的创作主要收在《卷施阁诗》与《卷施阁文甲集》《卷施阁文乙集》以及部分《更生斋诗》集中,这些创作犹如一组特写镜头,刻录下诗人帝都生活的焦虑、诗酒唱酬的日常以及颂圣纪恩的燃情岁月。此一内容的揭示,在丰富洪亮吉个体研究之同时,亦不失为冰山之一角,由此略可窥见乾嘉时期都下文学生态之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亮吉 京师文坛 乾嘉文学 文人雅集 文学生态
下载PDF
洪亮诊疗麻痹性斜视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海燕 葛巍 +2 位作者 李汝杰 马吉丹 洪亮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22-24,共3页
洪亮擅长中医治疗各种眼底病变,对于麻痹性斜视有着丰富经验。其治疗麻痹性斜视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衷中参西,辨病与辨证结合;经方活学,活用经方;善用风药,活用虫药;中药为主,针刺并重。其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经验为临床治病提供了... 洪亮擅长中医治疗各种眼底病变,对于麻痹性斜视有着丰富经验。其治疗麻痹性斜视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衷中参西,辨病与辨证结合;经方活学,活用经方;善用风药,活用虫药;中药为主,针刺并重。其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经验为临床治病提供了较成熟的思路和用药规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斜视 中医疗法 名医经验 洪亮
下载PDF
清代骈林巨子,常州文派宗匠——洪亮吉骈文创作艺术与文学史地位探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路海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4,共6页
洪亮吉学识宏博、天才绝特,所作骈文篇什宏富、风格众多而艺术上乘。洪氏骈文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句雕字琢、工于属对,典故运用上的浑融无迹,句式调配上的骈散交融和篇章安排上的曲尽抑扬。由于骈文创作成就卓越,... 洪亮吉学识宏博、天才绝特,所作骈文篇什宏富、风格众多而艺术上乘。洪氏骈文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句雕字琢、工于属对,典故运用上的浑融无迹,句式调配上的骈散交融和篇章安排上的曲尽抑扬。由于骈文创作成就卓越,洪亮吉获得了当时和后世的一致肯定及大力推崇;并且经由他的示范,还出现了效仿其骈文风格而自成一派的"常州体",一脉绵延直至清末,影响可谓深远。要之,洪亮吉称得上是有清一代的骈林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洪亮吉 骈文 艺术成就 常州体
下载PDF
梁鸿乡土书写中的农民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姬亚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7-160,共4页
梁鸿的作品以平实而又深沉的叙述,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破败、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人们精神世界的失衡,以及作家对农民身份认同问题的深刻反思。作品中新、老两代农民的身份认同存在巨大差异:老一代农民认同自己的"农民"身... 梁鸿的作品以平实而又深沉的叙述,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破败、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人们精神世界的失衡,以及作家对农民身份认同问题的深刻反思。作品中新、老两代农民的身份认同存在巨大差异:老一代农民认同自己的"农民"身份,新一代则抗拒认同"农民"身份。新一代农民努力探寻出路却又无路可走,回不去又留不下的窘境,使他们陷入"双重边缘人"身份的尴尬境地。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进行农民主体价值及伦理文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农民形象 身份认同 价值重建
下载PDF
端木蕻良与萧红创作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云 《河北学刊》 2001年第1期21-25,共5页
萧红和端木蕻良结合以后,他们的创作发生了相互的影响。萧红在创作情境、情感表现、叙事的完整性和故事性、以及创作的自传性和主体意识的表现等方面,可以看到端木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同时,端木的创作在题材和主题、情感和人... 萧红和端木蕻良结合以后,他们的创作发生了相互的影响。萧红在创作情境、情感表现、叙事的完整性和故事性、以及创作的自传性和主体意识的表现等方面,可以看到端木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同时,端木的创作在题材和主题、情感和人物表现方面.也可以看到萧红的影响。但是,萧红的病逝,以及二人的结合所招致的非难,给端木的身心造成极大损害,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端木蕻良 创作 影响
下载PDF
洪亮教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经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金艳 洪亮 《光明中医》 2019年第15期2304-2306,共3页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季节性、反复发作的免疫性结膜炎,具有奇痒难忍、每年至期而发,过期而愈的特点,是临床常见眼病,难治病。洪亮教授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虚多实少,气血亏虚,时邪内伏而引起;或因风热外侵,饮食不节,脾胃湿热内蕴,复感...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季节性、反复发作的免疫性结膜炎,具有奇痒难忍、每年至期而发,过期而愈的特点,是临床常见眼病,难治病。洪亮教授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虚多实少,气血亏虚,时邪内伏而引起;或因风热外侵,饮食不节,脾胃湿热内蕴,复感风邪,血虚生风等因素引起。因此应采用益气养血,扶正固本,祛风除湿止痒法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复目痒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中医药疗法 洪亮
下载PDF
回到个体内心世界的渴求——关于梁鸿第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与修改的访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洪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8-102,共5页
最初以青年文学批评家知名的梁鸿,从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开始,工作的重心逐渐转向了文学创作,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一时间成为中国非虚构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因为兴趣、气质、写作偏好的原因,经由短篇小说集《神... 最初以青年文学批评家知名的梁鸿,从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开始,工作的重心逐渐转向了文学创作,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一时间成为中国非虚构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因为兴趣、气质、写作偏好的原因,经由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梁鸿创作的体裁逐渐由非虚构文学转向了小说。2017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荣梦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这部小说被大规模修改,并更名为《梁光正的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产生了很大反响。从《梁光正的光荣梦想》的创作到《梁光正的光》的修改,这一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文本",透过这一"文本",我们可以窥视一部作品从发表到出版的过程中,作家创作的心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梁光正的光荣梦想》 《梁光正的光》 访谈录
下载PDF
洪仁玕、严复、梁漱溟的乡村文化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朗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鸦片战争以降,现代性遭遇中国。在思潮涌动、文化昂进之时代,乡村文化渐趋成为思想家关注之焦点。洪仁重视改造乡村农民文化观念;严复划群己界限,倡言发展国民个体的“德”“智”“体”三方面基本素质;梁漱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乡村建设... 鸦片战争以降,现代性遭遇中国。在思潮涌动、文化昂进之时代,乡村文化渐趋成为思想家关注之焦点。洪仁重视改造乡村农民文化观念;严复划群己界限,倡言发展国民个体的“德”“智”“体”三方面基本素质;梁漱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乡村建设一新局面,希冀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他们似乎都看到了问题,但没有找到解决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洪仁玕 严复 梁漱溟
下载PDF
CT引导微波凝固疗法在肺肿瘤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明 李彩英 +2 位作者 冯威健 刘魏 许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经肺微波凝固治疗肺肿瘤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CT引导机型SIEMENSSO MATOMACR型CT机 ;微波治疗仪一台 ,以 2 45 0MHz的微波 6 5W辐射 6 0s。对三头同种同体重猪行经皮肺穿实验研究 ,观察CT表现和病理变化。对 ...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经肺微波凝固治疗肺肿瘤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CT引导机型SIEMENSSO MATOMACR型CT机 ;微波治疗仪一台 ,以 2 45 0MHz的微波 6 5W辐射 6 0s。对三头同种同体重猪行经皮肺穿实验研究 ,观察CT表现和病理变化。对 2 0例肺肿瘤患者 2 8个病灶CT引导下经皮经肺微波凝固治疗 ,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观察肿瘤大小及坏死情况。结果 动物实验猪肺微波凝固范围约 30 .1mm× 2 0 .1mm。对肺肿瘤患者治疗后随访 ,结果 2 8个病灶治疗后 4个病灶增大 ;8个病灶轻度缩小 <1/ 4,13个病灶明显缩小 <1/ 2 ,3个病灶大部消失 ,有效率 (CR +PR )为 5 7.1%。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周围型肺肿瘤是一种定位准确、高效、微创、安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微波凝固疗法 CT检测
下载PDF
从非虚构写作到虚构创作的转向——梁鸿《梁光正的光》访谈录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洪军 《写作》 2018年第6期11-17,共7页
青年批评家梁鸿以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走上了文坛,并成为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代表性作家,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的出现预示着梁鸿文学创作重心的转移,2017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荣梦想》则可以视为梁鸿小... 青年批评家梁鸿以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走上了文坛,并成为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代表性作家,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的出现预示着梁鸿文学创作重心的转移,2017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荣梦想》则可以视为梁鸿小说创作的一个新高度。小说发表不久,即被修改更名为《梁光正的光》,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反响良好。通过访谈这部小说的创作、修改过程,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理解梁鸿和她的《梁光正的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梁光正的光》 非虚构写作 文学版本 叙事视角
下载PDF
中国传记史的拓荒之作——《李鸿章传》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康林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李鸿章传》是中国传记史的拓荒之作。该书是梁启超倡导史界革命,运用新史学指导思想,对中国传统传记史重新改造的完美尝试并影响了中国传记史的走向。其中西合璧的体例,丰富翔实的史料,见解独到的史识,不愧为20世纪中国四大传记之一... 《李鸿章传》是中国传记史的拓荒之作。该书是梁启超倡导史界革命,运用新史学指导思想,对中国传统传记史重新改造的完美尝试并影响了中国传记史的走向。其中西合璧的体例,丰富翔实的史料,见解独到的史识,不愧为20世纪中国四大传记之一。该书对李鸿章及四十年来中国大事的记载和评价,在当时及近代产生极大影响,并且也是当下研究李鸿章及晚清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梁启超 传记
下载PDF
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中西文化观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良发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面对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对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使命,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刻且详尽的分析。辜鸿铭的"道德力"高扬了中国人的精神,杜亚泉认为... 面对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对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使命,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刻且详尽的分析。辜鸿铭的"道德力"高扬了中国人的精神,杜亚泉认为中西文化之异即动静之别,梁漱溟以"意欲"为基点,把文化分成西洋、中国、印度3种模式。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化的发展程度上,辜鸿铭与梁漱溟认为东方文化是成熟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尚未成熟;在文化的性质上,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重义,西方文化重利;在儒学的宗教性上,辜鸿铭与梁漱溟认为,儒学似宗教非宗教;在文化的未来走向上,辜鸿铭主张中西融合,杜亚泉主张中西调和,梁漱溟主张中国文化复兴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独特见解,对当下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仍可引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杜亚泉 梁漱溟 中西文化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