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与HPV-PCR荧光定量分析应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曹佳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7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TCT联合HPV-PCR应用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妇科诊治的1600例已婚患者进行TCT、HPV-PCR检查,对TCT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HPV-PCR阳性368例患者再行阴道镜宫颈... 目的探讨TCT联合HPV-PCR应用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妇科诊治的1600例已婚患者进行TCT、HPV-PCR检查,对TCT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HPV-PCR阳性368例患者再行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结果 1600例患者中TCT检测阳性80例(5.0%),HPV-PCR检测阳性368例(23.0%);80例TCT检测阳性患者,经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检查后,54例慢性宫颈炎、6例轻度宫颈上皮瘤病变(CINⅠ)、8例中度宫颈上皮瘤病变(CINⅡ)、10例重度宫颈上皮瘤病变和原位癌(CINⅢ)、2例鳞状细胞癌(SCC)。368例HPV检测阳性患者,经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后,307例慢性宫颈炎、27例轻度宫颈上皮瘤病变(CINⅠ)、17例中度宫颈上皮瘤病变(CINⅡ)、13例重度宫颈上皮瘤病变(CINⅢ)、4例鳞状细胞癌(SCC)。结论 TCT、HPV-PCR检查各有优缺点,但联合检测具有高效、便捷等优势,能明显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可成为宫颈病变筛查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T hpv-pcr荧光定量分析 宫颈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TCT HPV-PCR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宫颈疾病筛查的应用实效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素琴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5期797-798,共2页
目的 探讨TCT、HPV-PCR及阴道镜下宫颈病理活检对宫颈疾病筛查的应用实效性。方法701例宫颈癌筛查妇女,分别应用TCT、HPV-PCR及阴道镜检查方式,观察三种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TCT检验后,ASCUS、ASCUS-H、LSIL、HSIL、SCC的阳性率... 目的 探讨TCT、HPV-PCR及阴道镜下宫颈病理活检对宫颈疾病筛查的应用实效性。方法701例宫颈癌筛查妇女,分别应用TCT、HPV-PCR及阴道镜检查方式,观察三种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TCT检验后,ASCUS、ASCUS-H、LSIL、HSIL、SCC的阳性率。分别为12.82%、26.92%、64.29%、100%、100%。142例患者经过HPV-DNA荧光定量PCR分析后,炎症反应中,6/11+、16/18+的阳性率分别为10.71%(6/56)、3.57%(2/82),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US(含ASCUS-H)中,6/11+、16/18+阳性率分别为10%(5/50)、5%(2/50),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I中,6/1l+的感染率为35.48%(11/31),16/18+的感染率为9.68%(3/31),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cT检查后,ASCUS、LSIL患者中第1次组织活检时出现漏检,漏诊率分别为6.45%、20%。结论TCT、HPV-PCR及阴道镜下均为子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较好选择,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T hpv-pcr 阴道镜 宫颈疾病
下载PDF
进行TCT联合HPV-PCR检测在诊断宫颈癌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戚田进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8期35-36,共2页
目的:评价进行TCT联合HPV-PCR检测在诊断宫颈癌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某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1104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受试者进行TCT检测、HPV-PCR检测、TCT联合HPV-PCR检测、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目的:评价进行TCT联合HPV-PCR检测在诊断宫颈癌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某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1104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受试者进行TCT检测、HPV-PCR检测、TCT联合HPV-PCR检测、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然后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与进行HPV-PCR检测、TCT检测相比,对这些受试者进行TCT联合HPV-PCR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进行HPV-PCR检测或TCT检测相比,进行TCT联合HPV-PCR检测在诊断宫颈癌方面的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TCT hpv-pcr 联合 诊断
下载PDF
TCT、HPV-PCR及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对宫颈疾病筛查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秀堂 郑飞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30期5258-5260,共3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HPV-PCR)及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对宫颈疾病筛查的应用实效性。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接受宫颈癌筛查的体检患者共701名,采取TCT、HPV-PCR及阴...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HPV-PCR)及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对宫颈疾病筛查的应用实效性。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接受宫颈癌筛查的体检患者共701名,采取TCT、HPV-PCR及阴道镜检查方式,观察3种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TCT检验后,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ASCUS-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癌(SCC)的阳性率分别为12.82%、26.92%、64.29%、100.00%、100.00%。142例患者经过HPV-DNA荧光定量PCR分析后,炎症反应中,6/11亚型和16/18亚型的阳性率分别为10.71%和3.57%(χ2=5.349,P<0.05);ASCUS(包括ASCUS-H)6/11亚型和16/18亚型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5.00%(χ2=4.291,P<0.05);CIN I中,6/11亚型的感染率为35.48%,16/18亚型的感染率为9.68%(χ2=7.631,P<0.05)。患者经过TCT技术检查后,在ASCUS和LSIL患者中第1次组织活检时出现漏检,漏诊率分别为6.45%和20.00%。结论 TCT、HPV-PCR及阴道镜下均为子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较好选择,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 阴道镜 宫颈疾病
原文传递
肺腺体前驱病变和肺腺癌中p16表达与HPV感染的相关性
5
作者 姜艳萍 叶元滋 +2 位作者 赵荣荣 罗文武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探讨p16在肺腺体前驱病变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40例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33例微浸润性腺癌(... 目的探讨p16在肺腺体前驱病变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40例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33例微浸润性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45例腺泡型为主的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组织中p1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CR法检测IAC中HPV病毒感染,分析p16表达与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16蛋白表达与肺腺体前驱病变及肺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非浸润性成分相比,MIA和IAC浸润性成分中p1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CR结果显示,IAC中p16高表达组HPV DNA阳性检出率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与肺腺癌的恶性进展显著相关,可辅助识别肺腺癌中浸润性成分;HPV感染可能是导致肺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HPV可能在肺癌变中起作用,参与肺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16 HPV DNA PCR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检验对高危HPV检测的应用价值探析
6
作者 王辉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9期27-30,共4页
探析实时荧光PCR检验对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的应用价值。甄选临淄区妇幼保健院于2022年4月-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疑似高危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实时荧光PCR以及二代杂交式捕获法(HCⅡ... 探析实时荧光PCR检验对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的应用价值。甄选临淄区妇幼保健院于2022年4月-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疑似高危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实时荧光PCR以及二代杂交式捕获法(HCⅡ)检验,结合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对两种检验方式的诊断价值以及对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00例疑似高危HPV感染患者中,病理检查确诊为高危HPV感染阳性的患者有90例,阴性的患者有10例,宫颈病变分级为CINⅠ级的患者有54例,CINⅡ级的患者有22例,CINⅢ级的患者有14例,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有10例。HCII检验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精准度皆低于实时荧光PCR检验(P<0.05),HCⅡ检验的CINⅠ级以及慢性宫颈炎检出率皆低于实时荧光PCR检验(P<0.05)。研究发现,将实时荧光PCR检验技术应用于高危HPV的检测工作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检验效率以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切实满足患者的诊断需求,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价值,可在后续高危HPV检测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HCⅡ检验 高危HPV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包头地区尖锐湿疣的发病人群及HPV的型别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闫秀兰 秦文斌 +2 位作者 睢天林 洪高明 邢敬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4-265,共2页
目的 分析包头地区尖锐湿疣(CA)的发病人群及其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型别。方法 用HPV通用型和特异型引物6/11、16/18、16、18型对CA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 通用型100%、6/11型66... 目的 分析包头地区尖锐湿疣(CA)的发病人群及其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型别。方法 用HPV通用型和特异型引物6/11、16/18、16、18型对CA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 通用型100%、6/11型66.8%、16型 1%、6/11+16/18型 13.3%,其它型 10.5%。结论 包头地区 CA感染以 HPV/11型为主。HPV感染高峰年龄是20~40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生育期妇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玲 杨兰 +7 位作者 孙振柱 张海洋 任涛 田秀云 庞丽娟 常彬 李洪安 李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45-447,共3页
目的: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的总感染率,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HPV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318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ESCC)石蜡包埋组织中HPVDNA的... 目的: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的总感染率,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HPV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318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ESCC)石蜡包埋组织中HPVDNA的感染情况,其中117例用直接裂解法制备样本DNA,201例用酚-氯仿-异戊醇提取DNA;PCR产物双向测序,测序结果应用BLAST在线分析,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分析HPV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中,HPVDNA总检出率为64.5%(205/318),其中直接裂解法组HPVDNA检出率为82.9%(97/117),酚-氯仿-异戊醇提取DNA组HPVDNA检出率为53.7%(108/201),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病理分化程度对哈萨克族ESCC样本DNA中HPV总感染率进行分析发现,高分化ESCC中HPV阳性率为63.2%,中分化ESCC中HPV阳性率为69.8%,低分化ESCC中HPV阳性率为50.0%,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HPVDNA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存在相关性,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食管癌 PCR 哈萨克族
下载PDF
子宫颈小细胞癌3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桂明 陈慧萍 +5 位作者 孟中勤 冯怡锟 付文静 张敏 张岩 任景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关系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对35例SCCC进行检测及PCR法进行HPV检测并分型...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关系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对35例SCCC进行检测及PCR法进行HPV检测并分型。结果患者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阴道出血。组织学上28例为单纯型小细胞癌,7例合并其他类型癌或癌前病变。镜下见小而深染的圆形或短梭形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胞质稀少,核仁不明显,坏死及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NSE(30/35)、CD56(27/35)、Syn(28/35)、CgA(20/35)阳性;其他标志物p16(29/35)、PAX-8(3/35)、TTF-1(15/35)及p63(12/35)阳性;Ki-67增殖指数均>50%。27例HPV检测结果为阳性,8例为阴性。29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4例复发或转移,8例死亡。结论 SCCC组织学形态与其他部位小细胞癌类似,其发病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常表达p16及TTF-1,PAX-8多呈阴性;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HPV PCR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甘肃地区女性宫颈HPV感染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杜宏 索兰草 +6 位作者 刘红贤 王强 刘斌 简启亮 黄山 张文华 王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了解甘肃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亚型、年龄及地区分布等.方法: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7318名兰州女性进行生殖道21种HPV感染基因亚型筛查.结果:甘肃地区女性HPV感染率为19.9%(1 452/7 318)... 目的:了解甘肃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亚型、年龄及地区分布等.方法: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7318名兰州女性进行生殖道21种HPV感染基因亚型筛查.结果:甘肃地区女性HPV感染率为19.9%(1 452/7 318),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14.78%(1 082/7 318),低危型HPV感染率3.38%(247/7 318),高危型中HPV16为主要致病亚型,占28.59%(415/1 452),低危型中HPV6占6.30%(98/1 452).1452例感染HPV的标本中,单一感染1 188例,占81.82%(1 188/1 452),多重感染264例,占18.18%(264/1 452).按年龄分组中≥50岁组HPV感染率最高,占24.24%.按地区分析,陇南地区HPV感染率最高,达到30.97%(83/268).结论:甘肃地区为宫颈癌高发区,其中HPV16是感染最多的型别,对该地区女性进行子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 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 甘肃地区
下载PDF
深圳地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及基因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麦光兴 严泽浩 +3 位作者 熊礼宽 肖克林 罗茗月 夏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4期1878-1879,共2页
目的:研究深圳市宝安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 HPV 阳性率和各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患者(2627例)进... 目的:研究深圳市宝安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 HPV 阳性率和各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患者(2627例)进行23种 HPV 基因分型检测。结果2627例样本中 HPV 阳性率为23.94%(629例)。其中单一低危型感染占15.10%,以 HPV43型为主;单一高危型感染占55.17%,以 HPV52、HPV16、HPV58型为主;混合感染占29.73%。15~<21岁、21~<31岁、31~<41岁、41~50岁与>50岁年龄组 HPV 感染率分别为50.0%、24.7%、20.8%、25.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深圳市宝安地区 HPV 感染率为23.94%,基因型分布以 HPV 52、16、58、43型为主,15~2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 反向斑点杂交
下载PDF
湖南地区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类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进华 鲁建云 +3 位作者 廖朝晖 陈静 罗敏 严开林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332-333,共2页
目的 分析湖南地区尖锐湿疣 (CA)的发病人群及其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的型别。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 PCR)技术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 结果  5 0例尖锐... 目的 分析湖南地区尖锐湿疣 (CA)的发病人群及其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的型别。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 PCR)技术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 结果  5 0例尖锐湿疣患者年龄 4 0岁以下占 80 %。 5 0例尖锐湿疣标本经 FQ- PCR检测后 4 4例 HPV阳性 ,阳性标本中6 / 11型 4 2例 (84 % ) ,16 / 18型 1例 (2 % ) ,6 / 11和 16 / 18混合阳性 1例 (2 % )。 结论  HPV6 / 11型感染是湖南地区尖锐湿疣发病的首要原因。感染高峰在年龄 4 0岁以下性活跃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地区 尖锐湿疣 感染 人类乳头瘤病毒 荧光定量
下载PDF
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中乳头状瘤病毒DNA的检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群风 江红 +4 位作者 冯永强 王小平 周勇安 刘锟 贾再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1218-1224,共7页
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它的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和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 HPV-11型和HPV-16型的 DNA,阐明 HPV 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用 PCR 的方... 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它的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和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 HPV-11型和HPV-16型的 DNA,阐明 HPV 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用 PCR 的方法检测22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食管粘膜(共44例标本)中的HPV-11型和 HPV-16型 DNA 的存在情况,并对其中一例 HPV阳性肿瘤标本的 HPV 序列进行测定.结果在本组所涉及的22位患者共计44例标本中,对于HPV-11型,12例癌组织为阳性;有7例癌旁组织为阳性;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为阳性的有6例.对于 HPV-16型,6例癌组织为阳性;6例癌旁组织为阳性;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为阳性的有3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定的序列与 GeneBank 登录的NC001525.1(HPV-11)、M14119.1(HPV-11)和 AF217526.1(HPV-11)的同源性极高,均为99%.结论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认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与 HPV-11型和 HPV-16型主要衣壳蛋白 L1基因密切相关,HPV 可能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DNA PCR
下载PDF
喉癌中高危型HPV、ATM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晓凤 何琪懿 +1 位作者 黄家军 周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974-2978,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喉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TM及HPV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以探讨ATM,HPV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法检测63例肿瘤组织和63例癌旁周围正常喉组织HPV16/18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肿瘤组织和30例癌旁周围正... 目的:通过检测喉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TM及HPV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以探讨ATM,HPV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法检测63例肿瘤组织和63例癌旁周围正常喉组织HPV16/18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肿瘤组织和30例癌旁周围正常喉组织的ATM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结果 :63例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阳性率为39.7%,癌旁组织HPV16/18阳性率为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TM蛋白在喉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3%和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与ATM表达之间无相关性。喉癌HPV16/18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56.0%,阴性组5年生存率为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例喉癌ATM蛋白表达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65.4%,阴性组5年生存率为4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中HPV16/18、ATM蛋白表达异常,HPV与ATM蛋白表达无相关性且两者表达与喉癌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ATM HPV PCR法
下载PDF
福州地区935例妇女HPV感染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汪欣 赵素萍 魏建威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妇女HPV感染的阳性率和各年龄段的关系及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935例,将筛查人群分为10个年龄段,分别计算阳性检出率,分析HPV的阳性检出率和年龄段的关系。分别...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妇女HPV感染的阳性率和各年龄段的关系及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935例,将筛查人群分为10个年龄段,分别计算阳性检出率,分析HPV的阳性检出率和年龄段的关系。分别统计21种亚型检出例数分布情况。结果在935例中共检出HPV阳性234例,阳性率为25.0%。HPV感染分别为<20岁和40~45岁阳性检出率高。经统计16、52、58亚型明显较其它亚型检出例数更高,该三种亚型检出例数占总亚型检出例数的48.9%。结论利用杂交技术检测高危人群HPV感染,该方法快速准确。福州地区HPV阳性检出率为25.0%,与国内其它地区检出率相近,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预防及疗效观察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PCR 年龄 亚型
下载PDF
维吾尔族口腔鳞癌HPV感染及p53、PCNA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兆全 李良忠 +3 位作者 杨文军 郅克谦 刘楠 张国山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及抑癌基因 p5 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征间关系及临床意义 ,为维吾尔族口腔鳞癌有效防治提供实验科学依据。 方法 :(1)应用免疫组化 L SAB法检测维...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及抑癌基因 p5 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征间关系及临床意义 ,为维吾尔族口腔鳞癌有效防治提供实验科学依据。 方法 :(1)应用免疫组化 L SAB法检测维吾尔族口腔鳞癌 p5 3蛋白及 PCNA的表达及变化。 (2 )用 PCR技术检测HPV感染率。结果:p5 3及 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71.2 %、84.8% ,而在口腔正常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 8.3%、16 .7% ,肿瘤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HPV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阳性率为42 .4% (2 8/ 6 6 ) ,而在口腔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 8.3% (1/ 12 )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1)抑癌基因 p5 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细胞内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状上皮组织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过程起关键性的作用 ,可对良恶性病变从分子水平进行评估 ,并可作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维吾尔族鳞癌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2 ) HPV16、18型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P53 PCNA HPV 免疫组织化学 PCR 维吾尔族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与湖北十堰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豫培 刘鹏 +3 位作者 邹灿 杨丽 孙珊 胡阳黔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2期3610-3612,共3页
目的: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十堰地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感染率,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十堰地区87例食管鳞癌组织和50例对照组食管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目的: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十堰地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感染率,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十堰地区87例食管鳞癌组织和50例对照组食管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中HPV16感染率。结果:食管鳞癌组织和对照组食管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分别为57.5%和36.0%,食管鳞癌组织中HPV16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0.05)。分析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大体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侵犯以及TNM分期与HPV16感染的关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PV16感染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特征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HPV16感染可能是十堰地区食管鳞癌发生的因素之一,针对高危型HPV感染的防治对于该地区食管鳞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人乳头瘤病毒 PCR
下载PDF
大肠癌中HPV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恒 孙现军 +7 位作者 蔡淑萍 边家盛 李永清 刘岩松 王磊 杜鹃 赵风玲 杨爱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8-90,94,共4页
目的:检测大肠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的关系,分析HPV感染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135例大肠癌和25例正常大肠粘膜的HPV感染情况。结果:大肠癌中HPV总阳性率为32.59%,与正常粘膜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HPV1... 目的:检测大肠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的关系,分析HPV感染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135例大肠癌和25例正常大肠粘膜的HPV感染情况。结果:大肠癌中HPV总阳性率为32.59%,与正常粘膜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HPV16型感染率最高,HPV18型次之。HPV感染与大肠癌的部位、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人乳头状病毒 基因检测 病理学 发病学
下载PDF
子宫颈、食管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红彦 袁翎 +2 位作者 乔玉环 荆建红 张冬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1,126,共4页
目的探讨同一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感染特征及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和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来自河南同一地区的75例宫颈鳞癌患者和78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来自同一地区的宫... 目的探讨同一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感染特征及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和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来自河南同一地区的75例宫颈鳞癌患者和78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来自同一地区的宫颈、食管鳞癌组织中,HPV16型阳性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83%(58/70)和82%(49/60),其余阳性类型宫颈鳞癌中依次为HPV58、18、31、6、52、33、11,分别占14%(10/70),9%(6/70),7%(5/70),6%(4/70),6%(4/70),4%(3/70),4%(3/70);食管鳞癌中依次为HPV18、58、31、6、11,分别占15%(9/60),8%(5/60),7%(4/60),5%(3/60),5%(3/60)。对HPV16阳性的宫颈、食管鳞癌标本DNA进行HPV16致癌基因E6/E7扩增进行验证,阳性率为100%。结论同一地区居民宫颈(食管)鳞癌HPV感染亚型相似,提示HPV可能是这两种肿瘤的共同致病因素,HPV16可能在宫颈和食管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为其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p73G4A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宫颈癌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莉莉 潘晓琳 +4 位作者 杨安强 郑兴征 王晓凌 周秋媛 李新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2302-2306,2311,共6页
目的p73G4A多态性与新疆维族HPV相关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探讨PCR-CTPP在SNP检测及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应用PCR、PCR-RFLP以及PCR-CTPP技术对101例维族宫颈癌和100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的p73G4A多态性分布及HPV16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p7... 目的p73G4A多态性与新疆维族HPV相关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探讨PCR-CTPP在SNP检测及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应用PCR、PCR-RFLP以及PCR-CTPP技术对101例维族宫颈癌和100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的p73G4A多态性分布及HPV16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p73G4A多态性3种基因型GC/GC、AT/AT和GC/AT在维吾尔族宫颈癌中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χ2=2.268,P>0.05);HPV16DNA检测显示,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及对照组中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χ2=116.837,P<0.05);p73G4A多态性3种基因型在HPV16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χ2=1.820,P>0.05);采用PCR-CTPP技术检测分析维族宫颈癌p73G4A多态性,与PCR-RFLP技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p73G4A多态性可能与维族宫颈癌无相关性;PCR-CTPP技术经济、省时、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对于SNP以及基因点突变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73多态性 HPV PCR-CTPP 宫颈癌 维吾尔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