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2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SPME&GC-MS分析印加果种子的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鸿鹏 彭彦 +4 位作者 林彦 高丽琼 吴志华 李慧 谢耀坚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5年第3期199-203,共5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印加果Plukenetia volubilis近成熟种子的挥发性物质,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64种化学成分,其中6种酯类化合物,占45.86%;12种醇类化合物,占2...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印加果Plukenetia volubilis近成熟种子的挥发性物质,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64种化学成分,其中6种酯类化合物,占45.86%;12种醇类化合物,占27.71%;7种烯烃类化合物,占6.71%;9种醛类化合物,占3.89%;6种酮类化合物,占2.78%;16种烷烃类化合物,占1.78%。此外,盐酸氨基脲占5.47%,氨基脲占3.25%,还有1.51%三氯乙酸和0.23%甲基异丙基苯及其他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gc-ms 印加果 种子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虎榛子叶片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靳泽荣 刘志雄 +1 位作者 陈旭鹏 张金桐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6年第4期329-331,共3页
为探明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叶片挥发物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以长势优植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其叶片挥发性物质,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虎榛子叶片中共鉴... 为探明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叶片挥发物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以长势优植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其叶片挥发性物质,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虎榛子叶片中共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其中5种绿叶气味物质,占75.61%;6种芳香化合物,占1.30%;9种萜烯类化合物,占5.04%;19种脂肪族化合物,占17.76%。该结果可为其寄生昆虫栎黄枯叶蛾的植物源引诱剂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榛子 hs-spme&gc-ms 挥发物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三裂绣线菊叶片的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
3
作者 靳泽荣 张金桐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729-731,共3页
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是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的一种重要寄主,而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是与虎榛子比邻而生却不被栎黄枯叶蛾为害的非寄主植物。为了研究这种现象,以三裂绣线菊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 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是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的一种重要寄主,而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是与虎榛子比邻而生却不被栎黄枯叶蛾为害的非寄主植物。为了研究这种现象,以三裂绣线菊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其叶片的挥发性物质,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三裂绣线菊叶片中共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其中,醇类5种,占36.10%;酯类化合物15种,占53.60%;萜烯类化合物6种,占6.02%;烷烃类化合物3种,占0.12%;其他类化合物10种,占1.37%。此结果可为栎黄枯叶蛾植物源驱避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绣线菊 hs-spme&gc-ms 挥发物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铁棍山药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庞凌云 詹丽娟 +2 位作者 李家寅 潘思轶 李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1-314,共1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电子鼻,分别测定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干燥5种干燥方式加工的铁棍山药片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干燥过程中山药片风味的变...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电子鼻,分别测定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干燥5种干燥方式加工的铁棍山药片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干燥过程中山药片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种干燥方式制得的山药片中,共检出9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醛类、酮类、醇类、酯类、苯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壬醛、癸醛、2,6,10-三甲基十四烷、香叶基丙酮是山药片中的主要风味物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所得山药片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烃类、苯类和醛类;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干燥所得山药片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烃类、醛类和酮类。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5种干燥方式制得的山药片风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所得山药片的风味在醇、部分芳香族化合物上具有相似性,真空冷冻干燥山药片与其它干燥方式山药片的风味差异主要是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这与GC-MS分析结果一致。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山药片香气品质评价模型,得出联合干燥方式制得的山药片综合得分最高,香气品质最好,其次为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棍山药 干燥方式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沃柑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
5
作者 张耀海 陈细羽 +1 位作者 王成秋 焦必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7-304,共8页
该研究旨在分析4个主产地(四川、重庆、云南和广西)的沃柑果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并为沃柑的产地溯源和深加工提供数据支撑。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沃柑果皮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1... 该研究旨在分析4个主产地(四川、重庆、云南和广西)的沃柑果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并为沃柑的产地溯源和深加工提供数据支撑。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沃柑果皮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18种、醇类11种、醛类10种、酯类8种、酮类1种、其他类2种。柠檬烯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月桂烯、α-蒎烯、芳樟醇、正辛醇、正辛醛、香茅醇、己醛、反式-2-己烯醛、桧烯、香芹酮和α-松油醇等次之。基于挥发性成分半定量结果,建立四川和重庆,云南和广西沃柑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进而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柠檬烯、芳樟醇和香茅醇可作为区分重庆和四川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醋酸辛酯和α-松油醇可作为区分广西和云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复配发酵剂对发酵香肠的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双慧 杨梓垚 +3 位作者 牛茵 何济坤 尹礼国 陈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3,共8页
为评判植物乳杆菌(L77)和木糖葡萄球菌(S120)复配发酵剂的优良特性,本研究以不接菌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等技术分析比较了L77-S120组和L77组对发酵香肠的常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主体挥发... 为评判植物乳杆菌(L77)和木糖葡萄球菌(S120)复配发酵剂的优良特性,本研究以不接菌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等技术分析比较了L77-S120组和L77组对发酵香肠的常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主体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数量含量及香型、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L77-S120组的TBARS值、亚硝酸盐含量和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L77组(P<0.05);L77-S120组的主体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数量和含量最多,有10种醛类、3种醇类、2种酯类、1种酸类,4种其他类,差异风味化合物包括庚醛、(E)-2-庚烯醛、蘑菇醇、2-戊基呋喃、反-2-辛烯醛、反-2,4-癸二烯醛、反-2-十一烯醛、2-乙基丁酸、癸酸乙酯、戊醛和壬醇,并且主体挥发性风味物质产油脂香、奶油香和花果香的能力最强。结合感官评价,植物乳杆菌L77和木糖葡萄球菌S120复配组合更适合作为发酵香肠的产香型发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复配发酵剂 品质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HS-SPME/GC-MS
下载PDF
酶解对香蕉果酒发酵前后风味的影响
7
作者 钟思彦 徐玉娟 +5 位作者 余元善 吴继军 李璐 卢楚强 陈从贵 邹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6,共9页
本研究针对香蕉浆粘度高不易取汁的特点,分别对香蕉浆进行酶解和直接加水处理,制备酶解香蕉汁和非酶解香蕉汁,比较不同处理的香蕉果酒发酵前后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果胶酶处理的香蕉汁(果酒)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总酸... 本研究针对香蕉浆粘度高不易取汁的特点,分别对香蕉浆进行酶解和直接加水处理,制备酶解香蕉汁和非酶解香蕉汁,比较不同处理的香蕉果酒发酵前后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果胶酶处理的香蕉汁(果酒)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总酸(TA)分别为24.91°Brix(8.40°Brix)和4.70 g/L(5.67 g/L)高于非酶解处理的香蕉汁(果酒),pH则低于非酶解的香蕉汁(果酒);酶解样品酒精度11.5%vol,高于非酶解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四个样品中共检出8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43种,醇类13种,其他种类物质相对较少,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和主成分分析(PCA),共发现OAV>1的香气物质15种,正己醇、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丁酸异戊酯、反式-2-己烯醛、己醛等10种物质是果汁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这些物质主要与甜香、香蕉香、覆盆子香、梨香、桃香、青草味相关,经果胶酶处理后的果汁中与青草味相关的己醛含量更少;苯乙醇、异戊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7种物质对果酒香气有较大贡献值,这些物质主要为果酒提供苹果香、玫瑰香、香蕉香、杏香、奶油香,经果胶酶处理的样品香气浓度更大,整体香气更加平衡丰富。综上所述,将香蕉浆酶解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所得果酒的整体香气会更加丰富和谐,本研究结果可为香蕉果酒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酶解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五味子贮藏后挥发性成分变化研究
8
作者 鲁瑶 宋奇 +4 位作者 杨迪 刘宝峰 邸学 李思雨 王添敏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441-1448,共8页
目的 明确新产与陈储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3个不同产地的新产、陈储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标准谱图库检索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CA),... 目的 明确新产与陈储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3个不同产地的新产、陈储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标准谱图库检索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CA),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新、陈五味子中的挥发性差异代谢物。结果 检测到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共计165个,鉴定出8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倍半萜类、单萜类、脂肪烃类、芳香醚类、脂肪酮类、脂肪酸类、酯类、脂肪醛类以及芳香醛类。新产与陈储五味子中共筛选出22个差异代谢物,鉴定了18个差异代谢物的结构,其中单萜类成分13个,脂肪醛、烷烃、脂肪酸、芳香醛、芳香醚类成分各1个;18个差异成分在新产五味子中含量较高,乙酸、3-糠醛、壬醛及十二烷4个差异成分在陈储五味子中含量显著升高。通过22个挥发性差异成分能够区分各产地新、陈五味子样品。结论 本研究全面地分析了五味子中的挥发性成分,明确了五味子贮藏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可为基于挥发性成分的五味子质量评价及有效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挥发油 贮藏 HS-SPME-GC-MS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咖啡豆红外喷动床干燥对其粉末物性品质、干燥能耗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9
作者 余祖艳 任广跃 +5 位作者 许韩山 段续 李琳琳 岳燕霞 樊小静 王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207,共9页
为获得高品质干燥咖啡豆,采用红外喷动床组合干燥技术对咖啡豆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不同进口温度和进口风速对咖啡粉色泽、堆积密度、休止角、得粉率、持水能力和水溶性指数、微观结构、干燥能耗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进口温... 为获得高品质干燥咖啡豆,采用红外喷动床组合干燥技术对咖啡豆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不同进口温度和进口风速对咖啡粉色泽、堆积密度、休止角、得粉率、持水能力和水溶性指数、微观结构、干燥能耗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进口温度和进口风速可以加快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降低干燥能耗。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共检测出7大类(酸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杂环类及其他类)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酸类、酯类、醇类、杂环类4类为咖啡豆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且含量较高。综合对比得出最佳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75℃,进口风速7.5 m/s,在此条件下,L*值和堆积密度取得最大值,分别为106.59和0.65 g/mL,休止角取得最小值36.87°,得粉率、持水能力和水溶性指数取得最大值,分别为43.43%、5.4 g/g和41.27%,干燥能耗取得最小值336.53 kJ/g,形态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壁面光滑平整,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最高达70种,含量为38 487.028 49 ng/g(以干基计),咖啡豆综合品质最佳。该研究可为红外喷动床干燥技术在咖啡豆干燥加工及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喷动床干燥 生咖啡豆 物性品质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砂仁挥发性成分及其对GES-1细胞保护作用的比较分析
10
作者 周小妹 张迎 +5 位作者 罗明权 练勇 程倩颖 靳德军 孔奕丹 魏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1-730,共10页
目的:分析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及其伪品海南假砂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四种砂仁挥发油对胃黏膜保护的活性。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NIST08和NIST08s谱库对比定性色谱结果,分析4种砂仁... 目的:分析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及其伪品海南假砂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四种砂仁挥发油对胃黏膜保护的活性。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NIST08和NIST08s谱库对比定性色谱结果,分析4种砂仁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比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及热图分析;建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细胞)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对4种砂仁挥发油进行胃黏膜保护活性评价。结果:从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及其海南假砂中共检出114种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57、58、58、58种成分,各占总挥发性成分相对百分比含量的93.23%、88.79%、90.87%、91.40%,其中总单萜烃类化合物各占总挥发性成分相对百分比含量的40.48%、37.77%、37.09%、33.39%,总倍半萜烃类化合物各占总挥发性成分相对百分比含量的52.53%、49.88%、31.22%、35.45%;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挥发油对乙醇致GES-1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P<0.05),海南假砂无明显活性。结论:阳春砂与绿壳砂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较小,而海南砂、海南假砂与阳春砂、绿壳砂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较大;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挥发油具有一定的胃黏膜保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GES-1细胞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29种致嗅物质
11
作者 李丰铎 王洵 +2 位作者 石亚东 李涛 钱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89,共8页
采用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HS-Arrow-SPME)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水中29种致嗅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和GC-MS/MS参数,选择10 mL水样加入顶空瓶中,于70℃条件下,通过3.5 g氯化钠盐析辅助预孵化8 min,... 采用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HS-Arrow-SPME)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水中29种致嗅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和GC-MS/MS参数,选择10 mL水样加入顶空瓶中,于70℃条件下,通过3.5 g氯化钠盐析辅助预孵化8 min,然后以二乙烯基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DVB/Carbon WR/PMDS)Smart SPME Arrow箭型固相萃取头萃取20 min,于240℃进样口处解吸3 min。目标物采用VF-624 MS色谱柱(30 m×0.25 mm×1.4µm)进行分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中29种致嗅物质在5~3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1,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31~9.27 ng/L和1.26~37.09 ng/L。以超纯水为空白基质,在10、80、160 ng/L加标水平下,各目标物的回收率为84.3%~112%,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10%~8.6%。该方法已用于实际水样中29种目标物的测定,可满足痕量致嗅物质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致嗅物质
下载PDF
承德地区晚采干红葡萄酒主要呈香物质鉴定及感官特征分析
12
作者 陈倬 成池芳 +5 位作者 苟佳毓 杨薇熹 崔东升 石英 段长青 兰义宾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为解决河北承德地区酿酒葡萄成熟度不足、葡萄酒香气浓郁度不够的问题,以所产‘赤霞珠’‘美乐’和‘西拉’葡萄品种为原料,使用延迟采收结合抽汁工艺酿造干红葡萄酒。分别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 为解决河北承德地区酿酒葡萄成熟度不足、葡萄酒香气浓郁度不够的问题,以所产‘赤霞珠’‘美乐’和‘西拉’葡萄品种为原料,使用延迟采收结合抽汁工艺酿造干红葡萄酒。分别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感官品评分析葡萄酒酒精发酵与苹-乳发酵结束后的香气物质及香气特征。结果表明,葡萄酒中共检测到挥发性组分63种,其中,重要的呈香化合物(OAV>1)共有17种,包括9-癸烯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辛酸异戊酯、β-大马士酮、β-苯乙醇、3-甲硫基丙醇、丁香酚等。感官品评试验证实,晚采葡萄酒具有较为突出的黑色浆果香与果酱香,及中等程度的红色果香、香料香和花香。本试验丰富了晚采工艺对承德地区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研究内容,可为该地区葡萄酒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红葡萄酒 晚采 抽汁工艺 香气 HS-SPME-GC-MS
下载PDF
油莎草三部位提取物抗抑郁作用筛选及成分分析
13
作者 张文军 敬思群 +4 位作者 杨金梅 朱建华 张俊艳 赖胤龙 陈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5期60-67,共8页
目的:利用皮质酮诱导的果蝇抑郁症模型,分析油莎草三部位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同时对抗抑郁作用最强的油莎草须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油莎草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及总... 目的:利用皮质酮诱导的果蝇抑郁症模型,分析油莎草三部位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同时对抗抑郁作用最强的油莎草须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油莎草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评价油莎草三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将雄性果蝇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油莎草全株三部位提取物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以SOD、MDA、5-HA为考察指标,分析油莎草全株三部位提取物对果蝇抑郁模型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须根挥发油成分。结果:油莎草三部位提取物以油莎草须根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力最强。三部位提取物均可提高皮质酮诱导果蝇抑郁模型中的SOD及5-HT含量,降低MDA,抗抑郁最强的部位为油莎草须根挥发油。酮类、醛类、醇类、酯类、酚类、酸类是油莎草须根挥发油的主要组成。结论:油莎草三部位提取物均具有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尤其是酮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草三部位 抗氧化能力 果蝇抑郁症模型 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HS-SPME/GC-MS)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粉蕴’含笑不同开花时期花器官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超荣 胡莹冰 +5 位作者 谭雨晴 雍玉冰 巢瑾 张哲 陈燕 金晓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为探究‘粉蕴’含笑(Michelia platypetala‘Fenyun’)花朵挥发性成分的时空变化规律,本研究以花蕾期、初开期和盛开期的花被片、雄蕊和雌蕊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 为探究‘粉蕴’含笑(Michelia platypetala‘Fenyun’)花朵挥发性成分的时空变化规律,本研究以花蕾期、初开期和盛开期的花被片、雄蕊和雌蕊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粉蕴’含笑花朵中共鉴定出9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1大类,以萜烯类成分数量最多;并且,其总挥发性成分在花蕾期的花被片中释放量最高。在花被片、雄蕊和雌蕊中分别鉴定出73、86和8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分别有8、10和11种,以2,6,10-三甲基十四烷、异十六(碳)烷、γ-杜松烯和β-异可烯为主。花被片中的特异性成分为乙酸桃金娘烯酯;雄蕊中的特异性成分为伞形花酮、木薄荷衍生物和反-2-辛醛;雌蕊中的特异性成分是别罗勒烯、十二烷、甲酸法呢酯、己醇和3,4-二氢-2 H-吡喃。本研究进一步采用SIMCA14.1对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发现,从‘粉蕴’含笑不同花器官中释放的挥发性成分能很好区分,其中有12种在不同花器官释放量有显著差异(VIP>1)。综上所述,‘粉蕴’含笑的挥发性成分在花蕾期的花被片中含量最高,2,6,10-三甲基十四烷、异十六(碳)烷、γ-杜松烯和β-异可烯是‘粉蕴’含笑开花过程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蕴’含笑 HS-SPME-GC-MS 花器官 挥发性成分 PCA PLS-DA
下载PDF
不同水质蒸煮对米饭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管兴宇 亓盛敏 +4 位作者 任海斌 杨海晴 赵维博 牛兴和 温纪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使用不同水质(自来水、纯水、天然矿泉水)对大米进行蒸煮,测定并表征不同水质蒸煮对米饭外观及质构特性、糊化特性、风味特性、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米饭外观及质构特性上分析,使用天然矿泉水和纯水蒸煮在黏度、平衡、外观评分... 使用不同水质(自来水、纯水、天然矿泉水)对大米进行蒸煮,测定并表征不同水质蒸煮对米饭外观及质构特性、糊化特性、风味特性、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米饭外观及质构特性上分析,使用天然矿泉水和纯水蒸煮在黏度、平衡、外观评分上显著高于使用自来水蒸煮;从大米粉糊化特性上分析,使用纯水组大米粉糊化温度更低,而使用自来水和天然矿泉水组的大米粉凝胶体系有着低的回生值和高的最终黏度;由米饭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得出整体风味得分为自来水>纯水>天然矿泉水;从米饭感官特性上分析,使用自来水和纯水蒸煮有着较好的风味,而使用纯水和天然矿泉水蒸煮有着较好的颜色和黏性;综合而言,使用纯水蒸煮得到的米饭有着较好的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水质 大米蒸煮 质构特性 风味特性 糊化特性 HS-SPME-GC-MS
下载PDF
谷氨酰胺酶在10 t规模酱油发酵中应用研究
16
作者 赵旭 黄小玲 崔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鲜味是反映酿造酱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谷氨酰胺酶可以催化谷氨酰胺生成谷氨酸和γ-谷氨酰肽,从而提高酱油的鲜味。文章研究了在10 t规模酱油发酵过程中添加谷氨酰胺酶对酱油中谷氨酸、谷氨酰胺、γ-谷氨酰肽、氨基酸态氮和全氮等指... 鲜味是反映酿造酱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谷氨酰胺酶可以催化谷氨酰胺生成谷氨酸和γ-谷氨酰肽,从而提高酱油的鲜味。文章研究了在10 t规模酱油发酵过程中添加谷氨酰胺酶对酱油中谷氨酸、谷氨酰胺、γ-谷氨酰肽、氨基酸态氮和全氮等指标的影响,并对添加谷氨酰胺酶的酱油进行了HS-SPME-GC-MS分析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添加谷氨酰胺酶可明显提高酱油原油的谷氨酸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全氮含量并调节γ-谷氨酰肽的种类及含量。添加谷氨酰胺酶对酱油原油的pH值和总酸含量有小幅度影响。HS-SPME-GC-MS分析表明,添加谷氨酰胺酶的酱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生了一定变化,醇类、醛类、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都有所增加,使酱油的滋味和气味更加丰富。感官评价显示添加谷氨酰胺酶可较大幅度提升酱油的鲜味强度,小幅度减弱酱油的苦味和增加酱油的酸味,对咸味、甜味的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为谷氨酰胺酶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酶 酱油发酵 谷氨酸 HS-SPME-GC-MS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六神曲发酵过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及中药组分缺失对其风味的影响
17
作者 殷娴 曹爽 +2 位作者 郭慧敏 王家栋 廖永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9,共8页
六神曲是自然发酵的中药曲剂,气味是监控六神曲发酵过程和评判质量的重要指标。该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六神曲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探究发酵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中药组分缺失对其挥发性风味... 六神曲是自然发酵的中药曲剂,气味是监控六神曲发酵过程和评判质量的重要指标。该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六神曲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探究发酵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中药组分缺失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六神曲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2种酸类、6种醇类、7种酯类、3种醛类、11种烃类、1种酮类和3种其他类。六神曲在发酵0 h时挥发性风味物质以苯甲醛为主,含量为2157.43μg/mL。发酵过程中,苯甲醛含量迅速下降,72 h时含量降至116.15μg/mL,而苯甲醇、醋酸和苯乙酸甲酯等物质的含量明显上升,发酵结束时含量分别为703.95μg/mL、252.97μg/mL和143.12μg/mL。当中药组分缺失青蒿、辣蓼、苍耳草和苦杏仁中的任何一种,六神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生极大变化,发酵过程中苯甲醛含量下降速度均减缓,而苯甲醇、醋酸和苯乙酸甲酯含量的增长速度亦降低;其中,原料缺少苦杏仁时的苯甲醛初始含量仅为101.73μg/mL,苦杏仁是苯甲醛的产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发酵 中药组分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浓香型白酒香气分类模型
18
作者 崔新莹 吕志远 +2 位作者 张梦梦 刘玉涛 李丕武 《酿酒科技》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浓香型白酒分为三大流派,目前通过感官品评无法准确的对不同流派浓香型白酒进行分类,且受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导致评价结果难以量化。为探索不同流派浓香型白酒可量化的分类方法,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3种流派的7种... 浓香型白酒分为三大流派,目前通过感官品评无法准确的对不同流派浓香型白酒进行分类,且受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导致评价结果难以量化。为探索不同流派浓香型白酒可量化的分类方法,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3种流派的7种优质浓香型白酒样品进行香气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定的优质浓香型白酒香气成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从7种白酒样品中共检测出14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以酯类、芳香类、醇类、醛酮类化合物为主。通过主成分分析,鉴定出对优质浓香型白酒贡献度高的特征性风味组分有19种,包括己酸乙酯、正丁醇、丁酸乙酯、丁酸苯乙酯、乙缩醛等。通过构建的香气分类模型,可将七种浓香型白酒分成四簇,浓香多粮型白酒J1、J5归为一类,浓香单粮型白酒J2、J4归为一类,纯浓派鲁酒J6、J7归为一类,纯浓派苏酒J3单独归为一类,与对应白酒感官品评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通过浓香型白酒香气分类模型的构建,对相关浓香型白酒香气的差异性形成理性分析及参考,同时为浓香型白酒的分类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菠萝和菠萝蜜复合果醋发酵工艺及挥发性物质分析
19
作者 颜韶波 黄和 陈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1期143-151,共9页
为进一步丰富复合果醋的种类,提升果醋的香气,以菠萝和菠萝蜜为原料进行多菌种混合发酵,以果醋总酸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以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 为进一步丰富复合果醋的种类,提升果醋的香气,以菠萝和菠萝蜜为原料进行多菌种混合发酵,以果醋总酸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以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菠萝和菠萝蜜复合果醋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菠萝与菠萝蜜体积比6∶4,醋酸发酵阶段,初始pH4.5、乙醇体积分数6%、醋酸菌接种量11%、发酵温度28℃,在该条件下发酵8 d,复合果醋的总酸(以乙酸计)为31.92 g/L。进一步检测其挥发性物质,共分析出乙酸、3-羟基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醇、苯乙醇和苯甲醛等54种主要挥发性物质。该文对菠萝和菠萝蜜复合果醋发酵工艺及挥发性物质进行研究,为复合果醋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菠萝蜜 复合果醋 发酵工艺优化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浸提条件对大红袍茶汤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类型分析
20
作者 陈鑫宇 李博洋 +8 位作者 谢关华 张珍珍 吕逸凡 许勇泉 陈佳 金丹 洪鹏 龙丹 汪洁琼 《饮料工业》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究不同浸提条件对大红袍茶汤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及其呈香类型的异同点,本实验以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茶水比、浸提次数设计正交方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茶汤的香气品质... 为探究不同浸提条件对大红袍茶汤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及其呈香类型的异同点,本实验以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茶水比、浸提次数设计正交方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茶汤的香气品质及类型。GC-MS数据表明,9种方案检测出5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8种共有成分,分别为反,反-2,4-庚二烯醛、苯甲醛、β-环柠檬醛、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4-丁-3-烯-2-酮、水杨酸甲酯、吲哚,主要表现焙香、花果香和清香。主成分分析显示,吲哚、己酸叶醇酯、二氢猕猴桃内酯对茶汤香气的贡献较大,呈特征花果香,并建立香气评价模型为Y=0.4061Y_(1)+0.1112Y_(2)+0.1389Y_(3),9号方案香气评分最高。综合感官评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号方案各为一类,分别属甜香、果香型,1、5号方案为一类,口感柔和,属于焙香、花果香型。2、4、6、7、8号方案归为一大类,4、7号方案可丰富茶底清香,2、6、8号方案可补充果香,且带青草气。综上,不同浸提方案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呈香类型有明显差异,可通过二、三道茶汤实现茶底香气定向补充,为工业化生产节约成本,为丰富茶底香气提供了风味分析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 浸提条件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 挥发性成分 香气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