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叶片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韩建民 姜丽 +1 位作者 王惠哲 董金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56-459,共4页
本试验采用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产生的粗毒素和标准毒素 (5 -羟甲基 -2-呋喃甲醛 )进行玉米幼苗滴心处理 ,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属于亲和组合的玉米自交系木质素含量都有一定... 本试验采用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产生的粗毒素和标准毒素 (5 -羟甲基 -2-呋喃甲醛 )进行玉米幼苗滴心处理 ,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属于亲和组合的玉米自交系木质素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且处理后48h表现更为明显 ;非亲和组合的玉米自交系木质素含量变化不大 ,不同组合中木质素含量变化差异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ht-毒素 木质素 叶片
下载PDF
MAPK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和生物学活性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永山 谷守芹 +1 位作者 董金皋 董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2,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APK途径特异性抑制剂U0126分析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活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APK途径特异性抑制剂U0126分析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活性的影响。【结果】1~20μmol·L-1 U0126处理后,菌株01-23的HT-毒素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部分组分的合成受到抑制,并诱导产生了一些新的毒素组分。1~20μmol·L-1 U0126处理后获得的HT-毒素在感病寄主B37和B37Ht1玉米自交系上的生物学活性都受到了显著抑制,在B37玉米叶片上的抑制程度强于B37Ht1。随着U0126浓度的增加,菌株01-23的HT-毒素在玉米叶片上产生的坏死斑面积减小,抑制程度增加,但不能完全抑制病斑产生,10μmol·L-1 U0126处理和20μmol·L-1 U012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MAPK信号转导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的产生和生物学活性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HT-毒素的产生和活性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具有更复杂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酶 ht-毒素 U0126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与玉米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董金皋 韩建民 张利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共5页
以土培玉米幼苗为材料 ,通过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 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细胞膜透性和细胞内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玉米细胞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结果表明 ,HT 毒素胁迫... 以土培玉米幼苗为材料 ,通过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 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细胞膜透性和细胞内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玉米细胞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结果表明 ,HT 毒素胁迫后 ,亲和组合MDA含量上升 ,POD活性受到刺激 ,SOD活性受抑制较强 ;非亲和组合POD活性受到抑制 ,SOD活性受抑制较弱。HT 毒素对玉米叶片细胞膜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而且这种作用与毒素的浓度和毒素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结果初步推测在抗、感玉米的细胞膜上可能都有HT 毒素的结合位点 ,但毒素作用后由于它们的活性氧代谢程度不同而导致了对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ht-毒素 膜脂过氧化 MDA SOD POD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董金皋 韩建民 闫淑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9-64,共6页
玉米大斑病菌HT -毒素粗毒素、通过硅胶G柱层析获得的组分I、5 -羟甲基 - 2 -呋喃甲醛对玉米细胞膜都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且与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试验发现 ,来自 2号小种的HT -粗毒素因含有组分IV ,对OH43Ht1玉米细胞膜的损... 玉米大斑病菌HT -毒素粗毒素、通过硅胶G柱层析获得的组分I、5 -羟甲基 - 2 -呋喃甲醛对玉米细胞膜都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且与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试验发现 ,来自 2号小种的HT -粗毒素因含有组分IV ,对OH43Ht1玉米细胞膜的损伤要比组分I和 5 -羟甲基 - 2 -呋喃甲醛强的多。HT -毒素中外源加入强氧化剂H2 O2后 ,可提高毒素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 ,尤其是 5 -羟甲基 - 2 -呋喃甲醛加入H2 O2 后对叶片细胞膜的破坏作用更加明显。结论初步判断 ,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ht-毒素 细胞膜透性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细胞CAT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董金皋 闫淑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ht-毒素 CAT酶活性 致病机理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组分Ⅱ的化学结构 被引量:4
6
作者 董金皋 周宗山 李正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病原菌 ht-毒素 化学结构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细胞VC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董金皋 闫淑娟 +2 位作者 韩建民 崔海华 赵光耀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3,共4页
玉米大斑病菌在体外培养可以产生对寄主玉米具有致毒活性的代谢产物———HT-毒素,它对玉米叶片细胞VC氧化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HT-毒素处理后,供试的OH43和OH43Ht12个玉米自交系的VC氧化酶活... 玉米大斑病菌在体外培养可以产生对寄主玉米具有致毒活性的代谢产物———HT-毒素,它对玉米叶片细胞VC氧化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HT-毒素处理后,供试的OH43和OH43Ht12个玉米自交系的VC氧化酶活性虽然与CK处理的变化趋势一样,即在0~12h上升和在12~48h下降,但比CK上升慢,下降快;而且,这种抑制作用还表现了一定的寄主选择活性。HT-毒素中加入强氧化剂H2O2后,对VC氧化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提高和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病毒 VC氧化酶 ht-毒素 玉米细胞
下载PDF
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粮谷中T-2与HT-2毒素的测定 被引量:17
8
作者 牟仁祥 曹赵云 +2 位作者 金连登 朱智伟 陈铭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1,共4页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粮谷中T-2和HT-2毒素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体积比80∶20)混合溶剂提取,免疫亲和柱(Bond Elut(Mycotoxin)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测定。T-2和HT-2毒素在0.005~0.5mg/L范围内线...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粮谷中T-2和HT-2毒素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体积比80∶20)混合溶剂提取,免疫亲和柱(Bond Elut(Mycotoxin)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测定。T-2和HT-2毒素在0.005~0.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在0.01、0.05、0.10、0.2mg/kg的加标水平下,2种毒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6%~90%,相对标准偏差为2.8%~7.6%;T-2和HT-2毒素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001、0.00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毒素 粮谷 免疫亲和柱 液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3种水产品中的T-2毒素与HT-2毒素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小博 施琦 +5 位作者 王雅玲 廖建萌 刘阳 吴移山 高平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64-169,共6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快速检测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黄金贝中的T-2毒素与HT-2毒素方法。以10 mL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振荡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定量移取5 mL提取液氮气吹干后用1 mL含有0.1%甲酸的甲醇-5 mmol/L乙酸铵溶液(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快速检测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黄金贝中的T-2毒素与HT-2毒素方法。以10 mL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振荡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定量移取5 mL提取液氮气吹干后用1 mL含有0.1%甲酸的甲醇-5 mmol/L乙酸铵溶液(3∶7,V/V)复溶,正己烷脱脂净化,基质匹配法外标定量。3种水产品中T-2毒素和HT-2毒素的检出限分别为2μg/kg和4μg/kg。T-2毒素质量浓度为2~100 ng/mL,HT-2毒素质量浓度为4~2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在3种样本中进行3个水平添加实验(n=6),T-2毒素回收率为84.3%~109.9%,HT-2毒素的回收率为90.9%~103.2%。T-2毒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8.7%,HT-2毒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10.6%。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好、精密度高,适用于3种代表性水产品中T-2与HT-2毒素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HT-2毒素致DNA损伤的单细胞电泳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卜黎明 程绍辉 +2 位作者 刘宁 姚红菊 孙殿军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测定 HT- 2毒素对 Hela细胞 DNA的损伤作用 ,检验单细胞电泳法 (SCGE)在人群试验中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 SCGE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MTT)。结果  HT- 2毒素具有致 DNA损伤的作用 ,并随着毒素剂量的增加 ,DNA损伤程度加重。80 0 ng... 目的 测定 HT- 2毒素对 Hela细胞 DNA的损伤作用 ,检验单细胞电泳法 (SCGE)在人群试验中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 SCGE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MTT)。结果  HT- 2毒素具有致 DNA损伤的作用 ,并随着毒素剂量的增加 ,DNA损伤程度加重。80 0 ng/ ml的尾长为 (2 8.4± 5 .6 7) μm,16 0 0 ng/ ml时为 (5 5 .8± 10 .47) μm,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HT- 2毒素具有致细胞 DNA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2毒素 DNA损伤 单细胞电泳法 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
下载PDF
普洱茶中HT-2毒素假阳性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廷 李洁 +3 位作者 申颖 范忠吉 梅金丹 欧利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91-1693,共3页
普洱茶叶样品采取有机溶剂(甲醇/水/甲酸70∶29∶1溶液)提取,提取液通过PriboFastRMulti-Toxin IAC免疫亲和净化柱及M226多功能净化柱对比净化,利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通过基质加标回收... 普洱茶叶样品采取有机溶剂(甲醇/水/甲酸70∶29∶1溶液)提取,提取液通过PriboFastRMulti-Toxin IAC免疫亲和净化柱及M226多功能净化柱对比净化,利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通过基质加标回收实验、质控已知样实验进行验证.HT-2毒素的回归方程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3个不同加标水平回收率为85.3%—92.6%,相对标准偏差为4.24%—5.61%.174件云南普洱茶叶中,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处理的检测结果为未检出,通过多功能净化住净化处理的检测结果有52件确认为假阳性样品,含量范围为0.52—14.27μg·kg-1,假阳性率为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2毒素 假阳性 普洱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T-2毒素和HT-2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屠迪 吴映欣 +1 位作者 熊款款 杨凌宸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年第8期17-22,共6页
T-2毒素和HT-2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2毒素是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真菌毒素,HT-2毒素为T-2毒素在体内与体外最为主要的代谢产物,二者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对T-2毒素和HT-2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二者... T-2毒素和HT-2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2毒素是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真菌毒素,HT-2毒素为T-2毒素在体内与体外最为主要的代谢产物,二者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对T-2毒素和HT-2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二者常见检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T-2毒素和HT-2毒素检测方法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毒素 样品萃取 检测方法
下载PDF
HT-2毒素对小鼠MII期卵母生殖细胞甲基化基因及DNA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凯伟 童翠红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3-37,共5页
为研究HT-2毒素对小鼠MII期卵母细胞甲基化基因及DNA甲基化的影响,试验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根据饲料标准设置HT-2毒素浓度分别为1、1.5、2 mg/kg及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16 d后进行超排,测定小鼠卵巢的重量,采集小鼠MII期卵母细胞,通... 为研究HT-2毒素对小鼠MII期卵母细胞甲基化基因及DNA甲基化的影响,试验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根据饲料标准设置HT-2毒素浓度分别为1、1.5、2 mg/kg及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16 d后进行超排,测定小鼠卵巢的重量,采集小鼠MII期卵母细胞,通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激光共聚焦的方法对小鼠卵母细胞Tet1、Tet2、Tet3甲基化基因表达及DNA甲基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 mg/kg组小鼠卵巢重量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2 mg/kg组较1、1.5 mg/kg组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Tet1、Tet2基因表达水平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 mg/kg组Tet3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2 mg/kg组较1、1.5 mg/kg组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3)在激光共聚焦试验中,5-甲基胞嘧啶(5-mC)的荧光平均光密度(AO值)中,1.5、2 mg/kg组较对照组和1 mg/kg两组极显著提高(P<0.01);1.5 mg/kg组与2 mg/kg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组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5-羟甲基胞嘧啶(5-hmC)的AO值中,1.5、2 mg/kg组较对照组和1 mg/kg组极显著提高(P<0.01);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梯度中5-mC和5-hmC平均光密度值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HT-2毒素可通过降低小鼠MII期卵母细胞Tet3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DNA甲基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2毒素 卵母细胞 DNA甲基化 生殖性能
下载PDF
褪黑素对HT-2毒素诱导的牛卵巢颗粒细胞内质网应激与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方晓 李莲 +1 位作者 赵若含 王根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3-150,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HT-2毒素对牛卵巢颗粒细胞内质网应激与自噬的影响,并评估褪黑素(Mel)是否能减弱HT-2毒素对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牛卵巢颗粒细胞,使用0、5、25、50、75和100 nmol·L-1 HT-2毒素分别处理细胞24 h,...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HT-2毒素对牛卵巢颗粒细胞内质网应激与自噬的影响,并评估褪黑素(Mel)是否能减弱HT-2毒素对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牛卵巢颗粒细胞,使用0、5、25、50、75和100 nmol·L-1 HT-2毒素分别处理细胞24 h,或使用褪黑素(100μmol·L-1)预处理12 h后再用HT-2毒素(50 nmol·L-1)处理24 h。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自噬,用RT-qPCR分析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关键基因CHOP、GRP 78、Atg7和p62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T-2毒素可导致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减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T-2毒素诱导的细胞自噬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CHOP和GRP 78 mRNA及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上调(P<0.01),自噬相关基因Atg 7 mRNA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1),p 62 mRNA及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减少(P<0.01)。褪黑素预处理显著减轻了HT-2毒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结论]HT-2毒素可诱导牛卵巢颗粒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并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褪黑素可以缓解HT-2毒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和自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ht-2毒素 内质网应激 自噬 卵巢颗粒细胞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T-2和HT-2毒素含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小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56-58,共3页
试验建立了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T-2和HT-2毒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即采用80%乙腈水(体积比)超声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方法学验证表明,在1.0~200.0 ng/ml范围内,T-2和HT-2毒素线性关系较好(R... 试验建立了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T-2和HT-2毒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即采用80%乙腈水(体积比)超声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方法学验证表明,在1.0~200.0 ng/ml范围内,T-2和HT-2毒素线性关系较好(R2>0.999),检出限为1.0μg/kg(S/N=3),在10、50、200μg/kg的加标水平下,两种毒素平均回收率在81.5%~105.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2.8%之间(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饲料 毒素含量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毒素结构的确定及几种类似物的毒性比较 被引量:16
16
作者 董金皋 李正平 +1 位作者 薛峰 李贵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7-261,共5页
通过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组分1与标准5-羟甲基-2-呋喃甲醛核磁共振1H谱比较,进一步明确了组分1的化学结构。用玉米离体叶浸渍法及离体根冠细胞致死生测法对Ht-毒素组分1、5-羟甲基-2-呋喃甲醛、呋喃甲醇、呋喃... 通过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组分1与标准5-羟甲基-2-呋喃甲醛核磁共振1H谱比较,进一步明确了组分1的化学结构。用玉米离体叶浸渍法及离体根冠细胞致死生测法对Ht-毒素组分1、5-羟甲基-2-呋喃甲醛、呋喃甲醇、呋喃甲醛、呋喃甲酸进行毒性和致病活性比较,结果表明,Ht-毒素组1、标准样品及几种毒素类似物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寄主玉米均有高度的生物毒性,其中以呋喃甲酸毒性最大。从TLC扫描光谱和色谱来看,5-羟甲基-2-呋喃甲醛确为Ht-毒素的一种主要毒性组分,而且该化合物在体内外随着不断氧化,生物毒性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ht-毒素 毒性结构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毒素的结构鉴定和钝化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金皋 李正平 +2 位作者 赵光耀 阎淑娟 李树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8-93,共6页
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在改良Fries培养液中培养可以产生HT-毒素。 TLC分析表明: 1号小种毒素至少有2种毒性成分,2号小种毒素至少有3种毒性成分。通过GC-MS、HRMS、NM... 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在改良Fries培养液中培养可以产生HT-毒素。 TLC分析表明: 1号小种毒素至少有2种毒性成分,2号小种毒素至少有3种毒性成分。通过GC-MS、HRMS、NMR分析表明组分1的分子式为C6H6O3,分子量126.0328,其化学结构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组分Ⅱ分子量为124,初步推测为2,5-二甲醛呋喃。毒素钝化试验表明,代森锰锌、Na2MoO4、NaNO3、ZnSO4、KMnO4、KI及4种糖类可钝化毒素使其毒性降低;而CuSO4、NaCI、KCr2O5、H2O2则可使毒素毒性增强。毒素处理玉米叶片后,细胞膜透性、细胞的CAT、Vc氧化酶、SOD、POD、PAL、PPO活性都发生了一定规律变化,而毒素中加入H2O2和代森锰锌可抑制或加强这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ht-毒素 结构鉴定 钝化机制 大斑病菌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毒素的生物测定与组分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利辉 邢继红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5,共4页
试验用 3种有机溶剂按极性大小的顺序对玉米大斑病菌 2号小种毒素进行了萃取 ,并对各萃取物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乙酸乙酯相和水相对玉米叶片及根冠细胞的毒性最大。故推测特异性组分的极性很大 ,介于乙酸乙酯和水之间 ,且该组分在... 试验用 3种有机溶剂按极性大小的顺序对玉米大斑病菌 2号小种毒素进行了萃取 ,并对各萃取物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乙酸乙酯相和水相对玉米叶片及根冠细胞的毒性最大。故推测特异性组分的极性很大 ,介于乙酸乙酯和水之间 ,且该组分在乙酸乙酯和水中溶解度最大。进而将培养滤液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 ,并对粗提物进行组分分析 ,得到了含有 5种组分的HPLC谱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ht-毒素 生物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的硅胶G柱层析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正平 董金皋 +1 位作者 周宗山 王瑞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硅胶G柱层析(27×670mm)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试验结果表明,用丙酮(1/3)氯仿(2/3)混合为洗脱液,以16.7mL/h的洗脱速度可获得单一的Ht-毒素组分I,经气相色谱分析证实... 通过硅胶G柱层析(27×670mm)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试验结果表明,用丙酮(1/3)氯仿(2/3)混合为洗脱液,以16.7mL/h的洗脱速度可获得单一的Ht-毒素组分I,经气相色谱分析证实分离得到的组分I确为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ht-毒素 柱层析分离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毒素的分离和硅胶TL层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金皋 黄梧芳 康绍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6-356,共1页
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um)在活体内外均可产生致病毒素(以后简称Ht-毒素)。YoKa等(1975)曾初步报道该菌在活体外液体培养除可产生几种酶类物质外,还可产生对热稳定的非蚕白质结构的毒素成份,然而长期以来尚未见有关Ht-毒... 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um)在活体内外均可产生致病毒素(以后简称Ht-毒素)。YoKa等(1975)曾初步报道该菌在活体外液体培养除可产生几种酶类物质外,还可产生对热稳定的非蚕白质结构的毒素成份,然而长期以来尚未见有关Ht-毒素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ht-毒素 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