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VAF和HVOF喷涂WC-CoCr涂层的组织性能对比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勇 李太江 +3 位作者 李聚涛 刘刚 李巍 米紫昊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99,共4页
WC-CoCr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抗冲蚀性能主要取决于喷涂工艺。采用活化燃烧-超音速火焰喷涂(HVAF)和传统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2种工艺喷涂WC-CoCr涂层,并对这2种WC-CoCr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抗冲蚀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VAF涂层孔隙率为0.2%,... WC-CoCr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抗冲蚀性能主要取决于喷涂工艺。采用活化燃烧-超音速火焰喷涂(HVAF)和传统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2种工艺喷涂WC-CoCr涂层,并对这2种WC-CoCr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抗冲蚀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VAF涂层孔隙率为0.2%,而HVOF涂层孔隙率为2.3%,与HVOF相比,HVAF涂层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及表面粗糙度,涂层组织结构更均匀;HVAF过程中,WC颗粒在沉积过程中破碎,WC颗粒细小,HVAF焰流中WC的分解程度弱于在HVOF焰流中的分解程度;HVAF涂层平均硬度达到1 450HV0.3,在15°攻角下,其抗冲蚀阻力比HVOF涂层提高了59.4%,比0Cr13Ni5Mo基体提高了104.1%;90°攻角下,HVAF涂层的抗冲蚀阻力比HVOF涂层提高了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AF hvof WC-CoCr 涂层 组织结构 抗冲蚀性能 孔隙率 硬度
下载PDF
HVOF喷涂WC-10Co4Cr涂层的性能及滑动磨损机理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小明 周夏凉 +6 位作者 吴燕明 伏利 赵坚 王莉容 毛鹏展 赵鹏 马红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目的研究WC-10Co4Cr涂层的耐滑动磨损性能及机理。方法在0Cr13Ni5Mo不锈钢基体上,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了WC-10Co4Cr金属陶瓷涂层。分析了WC-10Co4Cr涂层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并测试了其硬度、结合强度、孔隙率及在560 r/min和... 目的研究WC-10Co4Cr涂层的耐滑动磨损性能及机理。方法在0Cr13Ni5Mo不锈钢基体上,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了WC-10Co4Cr金属陶瓷涂层。分析了WC-10Co4Cr涂层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并测试了其硬度、结合强度、孔隙率及在560 r/min和1120 r/min转速下的滑动磨损性能。结果涂层的显微硬度为1325HV0.2,结合强度为72 MPa。涂层组织致密,孔隙率为0.76%。在560 r/min下磨损10h,涂层与基体的磨损失重比为1:138.36;在1120 r/min下磨损10 h,涂层与基体的磨损失重比为1:127.44。结论在滑动摩擦磨损的初期,涂层的磨损失效机制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涂层的磨损失效机制主要表现为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WC-10Co4Cr涂层 显微硬度 耐磨性能
下载PDF
HVOF制备的WC-10Co4Cr涂层性能及其在硬密封球阀上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邱晓来 王汉洲 +2 位作者 黄明金 刘宝 王群 《煤化工》 CAS 2018年第4期64-68,共5页
为提高金属硬密封球阀的抗磨损和耐腐蚀性能,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工艺,在1Cr13不锈钢钢基体上制备了WC-10Co4Cr涂层。测试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以及涂层的显微硬度、气孔率、抗磨损和腐蚀等性能。结果表明:WC-10Co4Cr涂层与粉末... 为提高金属硬密封球阀的抗磨损和耐腐蚀性能,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工艺,在1Cr13不锈钢钢基体上制备了WC-10Co4Cr涂层。测试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以及涂层的显微硬度、气孔率、抗磨损和腐蚀等性能。结果表明:WC-10Co4Cr涂层与粉末的相结构基本一致,涂层的显微硬度高,组织结构致密且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另外,WC-10Co4Cr涂层还表现出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和优异的抗磨粒磨损性能。生产实践表明,这些球阀密封性能好,开关灵活且耐磨和耐腐蚀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硬密封球阀 WC-10Co4Cr涂层 显微硬度 气孔率 磨粒磨损 腐蚀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wear resistance of A356-SiC_p composites processed via compocasting and vibrating cooling slope 被引量:5
4
作者 H.KHOSRAVI F.AKHLAGH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490-2498,共9页
The influences of SiC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porosity,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A356?SiCp composites processed via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compocasting and vibrating cooling slope (VCS) were compare... The influences of SiC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porosity,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A356?SiCp composites processed via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compocasting and vibrating cooling slope (VC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as-cast condition, the matrix of VCS and compocast processed composites exhibited globular and dendritric structures, respectively. While a mor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SiC particulates in the matrix alloy as well as higher hardness values were obtained for the VCS processed samples, the composites produced via compocasting exhibited less porosity. The increased SiC content (up to 20% in volume fraction) resulted in a mor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SiC particles within the matrix alloy and improved wear resistance for both the composite series. However, for the VCS processed composites, the increased SiC content, resulted in the decreased size and shape factor of globules as well as better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when compared with compocast composit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improved properties of the VCS processed composites when compared with their compocast counterparts was a consequence of a mor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SiC particulates in the matrix alloy as well as the globular microstructure generated during the VC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356/SiCp composite compocasting vibrating cooling slope MICROSTRUCTURE particle distribution porosity hardness wear resistance
下载PDF
熔覆电流对高钼高钒铁基硬质涂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顶 宋庆雷 +3 位作者 张平 郭喜平 柳学强 沈承金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557-564,共8页
刃板的磨损失效往往导致整个挖斗报废,为了提高其耐磨性能,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刃板材料Q345B表面制备高钼高钒铁基耐磨涂层,研究熔覆电流(120、140、160 A)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考察涂层的显微硬度、摩擦磨损与耐冲击性能。结果表明... 刃板的磨损失效往往导致整个挖斗报废,为了提高其耐磨性能,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刃板材料Q345B表面制备高钼高钒铁基耐磨涂层,研究熔覆电流(120、140、160 A)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考察涂层的显微硬度、摩擦磨损与耐冲击性能。结果表明,电流大小对涂层的组织结构与界面状态影响较大,涂层组织主要由马氏体基体、弥散分布的细小球形碳化钒(VC)、多边形块状硼化钼(Mo_(2)B)和层片状复合硼碳化物(M_(2)(B,C))组成。120 A下制备的涂层与基材界面处存在局部未熔合区,增大电流导致涂层中VC的尺寸和分布间距变大,Mo_(2)B消失,M_(2)(B,C)增多且尺寸增大。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约为920 HV0.1,是耐磨钢NM400的2倍多,同等条件下的磨损失重仅为NM400的1/20,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带基材的涂层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能,且平行熔覆纹路的耐冲击性能优于垂直熔覆纹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高钼高钒铁基硬质涂层 组织结构 耐磨性能 熔覆纹路
下载PDF
38CrMoAl钢表面渗氮与激光淬火复合改性层的组织和性能及厚度预测
6
作者 王天成 王祎雪 +3 位作者 李九霄 张宇航 王颉闻 唐丽娜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03,共8页
对38CrMoAl钢进行460℃渗氮8,16h与激光淬火处理,研究了复合改性层的组织和性能;利用Matlab软件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复合改性层的氮浓度分布场和激光淬火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预测不同工艺下复合改性层的厚度,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 对38CrMoAl钢进行460℃渗氮8,16h与激光淬火处理,研究了复合改性层的组织和性能;利用Matlab软件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复合改性层的氮浓度分布场和激光淬火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预测不同工艺下复合改性层的厚度,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层表面组织为含过饱和氮的马氏体,次表面为淬火马氏体,同时复合改性层中还存在铁的氧化物(Fe_(3)O_(4),FeO,Fe_(2)O_(3))和铁的氮化物(ε-Fe_(2-3)N、γ'-Fe4N)组成,且16h渗氮+激光淬火得到氮化物的含量更多。不同工艺处理后复合改性层截面硬度分布曲线中存在平台区,16h渗氮+激光淬火后复合改性层平台区的硬度为720HV,比8h渗氮+激光淬火的复合改性层高约100HV;8,16h渗氮+激光淬火后复合改性层的厚度分别为530,590μm。与8h渗氮+激光淬火相比,16h渗氮+激光淬火后复合改性层的稳定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均较低,分别为0.293,1.012mm^(3),耐磨性能较优。预测得到8,16h渗氮+激光淬火后复合改性层的厚度分别为531,583μm,相对误差小于3%,验证了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CRMOAL钢 离子渗氮 激光淬火 硬度 耐磨性能 改性层厚度
下载PDF
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高熵合金涂层及组织性能
7
作者 周晓平 许新华 刘玉芬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采用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喷涂距离和电流对高熵合金涂层物相组成、表面形貌、截面形貌、硬度、结合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涂距离和电流下,高熵合金涂层都主要由... 采用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喷涂距离和电流对高熵合金涂层物相组成、表面形貌、截面形貌、硬度、结合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涂距离和电流下,高熵合金涂层都主要由BCC、B2和FCC相组成;随着电流或者喷涂距离增加,涂层中BCC平均晶粒尺寸先增后减。当喷涂距离为460 mm时,随着电流从1600A增加至2000A,涂层平均摩擦系数逐渐增大,表面和截面硬度先减后增,涂层结合力和结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涂层的磨损率先增加后减小;当电流为1800A时,随着喷涂距离从420mm增加至500mm,涂层平均摩擦系数逐渐减小,表面硬度先减后增,截面硬度先增后减,涂层结合力和结合强度逐渐增大,涂层的磨损率逐渐减小。高熵合金涂层的磨损率与涂层表面硬度和内聚强度都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 高熵合金涂层 显微形貌 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EAR BEHAVIOR OF PM STEELS
8
作者 J.A. Wang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 State Key Lab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s,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H. Danninger (Institute for Chemical Technology of Inorganic Materials, TU Wien, A-106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3-41,共9页
A review made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wear behavior of PM steels has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Wear is not an intrinsic property of PM steels, which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wear test conditions. However, ma... A review made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wear behavior of PM steels has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Wear is not an intrinsic property of PM steels, which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wear test conditions. However, many other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M steels also affect the wear behavior. Porosity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wear of PM steels depending on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Under dry sliding condition, a higher porosity results in a lower wear resistance. The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on wear resistance is in the order: carbide, martensite, bainite and lamellar pearlite. The wear resistance increases with hardness, but this relationship changes with the poros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PM steels and wear test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ness Microstructure porosity Powder metallurgy wear resistance
下载PDF
等离子熔覆Fe基/WC-10Co-4Cr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崔陈 朱协彬 +2 位作者 程敬卿 刘振华 韩顺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7-176,230,共11页
目的制备高强度和高硬度的耐磨性涂层,用于已磨损的机械零件表面,以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机器因磨损而带来的各种故障。方法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40CrMnMo表面制备WC-10Co-4Cr/Fe300合金复合熔覆层,研究不同质量分数WC-10Co-4Cr对熔覆层... 目的制备高强度和高硬度的耐磨性涂层,用于已磨损的机械零件表面,以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机器因磨损而带来的各种故障。方法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40CrMnMo表面制备WC-10Co-4Cr/Fe300合金复合熔覆层,研究不同质量分数WC-10Co-4Cr对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超景深光学显微镜、SEM、EDS、XRD对熔覆层的组织形貌进行表征和物相分析,借助数显显微硬度计和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熔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结果WC-10Co-4Cr/Fe300合金作为一种复合材料,与基材形成了冶金结合,结合区域无孔洞和裂纹。熔覆层微观结构随着WC-10Co-4Cr含量的增加,逐渐由柱状晶向树枝晶过渡,它主要由Fe6W6C、(Cr、Fe)23C6和WC相组成。熔覆层的平均硬度大致随着WC-10Co-4Cr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WC-10Co-4Cr的质量分数达到20%时,熔覆层的硬度最高(518.5HV0.2),大约是基体硬度的1.7倍。熔覆层的主要摩擦机理为磨粒磨损,随着WC-10Co-4Cr含量的增加,熔覆层的耐磨性得到显著改善。当WC-10Co-4Cr的质量分数为30%时,其磨损量比基体的总磨损量少0.0186 g,熔覆层的耐磨性最好。结论加入的WC-10Co-4Cr粉末与Fe300合金粉末反应生成了Fe6W6C、(Cr、Fe)23C6强化相,显著提高了熔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技术 WC-10Co-4Cr/Fe300合金 显微组织 硬度 耐磨性能
下载PDF
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对304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润涛 孙斐 +3 位作者 汪丹丹 魏坤霞 杨卫民 胡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2-429,共8页
目的 在保障304奥氏体不锈钢良好耐蚀性前提下,研发显著改善表层硬度及耐磨性的低温高效离子渗氮技术。方法 低温离子渗氮时,在试样周围均匀放置微量海绵钛,研发304奥氏体不锈钢创新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技术。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 目的 在保障304奥氏体不锈钢良好耐蚀性前提下,研发显著改善表层硬度及耐磨性的低温高效离子渗氮技术。方法 低温离子渗氮时,在试样周围均匀放置微量海绵钛,研发304奥氏体不锈钢创新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技术。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显微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测试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分别对试样截面显微组织、物相及成分、截面显微硬度、渗层耐磨性能、耐蚀性能等渗层组织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304奥氏体不锈钢在420℃/4h钛催渗离子渗氮处理后,不仅保持了良好耐蚀性,且渗层耐蚀性比常规低温离子渗氮略有提升,同时,表面硬度与耐磨性大幅提高,表面硬度由常规离子渗氮的978HV0.025提升至1350HV0.025。磨损率由20.9μg/(N·m)降低至7.4μg/(N·m),下降了约2/3。特别有价值的是,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效率比传统离子渗氮显著提升,渗氮层厚度由常规离子渗氮的11.37μm增厚到48.32μm,即渗氮效率提高到常规离子渗氮的4倍以上。结论 本研究研发的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技术在保障304奥氏体不锈钢优良耐蚀性的同时,能够大幅度提升不锈钢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能,且具有显著的催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催渗 离子渗氮 304奥氏体不锈钢 耐蚀性 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脉冲爆炸-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对W18Cr4V高速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明铭 陈乐平 +2 位作者 陆磊 余玖明 付青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7,共8页
脉冲爆炸-等离子体技术(PDT)是一种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的表面改性技术.目前对PD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W电极改性,对其他电极改性效果研究不足.为探究电极材料为Ta时,在不同电容下PDT技术对的W18Cr4V高速钢改性效果和机理,使用Ta电极对W18C... 脉冲爆炸-等离子体技术(PDT)是一种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的表面改性技术.目前对PD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W电极改性,对其他电极改性效果研究不足.为探究电极材料为Ta时,在不同电容下PDT技术对的W18Cr4V高速钢改性效果和机理,使用Ta电极对W18Cr4V高速钢分别在800μF与1040μF电容下进行PDT处理,对处理后的物相、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表面物相与截面组织形貌进行观察.发现经PDT处理后试样表面形成一层改性层,不同电容条件下,改性层厚度不同,在改性层表面形成Fe4N、Ta5N6、Ta2O5等新相,改性层组织为超细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与网状铁钨碳化物组织,Ta元素渗入到改性层一定厚度中.经过HX-1000SPTA型显微维氏硬度计和HT-1000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试样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测试,发现硬度最高提升1.7倍,耐磨性能最高提升2.6倍.使用Ta电极对W18Cr4V进行PDT处理后,W18Cr4V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不同电容下使用Ta电极对W18Cr4V高速钢进行PDT改性的效果与机理推进了对PDT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炸-等离子体技术(PDT) W18CR4V高速钢 表层组织 硬度 耐磨性能
下载PDF
车轴用钢EA1N表面等离子熔覆铁基合金熔覆层组织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韩顺顺 朱协彬 +1 位作者 程敬卿 程亚楠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EA1N车轴用钢表面制备铁基合金熔覆层,目的是提高车轴用钢EA1N表面的硬度以及耐磨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镜对熔覆层及基体的显微组织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表征显微硬度及耐磨性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EA1N车轴用钢表面制备铁基合金熔覆层,目的是提高车轴用钢EA1N表面的硬度以及耐磨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镜对熔覆层及基体的显微组织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表征显微硬度及耐磨性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为奥氏体亚共晶组织和碳化物;熔覆层与基体间有一条明显的白亮带,说明基体与熔覆层结合效果较好,达到了冶金结合;热影响区组织为针状马氏体是因为靠近熔覆层基体受热后导致基体组织发生转变相当于淬火处理,基体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再利用显微硬度计以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在相同条件下对熔覆层和基体的硬度以及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熔覆层硬度602.6HV0.2高于基体材料的硬度200.8HV0.2,熔覆层的耐磨性也优于基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EA1N钢 铁基合金 物相组成 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超音速火焰喷涂CoCrW涂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中元 周建平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6-38,共3页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制备了CoCrW涂层,测试了涂层的结合强度、硬度、孔隙率和高温抗氧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涂层的结合强度在57MPa以上,硬度为545HV0.1,孔隙率在2%以下。涂层的抗氧化性能较好,涂层在850℃以下或经过较短时间热处理...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制备了CoCrW涂层,测试了涂层的结合强度、硬度、孔隙率和高温抗氧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涂层的结合强度在57MPa以上,硬度为545HV0.1,孔隙率在2%以下。涂层的抗氧化性能较好,涂层在850℃以下或经过较短时间热处理时,涂层氧化增重较少,而温度在850℃以上或经过较长时间热处理时,涂层氧化增重明显。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气体爆燃涂层、等离子涂层相比,用HVOF喷涂的涂层其耐磨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rW hvof 结合强度 孔隙率 抗氧化性能耐磨性
下载PDF
三种热喷涂工艺制备WC/Co涂层性能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鲍君峰 于月光 +2 位作者 刘海飞 曾克里 任先京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49,共4页
分析比较了常规大气等离子喷涂、爆炸喷涂和超音速火焰喷涂的WC/Co涂层的形貌、显微组织、孔隙率、硬度、结合强度及其耐磨性。结果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和爆炸喷涂层性能相当,涂层具有与粉末相近的相结构,与大气等离子喷涂相比,涂层具... 分析比较了常规大气等离子喷涂、爆炸喷涂和超音速火焰喷涂的WC/Co涂层的形貌、显微组织、孔隙率、硬度、结合强度及其耐磨性。结果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和爆炸喷涂层性能相当,涂层具有与粉末相近的相结构,与大气等离子喷涂相比,涂层具有高的致密度、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情况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爆炸喷涂 超音速火焰喷涂 性能 耐磨性
下载PDF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Cr_2O_3涂层的显微组织及耐磨性能 被引量:12
15
作者 欧献 邓畅光 +2 位作者 王日初 毛杰 邓春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80-184,共5页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上喷涂制备Cr2O3陶瓷涂层。利用XRD、SEM、显微硬度仪及Image-pro Plus图形软件对涂层进行表征与分析及孔隙率计算,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评价涂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原始粉末和涂层的物相主要变化...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上喷涂制备Cr2O3陶瓷涂层。利用XRD、SEM、显微硬度仪及Image-pro Plus图形软件对涂层进行表征与分析及孔隙率计算,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评价涂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原始粉末和涂层的物相主要变化为衍射峰宽化,可能是发生了非晶化。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工艺能够制备致密、均匀的Cr2O3涂层。电流为335 A时,涂层的孔隙率为1.8%,显微硬度为1907 HV0.3,涂层中的孔隙主要为类球状孔隙和少量的横向缝隙。电流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具有很大的影响。电流为335 A时,涂层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孔隙率 耐磨性能
下载PDF
高速火焰与等离子喷涂WC/Co涂层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志平 董祖钰 温瑾林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8-21,共4页
分析比较了超音速喷涂与等离子喷涂的WC/Co涂层的形貌、显微组织结构、孔隙率、硬度及其耐磨性。结果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的WC/Co涂层具有与粉末相近的相结构;也就是说WC颗粒在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只有极少部分被分解和... 分析比较了超音速喷涂与等离子喷涂的WC/Co涂层的形貌、显微组织结构、孔隙率、硬度及其耐磨性。结果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的WC/Co涂层具有与粉末相近的相结构;也就是说WC颗粒在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只有极少部分被分解和氧化。同时涂层还具有很高的致密度、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情况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等离子喷涂 涂层 性能
下载PDF
超音速等离子与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涂层的性能及磨损机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燕明 陈小明 +4 位作者 周夏凉 王莉容 赵坚 伏利 毛鹏展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5-171,共7页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和超音速火焰喷涂分别制备了WC-10Co4Cr金属陶瓷涂层,表征和分析了WC-10Co4Cr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硬度、孔隙率、结合强度及560和1120 r/min下的磨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制备的涂...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和超音速火焰喷涂分别制备了WC-10Co4Cr金属陶瓷涂层,表征和分析了WC-10Co4Cr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硬度、孔隙率、结合强度及560和1120 r/min下的磨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制备的涂层的综合性能与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的涂层性能相当。在560 r/min下磨损10 h,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制备的涂层与基体的磨损量比为1∶122.15,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的涂层与基体的磨损量比为1∶138.36,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在1120 r/min下磨损10 h,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制备的涂层与基体的磨损量比为1∶109.53,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的涂层与基体的磨损量比为1∶127.44,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 超音速火焰喷涂 WC-10Co4Cr 显微硬度 结合强强度 耐磨性能
下载PDF
等离子堆焊Ni基合金粉末熔覆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宇文利 刘秀丽 李伟华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1-43,共3页
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Q235钢表面分别堆焊N i-W-C合金粉末和N i-Cr-W-Mn系复合粉末熔覆层。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RD)及磨损试验机对两种镍基合金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 i-W-C合金粉末熔覆... 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Q235钢表面分别堆焊N i-W-C合金粉末和N i-Cr-W-Mn系复合粉末熔覆层。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RD)及磨损试验机对两种镍基合金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 i-W-C合金粉末熔覆层显微组织主要为γ-N i,Cr7C3,WC,(N i,Fe)3(B,C)等,N i-Cr-W-Mn系复合粉末熔覆层显微组织主要为γ-N i,γ-(N i,Fe),WC,W2C,Mn31Si12,Cr23C6,Cr7C3,N iB,N i2B等。N i-Cr-W-Mn系复合粉末较N i-W-C合金粉末熔覆层耐磨性提高近10倍。N i-Cr-W-Mn系复合粉末熔覆层通过多元素固溶强化及生成大量金属间化合物提高了熔覆层的硬度及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堆焊 显微组织 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Ti_2AlNbO相合金双层辉光等离子渗Mo摩擦性能 被引量:11
19
作者 梁文萍 徐重 +2 位作者 缪强 刘小萍 贺志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26-1829,共4页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对Ti2AlNbO相合金进行渗Mo工艺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辉光放电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渗Mo层的微观组织、化学成分、相组成和显微硬度。采用可控气氛微型摩擦磨损实验仪进行耐...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对Ti2AlNbO相合金进行渗Mo工艺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辉光放电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渗Mo层的微观组织、化学成分、相组成和显微硬度。采用可控气氛微型摩擦磨损实验仪进行耐磨性研究。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渗Mo层可达100μm,表面Mo含量超过90%,且从表面到心部呈梯度分布。渗Mo层主要由纯Mo及Al5Mo相组成,硬度HV达8000MPa,渗Mo试样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085,较Ti2AlNb基材降低6倍,磨损率仅为基材的7.5%。结果表明:Ti2AlNbO相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能得到极大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AlNbO相合金 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渗Mo 硬度 摩擦因数 耐磨性
下载PDF
气压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氮组织与性能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斐 胡佳佳 +1 位作者 王树凯 胡静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21-225,共5页
在400℃、8 h、不同气压(80~400 Pa)条件下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及万能摩擦试验机对表面改性后的304奥氏体不锈钢渗层组织、相结构、渗层硬度以及耐磨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在400℃、8 h、不同气压(80~400 Pa)条件下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及万能摩擦试验机对表面改性后的304奥氏体不锈钢渗层组织、相结构、渗层硬度以及耐磨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400℃离子渗氮处理后304奥氏体不锈钢形成了明显的白亮层,即单相S相层;低压对304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氮化具有良好的催渗效果,即渗层厚度随气压的减小而增加,在100 Pa条件下,渗层厚度达到最大值51.7μm;渗氮后试样表面硬度达到最大值1100 HV0.01;低温低压离子渗氮能够提高304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性,80 Pa和100 Pa是提高304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性的最佳气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奥氏体不锈钢 离子渗氮 气压 耐磨性 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