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irst quantitative joint observation of typhoon by Chinese GF-3 SAR and HY-2A microwave scatterometer 被引量:7
1
作者 LIN Mingsen YE Xiaomin YUAN Xinzh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3,共3页
The typhoon, as a mature tropical cyclone that develop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with high wind speed and heavy rainfall, is one of the most lethal and costly of natural disasters for the densely... The typhoon, as a mature tropical cyclone that develop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with high wind speed and heavy rainfall, is one of the most lethal and costly of natural disasters for the densely populated countries of East Asia. It can be easily detected by space-borne sensors operated at microwave, visible or infrared bands (Liu et al., 2014).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s a kind of active imaging radar, which can detect the targets with high resolution at one-meter level. SARs can be used to extract the sea surface wind and the eyes of typhoons or hurricanes (Friedman and Li, 2000; Zhang and Perrie, 2012; Li, 2015; Jin et al., 2014; Liu et al., 2014). As a pioneer project of Haiyang-3 (HY-3), the Chinese C-band SAR satellite of Gaofen-3 (GF-3) was launched in August 2016 under China High-resolution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CEOS). GF-3 carries a multi-polarized C-band SAR with a highest spatial resolution of one meter, the most imaging modes in the word of twelve and a long designed lifespan of 8 years. Haiyang-2A (HY-2A), which was launched in August 2011, is the first Chinese marine dynamic environment satellite with a main payload of Ku-band microwave scatterometer (Jiang et al., 2012; Ye et al., 2015).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HY-2A scatterometer (HY-2A SCAT) is monitoring sea surface wind field of global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The first quantitative joint observation of typhoon by Chinese GF-3 SAR and hy-2A microwave scatterometer GF HY
下载PDF
HY—3酸化转向剂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忠良 杨士超 《试采技术》 2002年第4期47-50,共4页
在基质酸化中采用有效的转向型可增加地层酸化效果,若选用不当则会增加地层污染。通过室内研究和评价,找到了适合孤岛油田地质条件和原油物性的转向剂,在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 hy-3 酸化转向剂 研究 应用 评价 油田化学剂
下载PDF
NH_3-TPD法表征RE_2O_3/HY的酸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戴志晖 温相如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3-56,共4页
 用NH3- TPD法研究了RE2O3/HY 的酸性. 结果表明:HY 沸石具有较强的表面酸性,用特殊混合法负载RE2O3 后,碱性的RE2O3 与HY载体的强酸中心作用抑制了表面酸性,随负载量的增加,表面被中和的酸位数量...  用NH3- TPD法研究了RE2O3/HY 的酸性. 结果表明:HY 沸石具有较强的表面酸性,用特殊混合法负载RE2O3 后,碱性的RE2O3 与HY载体的强酸中心作用抑制了表面酸性,随负载量的增加,表面被中和的酸位数量增加,直至负载量≥30% 时,RE2O3 对表面酸位的中和作用才告完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TPD 酸性 三氧化二铼 沸石 测定 HY沸石
下载PDF
3-(2’-甲基)丙烯酰氧基-5-甲基异恶唑的合成 被引量:5
4
作者 台立民 刘冬雪 +1 位作者 沈永嘉 司乃国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3,共2页
本文合成了 3-(2’-甲基)丙烯酞氧基-5-甲基异恶唑,给出了优化合成条 件,就3-羟基-5-甲基异恶唑与甲基丙烯酰氯的O-/N-酰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 论,并初步测定了3-(2’-甲基)丙烯酰氧基-5-甲基异恶... 本文合成了 3-(2’-甲基)丙烯酞氧基-5-甲基异恶唑,给出了优化合成条 件,就3-羟基-5-甲基异恶唑与甲基丙烯酰氯的O-/N-酰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 论,并初步测定了3-(2’-甲基)丙烯酰氧基-5-甲基异恶唑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甲基)丙烯酰氧基-5-甲基异恶唑 3-羟基-5-甲基异恶唑 酰化反应 生物活性单体 杀菌剂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HY—3的表面扩张黏弹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克亮 孙丽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3期3045-3049,共5页
使用法国I.T.Concept公司生产的Tracker全自动液滴界面张力仪,通过对悬挂气泡/液滴的面积采用正弦振荡方案,利用滴外形分析方法测定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发泡剂)HY—3溶液的表面/界面扩张黏弹性质。利用气泡(液滴)扩张压缩法研究了动态... 使用法国I.T.Concept公司生产的Tracker全自动液滴界面张力仪,通过对悬挂气泡/液滴的面积采用正弦振荡方案,利用滴外形分析方法测定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发泡剂)HY—3溶液的表面/界面扩张黏弹性质。利用气泡(液滴)扩张压缩法研究了动态表面张力和表面扩张黏弹模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HY—3溶液的表面张力逐渐降低,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HY—3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降低;温度升高,HY—3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有助于提高液膜的稳定性。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表面扩张黏弹模量逐渐增大,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HY—3溶液的表面扩张黏弹模量开始减小;随着扩张频率的增大,表面扩张黏弹模量增大,液膜的机械强度增大,其自修复能力强,导致泡沫体系抗形变能力增强,泡沫稳定性呈现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3 表面活性剂 表面扩张黏弹性 表面张力 扩张模量 发泡剂
下载PDF
Co_(3)O_(4)/HY选择性催化苯甲醇氧化合成苯甲醛的研究
6
作者 王园园 董省身 +5 位作者 宋华 张梅 孙兴龙 王雪芹 王文艺 朱天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119,共6页
以HY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Co_(3)O_(4)/HY复合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SEM、EDS、FT-IR、BET等手段对Co_(3)O_(4)/HY进行表征,并对Co_(3)O_(4)/HY分子筛催化氧气液相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o_(3)O_... 以HY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Co_(3)O_(4)/HY复合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SEM、EDS、FT-IR、BET等手段对Co_(3)O_(4)/HY进行表征,并对Co_(3)O_(4)/HY分子筛催化氧气液相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o_(3)O_(4)的引入未破坏分子筛的骨架结构,且Co_(3)O_(4)在HY晶体表面形成片层蜂窝状多孔结构,可有效增加催化剂样品的介孔孔容和外表面积,增加催化活性。但Co_(3)O_(4)负载过量易出现堆叠现象,使得介孔孔容和外表面积降低,不利于氧化反应进行。以1.0-Co_(3)O_(4)/HY为催化剂,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苯甲醇的转化率和苯甲醛的选择性分别达到73.2%和95.8%;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依然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分子筛 Co_(3)O_(4) 催化氧化 苯甲醇 苯甲醛
下载PDF
纯二维5/3小波变换及其在CT图像无损压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妮妮 张明明 汪剑鸣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82,共10页
小波变换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对图像的处理常采用行列分离处理方式,这种方式不能完全吻合人眼视觉特性。针对这一情况,构造了一种与人眼视觉特性更加吻合的纯二维小波变换处理方式。首先,由一维5/3小波滤波器组通过Mc C... 小波变换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对图像的处理常采用行列分离处理方式,这种方式不能完全吻合人眼视觉特性。针对这一情况,构造了一种与人眼视觉特性更加吻合的纯二维小波变换处理方式。首先,由一维5/3小波滤波器组通过Mc Clellan变换构造纯二维5/3小波滤波器组,并用提升格式实现;然后,用该提升格式与纯二维Lazy小波滤波器组相嵌套的形式实现图像的纯二维5/3小波变换。为了便于工程应用,给出了其变换规程。将纯二维5/3小波变换用于CT图像的无损压缩,实验证明:对于512 dpi×512 dpi尺寸的CT图像,纯二维5/3小波变换无损压缩效果高于二维可分离5/3小波变换,每幅图像可平均节省1 989.9 by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眼视觉系统 McClellan变换 提升格式 纯二维5/3小波变换 无损压缩
下载PDF
FK6·HY—3皮圈假捻式高速弹力丝机
8
《江苏科技信息》 2003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FK6·hy-3 皮圈假捻式 高速弹力丝机 纺丝机械 假捻变形
下载PDF
FK6·HY—3皮圈假捻式高速弹力丝机
9
《江苏科技信息》 2002年第1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假捻变形加工 聚酯 FK6·hy-3 皮圈假捻式高速弹力丝机
下载PDF
新型三维金属-有机骨架[Er_2(HO-bdc)_2(m-bdc)(phen)]·3H_2O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
10
作者 王崇臣 王鹏 +1 位作者 郭广亮 王一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5-900,共6页
以5-羟基间苯二甲酸(HO-H2bdc)、5-甲基间苯二甲酸(m-H2bdc)和1,10-菲啰啉(phen)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饵金属-有机骨架[Er2(HO-bdc)2(m-bdc)(phen)].3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包含一个三维[Er2(H... 以5-羟基间苯二甲酸(HO-H2bdc)、5-甲基间苯二甲酸(m-H2bdc)和1,10-菲啰啉(phen)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饵金属-有机骨架[Er2(HO-bdc)2(m-bdc)(phen)].3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包含一个三维[Er2(HO-bdc)2(m-bdc)(phen)]框架,而结晶水分子位于其中。该化合物中丰富的氢键作用和1,10-菲啰啉芳香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稳固了其三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基间苯二甲酸 5-甲基间苯二甲酸 金属-有机骨架 水热合成
下载PDF
康脑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Pi3k mRNA与Akt mRNA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志娟 赵志敏 +2 位作者 邹玉安 薛茜 邢立强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治疗效果并研究其对I/R大鼠Pi3k mRNA及Akt mRNA的影响。方法 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高、中、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康脑液24、12、6 g/...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治疗效果并研究其对I/R大鼠Pi3k mRNA及Akt mRNA的影响。方法 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高、中、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康脑液24、12、6 g/(kg·d),尼莫地平1 mg/(kg·d),每天灌胃1次,其他组每天给予等量蒸馏水,给药7 d后,除假手术组外,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缺血2 h,于再灌注24 h后观察各组神经功能,再灌注12、24、48、72、168 h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各组脑组织Pi3k mRNA、Akt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康脑液各剂量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i3k mRNA及Akt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尼莫地平组Pi3k mRNA及Akt mRNA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模型组,但较康脑液高、中剂量组低。结论康脑液可能通过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周围区域Pi3k mRNA及Akt mRNA的表达,从而实现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原位杂交 康脑液 PI3K AKT通路
下载PDF
1-甲基-3-磺丙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催化大豆油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传国 王向坡 +1 位作者 仝莹莹 魏佳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5,共5页
通过自制的离子液体催化剂——1-甲基-3-磺丙基咪唑硫酸氢盐[Spmim][HSO4]在无溶剂体系下催化大豆油脂肪酸甲酯与过氧甲酸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脂肪酸甲酯。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 通过自制的离子液体催化剂——1-甲基-3-磺丙基咪唑硫酸氢盐[Spmim][HSO4]在无溶剂体系下催化大豆油脂肪酸甲酯与过氧甲酸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脂肪酸甲酯。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60℃,催化剂添加量6%(占大豆油脂肪酸甲酯的质量),甲酸物质的量与双键物质的量比值为0.8,过氧化氢物质的量与双键物质的量比值为2.6。在此最佳条件下环氧值达到5.44%,环氧化率达到70.42%,环氧脂肪酸甲酯的碘值(I)为4.7 g/100 g,大豆油脂肪酸甲酯中的不饱和双键已基本反应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脂肪酸甲酯 环氧化 1-甲基-3-磺丙基咪唑硫酸氢盐 离子液体 过氧化氢 甲酸
下载PDF
稳泡剂对泡沫性能影响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克亮 杜姗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22期4-5,共2页
由于泡沫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使泡沫性能变差,不能满足现场上的需要,为了提高泡沫的稳定性,本文选择了羧甲基纤维素纳和胍胶两种稳泡剂,研究了温度对两种稳泡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纳抗高温能力较强,在经过15... 由于泡沫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使泡沫性能变差,不能满足现场上的需要,为了提高泡沫的稳定性,本文选择了羧甲基纤维素纳和胍胶两种稳泡剂,研究了温度对两种稳泡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纳抗高温能力较强,在经过150℃高温加热后,其粘度保留值仍然很高。胍胶虽然在45℃时粘度值很高,但经过100℃高温加热后,溶液变成棕色液体,粘度下降很大,耐温效果很差。因此本文选择羧甲基纤维素纳作为稳泡剂,阴离子表活剂HY-3作为发泡剂,烟道气为发泡气体,在实验温度为70℃时,采用气流法研究了不同气液比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纳的加入对泡沫综合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稳泡剂后,泡沫的发泡高度略有降低,但是半衰期明显增加,因此泡沫综合指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泡剂 hy-3表活剂 泡沫 气流法
下载PDF
氧化物掺杂HY分子筛催化剂对碳四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周顺利 张成喜 +1 位作者 李永祥 舒兴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7-486,共10页
将Al_(2)O_(3)中掺入不同氧化物作为黏结剂,然后和HY分子筛通过挤条成型制备不同氧化物掺杂Y-Al_(2)O_(3)催化剂,采用XRD、XRF、BET、MAS NMR、NH 3-TPD、Py-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催化剂作用下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反应性能。... 将Al_(2)O_(3)中掺入不同氧化物作为黏结剂,然后和HY分子筛通过挤条成型制备不同氧化物掺杂Y-Al_(2)O_(3)催化剂,采用XRD、XRF、BET、MAS NMR、NH 3-TPD、Py-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催化剂作用下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Al_(2)O_(3)黏结剂和HY分子筛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催化剂的酸量和酸强度,进而提高HY分子筛催化剂在C_(4)烷基化反应中的寿命和选择性;在催化剂用量5 g、温度75℃、压力3 MPa、质量流量100 g/h条件下,相比于未掺杂氧化物的催化剂,SiO_(2)掺杂Al_(2)O_(3)黏结剂制备的催化剂作用下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反应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大幅改善,Y-Al_(2)O_(3)-SiO_(2)催化剂作用下目标产物C 8平均选择性为80.2%,催化剂寿命提高至6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烷 丁烯 烷基化 HY分子筛 相互作用 Al_(2)O_(3)黏结剂 催化活性
下载PDF
安徽产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迟霁菲 张国刚 +1 位作者 李萍 寇丽萍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安徽产葛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制备HPLC等手段,从葛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5-羟基芒柄... 目的研究安徽产葛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制备HPLC等手段,从葛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5-羟基芒柄花苷(1)、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2)、葛根素(3)、大豆苷元(4)、大豆苷(5)、3′-羟基葛根素(6)、3′-甲氧基葛根素(7)。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结构鉴定 柱色谱 波谱分析 5-羟基芒柄花苷 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
下载PDF
深海来源的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筛选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博宇 朱天骄 +2 位作者 方玉春 顾谦群 朱伟明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对来自深海的海水、海泥样品进行了微生物分离并通过抗肿瘤活性筛选获得活性菌株,并研究活性菌株c2b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从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得到真菌,并采用海虾生物致死法和人体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为筛选模型对分离得到真... 目的对来自深海的海水、海泥样品进行了微生物分离并通过抗肿瘤活性筛选获得活性菌株,并研究活性菌株c2b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从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得到真菌,并采用海虾生物致死法和人体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为筛选模型对分离得到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c2b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SRB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从深海来源的样品中共分离获得29株真菌,其中7株具有细胞毒活性;从c2b活性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1~6),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N-乙酰色氨(1),chrysogine(2),过氧化麦角甾醇(3),5,8-epidioxy-24-methylcholesta-6,22-dien-3β-ol(4),cerevisterol(5)和(4E,8E)-N-[(2′R,3′E)-2′-hydroxy-3′-hexadecenoyl]-1-O-β-D-glycopyr- anosyl-9-methyl-4,8-sphingadiene(6),其中化合物3,4对小鼠乳腺癌细胞(tsFT210)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来源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电针对脑心综合征大鼠心肌组织1-磷脂酰肌醇3-激酶、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生兵 曹健 +5 位作者 高纺 王丽娜 常梦娟 薛晶晶 张田宁 周美启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2,91-92,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心综合征(CCS)大鼠组织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 3K)、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CCS大鼠心肌组织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从70只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心综合征(CCS)大鼠组织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 3K)、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CCS大鼠心肌组织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从70只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60只用于CCS模型复制,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于尾状核复制CCS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30只,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于大鼠尾状核的方法造模。造模第1天开始电针,电针组选取"水沟""风府""内关"和"心俞"穴,非经非穴组选取臀部非经非穴点4处,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3次。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PI 3K、HIF-1α及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PI 3K、HIF-1α及VEGF大量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非经非穴组心肌组织PI 3K、HIF-1α及VEGF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心肌组织PI 3K、HIF-1α及VEGF大量增加(P<0.05)。结论:电针干预CCS可能通过激活PI 3K后上调HIF-1α的表达,从而激活VEGF,起到保护CCS受损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脑心综合征 心肌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表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SEEPAGE ABILITY OF HIGH-PRESSURE HOT COMPOSITE FOAM IN POROUS MEDIA 被引量:4
18
作者 WANG Ke-liang LIANGShou-cheng +1 位作者 YUAN Xin-qiang CHEN Jin-fe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1期90-95,共6页
The technology of hot composite foam displacement refers to the injection of high-temperature flue gas and foaming and stabilizing agent into wells with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and after meeting the formation water, ... The technology of hot composite foam displacement refers to the injection of high-temperature flue gas and foaming and stabilizing agent into wells with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and after meeting the formation water, a composite foam system is formed in the reservoir. This foam displacement technology involves thermal function and so is related to nitrogen, carbon dioxide and foam 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After analyzing seepage flow law of hot composite foam system, seepage flow experiment of composite foam under high pressure was conducted, and seepage flow ability of hot composite foam in porous media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experiment, surfactant HY-3 was chosen as the foaming agent and hot flue gas was chosen as the foaming gas, and high-pressure hot foaming apparatus was employed in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rfactant HY-3 could form stable foam in porous media, and the foam has strong ability of plugg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of foam is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permeability and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with incresing injection rate and foam strength. After foam injection, sealing characteristics of heterogeneous core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homogeneous cores. The foam pressure has a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in porous media. In this proces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jection volume, pressure from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increases gradually, which indicates that stable foam has been formed inside the 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foam surfactant hy-3 seepage flow under high pressure porous med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