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吉旭 张林 +1 位作者 郭延林 梁浩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1712-171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1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1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 目的:系统评价1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1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RCTs,共1045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MA水平明显更高[MD=8.56,95%CI(6.59,10.54),P<0.00001]、MEP潜伏期水平明显更低[MD=-0.35,95%CI(-0.47,-0.23),P<0.00001]、CMCT水平明显更低[MD=-1.06,95%CI(-1.63,-0.49),P=0.00003]、MBI水平明显更高[MD=9.29,95%CI(7.42,11.16),P<0.00001]。结论:1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上肢运动 荟萃分析
下载PDF
20 HZ高频联合低频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上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展波 邱国真 +3 位作者 庞永博 蔡晓斌 朱治山 朱飞奇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1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20 Hz高频联合低频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急性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20 Hz高频联合低频双侧rTMS组、低频组、20 Hz高频组和假刺激组4组(每组... 目的:探讨20 Hz高频联合低频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急性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20 Hz高频联合低频双侧rTMS组、低频组、20 Hz高频组和假刺激组4组(每组均15例);分别予患侧20 Hz高频联合健侧低频双侧rTMS、健侧低频rTMS、患侧20 Hz高频rTMS、随机假刺激,1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周后采用运动功能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量表(M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测定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对比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1)20 Hz高频联合低频双侧rTMS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低频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20 Hz高频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假刺激组临床总有效率为33.33%,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1周后20 Hz高频联合低频双侧rTMS组FMA、MBI评分高于其他3组,20 Hz高频组和低频组上述指标评分均高于假刺激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频组和20 Hz高频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1周后20 Hz高频联合低频双侧rTMS组MEP波幅较其他组高,20 Hz高频组和低频组MEP波幅高于假刺激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频组和20 Hz高频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0 Hz高频和低频rTMS均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而20 Hz高频联合低频双侧rTMS治疗效果优于单一20 Hz高频或低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20 hz高频 低频 急性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45Hz高频振动训练干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及对下肢肌肉耐力与骨密度的影响
3
作者 曹小琳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使用45Hz高频振动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和下肢肌肉耐力的影响。方法:将某院2018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治疗的125例老年KOA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给予30 Hz振动训练,观察组63... 目的:研究老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使用45Hz高频振动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和下肢肌肉耐力的影响。方法:将某院2018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治疗的125例老年KOA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给予30 Hz振动训练,观察组63例给予45Hz高频振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关节症状(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下肢骨密度(大转子、股骨颈、Ward三角区骨密度)、下肢肌肉耐力(踝、髋、膝屈伸耐力测试)和安全性。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膝、踝、髋关节伸肌和屈肌耐力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Ward三角区、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均较对照组高,WOMAC总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5Hz高频振动训练可在安全范围内提高老年KOA患者骨密度和下肢肌肉耐力,缓解关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hz高频振动训练 老年膝骨关节炎 下肢肌肉耐力 下肢骨密度 关节症状
下载PDF
应对当今地震勘探需求与挑战的高精度可控震源 被引量:12
4
作者 陶知非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要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岩性勘探以及精细油气藏描述与监测等勘探难题,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成像和油气预测精度,需不断地拓宽频带和增加地震采集密度。理想地震信号的频带至少为5个倍频程以上,而炸药震源的效率和成本... 要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岩性勘探以及精细油气藏描述与监测等勘探难题,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成像和油气预测精度,需不断地拓宽频带和增加地震采集密度。理想地震信号的频带至少为5个倍频程以上,而炸药震源的效率和成本无法解决高密度炮点带来的高成本问题,常规可控震源的低频起始扫描频率通常在5~6 Hz,也不能满足低频需求。为此,通过对地震资料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需求的具体分析,触摸探索了地震信号的激发及辨识瓶颈。指出:(1)高精度可控震源不是简单的宽频可控震源,而是涵盖了高精度可控震源模型控制下的低畸变激发信号和宽频地震信号激发2个概念;(2)未来可控震源地震信号的激发不仅仅需要解决高频激发的问题,更要解决低频激发的稳定性问题;(3)完全可以采用点激发来实现深部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1.5hz低频信号 160hz高频信号 稳定 频带宽度 信号畸变 激发能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