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华裔作家哈金、裘小龙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之抒情传统 |
余小梅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24 |
0 |
|
2
|
在他者语言中求生存:哈金访谈(英文) |
陈爱敏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3
|
等待无奈——读哈金《等待》 |
杨建国
童靖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
4
|
个人记忆与历史再现——谈哈金的流散身份和文革书写 |
陈爱敏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8
|
|
5
|
流散作家哈金的中国想象 |
欧阳婷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2
|
|
6
|
哈金对中国的选择性呈现 |
刘克东
傅利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1 |
1
|
|
7
|
从中华本土心理学视角探析哈金小说《等待》中孔林的形象 |
马云霞
余嘉琪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11 |
1
|
|
8
|
必要性与奢侈性:新移民知识分子在美生存经验的文学再现——以哈金的《自由生活》为例 |
唐书哲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2019 |
1
|
|
9
|
论哈金短篇小说的道德问题与国民性批判 |
罗义华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0 |
2
|
|
10
|
从哈金的《战争垃圾》看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
孙刚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1
|
姓名与记忆——以《孩童如敌》为例 |
许锬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2
|
论哈金的故国书写——以《池塘》《新郎》为例 |
吴杰
|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6 |
1
|
|
13
|
哈金《落地》中华人移民身份认同的嬗变 |
许锬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2
|
|
14
|
“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哈金作品国内外研究述评 |
王娟
孙妮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5
|
大陆新移民代际冲突人-地关系解读——以《孩童如敌》为例 |
盛周丽
|
《嘉应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6
|
当东方遇到西方--论华人移民作家哈金小说集《落地》的叙事 |
默崎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7
|
论《落地》华人新移民的身份丧失与重建 |
许锬
|
《贺州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8
|
评台湾版《大地》的哈金序言 |
孙宗广
|
《镇江高专学报》
|
2021 |
0 |
|
19
|
论哈金小说中的性别政治 |
王澄霞
丁旻
|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
2022 |
0 |
|
20
|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与魏晋南北朝论体文身份之认同 |
杨朝蕾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