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L震相在海城地区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士超 王亮 +2 位作者 孙庆山 焦明若 钱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3-528,共6页
利用sPL深度震相对1999~2020年海城老震区M_(L)≥3.0地震震源深度进行重新测定,共识别出146次地震事件的sPL震相,其中sPL震相与P波到时差在1.2~3.2 s之间,震源深度在5~15 km范围内。研究发现,1999年岫岩MS5.4主震发生前地震序列的震源... 利用sPL深度震相对1999~2020年海城老震区M_(L)≥3.0地震震源深度进行重新测定,共识别出146次地震事件的sPL震相,其中sPL震相与P波到时差在1.2~3.2 s之间,震源深度在5~15 km范围内。研究发现,1999年岫岩MS5.4主震发生前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保持在8 km附近,与主震的震源深度相当;临近主震发生时,在5.5 km深度处出现破裂,随后震源深度从5.5 km开始变深,逐渐逼近主震震源深度,存在震源深度由浅及深的迁移过程;岫岩MS5.4主震发生后,震源深度破裂范围扩展,浅部依然有地震发生,更深的位置也发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老震区 sPL震相 震源深度 地震迁移
下载PDF
利用双差地震成像方法反演辽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亮 焦明若 +3 位作者 钱蕊 张博 杨士超 邵媛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8-394,共17页
文中利用辽宁地区“十五”改造前后共67个区域地震台记录的1975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的地震震相观测报告,通过双差地震成像的方法,采用tomoDD软件对辽南地区进行了地震重新定位及速度结构反演。通过计算得到了辽南地区记录大部分地震... 文中利用辽宁地区“十五”改造前后共67个区域地震台记录的1975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的地震震相观测报告,通过双差地震成像的方法,采用tomoDD软件对辽南地区进行了地震重新定位及速度结构反演。通过计算得到了辽南地区记录大部分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和4km、13km、24km、33km几个深度上较好的P波速度结果。重新定位结果显示,海城余震区和盖州震群活动区域作为辽南地区主要的地震活动区域,其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NW向展布特征。P波层析成像结果则反映了辽南地区浅部速度结构与地质构造较为一致的特点。海城余震区所处的海城河断裂在浅层存在高速体,在4~12km深度存在低速体,且低速体向E不断加深侵入。金州断裂不同分段的端部存在高速体,其断裂端部的盖州震群发生在高速体区域,推测盖州震群的活动可能是在应力积累的条件下受到液体侵入而使岩石的含水饱和率上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地震成像 重新定位 速度结构 海城余震区 盖州震群
下载PDF
盘海营地区农村住宅的抗震性能调查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肖遥 丁浩 +1 位作者 王超 齐鑫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9-382,共14页
开展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是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辽宁省盘锦、海城、营口地区农村住宅抗震性能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从房屋的结构特点、建造年代分布、房屋的大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鉴于该区域结构特点和建造年代... 开展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是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辽宁省盘锦、海城、营口地区农村住宅抗震性能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从房屋的结构特点、建造年代分布、房屋的大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鉴于该区域结构特点和建造年代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给出了该调查区域的农村住宅分类方法。提出基于调查中发现的进深与分类之间的相关性,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图片判读能够在保证准确度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建立农村房屋存量数据库的成本。最后,本文结合震害中农村民居砌体墙破坏模式及《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2008)指出了盘海营地区农村房屋在抗震方面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海营地区 农村住宅 抗震性能调查 农村住宅分类方法
下载PDF
辽宁省地震易发区地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俏 肖遥 +3 位作者 底欣欣 郭新 黄淼婉 王超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盘锦、海城、营口地区是辽宁省内地震活动性最强、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地区。该地区开展了大量重点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区域性地震区划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但尚未开展基于场地条件的区域尺度地震危险性研究。独有的沉积特点使该地区场地条... 盘锦、海城、营口地区是辽宁省内地震活动性最强、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地区。该地区开展了大量重点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区域性地震区划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但尚未开展基于场地条件的区域尺度地震危险性研究。独有的沉积特点使该地区场地条件较复杂,因此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考虑场地条件是必要的。本文基于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基本原理和技术原则,结合盘锦、海城、营口地区场地条件特征,采用基于地形坡度的方法对场地条件进行分类,确定场地地震动影响系数,给出该地区基于区域场地条件的地震危险性分布,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地震风险评估和防震减灾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类别 场地影响 地震危险性 盘海营地区
下载PDF
辽宁海城地区辽河群底部大型韧性滑脱带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永江 李三忠 白立新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通过对辽宁海城地区赵家堡子-马风-什司县一带早元古宙辽河群底部地层和变质深成侵入体的详细构造研究,确认了辽河群底部与太古宙之间大型韧性滑脱带的存在。卷入滑脱带的地质体有辽河群底部浪子山岩组和早元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滑... 通过对辽宁海城地区赵家堡子-马风-什司县一带早元古宙辽河群底部地层和变质深成侵入体的详细构造研究,确认了辽河群底部与太古宙之间大型韧性滑脱带的存在。卷入滑脱带的地质体有辽河群底部浪子山岩组和早元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滑脱带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①吕梁运动早期沿太古宙与早元古宙接触带部位发生大规模拉伸顺层滑脱变形作用;②拉伸滑脱变形中晚期早元古宙深成侵入体沿滑脱带顺层同构造就位;③吕梁运动晚期滑脱带的收缩变形作用三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群 变形作用 构造演化 地层 早元古宙
下载PDF
海城附近4个震群地震活动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萍 李芳 +1 位作者 于笑非 邹向荣 《防灾减灾学报》 2012年第3期17-25,共9页
自1975年以来,海城附近发生具有一定规模和强度的震群(ML≥4.0;震次≥100次)有: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1999年11月29日岫岩5.4级、2008年11月14日海城ML4.8和2012年2月2日盖州ML4.8震群,这4个震群发生前地震活动背景怎样,是否存在着某... 自1975年以来,海城附近发生具有一定规模和强度的震群(ML≥4.0;震次≥100次)有: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1999年11月29日岫岩5.4级、2008年11月14日海城ML4.8和2012年2月2日盖州ML4.8震群,这4个震群发生前地震活动背景怎样,是否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特点?对这4个震群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震前1年该区出现小震群活动,ML≥3.0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强,连续发生多次ML≥4.0地震,ML≥4.0地震震源机制高度一致,且震中最近台站记录P波初动符号出现明显的一致性等变化,可视为地震异常。及时捕捉中强地震前异常,对于地震活动趋势判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条带 震群 震源机制 海城附近地区
下载PDF
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5.6级地震的烈度与震害 被引量:2
7
作者 钟以章 郑双成 +5 位作者 吴明大 万波 孟补在 张先泽 符宝贵 武志敏 《东北地震研究》 2000年第3期21-30,共10页
1999 年11 月29 日在辽宁海城岫岩交界处发生了5.6 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震中烈度达到了VII 度,本文阐述了这次地震的宏观地震参数,烈度划分标志,烈度分布及震害特点等内容。与一般的5.5 级左右地震相比,这次地震的特点是... 1999 年11 月29 日在辽宁海城岫岩交界处发生了5.6 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震中烈度达到了VII 度,本文阐述了这次地震的宏观地震参数,烈度划分标志,烈度分布及震害特点等内容。与一般的5.5 级左右地震相比,这次地震的特点是,震害偏重,震害分布不均匀,地震波的频谱效应从震害现象得到明显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 震害 岫岩-海城地震
下载PDF
海城-岫岩地区较大地震前震源机制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邹向荣 张萍 《防灾减灾学报》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海城-岫岩地区是辽宁省小震、震群多发地区。本文选用1975年以来具有一定发震规模,且仪器记录相对较完整的3个显著震群(1975年海城7.3级,1999年岫岩5.4级和2008年海城ML4.8级地震),将其较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比较,发... 海城-岫岩地区是辽宁省小震、震群多发地区。本文选用1975年以来具有一定发震规模,且仪器记录相对较完整的3个显著震群(1975年海城7.3级,1999年岫岩5.4级和2008年海城ML4.8级地震),将其较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海城7.3级和岫岩5.4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与主震有较好的一致性,而2008年11月海城4.8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差。我们对能否借鉴前震震源机制一致性的差异快速判断中强震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群 震源机制 海城-岫岩地区
下载PDF
海城-岫岩地区震害调查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钟以章 《东北地震研究》 2003年第1期76-80,共5页
详细总结了海城-岫岩Ms5 4(1999 11 29)和Ms5 1(2000 1 12)两次地震的震害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地区的防震减灾对策。
关键词 海城-岫岩地区 震害调查 防震减灾对策 经济损失 震级
下载PDF
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研究辽宁海城-岫岩地区的精细速度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彩韵 张正帅 +1 位作者 贾丽华 王喜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利用区域尺度的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2008-10~2020-04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地震事件进行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对剔除离散走时后的5028个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得到的震相走时均方根残差平均值由定位前的0.507 s降为0.279 s。重新... 利用区域尺度的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2008-10~2020-04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地震事件进行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对剔除离散走时后的5028个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得到的震相走时均方根残差平均值由定位前的0.507 s降为0.279 s。重新定位后的结果显示:1)大部分地震发生于地下5~15 km,海城-岫岩地区地震活动多呈条带状分布于断裂带上,与海城河-大洋河断裂带走向吻合;2)反演得到的主要地震活动大部分分布在低速区及高速区与低速区交界地区,其中海城-岫岩震源区上地壳低速区的存在可能与所处断裂构造、深部流体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海城-岫岩地区
下载PDF
海城、盖州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及一致性参数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梦乔 赵翠萍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53,共15页
本文选取辽宁海城、盖州地区(40°~41°N, 122°~123°E)作为研究区,利用广义极性振幅技术(GPAT)方法,反演得到研究区2012-2017年6月共184个地震震源机制解,并利用Misfit角度分析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选取辽宁海城、盖州地区(40°~41°N, 122°~123°E)作为研究区,利用广义极性振幅技术(GPAT)方法,反演得到研究区2012-2017年6月共184个地震震源机制解,并利用Misfit角度分析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震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和正断型为主。海城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以NW-SE向节面的左旋走滑型和NWW向节面的正断型为主。发震构造以NW向海城河断裂为主, NE向节面为主的地震可能受到NE向金州断裂带的控制。②青石岭地区的发震构造为与九寨-盖县北段共轭的NW向未知断裂,西海域的地震活动可能是NE向的雁式断裂和NW向共轭的未知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③震源机制一致性结果显示,一致性增强后发生了震级相对较大的地震。研究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强,表明该区域的应力较为集中。但由于2016年以来活动趋于平静,尚难以根据震源机制解一致性程度做出当前应力状态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深度 震源机制一致性 海城、盖州地区
下载PDF
海城地区春季降水量模型
12
作者 栾岚 曹丽军 +2 位作者 周美涛 冀赛静 刘会民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7,共3页
根据海城气象局提供的近20多年的实测降雨量资料,利用灰色理论建立了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海城春季降雨量进行预测.用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等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精度.最后根据实测资料对预测结论进行了实际检验.
关键词 海城地区 春季 降水量 灰色系统理论
下载PDF
辽宁海城-大石桥菱镁矿矿集区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金桐 姚玉增 +2 位作者 付建飞 杨富强 胡思汉 《中国矿业》 2022年第4期71-79,共9页
辽宁海城-大石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菱镁矿基地,露天开采使周边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更好地开发矿山、保护地区生态,本文对其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选取1984年、1990年、2007年、2010年和2016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绿度、湿度、干度... 辽宁海城-大石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菱镁矿基地,露天开采使周边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更好地开发矿山、保护地区生态,本文对其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选取1984年、1990年、2007年、2010年和2016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四个生态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来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演化。结果表明,1984—2016年间RSEI均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通过RSEI值的分级结果可以看出,生态质量差的区域整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优的区域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质量良的区域面积最大。结合RSEI值的分级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差的主要原因:一是城镇化规模扩大,林地及耕地被侵占或林地被改造为耕地;二是菱镁矿的露天开采及排土场影响了矿区环境。后期生态环境改善则是因为矿区复垦、植树造林,提高了林地面积,改善了环境质量,环境治理成效明显。该研究可为露天采矿地区的生态监测及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大石桥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菱镁矿矿集区 遥感生态指数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抚顺地区前兆手段对应营海老震区地震的映震浅析
14
作者 张闯 王晶晶 +5 位作者 张翔 王征 商亮 惠泓博 左艳 孙丽娟 《华南地震》 2015年第4期77-85,共9页
主要以2008年以来营海老震区M_L3.5级以上地震为例,对地震前抚顺地区出现异常的各前兆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各前兆手段出现的异常特征和持续时间等异常特性。结果显示:营海地区发生23次M_L≥3.5级地震中,有7次地震前抚... 主要以2008年以来营海老震区M_L3.5级以上地震为例,对地震前抚顺地区出现异常的各前兆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各前兆手段出现的异常特征和持续时间等异常特性。结果显示:营海地区发生23次M_L≥3.5级地震中,有7次地震前抚顺地区的前兆资料有异常显示,且5次地震前抚顺台水管仪北南分量和山龙峪模拟水位同时出现异常。异常均以短临形式出现,通常在震前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海老震区 抚顺地区 前兆手段 异常特征
下载PDF
营口-海域地区地震活动性浅析
15
作者 王英亮 杨振生 +2 位作者 赵丹 曹阳 杨成光 《东北地震研究》 1999年第3期25-29,共5页
通过研究1981年以来,辽宁地区特别是营海地区的地震活动,从中发现了地震的活动特征,(1)辽宁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发震地区是营口-海城地区,并制约了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2)营口地区自1981年以来,形成了自盖州归州经... 通过研究1981年以来,辽宁地区特别是营海地区的地震活动,从中发现了地震的活动特征,(1)辽宁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发震地区是营口-海城地区,并制约了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2)营口地区自1981年以来,形成了自盖州归州经熊岳西海域、盖州西海域、营口市至大石桥高坎、旗口地区的4级地震活动条带、4级地震有从西南向东北迁移的规律.利用营口-海城地区地震活动规律,曾对1995年4月15日高坎5.0级做了短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频次 营口-海城地区 地震活动性 地震预报
下载PDF
辽宁省海城地区杨树烂皮病的突发原因及其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宁国玮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1年第8期31-32,共2页
辽宁省海城地区2011年突发的杨树烂皮病,危害严重,面积达2549hm2,阐述了杨树烂皮病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突发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 杨树烂皮病 危害情况 突发原因 对策 海城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