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STUDY ON PISIONIDS (ANNELIDA:POLYCHAETA PISIONIDAE) FROM HAINAN ISLAND COASTAL WATERS,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宝铃 丁志虎 黄凤鹏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the four species of Pisione Grube (1856)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al watersof Hainan Island , the South China Sea , an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Pisione hainanensis n. sp.is new to science , Pisione oerstedii Grube , 1... the four species of Pisione Grube (1856)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al watersof Hainan Island , the South China Sea , an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Pisione hainanensis n. sp.is new to science , Pisione oerstedii Grube , 1857; Pisione complexa Alikunhi , 1947 , and Pisione levisetosa Zhao, Westheide & Wu, 1991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sionid species hainan island coastal waterS
全文增补中
^(226)Ra and ^(228)Ra tracer study on nutrient transport in east coastal waters of Hainan Island,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Ni SU Jin-zhou DU Tao JI, Jing ZH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1年第2期157-169,共13页
Material fluxes (e.g., nutrients) from coastal waters to offshore area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adjacent sea areas not only by increasing nutrient concentration hut also by cha... Material fluxes (e.g., nutrients) from coastal waters to offshore area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adjacent sea areas not only by increasing nutrient concentration hut also by changing nutrient structures. In this study, naturally occurring isotopes, ^226Ra and ^228Ra, were measured with the alpha spectrometry in the Wenjiao-Wenchang and Wanquan estuaries and adjacent sea areas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 The excess ^226Ra and ^228Ra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values derived from the conservative mixing of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end-members in both estuaries. Using a one-dimensional diffusion model, the horizontal eddy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3.1 6 × 10^5 cm^2/s, for nutrients diffusing from their sources, was derived from 228Ra activities. Consequently, the corresponding nutrient fluxes flowing into the coastal waters were assesse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mixing and exchange processes of coastal waters as well as dissoluble pollutant transport in this sea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 isotope ^226Ra and 228Ra tracers horizontal eddy diffusion coefficient nutrient flux east coastal waters of hainan island
下载PDF
海南岛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典荣 李渊 +2 位作者 林昭进 吴洽儿 王雪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8,共6页
根据2006—2007年在海南岛近岸区进行了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南岛近岸区的鱼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海南岛近岸区鱼类丰富,共捕获283种,隶属于21目100科170属,暖水性种占83.4%,暖温性种类16.6%;与大西洋、印度洋... 根据2006—2007年在海南岛近岸区进行了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南岛近岸区的鱼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海南岛近岸区鱼类丰富,共捕获283种,隶属于21目100科170属,暖水性种占83.4%,暖温性种类16.6%;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共有种分别为12种、173种、283种,与黄渤海、东海、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共种分别为75种、217种、186种、131种和151种;相对资源量指数与相对资源密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最高值在夏季,最低值在冬季;优势种(IRI≥500)为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斑鳍天竺鱼(Apogonichthys carinatus)、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鯻(Therapon thraps)、棕斑腹刺魨(Gastrophysus spadiceus)和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acclellan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海南岛近岸
下载PDF
海南岛近岸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动 被引量:27
4
作者 孙典荣 李渊 王雪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根据2006年~2007年间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发现该海域鱼类种类较为丰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92种,隶属于21目100科172属;其中暖水性种类数占83.32%,暖温性种类数占16... 根据2006年~2007年间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发现该海域鱼类种类较为丰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92种,隶属于21目100科172属;其中暖水性种类数占83.32%,暖温性种类数占16.78%;与中国黄渤海共有种76种,与东海共有种220种,与南海大陆架、大陆坡和南海诸岛海域共有种分别为279种、42种和51种。鱼类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500]依次为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斑鳍天竺鱼(Apogonichthys carinatus)、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Therapon theraps)、棕斑腹刺鲀(Gas-trophysus spadiceus)和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acclellandi)。以生物量为基础采用5个指数研究了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现状,并采用季节更替指数(AI)和迁移指数(MI)对各季节鱼类群落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相邻季节的鱼类物种相似性也较高,随着鱼类的洄游,群落的稳定性出现较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优势种 海南岛近岸 季节变动
下载PDF
海南西部近岸浮游植物的周年变化及主要关联因素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雨 林茂 +1 位作者 陈兴群 林更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4-734,共11页
报道了2008—2009年4季度海南西部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的周年动态并探讨其主要关联因素。165份样品经鉴定共有浮游植物4门74属155种(含5变型和2变种),周年平均丰度为(6.36±4.75)×103cells/L。硅藻在物种组成和丰度上均占绝对优势... 报道了2008—2009年4季度海南西部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的周年动态并探讨其主要关联因素。165份样品经鉴定共有浮游植物4门74属155种(含5变型和2变种),周年平均丰度为(6.36±4.75)×103cells/L。硅藻在物种组成和丰度上均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甲藻,蓝藻(束毛藻)在7月增殖。主要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笔尖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束毛藻(Trichodesmium spp.)、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等。物种组成的季节差异较大,10月浮游植物种类贫乏,1月次之,4月、7月最丰富。丰度10月最高,季节差异并不明显。束毛藻在4月、7月呈斑块状群聚分布。浮游植物周年平均丰度并不高(<1.0×104cells/L)。不同季节优势种有明显的交错和变化,菱形海线藻、奇异棍形藻、具槽帕拉藻为全年优势种。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表现出较高的值,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特点基本一致,群落多样性高的季节物种均匀度也好。物种多样性指数指示调查区水体遭受污染程度低,水质状况优。调查区各季节的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1月丰度与盐度则呈密切负相关关系。10月浮游植物丰度与无机氮(DIN)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7月浮游植物丰度与活性磷酸盐(PO4-P)呈密切的负相关关系。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直接影响到后者的丰度变动,并伴随着海区生态系统的相关复杂现象及生物学过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周年变化 环境因子 海南西部近岸
下载PDF
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DDT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清云 甘居利 +4 位作者 陈海刚 马胜伟 张喆 蔡文贵 贾晓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于2006年~2012年在海南岛东寨港、马袅港、八所港和榆林港4个典型港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滴滴涕(DDTs)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DDTs残留范围为未检出~4.51 ng.g-1(湿质量),平均为1.45 ng.g-1,... 于2006年~2012年在海南岛东寨港、马袅港、八所港和榆林港4个典型港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滴滴涕(DDTs)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DDTs残留范围为未检出~4.51 ng.g-1(湿质量),平均为1.45 ng.g-1,4个采样点w(DDTs)的区域差异不显著(P>0.05)。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海南岛沿岸贝类体内DDTs残留水平较低。在2006年~2012年间,DDTs于2007年出现了一个相对高值,之后5年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此研究结果与1985年海南岛近海贝类体内的DDTs残留量均处于100ng.g-1水平级范围。通过对牡蛎样品DDTs的组分特征分析,认为目前检测到的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残留,但推断2006年~2007年可能有三氯杀螨醇来源的DDTs输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DDTs符合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质量标准,也未超出中国相关残留限量标准,其食品安全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DDTS 时空变化 风险评价 海南岛沿岸
下载PDF
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六六六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清云 甘居利 +4 位作者 陈海刚 马胜伟 张喆 蔡文贵 贾晓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08-1615,共8页
于2006—2011年间每年的3月份,在海南岛沿岸选取的4个重要港湾(马袅港、东寨港、八所港、榆林港)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成体30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六六六(HCHs,包括α-、β-、γ-、δ-HCH)含量。结果显示,2006—2... 于2006—2011年间每年的3月份,在海南岛沿岸选取的4个重要港湾(马袅港、东寨港、八所港、榆林港)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成体30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六六六(HCHs,包括α-、β-、γ-、δ-HCH)含量。结果显示,2006—2011年近江牡蛎体中HCHs含量范围是未检出~1.16 ng.g-1,平均含量是0.15 ng·g-1,与1985年海南岛贝类体内的HCHs残留量相比,20多年间浓度降低至原来的1/45。在这6年中HCHs含量于2006—2008年先略微下降,之后小范围上下波动,但总体上呈平稳的趋势;样品中HCHs区域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马袅港>东寨港>八所港>榆林港。通过对HCHs的组分特征分析,认为海南岛采样海域周围近年没有新的HCHs污染源输入。与世界其他海域贝类体内HCHs含量比较,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HCHs残留量较低,符合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质量标准。通过计算安全消费量,认为海南岛沿岸海域牡蛎体内HCHs致癌风险和暴露风险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沿岸 牡蛎 六六六 时空变化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溶解无机氮的浓度组成、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任茂兴 徐阁 王德鸿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5-49,共5页
通过研究2020年3个季节的表层海水数据,分析海南岛近岸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氮的浓度、组成、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无机氮浓度变化范围为0.00819~0.397 mg·L^(-1),平均值0.0532 mg·L^(-1)。硝酸盐是溶解无机氮的... 通过研究2020年3个季节的表层海水数据,分析海南岛近岸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氮的浓度、组成、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无机氮浓度变化范围为0.00819~0.397 mg·L^(-1),平均值0.0532 mg·L^(-1)。硝酸盐是溶解无机氮的主要构成部分,达60%以上。夏季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氮浓度最低,秋季最高,春季略低于秋季。受到人类活动和水团的影响,溶解无机氮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特征。陆源输入和上升流是海南岛近岸海域溶解无机氮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氮 海南岛 近岸海域 分布特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海南岛近岸海域溶解无机磷时空分布及富营养化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际标 张鹏 +2 位作者 戴培东 赖进余 陈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41-2548,共8页
根据2016年枯水季、丰水季和平水季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现场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磷(DIP)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评价其污染水平和营养盐结构,分析该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并探讨了研究区域DIP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之... 根据2016年枯水季、丰水季和平水季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现场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磷(DIP)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评价其污染水平和营养盐结构,分析该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并探讨了研究区域DIP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DIP的平均浓度为(0.008±0.006) mg/L,浓度范围为0.000~0.062mg/L,万宁小海海域是3个水季的主要污染区域;平水季研究海域DIP污染水平高于枯水季与丰水季;富营养化指数变化范围为0.00~3.94,平均为(0.21±0.46),总体上海南岛近岸表层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低,但局部海域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磷 污染评价 富营养化 影响因素 海南岛近岸海域
下载PDF
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姗楠 林华剑 +2 位作者 龚玉艳 李纯厚 陈作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1-668,685,共9页
基于2012年9月(丰水期)和2013年1月(枯水期)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数量及其群落结构多样性。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42属151种,硅藻为最主要优势类群。丰水期与枯水期共有种类90种,物种... 基于2012年9月(丰水期)和2013年1月(枯水期)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数量及其群落结构多样性。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42属151种,硅藻为最主要优势类群。丰水期与枯水期共有种类90种,物种相似性指数为59.60%,表明种类组成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丰水期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和柔弱菱形藻(Nitzschia delicatissima),其中以旋链角毛藻优势度最高(0.464);枯水期优势种有两种,为金藻门的球形棕囊藻(Phaeoecystis globosa)和硅藻门的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优势度分别为0.217和0.062。枯水期和丰水期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量分别为3.250×104/L和0.133×104/L,细胞数量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主要密集区为海口市和临高县沿岸海域;与枯水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相比较,丰水期在海口市至儋州市沿岸细胞数量较低,而在东方市沿岸细胞数量较高。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总体较好,丰水期和枯水期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378,0.679和2.795,0.578;多样性水平季节变化呈现为临高县沿岸枯水期较高,而其他调查海域丰水期较高。相关分析表明:丰水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与无机氮(DIN)(P<0.01)和Chl a(P<0.05)呈正相关;枯水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与BOD5(P<0.01)和DO(P<0.05)呈正相关,而与盐度(P<0.01)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细胞数量 群落结构 海南岛西北部 近岸海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