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更路簿”海南渔民的导航手册研究
1
作者 段惠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66-71,共6页
海南渔民“更路簿”是伴随着古航海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风帆时代海南渔民在传统渔业下出海作业和航海贸易的指导手册,研究海南渔民“更路簿”不仅可以再现明清时期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还可为中国南方航海史的发展提供民间史料。因此,该... 海南渔民“更路簿”是伴随着古航海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风帆时代海南渔民在传统渔业下出海作业和航海贸易的指导手册,研究海南渔民“更路簿”不仅可以再现明清时期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还可为中国南方航海史的发展提供民间史料。因此,该文首先对“更路簿”形成年代进行梳理与归纳,以明清时期的“更路簿”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海禁”严厉的明清时期,为何海南渔民“更路簿”出现并盛行,肯定了海南渔民群体对南海开发的历史贡献,对研究古代航海史和海外贸易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更路簿 明清时期 形成年代 盛行 背景
下载PDF
新发现的《苏显标更路簿》研究
2
作者 徐品 《南海学刊》 2024年第4期74-83,共10页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航行指南,是海南渔民在南海生产、航海实践的经验记录,是研究中国人民开发经营、和平利用南海的珍贵文献。《苏显标更路簿》由苏显标于2022年从家中旧物储藏室翻出,是新发现的一本更路簿,它的...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航行指南,是海南渔民在南海生产、航海实践的经验记录,是研究中国人民开发经营、和平利用南海的珍贵文献。《苏显标更路簿》由苏显标于2022年从家中旧物储藏室翻出,是新发现的一本更路簿,它的发现丰富了苏姓更路簿版本研究的实证序列。该本更路簿主要包括环海南岛更路、从海南岛去往西沙群岛更路、西沙群岛各岛屿之间往来更路等,没有南沙群岛的更路内容,存在传统更路形式向现代更路形式转变、誊抄与自我实践的创新结合、目的性与针对性强、蕴含丰富的渔业文化特征等特点,是航海时代发展的缩影,见证着更路簿的航线记录从传统计量单位(更数、针位)向现代计量单位(里数、度数)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显标更路簿》 海南渔民 西沙群岛 更路
下载PDF
《梁其锐更路簿》印尼更路“自新州去琶里更”探析
3
作者 赵珏琪 《南海学刊》 2024年第4期84-94,共11页
“自新州去琶里更”是现已公布的更路簿中较少见的印尼更路,载于海南渔民梁其锐祖传的《更路簿》抄本。这段更路西起新加坡西南的口岸,穿行于马来群岛之中,东至小巽他群岛附近。整段航程至少长达90更,涵盖16个地点。前人开辟的印尼针路... “自新州去琶里更”是现已公布的更路簿中较少见的印尼更路,载于海南渔民梁其锐祖传的《更路簿》抄本。这段更路西起新加坡西南的口岸,穿行于马来群岛之中,东至小巽他群岛附近。整段航程至少长达90更,涵盖16个地点。前人开辟的印尼针路为“自新州去琶里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梁氏家族则凭借自身的航行经验和更精密的线针导航技术,利用西北季风与南赤道逆流的自然力,进一步拓展了前人的航线。通过这条印尼更路,梁氏家族或可购买当地出产的各色香料及海产品,再转卖至广州及附近港口,也可用渔船运输侨民,从多方面创造利润。这是20世纪早期海南岛国际贸易的缩影,也为研究海南渔民在南海及爪哇海上的贸易活动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其锐更路簿》 “自新州去琶里更” 印尼更路 海南渔民
下载PDF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源流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南威 张争胜 《热带地理》 2015年第2期162-169,共8页
中国海南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和航海实践过程中,以海南方言命名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内的岛礁,这些土地名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记载于《更路簿》及相关图籍中。文章分析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产生的文化背景,阐述土地... 中国海南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和航海实践过程中,以海南方言命名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内的岛礁,这些土地名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记载于《更路簿》及相关图籍中。文章分析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产生的文化背景,阐述土地名是海南渔民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岛礁的称谓,厘清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具体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等141处土地名的来源,从土地名与古地名的历史渊源论证了土地名起源于明朝初期。详细阐明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具有历史悠久、全面系统、乡土气息浓郁、分类科学和方便实用等特点。最后指出,土地名是由海南渔民创造的,保存了大量历代海南渔民耕耘和管理西沙、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文化信息,是西沙、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属于中国的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 土地名 历史文化价值 海南渔民
下载PDF
论海南渔民《更路簿》的调查发现与文化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阎根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57-63,共7页
海南渔民的《更路簿》经过了四十多年来的专家调查,迄今已发现42种,极大地丰富了《更路簿》的研究内容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版本的梳理和研究,发现以前许多人给《更路簿》下的定义是不准确的。《更路簿》记载的在各个岛礁之间来回航线... 海南渔民的《更路簿》经过了四十多年来的专家调查,迄今已发现42种,极大地丰富了《更路簿》的研究内容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版本的梳理和研究,发现以前许多人给《更路簿》下的定义是不准确的。《更路簿》记载的在各个岛礁之间来回航线,形成了蜘蛛网式或放射性的格局;海南渔民航线密集的区域是渔民的捕鱼区或称渔场;与渔民的南海诸岛航线与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有交叉和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更路簿 调查 文化特征
下载PDF
《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调查报告》的历史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争胜 刘南威 《南海学刊》 2015年第3期60-64,共5页
《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调查报告》是我国解放后首次有规模地对西、南、中沙群岛实地考察整理的成果,附有我国第一幅土地名位置标注准确的现代地图形式表示的南沙群岛航海图。它首次披露我国海南渔民拥有世世代代口耳相... 《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调查报告》是我国解放后首次有规模地对西、南、中沙群岛实地考察整理的成果,附有我国第一幅土地名位置标注准确的现代地图形式表示的南沙群岛航海图。它首次披露我国海南渔民拥有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航海秘籍——《更路簿》手抄本,首次公布我国海南民间有大量以口头形式保存下来的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首次全面扼要记载历代海南渔民在西沙、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从事渔业生产、居住、生活的情况。该调查报告是我国海南渔民长期开发、经营并有效管理西沙、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中沙群岛 海南渔民 调查报告 历史价值
下载PDF
海南《更路簿》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南威 张争胜 《南海学刊》 2017年第1期22-26,共5页
《更路簿》是我国海南渔民长期耕海实践过程中的产物,是举世无双的。本文分析了《更路簿》产生的环境条件和形成,并在阐述《更路簿》定义的基础上,介结目前学术界发现的20种版本《更路簿》及其主要内容。进而论证《更路簿》的起源很早,... 《更路簿》是我国海南渔民长期耕海实践过程中的产物,是举世无双的。本文分析了《更路簿》产生的环境条件和形成,并在阐述《更路簿》定义的基础上,介结目前学术界发现的20种版本《更路簿》及其主要内容。进而论证《更路簿》的起源很早,至迟在明初已经形成,最后论及《更路簿》在地名学、航海史和主权等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更路簿》 琼人俗名
下载PDF
清末至民国时期南海《更路簿》兴盛原因探微 被引量:3
8
作者 阎根齐 吴昊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海南渔民的《更路簿》在明代形成之后,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便进入兴盛阶段,突出表现在《更路簿》的本子增多、记载的内容极其丰富、航海海域覆盖面广、南海诸岛航线和地名命名的增加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对当时的渔民来说出海捕鱼成了唯... 海南渔民的《更路簿》在明代形成之后,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便进入兴盛阶段,突出表现在《更路簿》的本子增多、记载的内容极其丰富、航海海域覆盖面广、南海诸岛航线和地名命名的增加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对当时的渔民来说出海捕鱼成了唯一的生存出路,新加坡马蹄螺的巨额利润激发了渔民们使用《更路簿》出海的需求,在当时他们还拥有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及敢于冒险、不怕死的精神。海南渔民和他们手中的《更路簿》对维护我国的南海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乃至南海文明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更路簿》 兴盛 原因
下载PDF
论海南渔民的《更路簿》 被引量:9
9
作者 阎根齐 《南海学刊》 2015年第3期65-73,共9页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南海捕鱼和进行其他生产活动的航海指南,是海南渔民长期在南海远洋航行,凭口头传承和文字记载而保存的航海经验总结及知识积累。《更路簿》至少在明代已经形成,已发现十多个版本,记载了出发港、航线、更数、岛礁...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南海捕鱼和进行其他生产活动的航海指南,是海南渔民长期在南海远洋航行,凭口头传承和文字记载而保存的航海经验总结及知识积累。《更路簿》至少在明代已经形成,已发现十多个版本,记载了出发港、航线、更数、岛礁沙滩名称等内容,与官方及航海家的水路簿具有同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渔民 更路簿
下载PDF
论海南渔民在“南海丝路”上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阎根齐 《南海学刊》 2018年第1期69-75,共7页
海南岛先民对航海的探索可溯至石器时代,并创造了海洋文化。先秦时期海南渔民已拥有了一定的海洋知识。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初期,海南岛的紫贝、玳瑁、"广幅布"等都已成为"南海丝路"的贸易商品和贡品。唐... 海南岛先民对航海的探索可溯至石器时代,并创造了海洋文化。先秦时期海南渔民已拥有了一定的海洋知识。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初期,海南岛的紫贝、玳瑁、"广幅布"等都已成为"南海丝路"的贸易商品和贡品。唐宋时期,海南渔民已经在西沙群岛住岛。明清时期,海南渔民对南沙群岛持续开发经营,《更路簿》记录的海南渔民在西沙、南沙生产作业与"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海相重合。渔民自古为"南海丝路"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渔民 南海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帆船时代海南渔民西、南沙岛礁信俗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朔人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72-182,共11页
晚明以来,海南渔民南海海上作业区间逐步外展,拓宽了渔业群体的生存空间。南海自然环境中诸多不利因素,对该群体生产生活构成巨大威胁。出于现实需要,不同地域神灵的移植与崇拜活动贯穿于该群体始终。西、南沙岛礁及其附近水域,是海南... 晚明以来,海南渔民南海海上作业区间逐步外展,拓宽了渔业群体的生存空间。南海自然环境中诸多不利因素,对该群体生产生活构成巨大威胁。出于现实需要,不同地域神灵的移植与崇拜活动贯穿于该群体始终。西、南沙岛礁及其附近水域,是海南文化地理的自然延伸,是海南岛不可分割的地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帆船时代 海南渔民 西沙岛礁 南沙岛礁 信俗
下载PDF
南海维权的民间证据——《更路簿》内涵与面世抄本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朔人 张若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5,共10页
文章从历史地理学、版本学等学科为依托,挖掘"更""路""簿"等要素学术内涵,为《更路簿》进行科学定义;甄别面世抄本,剔除与《更路簿》定义不符的抄本,使研究走向严谨的学术轨道,为我国南海维权提供民间证... 文章从历史地理学、版本学等学科为依托,挖掘"更""路""簿"等要素学术内涵,为《更路簿》进行科学定义;甄别面世抄本,剔除与《更路簿》定义不符的抄本,使研究走向严谨的学术轨道,为我国南海维权提供民间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南渔民 《更路簿》内涵 面世抄本
下载PDF
更路簿时代西、南沙岛礁移民问题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朔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共11页
晚明以来,海南渔民在西、南沙岛礁长时段的渔业实践中,产生了以《更路簿》为指引的航海指南。移民数量决定着南海岛礁开发程度,晚明至清代早期,西沙东部海域渔民约100人;清中期,西沙海域并向南沙推进,约500人规模;民国之后南沙深度开发... 晚明以来,海南渔民在西、南沙岛礁长时段的渔业实践中,产生了以《更路簿》为指引的航海指南。移民数量决定着南海岛礁开发程度,晚明至清代早期,西沙东部海域渔民约100人;清中期,西沙海域并向南沙推进,约500人规模;民国之后南沙深度开发,数量在700~1000人。系统梳理渔民岛礁生活实况及其在抗击外国侵略者行为等,对完善南海维权的民间证据大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簿》 西、南沙岛礁 海南渔民
下载PDF
风帆船时代海南岛渔民的海外贸易与移民——兼论《更路簿》中的海外更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俊 王一凡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9-28,共10页
在风帆船时代,海南岛渔民通过《更路簿》中的“海外更路”,形成了特有的“去番”以及“两头家”这种海外贸易以及移民现象,其特点有:贸易和移民国家以新加坡和越南为主;船只大多是渔船兼商船合二为一,专门用来贸易的商船很少;交易货物,... 在风帆船时代,海南岛渔民通过《更路簿》中的“海外更路”,形成了特有的“去番”以及“两头家”这种海外贸易以及移民现象,其特点有:贸易和移民国家以新加坡和越南为主;船只大多是渔船兼商船合二为一,专门用来贸易的商船很少;交易货物,出口商品主要是南海领域的一些海产品,以海参、公螺为主,换回来的主要是一些日用品。这些特点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制约海南岛渔民对外贸易未能形成大规模商业贸易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帆船时代 海南岛渔民 对外贸易 移民 《更路簿》
下载PDF
论海南渔民的口传“更路经” 被引量:2
15
作者 阎根齐 HUANG Yuxin LIN Fenglai 《中华海洋法学评论》 2019年第1期30-68,共39页
专家研究海南渔民口传的“更路经”时,常常将其与《更路簿》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宋元时期,海南渔民在西沙群岛生产作业时,口传“更路经”就已经产生;而纸质版《更路簿》则晚至明代才出现。口传“更路... 专家研究海南渔民口传的“更路经”时,常常将其与《更路簿》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宋元时期,海南渔民在西沙群岛生产作业时,口传“更路经”就已经产生;而纸质版《更路簿》则晚至明代才出现。口传“更路经”里的地名有些被代代流传至今,有些被写进《更路簿》里,成为《更路簿》中地名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口传 “更路经”
下载PDF
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及其仪式活动
16
作者 周俊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07-1117,共11页
以海南渔民海神信仰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海诸岛考古发现和海南岛方志等文献,及笔者2012―2020年在海南持续做的田野调研资料,从谱系理论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及仪式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渔民... 以海南渔民海神信仰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海诸岛考古发现和海南岛方志等文献,及笔者2012―2020年在海南持续做的田野调研资料,从谱系理论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及仪式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包括海洋水体本位神、航海保护神、渔商专业(行业)神、镇海神与引航神等海神家族谱系,岸上―岛屿―船上―东南亚移民社会等空间谱系,出海前―归航时―捕鱼前―海难―日常等时间谱系;海神信仰仪式活动主要有做海仪式、南海诸岛仪式以及日常实践中的仪式。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海南渔民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展演与活动等互动,触发自身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与秩序:1)树立了船长的绝对权威;2)形成先登岛拜庙者享有优先捕捞权的传统;3)众神合祀突出,其中拜“108兄弟公”出海仪式是最隆重和最受渔民重视的;4)海南渔民的地方性海神信仰是海南籍华侨的身份象征和地域认同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海神信仰 谱系 仪式活动 认同
下载PDF
南海航道更路经研究——以苏德柳本《更路簿》为例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利兵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9-134,181,共16页
《更路簿》是以潭门渔民为代表的海南岛东部沿海渔民记录的关于南海更路的航海指南,是研究我国南海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更路簿》不仅可以证明中国渔民是最早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群体,同时还可以证明集渔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于一身的... 《更路簿》是以潭门渔民为代表的海南岛东部沿海渔民记录的关于南海更路的航海指南,是研究我国南海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更路簿》不仅可以证明中国渔民是最早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群体,同时还可以证明集渔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于一身的渔民群体在历史上曾与东南亚国家之间一直保有密切和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研究和调查《更路簿》及其背后人群的历史和文化对于理解和处理当前中国渔民在南海频繁遭遇矛盾冲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更路簿》 潭门渔民 海南岛
原文传递
论海南渔民的航海技术与中国对南海的历史性权利 被引量:7
18
作者 阎根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204,224,共11页
南海是海南渔民的祖宗海。千百年来,他们在被称为"最危险的海域"捕鱼和生产作业,除传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航海技术外,还根据南海特殊的海况和气象条件自己造船,并根据亲身实践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创造和发明了许多适合渔民在南... 南海是海南渔民的祖宗海。千百年来,他们在被称为"最危险的海域"捕鱼和生产作业,除传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航海技术外,还根据南海特殊的海况和气象条件自己造船,并根据亲身实践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创造和发明了许多适合渔民在南海航行的民间航海技术、《更路簿》及天文、地文、水文等导航资料与技术,自觉维护了我国对南海的历史性权利,成为南海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更路簿》 航海技术 南海维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