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药用灵芝资源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钟金霞 郭建荣 +4 位作者 肖敏 陈焕强 何顺志 邹芳伦 吴兴亮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52-654,共3页
目的:摸清海南岛药用灵芝种类、分布及蕴藏量,为开发利用灵芝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大量标本,通过微观结构和宏观诸特征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海南岛有灵芝76种,其中药用灵芝达15种。结论:我国已被利用的灵芝有13种... 目的:摸清海南岛药用灵芝种类、分布及蕴藏量,为开发利用灵芝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大量标本,通过微观结构和宏观诸特征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海南岛有灵芝76种,其中药用灵芝达15种。结论:我国已被利用的灵芝有13种,海南岛有12种,表明海南岛是我国药用灵芝最丰富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海南岛 药用灵芝 垂直分布 资源调查
下载PDF
海南岛东部地区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纵向分异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志忠 许德如 +1 位作者 毕华 唐少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1-407,共7页
对海南岛东部地区发育典型的5个砖红壤剖面的REE组成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基岩与成土母质决定着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最初含量,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的REE含量大于砂页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的REE含量,土壤表层强烈的淋溶作... 对海南岛东部地区发育典型的5个砖红壤剖面的REE组成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基岩与成土母质决定着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最初含量,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的REE含量大于砂页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的REE含量,土壤表层强烈的淋溶作用又导致由土壤剖面深部至浅部∑REE逐步减少。基岩及成土母质决定了砖红壤中呈现的LREE富集及Eu亏损的特点,而土壤发育过程中REE分异作用又使这些特征在成土母岩的基础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叠加。砖红壤剖面表层氧化和水解作用导致Ce在土壤表层中的富集,并导致由剖面深部至浅部,Ce呈现出由负异常向正异常演化之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砖红壤 纵向分布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木质藤本垂直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科 陶建平 +1 位作者 郝建辉 乌玉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73-3181,共9页
木质藤本植物是热带森林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分,但对于其垂直分布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坡地8条样带内胸径≥0.5cm的攀援木质藤本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其多度、物种丰富度、径级结构、攀援方式组成、物种组成的垂直... 木质藤本植物是热带森林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分,但对于其垂直分布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坡地8条样带内胸径≥0.5cm的攀援木质藤本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其多度、物种丰富度、径级结构、攀援方式组成、物种组成的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高度级增加,木质藤本多度和物种丰富度都呈现出一种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曲线变化规律。(2)随着高度级增加,木质藤本个体趋于分布在更大径级。在森林底层(0<5m)和林冠层(≥15m)分别以0.5<1cm和≥2cm径级的木质藤本占优。(3)不同高度级间,不同攀援方式木质藤本个体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主茎缠绕类木质藤本在各高度级都占优势,卷须类木质藤本个体比例随高度增加显著降低,根攀类木质藤本呈现相反趋势。(4)随着高度级增加,木质藤本物种优势度明显发生变化。总体来看,木质藤本呈现出一种复杂、有序的垂直结构,这可能决定其对森林动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藤本 热带山地雨林 海南岛 垂直分布 攀援方式 径级结构 物种组成
下载PDF
海南岛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袁建平 毕华 +3 位作者 余天虹 唐本安 陈春福 邓广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9-274,共6页
海南岛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因其成土母质不同而富于变化,平均稀土总量(∑REE)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岗岩砖红壤、砂泥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和浅海沉积物砖红壤;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所有母质的砖红壤∑Ce/∑Lu值都>6:砖红壤... 海南岛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因其成土母质不同而富于变化,平均稀土总量(∑REE)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岗岩砖红壤、砂泥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和浅海沉积物砖红壤;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所有母质的砖红壤∑Ce/∑Lu值都>6:砖红壤剖面中稀土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为,各种不同母质砖红壤的平均稀土总量基本呈现B层>C层>A层的趋势,平均轻、重稀土总量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并且∑Ce/∑Lu值均>1,表明轻、重稀土分馏比较严重。无论是不同母质的、还是同类母质不同层位的砖红壤,都显示Eu负异常:在各砖红壤垂直剖面中,A、B层都显示Ce正异常,C层均为Ce负异常,仅砂泥岩全部层位都表现为Ce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 稀土元素 垂直分布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红树林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广孺 王军广 +1 位作者 赵志忠 王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097-16099,16138,共4页
以自然条件复杂的海南岛北部红树林区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红树林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垂直变化特征,探讨了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排序为:Zn>Cr>N i>Cu>Pb>Co&g... 以自然条件复杂的海南岛北部红树林区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红树林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垂直变化特征,探讨了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排序为:Zn>Cr>N i>Cu>Pb>Co>As>Mo>Hg,微量元素在不同的区域含量不同,东寨港红树林区和清澜港红树林区中表层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而新盈港红树林区的相对较低。新盈港红树林区除了As元素外,几乎所有的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都高于下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这说明微量元素在新盈港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富集;东寨港红树林区,下层沉积物中6种微量元素高于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说明表层沉积物受淋溶作用影响大,微量元素在其下层富集;清澜港红树林区,Cd、Cr、Zn在沉积物下层富集,As、Co、Cu、Hg、Ni、Pb等元素在沉积物表层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红树林沉积物 垂直分布特征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岛药用灵芝真菌资源及分布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碧英 吴兴亮 +3 位作者 宋斌 李泰辉 钟金霞 陈焕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1-172,F0004,共3页
海南岛是我国灵芝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为摸清海南岛药用灵芝种类,为开发利用灵芝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采集大量标本,通过微观结构和宏观诸特征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海南岛药用灵芝有16种,表明海南岛是我国药用灵芝最丰富的地区。
关键词 海南岛 药用灵芝 分布
下载PDF
对强台风“纳沙”(1117)登陆海南岛前后降水非对称性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海波 白爱娟 蔡亲波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以2011年强台风"纳沙"为例,分析了"纳沙"登陆海南岛前后的降水特征,并分析了"纳沙"周围TBB、湿度、水平风速和垂直速度在其路径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以2011年强台风"纳沙"为例,分析了"纳沙"登陆海南岛前后的降水特征,并分析了"纳沙"周围TBB、湿度、水平风速和垂直速度在其路径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从空间结构的分布上讨论了降水分布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登陆海南岛前后,"纳沙"的降水在其路径两侧的分布呈显著的不对称性,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其路径左侧。"纳沙"除温度距平的分布较对称外,其它物理量在台风周围的空间结构均表现为显著的不对称性:(1)TBB,在路径左侧的强对流云系的强度和范围均比右侧大;(2)湿度,路径左侧的湿区范围比路径右侧大;(3)水平风速,台风位于海上和登陆时,路径右侧的最大风速比左侧强,台风登陆时其左右两侧最大风速相差20 m/s;在登陆前和登陆后路径右侧的相等大风速区范围比左侧大;(4)垂直速度,路径左侧的上升运动比右侧强,尤其在台风登陆时左侧的垂直上升速度比右侧大-2.4 Pa/s。通过对比上述物理量的非对称分布与降水分布可知,湿度可能是台风降水非对称分布的原因之一,而垂直速度可能是造成"纳沙"非对称降水的主要原因。另外,从垂直风切变作用进一步探究台风降水非对称性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纳沙"登陆前后的强降水均集中在顺切变方向及其左侧。垂直风切变可较好地解释路径左侧的强垂直上升运动和强降水区。此外海南岛的地形条件也导致"纳沙"在登陆期间海南岛西部的降水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强台风“纳沙” 非对称降水 空间结构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皮林资源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方洪 李意德 +2 位作者 罗文 蒋忠亮 陈焕强 《热带林业》 2004年第4期43-46,38,共5页
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分区的青皮林是目前海南岛保存最好的林分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原生性较强,组成种类繁多,林分结构合理,平均胸径为28.6cm,最大植株胸径达143.3cm,23个样方中有14个样方出现了胸径≥70cm的大乔木;林木蓄积量高达469... 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分区的青皮林是目前海南岛保存最好的林分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原生性较强,组成种类繁多,林分结构合理,平均胸径为28.6cm,最大植株胸径达143.3cm,23个样方中有14个样方出现了胸径≥70cm的大乔木;林木蓄积量高达469.773m3/hm2,而青皮、细子龙、野生荔枝、盘壳栎等13个种的蓄积量占总蓄积量的45%,其余301个少见种或偶见种的蓄积量只占55%,反映了青皮是热带常绿季雨林生态系统关键种的现实。青皮与细子龙、野生荔枝等的最佳分布海拔在300m-650m之间,它们与向低海拔分布的白茶、翻白叶和向高海拔分布的大叶白颜、青兰、拟核果茶等一道组成了热带常绿季雨林的表征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常绿季雨林 青皮 蓄积量 垂直分布 海南岛尖峰岭
下载PDF
海南岛澄迈角沙滩潮间带底栖动物生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利生 孙慧君 +1 位作者 吴国文 冯青英 《热带海洋》 CSCD 1992年第1期15-21,共7页
对海南岛海岸澄迈角沙滩的3个断面进行了潮间带生态调查。初步鉴定无脊椎动物32种,其中软体动物8种,甲壳类14种,多毛类8种,其它动物2种。优势的大型底栖动物有端足类的肢突跳钩虾Talorchestia brito,等足类的日本异浪漂水虱Excirolana j... 对海南岛海岸澄迈角沙滩的3个断面进行了潮间带生态调查。初步鉴定无脊椎动物32种,其中软体动物8种,甲壳类14种,多毛类8种,其它动物2种。优势的大型底栖动物有端足类的肢突跳钩虾Talorchestia brito,等足类的日本异浪漂水虱Excirolana japonica和双壳类的等边浅蛤Gomphina aequilatera。垂直分布可分为:(1)钩虾带,以肢突跳钩虾为特征种;(2)等足类带,以日本异浪漂水虱为特征种;(3)蛤-螺带,以等边浅蛤-(虫昌)螺Umbonium vestiarium为特征种。研究表明,沙滩底栖动物垂直分布主要受潮汐、底质、盐度和波浪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生态 底栖动物 分布 海南
下载PDF
中国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Ⅰ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兴亮 邓春英 陈焕强 《贵州科学》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报道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的大型真菌101种。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的大型真菌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中其大型真菌种类的组成不同,就种类和数量而言,中山的大型真菌种类最丰富,低山中的大型真菌次之,山顶中的大型真菌的种类明显减少。
关键词 海南岛 石灰岩地区 大型真菌 垂直分布
下载PDF
海南岛尖峰岭林区大型真菌的垂直分布
11
作者 弓明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大型真菌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森林进行物质转化、养分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之一。研究不同植被生态类型中的真菌组成及其分布特点,对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转换和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1981—1... 大型真菌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森林进行物质转化、养分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之一。研究不同植被生态类型中的真菌组成及其分布特点,对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转换和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1981—1983年考察所得资料,分析了尖峰岭垂直分布的各植被类型中的大型真菌分布及其特点,对特有种及常见重要种真菌,就其生态条件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布 植物类型 真菌
下载PDF
海南岛甘什岭低地次生雨林土壤有机碳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商泽安 宋涵晴 +2 位作者 舒琪 胡璇 漆良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7-304,共8页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热带低地次生雨林是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雨林类型,而关于其土壤有机碳库的研究甚少。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次生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热带低地次生雨林是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雨林类型,而关于其土壤有机碳库的研究甚少。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次生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经人为采伐干扰后自然更新恢复形成的3种林分类型(Ⅰ为较大采伐强度下恢复的灌丛与低矮乔木,Ⅱ为经中等采伐强度恢复成林分密度较大的次生雨林,Ⅲ为因交通条件不便,受采伐干扰较小的次生雨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热带低地次生雨林恢复与土壤固碳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3种类型低地次生雨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垂直分布特征为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最高(3.07—4.49 g·kg^(−1)),在类型Ⅲ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60%;(2)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与有机碳含量基本一致,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为4.14—6.42 kg·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8%;(3)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林分凋落物厚度和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热带雨林特有的水热条件、物种丰富度、土壤质地和极度缺磷现象的综合作用是形成其土壤有机碳积累特征的主要因素,加强受干扰破坏热带雨林的保护与修复,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地雨林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 影响因素 海南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