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一视角下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腊比以法治国研究——以《汉穆腊比法典》、书信和铭文为依据
1
作者 陈艳丽 李海峰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7,共14页
经过30余年的外交斡旋和军事征服,古巴比伦国王汉穆腊比于公元前1755年重建了两河流域的统一王权,结束了该地区200余年的政治分裂局面。而文化传统、习俗和法律的多样性,宗教信仰的复杂性,以及公民的身份认同等问题,对新兴的巴比伦帝国... 经过30余年的外交斡旋和军事征服,古巴比伦国王汉穆腊比于公元前1755年重建了两河流域的统一王权,结束了该地区200余年的政治分裂局面。而文化传统、习俗和法律的多样性,宗教信仰的复杂性,以及公民的身份认同等问题,对新兴的巴比伦帝国的治理提出了挑战。《汉穆腊比法典》、铭文和书信等出土文献表明,他承继了两河流域原有的国家治理传统,以“王权神授”的理念宣扬其统治的合法性,在建立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法治精神的指导下,以法确立和维护巴比伦的社会秩序,保护其臣民的财产权利和生命安全。汉穆腊比以法治国的理念和举措,为考察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治理理念和传统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比伦王国 汉穆腊比 统一王权 以法治国
下载PDF
《汉穆拉比法典》评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祁建平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汉穆拉比法典》被公认为是世界上迄今发现并完整保存的最早的成文法典,研究该法典的制定、结构、内容等对揭示两河流域法的发展演变轨迹以及探究整个西亚法制文明的进化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汉穆拉比法典》 法国 法律责任 军人利益 私有财产权 社会关系 伊朗
下载PDF
古巴比伦婚姻习俗若干问题的再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国洪更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0-74,87,共6页
长期以来 ,法制史家和亚述学家分别依据《汉穆拉比法典》有关婚姻的条款和古巴比伦时期有关婚姻的文献来研究古巴比伦时期的婚姻习俗 ,然而 ,他们的研究方法以及某些结论值得商榷。童养媳、婚约、聘金以及离婚权等问题的研究表明 ,只有... 长期以来 ,法制史家和亚述学家分别依据《汉穆拉比法典》有关婚姻的条款和古巴比伦时期有关婚姻的文献来研究古巴比伦时期的婚姻习俗 ,然而 ,他们的研究方法以及某些结论值得商榷。童养媳、婚约、聘金以及离婚权等问题的研究表明 ,只有将《汉穆拉比法典》有关婚姻的条款与古巴比伦时期的婚姻文献相结合 ,才能研究古巴比伦时期的婚姻习俗问题。上述问题的研究还表明 ,古巴比伦妇女在婚姻中处于被动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比伦 《汉穆拉比法典》 童养媳 婚约 聘金 离婚权
下载PDF
《汉穆拉比法典》与正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国洪更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弘扬正义是神灵赋予汉穆拉比的重要使命,他在其法典中极力推崇源于神灵的正义,使之更易于被民众接受,从而实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标。《汉穆拉比法典》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为目的,可是它只是确定了各类民事主体的行为准则,不过是国王管... 弘扬正义是神灵赋予汉穆拉比的重要使命,他在其法典中极力推崇源于神灵的正义,使之更易于被民众接受,从而实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标。《汉穆拉比法典》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为目的,可是它只是确定了各类民事主体的行为准则,不过是国王管控民众的一种手段。《汉穆拉比法典》之所以能够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它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总之,弘扬正义是汉穆拉比立法的目标,而《法典》则是其实现正义的手段,古巴比伦王国正义的实质是社会秩序。然而,《法典》的虚幻决定了其可操作性不强,根本不可能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它宣扬的正义根本无法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穆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 汉穆拉比 正义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人对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了解与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长林 周珊 《古代文明》 2007年第3期25-27,共3页
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对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有了更多的接触,出版并翻译了几本关于两河流域及古巴比伦的历史著作,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中国学者蔡仪关于古巴比伦历史的专业研究论文,意味着中国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已开始与国际学界的接轨。
关键词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汉穆拉比法典 蔡仪
下载PDF
巴比伦法的人本观再探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殿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155,共8页
"人本主义与文艺复兴"早就被作为一对孪生子而固定在国内外的学术传统中,因此国内外鲜有学者在文艺复兴之前的历史时期探讨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的起源,在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在被称为专制社会最为典型的古代东方,这个论... "人本主义与文艺复兴"早就被作为一对孪生子而固定在国内外的学术传统中,因此国内外鲜有学者在文艺复兴之前的历史时期探讨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的起源,在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在被称为专制社会最为典型的古代东方,这个论题更是无法想象。文章探讨巴比伦法,尤其是其在立法精神方面所体现出的人本观,同时,进一步挖掘出了《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尊严、人性和人格权等深层次的人本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比伦法 《汉谟拉比法典》 人本观 立法精神
下载PDF
古巴比伦法官判案不援引《汉穆拉比法典》原因探析——以古巴比伦王国司法实践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国洪更 《北方论丛》 2019年第1期85-97,共13页
学界关于《汉穆拉比法典》性质的争议聚焦于该法典法律效力,究其原因在于古巴比伦王国的审判记录从未明确提及它,然而,个中原因十分复杂:首先,汉穆拉比可能在临终之际颁布了《汉穆拉比法典》,根本无暇实施,其子孙面临内忧外患,不可能强... 学界关于《汉穆拉比法典》性质的争议聚焦于该法典法律效力,究其原因在于古巴比伦王国的审判记录从未明确提及它,然而,个中原因十分复杂:首先,汉穆拉比可能在临终之际颁布了《汉穆拉比法典》,根本无暇实施,其子孙面临内忧外患,不可能强力推行它;其次,虽然汉穆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广阔区域,但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制尚未完备,地方法官和审判机构掌握相当大的司法权;再次,古巴比伦法官断案主要依据各地的惯例,有时也要遵照国王的敕令,但后者大多属于国王针对具体案件所做的指示而非普遍意义的审判原则,敕令不可能是《汉穆拉比法典》。总之,古巴比伦法官未曾援引《汉穆拉比法典》判案,既受它因政治环境而未曾广泛实施的影响,又涉及王权与地方势力在司法权方面的角力,还牵涉习惯法在司法审判中的巨大影响力,因此,古巴比伦法官断案不引用《汉穆拉比法典》并不能成为否定其性质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穆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法官 习惯法
下载PDF
古巴比伦法典与秦汉法典比较:私有奴隶制和国家公有奴隶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宇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3,共9页
通过对古巴比伦法典和秦汉法典的分析,发现古巴比伦国家处于奴隶社会的早期阶段———家庭私有奴隶制阶段,其奴隶基本上来自外族和债务,国家对本族奴隶的数量要求不大,法律处死罪犯而不是沦为奴隶,无株连罪犯亲属为奴隶法。秦汉国家处... 通过对古巴比伦法典和秦汉法典的分析,发现古巴比伦国家处于奴隶社会的早期阶段———家庭私有奴隶制阶段,其奴隶基本上来自外族和债务,国家对本族奴隶的数量要求不大,法律处死罪犯而不是沦为奴隶,无株连罪犯亲属为奴隶法。秦汉国家处于奴隶社会的高级阶段———国家公有奴隶制阶段:除了公民家庭使用私有奴隶外,奴隶制帝国还大量使用公有国家奴隶。国家奴隶来源部分为战俘,更多的是帝国刑法将犯有不同程度罪行的公民沦为不同级别的国家奴隶,没有像巴比伦那样大批处死罪人。为了防止奴隶逃亡,两河流域和中华文明奴隶社会都通过发型和肉刑给奴隶打上识别记号。秦汉国家的严酷的奴隶制法律加强了国家和君主的权力,获得大量的最低成本劳动力,由此可能开展大规模的国家水利工程和征服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奴隶 国家奴隶 奴隶记号 汉穆腊比法典 云梦竹简 二年律令
下载PDF
海商法起源之重新界定——楔形法典中的海商法
9
作者 刘耀东 李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5-99,共5页
我国海商法学者对于海商法法律规范的起源问题存有争议:或认为起源于罗德海法,或认为起源于汉穆拉比法。在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存在着人类最早的成文法典。在这些楔形法典中,竟然孕育着关于船舶碰撞、船舶租赁等海商法规范的雏形。... 我国海商法学者对于海商法法律规范的起源问题存有争议:或认为起源于罗德海法,或认为起源于汉穆拉比法。在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存在着人类最早的成文法典。在这些楔形法典中,竟然孕育着关于船舶碰撞、船舶租赁等海商法规范的雏形。这些楔形法典中的海商法规范,才是海商法的最早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商法 乌尔纳姆法典 苏美尔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
下载PDF
从民间契约看古巴比伦时期的借贷利率——兼论《汉穆腊比法典》中借贷利率的非现实性
10
作者 李海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118,共8页
古巴比伦是一个商业较发达的社会,存在着较多的动产借贷行为。大量民间借贷契约显示,古巴比伦时期存在着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借贷利率。这些借贷利率大多与《汉穆腊比法典》中规定的借贷利率不一致,法典中所规定的借贷利率并不能反映... 古巴比伦是一个商业较发达的社会,存在着较多的动产借贷行为。大量民间借贷契约显示,古巴比伦时期存在着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借贷利率。这些借贷利率大多与《汉穆腊比法典》中规定的借贷利率不一致,法典中所规定的借贷利率并不能反映当时借贷活动的实际。古巴比伦时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借贷利率,而是多种借贷利率共同使用。在研究古巴比伦时期借贷活动时,不能盲从《汉穆腊比法典》的条文规定,而要结合更多的民间借贷契约进行综合研究,这样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更加深入地还原历史、认识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比伦 借贷利率 《汉穆腊比法典》
下载PDF
古巴比伦时期女性继承权探析
11
作者 曹明玉 李静雯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52-56,共5页
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制度是考察社会经济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的指标之一。在古代西亚地区的古巴比伦时期,女性因社会和家庭地位普遍低下,对家庭遗产不具有法定继承权,多以遗嘱继承方式获得少量份额遗产,但实质上因无随意处... 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制度是考察社会经济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的指标之一。在古代西亚地区的古巴比伦时期,女性因社会和家庭地位普遍低下,对家庭遗产不具有法定继承权,多以遗嘱继承方式获得少量份额遗产,但实质上因无随意处置权而难以真正掌握这些财产的所有权。世俗女性和宗教女祭司群体,对遗产的继承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比伦时期 汉穆拉比法典 世俗女性 女祭司 继承权
下载PDF
试析《汉穆拉比法典》的文本性质
12
作者 黄悦波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3-38,共6页
我国法学界通常将《汉穆拉比法典》视为古代两河流域立法的集大成者。不过,近来一些学者却从多角度对它的性质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典,至多是一个法律文集,甚至只是一部古代普法的文学作品。有人否认它作为法律... 我国法学界通常将《汉穆拉比法典》视为古代两河流域立法的集大成者。不过,近来一些学者却从多角度对它的性质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典,至多是一个法律文集,甚至只是一部古代普法的文学作品。有人否认它作为法律的性质,认为它与希伯来圣经的律法相似,是一个社会群体的道德劝勉文本。也有人结合中国古代泰山刻石封禅的诏书,认为它是两河流域叙事传统中关于神人对话的一则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穆拉比法典》 法律文集 道德劝勉 封禅诏书
下载PDF
从《汉穆拉比法典》和土地买卖合同看古巴比伦时期的土地制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海峰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2-44,共3页
古巴比伦时期土地制度的基本格局是土地公有与土地私有并存,根据《汉穆拉比法典》及考古挖掘的大量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买卖合同对古巴比伦时期的土地制度进行了探讨,指出古巴伦时期已经存着相当成熟的土地买卖合同法。
关键词 古巴比伦 土地制度 《汉穆拉比法典》 土地买卖合同
下载PDF
古巴比伦社会中的刑罚观念
14
作者 孙婧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13期109-111,共3页
《汉穆拉比法典》在古巴比伦社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当时的古巴比伦社会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从家庭婚姻制度和同害刑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比较,探讨其独特的刑罚观念。虽然当时的法典在对家庭关系的刑罚上体现了一夫一妻制的原则... 《汉穆拉比法典》在古巴比伦社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当时的古巴比伦社会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从家庭婚姻制度和同害刑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比较,探讨其独特的刑罚观念。虽然当时的法典在对家庭关系的刑罚上体现了一夫一妻制的原则,在维护公正方面也提出了同态复仇的准则以维护公民的利益,但从实际上来看,无论是对家庭婚姻关系的裁定,还是对个人纠纷的调节,这些刑罚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比伦 汉穆拉比法典 刑罚
下载PDF
试论古巴比伦法中的财产保护原则——以《汉穆拉比法典》为中心
15
作者 韩雅杰 《科教导刊》 2018年第23期41-42,113,共3页
财产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财产的相关保护原则在古代西亚已初见端倪。通过对《汉穆拉比法典》中财产所有权、经营与交易过程中的财产保护、国家赔偿法则与财产权以及债务关系中... 财产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财产的相关保护原则在古代西亚已初见端倪。通过对《汉穆拉比法典》中财产所有权、经营与交易过程中的财产保护、国家赔偿法则与财产权以及债务关系中的财产保护原则的探讨。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在涉及私有财产的处理方式上都是十分严谨的;他们采取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手段来保障、维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其中所衍生出的契约精神与法律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比伦时期 财产 《汉穆拉比法典》
下载PDF
《汉穆拉比法典》展现的古巴比伦社会等级制度
16
作者 陈鑫 《科教文汇》 2018年第2期161-162,共2页
《汉穆拉比法典》将古巴比伦王国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维鲁",第二等级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穆什钦努",第三等级是奴隶。本文探讨了古巴比伦社会自由民内部"阿维鲁"和"... 《汉穆拉比法典》将古巴比伦王国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维鲁",第二等级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穆什钦努",第三等级是奴隶。本文探讨了古巴比伦社会自由民内部"阿维鲁"和"穆什钦努"的关系、同态复仇的阶级特性、正妻之子与女仆之子在继承权上之差别以及婚姻关系中的等级差别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比伦时期 汉穆拉比法典 等级制度
下载PDF
从民间契约看《汉穆腊比法典》的性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海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汉穆腊比法典》通常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内容完备的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法典的集大成者。但《汉穆腊比法典》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典吗?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吗?大量具有法律效力的民间契约却与法典的规... 《汉穆腊比法典》通常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内容完备的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法典的集大成者。但《汉穆腊比法典》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典吗?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吗?大量具有法律效力的民间契约却与法典的规定相悖,在世俗女儿的继承权、收养活动中对违约双方的惩罚、土地租赁中的租金比率、动产交易中的借贷利率等方面,法典的相关规定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种种迹象表明,《汉穆腊比法典》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典,而更可能是早期历史上的一些案例汇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比伦 《汉穆腊比法典》 民间契约
原文传递
TOWARDS A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18
作者 Suzannah Linton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7年第2期217-277,共61页
The prevailing narrative instructs us that human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is down to white knights from the western parts of the European continent with their codes of chivalry, or alternatively, the Swis... The prevailing narrative instructs us that human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is down to white knights from the western parts of the European continent with their codes of chivalry, or alternatively, the Swiss businessman Henri Dunant. This contribution challenges that narrative for overlooking, or being ignorant of, the way that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pproached the matter of the captured enemy fighter. Traces of some of the critical principles about humane treatment that we see in our present law can actually be found in much older societies from outside of Europe. A more accurate and representative way of understanding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can and must be crafted, with the prevailing Euro-centric account balanced with practices, cultures and faiths from elsewhere. The quest to achieve more humane treatment in armed conflict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battle of the intellect. Narratives and conceptualisations that are more inclusive, recognising and appreciating of the ways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are likely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communicating humanitarian ideals. This work adopts a new method of approaching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over time and space. This new framework of analysis uses six cross-cutting themes to facilitate a broader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nd develop a more sophisticated level of understanding. The first theme is how older and indigenous societies approached the matter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The second focuses on religions of the world, and what they teach or require. The third section examines the matter of martial practices and codes of ethics for combatants in certain societies. The fourth category engages with colonisation and decolonisation, and regulation (or non-regul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captives of war. Fifth is the issue of modernisation and the impact it has had on armed forces and fighters, including on the treatment of captives. The final issue is the shift towards formalised agreements, beginning with the first bilateral agreements and then the multilateral codification exercise that began in the mid-19th century and continues to this day. This framework for analysis leads into a final chapter, presenting a fresh and holistic view on the evolution of prisoner of war protec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t provides a different way of looking at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starting with this effort at a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Law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capture ENEMY fighters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prisoners of war humane treatment slavery ransom exchange killing abuse ancient societies indigenous people hammurabi's Code religion Christianity Islam Hinduism Judaism Buddhism Sikhism martial codes ethical codes cultural norms Japan India West Africa East Africa CRUSADES Western Europe USA Henri Dunant colonisation decolonisation wars of national liberation Geneva Conventions1949 Additional Protocol Additional Protocol context evolution modemisation codification global understanding new perspective
原文传递
徘徊于现实与理想的空地上——从《汉漠拉比法典》看古代女性的婚姻及其命运
19
作者 郑智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8-53,共6页
俄罗斯学者特洛伊茨基将人类思想史上关于婚姻状态的理论分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在深入考察人类史前文明时期女性的婚姻状况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对《汉漠拉比法典》的解读详细分析了这一时期女性的婚姻状况。以此一管之见窥视整个人类... 俄罗斯学者特洛伊茨基将人类思想史上关于婚姻状态的理论分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在深入考察人类史前文明时期女性的婚姻状况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对《汉漠拉比法典》的解读详细分析了这一时期女性的婚姻状况。以此一管之见窥视整个人类古代社会女性婚姻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从古至今,人类的婚姻制度都是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之上的,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是造成男女婚姻地位不平等的最直接原因,女性婚姻平等观念上的自觉必须以女性追求经济上的独立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漠拉比法典》 女性 婚姻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