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老官山汉墓髹漆人像足三阴脉循行考证
1
作者 程施瑞 邱科 +4 位作者 孙睿睿 张乙小 周兴兰 梁繁荣 曾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结合早期经脉相关文物文献及同墓穴出土的《天回医简·脉书·下经》,对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足太阴脉、足厥阴脉、足少阴脉进行考证,...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结合早期经脉相关文物文献及同墓穴出土的《天回医简·脉书·下经》,对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足太阴脉、足厥阴脉、足少阴脉进行考证,研究其循行方向及路径特点,对于研究早期经络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老官山汉墓 经穴髹漆人像 足三阴脉 经脉学说
下载PDF
四十年来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研究综述——研究的分期、学科分布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明茂修 张显成 《临沂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59-62,共4页
银雀山汉墓竹简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发轫期、累积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针对文献学、语言学、军事学、文字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等学科角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简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银雀山汉墓竹简的进一步研究应该注重... 银雀山汉墓竹简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发轫期、累积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针对文献学、语言学、军事学、文字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等学科角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简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银雀山汉墓竹简的进一步研究应该注重针对各部分内容及不同学科角度研究的平衡性,更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雀山汉墓竹简 研究分期 学科分布 研究展望
下载PDF
顾颉刚:新中国建立后的学术定位及其最后遗憾
3
作者 张京华 《云梦学刊》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顾颉刚先生创建“古史辨派”,从20到40年代经历了由实验主义到今文家言,由经学到史料学,再由史料学到神话学的转变过程。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作为学术主流的“古史辨派”已经消失,但顾颉刚个人的疑古辨伪方向始终未变。从中国考古学的角... 顾颉刚先生创建“古史辨派”,从20到40年代经历了由实验主义到今文家言,由经学到史料学,再由史料学到神话学的转变过程。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作为学术主流的“古史辨派”已经消失,但顾颉刚个人的疑古辨伪方向始终未变。从中国考古学的角度观察,顾颉刚对考古学的过于熟知,导致了他对考古学的冷漠态度,并最终导致了他古史研究的重要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派 考古学 银雀山汉墓 出土简帛
下载PDF
桑愉和他的篆刻艺术
4
作者 张郁明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1-36,共6页
桑愉是我国20世纪后50年凸现的杰出的篆刻家之一,因过世较早,对其篆刻艺术的研究不多。本文钩沉了桑愉的生平、交游,历史地阐发其美学思想,揭示其以汉金文为基点、以“方刀治印”为特质,与黟山派拉开距离、自树一帜的艰苦过程,探讨了其... 桑愉是我国20世纪后50年凸现的杰出的篆刻家之一,因过世较早,对其篆刻艺术的研究不多。本文钩沉了桑愉的生平、交游,历史地阐发其美学思想,揭示其以汉金文为基点、以“方刀治印”为特质,与黟山派拉开距离、自树一帜的艰苦过程,探讨了其艺术作品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黟山派 汉金文 方刀治印 开派
下载PDF
银雀山汉墓竹简的语言学研究——四十年来银雀山汉墓竹简的整理与研究综述之二
5
作者 明茂修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银雀山汉墓竹简具有极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无论对银雀山汉墓竹简本身,还是对于整个汉语史,这些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也存在研究方法有待革新、研究内容亟须扩展和学科交叉研究欠... 银雀山汉墓竹简具有极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无论对银雀山汉墓竹简本身,还是对于整个汉语史,这些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也存在研究方法有待革新、研究内容亟须扩展和学科交叉研究欠缺等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雀山汉墓竹简 语言学研究 综述
下载PDF
银雀山汉墓竹简文献学研究综述
6
作者 明茂修 《滨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40多年来,银雀山汉墓竹简的文献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银雀山汉墓竹简的简文大部分得到了很好的整理与释读,深入挖掘了其蕴藏的巨大文献学价值。对银雀山汉墓竹简原简文字和释文的校勘越来越精微,可以使得释文无限接近原简文字。但... 40多年来,银雀山汉墓竹简的文献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银雀山汉墓竹简的简文大部分得到了很好的整理与释读,深入挖掘了其蕴藏的巨大文献学价值。对银雀山汉墓竹简原简文字和释文的校勘越来越精微,可以使得释文无限接近原简文字。但这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今后还应该继续加强基础性的整理与释读工作,并进行更为详细的校勘,也要在版本、辨伪等方面更多地与传世文献的研究相结合,共同促进银雀山汉墓竹简的文献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雀山汉墓竹简 文献学 校勘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目录 版本
下载PDF
银雀山汉简《尉缭子》字词杂考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小文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2-85,共4页
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发现,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拟对银雀山汉简《尉缭子》中的四个词语进行考察:丧纪、曲胜、佻战、榑,并试图发掘其作为“同时资料”所具有的语料价值。
关键词 《尉缭子》 银雀山 汉简 字词 汉语史研究 语料价值 词语
下载PDF
《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拾补——以《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为例
8
作者 文武 李敬川 刘小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55-158,共4页
《银雀山汉墓竹简》同其它出土文献一样,缺损情况也较为严重。但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无人增删、窜改,文献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貌,因而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本文基于《银雀山汉墓简》(壹)语料,为《汉语大词典》补充了若干语例。
关键词 《银雀山汉墓简》(壹) 《汉语大词典》 语例
下载PDF
大云山汉墓彩绘漆耳杯胎体病害处置 被引量:1
9
作者 易飞 阎红衣 胡佳佳 《中国生漆》 2022年第4期38-40,共3页
江苏盱眙县大云山汉墓中出土的汉代彩绘漆耳杯存在变形、饱水、断裂等多种病害,其中变形病害严重影响了文物的整体形貌。本文介绍了对其进行清洗、脱水、矫形、定形等技术处置流程,经处理后文物形状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 大云山汉墓 漆耳杯 夹纻胎 矫形
下载PDF
结合出土文献研究秦汉时期古典针灸理论体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雨欣 杨必安 《河南中医》 202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及两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研究后世针灸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典针灸中蕴含三大理论体系,包括五行体系、卫气体系和阴阳体系...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及两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研究后世针灸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典针灸中蕴含三大理论体系,包括五行体系、卫气体系和阴阳体系。五行体系以五脏病为核心,脉色合参,或从经验效穴,或从经脉取穴为治;卫气体系以卫气循行、输布为核心,"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治疗或取经脉之荥穴、输穴,或从气街论治。阴阳体系谨守经脉之偏盛偏衰,脉证合参,判断病脉,以针刺调其阴阳平衡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脉书》 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 《难经》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 五行体系 卫气体系 阴阳体系
下载PDF
银雀山汉墓的年代与墓主人考略
11
作者 高友谦 《滨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7-34,共8页
银雀山一号墓的年代应为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至元狩五年(前118年)三月;二号墓的年代应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三、四号墓的年代应早于元光元年;一至六号墓应是一个家族墓群,该家族的国属和里籍为西汉城阳国(后属东海郡)开阳县;... 银雀山一号墓的年代应为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至元狩五年(前118年)三月;二号墓的年代应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三、四号墓的年代应早于元光元年;一至六号墓应是一个家族墓群,该家族的国属和里籍为西汉城阳国(后属东海郡)开阳县;该家族的姓氏为“司马”,二号墓主姓“召(邵)”,四号墓主姓“门”;一号和三号墓主的身份都是城阳国的军官;一号墓中之所以随葬大量兵书,可能和当时淮南王、衡山王之狱引起的紧张局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雀山汉墓 年代 墓主人 国属 里籍 姓氏 身份
下载PDF
墓葬汉画中的“生命”美学
12
作者 高梓梅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6,共6页
出土的墓葬汉画鲜活、灵动,无论腾空奔驰的骏马,交尾的伏羲女娲,或是美妙的舞乐百戏等,无不跳动着生命的音符,给人以活力和美感。一幅幅画像蕴含着“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生存意识和以生命为美的生命美学观。在生命的自由活动... 出土的墓葬汉画鲜活、灵动,无论腾空奔驰的骏马,交尾的伏羲女娲,或是美妙的舞乐百戏等,无不跳动着生命的音符,给人以活力和美感。一幅幅画像蕴含着“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生存意识和以生命为美的生命美学观。在生命的自由活动中,人类可冲破生命的时空局限,或吃药升仙,或死后灵魂升仙,生命长存,体现的都是对生命的维护。因此,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相生,共同构成了汉代生命美学的文化底蕴,昭示着人类对生命的爱护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汉画 生命美学 天人合一 阴阳相生
下载PDF
《银雀山汉墓竹简[贰]》释文补正
13
作者 马克冬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8-92,共5页
通过对《银雀山汉墓竹简[贰]》释文、图版和摹本的认真校核,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微疵,主要有四类:一是隶定错误,计6条;二是释读不统一,计7条;三是标点不当,计10条;四是注释有误,计4条,凡27条。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错误之处逐一予以补正。
关键词 《银雀山汉墓竹简[贰]》 隶定 释读 标点 注释
下载PDF
西汉长安的公共空间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子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83,共12页
从西汉史可见都城长安"千余人"集会,"守阙上书"的情景。"阙下"曾经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而宫阙前特殊事件的发生,"吏民聚观者"甚至可达"数万人",也说明这里有规模可观的空间。民... 从西汉史可见都城长安"千余人"集会,"守阙上书"的情景。"阙下"曾经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而宫阙前特殊事件的发生,"吏民聚观者"甚至可达"数万人",也说明这里有规模可观的空间。民众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公共活动的空间是"市"。刘据在"巫蛊之祸"时曾经策动"市"的群众"数万人"与丞相军激战。"里巷仟佰"也曾经成为民众"聚会"场所。而礼制建筑区也有相当宽阔的空地。不过这是不允许民间活动使用的空间。总体说来,西汉长安宫殿区的宏大规模,使得普通居民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压抑,而公共活动空间相对有限,使得都市功能的实现,不得不以诸陵邑作为补充。考察西汉长安和东汉洛阳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可以发现公共空间的区别。东汉洛阳已经有空间更为充裕的公众活动场所。城市史进程中都会职能和交往条件的这一重要变化,也体现了汉代都市社会构成形式和社会生活形态的若干历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长安 公共空间 街巷 诸陵
原文传递
试论汉代石阙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顾大志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5-92,共8页
石阙作为一种模型化建筑,其出现的时间可早至西汉晚期,源头或可追溯至西汉早中期墓前设立的楬、柱等物。通过对早期石阙的梳理,可见其在形态上有从柱形阙向仿木构形石阙发展的趋势。石阙的演化发展,是汉代丧葬制度逐渐松弛、踰制之风日... 石阙作为一种模型化建筑,其出现的时间可早至西汉晚期,源头或可追溯至西汉早中期墓前设立的楬、柱等物。通过对早期石阙的梳理,可见其在形态上有从柱形阙向仿木构形石阙发展的趋势。石阙的演化发展,是汉代丧葬制度逐渐松弛、踰制之风日益盛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阙 桓表 汉代石刻 墓外设施
原文传递
新乡凤凰山战国两汉墓地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习祥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49,共4页
新乡凤凰山战国两汉墓葬分布密集,墓地布局经过严密设计。战国时期墓葬形制主要为土坑竖穴墓。两汉时期墓葬形制为土洞墓和砖室墓两种,墓地划分若干区域,推测每个区域为家族墓地区。
关键词 凤凰山 战国两汉墓 区域 家族
原文传递
成都天回老官山汉简的现场提取和室内清理
17
作者 肖嶙 吴昊 +4 位作者 杨弢 肖玉军(文/绘图) 武家璧 金陵(照相) 曾帆(照相)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57,共14页
2012~2013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发掘了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发现一批竹简。按事先制定的预案,采用“托板插入法”现场提取整堆竹简,进入实验室内清理,依照冲淤、采样、照像、绘图、分区、编号、剥离、... 2012~2013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发掘了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发现一批竹简。按事先制定的预案,采用“托板插入法”现场提取整堆竹简,进入实验室内清理,依照冲淤、采样、照像、绘图、分区、编号、剥离、提取和置定竹简等步骤,全面采集和记录了出土竹简的相关信息。初步统计老官山M3出土竹简930支。最初据堆积状况将北Ⅱ底室744支竹简分为四区七卷竹书,然后利用红外扫描照片、按区分最小单位原则,又将七卷细分为九部书。最后将全部医简内容合并为五部扁鹊学派医书,以及其他内容简共七部竹书:(一)《五色诊病》,(二)《脉书上经》,(三)《禁方》,(四)《脉书下经》,(五)《刺数》,(六)《法令》,(七)《医马书》。此次竹简考古现场提取和实验室清理是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古文字和医史研究多学科协作的一次成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官山汉墓 竹简 现场提取 实验室考古 扁鹊学派医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