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oess-paleosol sequences:Comparison betwee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and Weihe river valleys,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BIAN Hongyan PANG Jiangli +1 位作者 HUANG Chunchang ZHOU Yal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95-108,共14页
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and Weihe river valleyswhich are located in the semi-humid temperate zone and humid subtropic... 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and Weihe river valleyswhich are located in the semi-humid temperate zone and humid subtropical zonerespectively. The Mituosi(MTS) profil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valley and the Yaohecun(YHC) profile in the Weihe River valley were selected for this comparative research. The stratigraphic characteristicscomposition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leaching rates of Ca and Namobility of major elementsand transport features of Na and Fe were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depth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profiles. This study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in two regions are quite similar to the average composition of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UCC)indicating that the loess in the two regions came from multiple sources and was mixed well. Thereforethe loess in the two regions is considered aeolian loess.(2) Compared with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 in the Weihe River valley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valley features a darker color; a higher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 value; higher leaching rates of Na and Ca; higher migration ratio(relative to K) of AlSiMgand Na; and lower migration ratio of Fe and Ca. This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 in the humid subtropical environment experienced stronger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than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 in the semi-humid temperate zone.(3) Both the YHC profile and MTS profile record a period of climate deterioration at 6000–5000 a BP. The period punctuated the mid-Holocene Climatic Optimum(8500–3100 a BP)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paleosol sequence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hanjiang and Weihe river valleys
原文传递
20世纪30年代湖北汉江流域的农业改良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长义 徐凯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1-356,共6页
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特大水灾,使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村经济遭受空前破坏。为扭转农业日趋萧条的局面,在国内工商界和农业院校的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和湖北地方政府在汉江流域修复水利设施、推广优良品种、建立合作组织、整顿田赋积弊,... 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特大水灾,使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村经济遭受空前破坏。为扭转农业日趋萧条的局面,在国内工商界和农业院校的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和湖北地方政府在汉江流域修复水利设施、推广优良品种、建立合作组织、整顿田赋积弊,这一系列农业改良措施,使处于困境中的汉江流域农村经济得到短暂的恢复,为全民族抗战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湖北 汉江流域 农业改良
下载PDF
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涝灾害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姬霖 查小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90-95,共6页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了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探讨了该时期洪涝灾害的成因,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汉江上游历史洪涝灾害的发生规律提供了参考,对汉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现代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了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探讨了该时期洪涝灾害的成因,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汉江上游历史洪涝灾害的发生规律提供了参考,对汉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现代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上游 东汉时期 洪涝灾害 影响 成因
下载PDF
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水事件的文献记录 被引量:4
4
作者 卢越 查小春 +2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赵英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9-494,共6页
通过对汉江上游辽瓦店(LWD)、前坊村(QFC)、庹家洲(TJZ)全新世沉积剖面分析,判定在1 900~1 700a B.P.的东汉时期(25—220 A.D.),汉江上游有发生过洪水事件的记录。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说明东汉时期确实为洪水灾害频... 通过对汉江上游辽瓦店(LWD)、前坊村(QFC)、庹家洲(TJZ)全新世沉积剖面分析,判定在1 900~1 700a B.P.的东汉时期(25—220 A.D.),汉江上游有发生过洪水事件的记录。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说明东汉时期确实为洪水灾害频发时期。对洪水灾害的气候背景分析表明:东汉时期汉江上游地区的气候恶化转折,气候状态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导致了汉江上游的洪涝灾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时期 洪水灾害 文献记录 汉江上游
原文传递
汉江上游黄坪村段东汉时期古洪水水文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树伟 庞奖励 +3 位作者 黄春长 周亚利 查小春 李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7-332,共6页
对汉江上游郧县黄坪村剖面的沉积学特征及所在河段地貌进行了研究。发现剖面中夹有典型古洪水沉积物,其记录了发生于19.0~1700aB.P的古洪水事件。根据水文学和沉积学原理,利用尖灭点法和SWD厚度与含沙量关系法恢复的古洪水行洪水位... 对汉江上游郧县黄坪村剖面的沉积学特征及所在河段地貌进行了研究。发现剖面中夹有典型古洪水沉积物,其记录了发生于19.0~1700aB.P的古洪水事件。根据水文学和沉积学原理,利用尖灭点法和SWD厚度与含沙量关系法恢复的古洪水行洪水位高程分别为154.95和156.85m,用比降法恢复的古洪水洪峰流量为65320和74442m^3/s。根据2011年汉江洪水洪峰痕迹高程用相同方法反推洪水流量,用Baker提出的河流流域面积与洪水洪峰流量关系进行了验证,证实所恢复的古洪水洪峰流量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 东汉时期 汉江上游 黄坪村
原文传递
汉江上游沉积记录的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考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查小春 黄春长 +2 位作者 庞奖励 姬霖 王光朋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34-1644,共11页
总结近年来在汉江上游古洪水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洪水模拟计算方法,对汉江上游6个沉积剖面纪录的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进行了年代考证和洪水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文献记载的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水影响范围、强度... 总结近年来在汉江上游古洪水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洪水模拟计算方法,对汉江上游6个沉积剖面纪录的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进行了年代考证和洪水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文献记载的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水影响范围、强度和程度,以及结合洪痕沉积规律,在时间上考证认为这6个沉积剖面记录的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可能是东汉建安二年(197年)九月的一次特大洪水事件。选取合适的河槽横断面和糙率系数,采用HEC-RAS模型对距离较近的4个沉积面记录的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进行洪水模拟计算,模拟洪水位与各剖面依据古洪水SWD恢复的洪水位误差在-0.18%~0.25%,而且模拟的1983年洪水位与剖面及其附近发现的1983年洪痕水位误差小于0.25%,说明洪水模拟计算选取的河槽横断面和水文参数准确、可靠,从洪水模拟计算的角度也说明了汉江上游沉积记录的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可能为一次特大洪水事件。该研究结果不仅延长了汉江上游洪水序列,而且也为汉江上游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等提供重要的水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事件 沉积记录 东汉时期 汉江上游 考证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