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注释性书目述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国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73,共5页
注释性书目和提要性书目、题录性书目一起构成古典书目的三大类型 ,但是目录学界一直缺乏对于注释性书目的认知和界定 ,造成了诸多误解。注释性书目源远流长 ,有效地揭示了文献信息 ,检索更为便捷 ,使书目更加工具书化 ;作为一种书目编... 注释性书目和提要性书目、题录性书目一起构成古典书目的三大类型 ,但是目录学界一直缺乏对于注释性书目的认知和界定 ,造成了诸多误解。注释性书目源远流长 ,有效地揭示了文献信息 ,检索更为便捷 ,使书目更加工具书化 ;作为一种书目编纂传统 ,注释性书目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释性书目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古典目录学 书目方法论 起源 发展 中国
下载PDF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蠡测——以《诸子略》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齐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117,共7页
《汉书.艺文志》历来为学者所重视,有关研究著作甚多,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后出转精。该著强调《汉志》是一部汉代学者校雠东汉以前文献后的学术编目,只有从社会政教的角度去"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才能对《汉志》的著录体... 《汉书.艺文志》历来为学者所重视,有关研究著作甚多,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后出转精。该著强调《汉志》是一部汉代学者校雠东汉以前文献后的学术编目,只有从社会政教的角度去"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才能对《汉志》的著录体例有透彻理解。如《汉志.诸子略》各家的书目著录便反映着各家的学术发展史,而小说家书目之著录突出了小说家与黄老道家和汉代方士的关系,符合汉代小说家特点和作品实际。因此,《通释》对于学习和研读《汉志》,考察东汉以前文献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通释》 诸子略 小说家
下载PDF
政统与道统之间:传统目录学体系建构的政治基础与道德基础 被引量:3
3
作者 温庆新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汉志》等书目最初是受彼时朝廷旨意"典校祕书"且"因校书而叙目录"的结果,期以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的。在政教意图的指导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成为传统书目体现政教意图的主要书写... 《汉志》等书目最初是受彼时朝廷旨意"典校祕书"且"因校书而叙目录"的结果,期以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的。在政教意图的指导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成为传统书目体现政教意图的主要书写范式,从而规定目录学者的职责。不同时期的目录学编纂者藉此不断调整,以使所编书目成为沟通统治阶级的政教意图与学术思想之间的重要媒介,为该时期的政权统治服务。而人伦道德、"风俗人心"作为传统目录学体系建构的道德基础,又建构了以政教意图为主导的体系所需要的践行机制,使目录学著述能够承担起满足"时君世主"的需求与引导"风俗人心"的政治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目录学 政治基础 道德基础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
下载PDF
历代《汉书艺文志》研究述略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锦春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7-71,共5页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性史志目录,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历来不乏研究者。本文试对历代《汉书艺文志》的研究情况进行评述,对有关代表性研究论著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寻绎历代《汉志》研究的发展趋势,推动学术的发展。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研究 评述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尊儒概说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杰 黄鹏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8,共3页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由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易》置于群经之首,《六艺略》置于十志之首,又将"儒家"置于《诸子略》之首,可见班固对儒家的重视,也充...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由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易》置于群经之首,《六艺略》置于十志之首,又将"儒家"置于《诸子略》之首,可见班固对儒家的重视,也充分体现出他的尊儒思想。本文从《汉书·艺文志》的诞生背景、所列儒家著作的编排次序逐一分析其中的尊儒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儒家 六艺略 尊儒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的主旨及其文学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朝富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458-461,共4页
与汉代经学大一统的学术格局对应,《汉书.艺文志》建立了严密的"载道"体系,"六艺"对其他各略具有规范意义,"诗赋"略的划分使"文学"的类别属性首次得到揭示,其又被划归于"载道"体系当... 与汉代经学大一统的学术格局对应,《汉书.艺文志》建立了严密的"载道"体系,"六艺"对其他各略具有规范意义,"诗赋"略的划分使"文学"的类别属性首次得到揭示,其又被划归于"载道"体系当中,使"文"与"经"(道)发生了事实上的联系,奠定了"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经” 《汉书·艺文志》 主旨 影响
下载PDF
《汉志》与《隋志》的道家文献目录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建娥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47-50,共4页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的道家文献有很大的差异,二者在数量、种类、形式、收录标准、注解等方面的不同,体现了道家的影响从黄老道家向老庄之学的演化。
关键词 《汉志》 《隋志》 道家文献 差异 演变
下载PDF
从诸子学说到小说文体——论《汉志》“小说家”的文体演变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4-67,73,共5页
先秦至西汉时期,"说"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内涵复杂的概念,它的愉悦义与言说义两个义项影响了人们对《汉志》"小说家"的理解。《汉志》"诸子略"中的诸子十家作品,唯有小说作品多以"说"命名。《... 先秦至西汉时期,"说"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内涵复杂的概念,它的愉悦义与言说义两个义项影响了人们对《汉志》"小说家"的理解。《汉志》"诸子略"中的诸子十家作品,唯有小说作品多以"说"命名。《汉志》以"小说家"来概括这部分作品,采用的主要是"说"的"学说义"。对书籍文体特征的认识,使《汉志》中"小说家"的"说"又成为了文体概念,小说也逐渐从诸子小说向小说文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 诸子小说 小说文体 刘勰 桓谭
下载PDF
论《庄子·天下篇》与《汉书·艺文志》之学术分野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海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4,共7页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历史背景与学术话语的不同,评论诸子的学术视野与思想宗旨不同,故《天下篇》立足于"道术"以品骘诸子,而《艺文志》以"方术"胪列百家,以致形成二者迥然不同的学术分野,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天下篇》 《汉书·艺文志》 诸子 百家 学术史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研究三札
10
作者 徐光明 孙振田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6-50,共5页
《汉书·艺文志》之《易》类等并无"蒙省"的著录方式,《易》类是以类别划分的形式进行著录的,每一个类别都以标志性的书籍或书籍体裁为类名,并围绕着这一类名著录相关的书籍;《春秋》类著录的《太史公》4篇与《太史公》13... 《汉书·艺文志》之《易》类等并无"蒙省"的著录方式,《易》类是以类别划分的形式进行著录的,每一个类别都以标志性的书籍或书籍体裁为类名,并围绕着这一类名著录相关的书籍;《春秋》类著录的《太史公》4篇与《太史公》130篇中的相应之篇有重复,这4篇的著录不是"别裁",而是刘向误著录于《春秋》类中的,然后再被刘歆著录于《七略》之《春秋》类中;《诗赋略》杂赋类著录的《客主赋》的题名脱一"杂"字,歌诗类著录的《河南周歌声曲折》的题名则脱一"诗"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蒙省 《太史公》4篇 重复 误著录 《客主赋》 脱文
下载PDF
先秦两汉传世文献中“扁鹊”内容考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净秋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5期385-399,共15页
扁鹊是著录于传世文献中的著名医家,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成文之后,对其所作考辨历代频出,然争议至今不绝。不难发现:先秦两汉之时"扁鹊"已广泛进入大众传播视域,成为口谈、笔录的重要对象;传世文献中,扁鹊形象多见... 扁鹊是著录于传世文献中的著名医家,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成文之后,对其所作考辨历代频出,然争议至今不绝。不难发现:先秦两汉之时"扁鹊"已广泛进入大众传播视域,成为口谈、笔录的重要对象;传世文献中,扁鹊形象多见于子部书,且相关故事均为寓言;世人多以扁鹊设譬作比,借此阐述个人观点。由《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书名命名方式出发,可证"扁鹊"实为上古神医之名。有关扁鹊之医书则多为伪托之作,鉴于文献的缺乏,其内容、传播不可确考。司马迁《扁鹊列传》当为扁鹊形象集大成之作,然囿于文献本身的复杂面貌、当时文史不分的史学风尚,以及史迁撰史原则、个人趣味、审美取向,《扁鹊列传》呈现出了内在的矛盾与龃龉、书写上的困境与序列上的折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鹊 《史记》 《汉书·艺文志》 传世文献
下载PDF
学术流派的盛衰与各科知识的消长——论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的知识考古(上)
12
作者 戴建业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4,共11页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经由对《汉志》所载典籍的叙录,追溯了六经的经典化历程和权力—知识话语的形成,探寻了各学术流派兴盛与衰微的动因,并进而考索了各科知识产生与消亡的社会语境。典籍在古代是最重要的知识载体,《汉书艺文志通...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经由对《汉志》所载典籍的叙录,追溯了六经的经典化历程和权力—知识话语的形成,探寻了各学术流派兴盛与衰微的动因,并进而考索了各科知识产生与消亡的社会语境。典籍在古代是最重要的知识载体,《汉书艺文志通释》对典籍的叙录考辨,自然也就成了别具一格的知识考古,本文阐释了校雠学这种知识考古的形式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 学术知识 校雠学 张舜徽 《汉书艺文志通释》
下载PDF
辨体·辨义·辨人·辨伪——论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的知识考古(下)
13
作者 戴建业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3,共10页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通过叙录解题,对《汉志》所载典籍进行了辨体、辨义、辨人与辨伪,考辨了《汉志》典籍各种独特的知识形态和存在方式,因而这种叙录解题构成了别具特色的知识考古,本文阐述了校雠学这一知识考古的形式与特点。
关键词 知识考古 校雠学 张舜徽 《汉书艺文志通释》
下载PDF
论《隋书·经籍志》对《汉书·艺文志》的超越
14
作者 张琼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3,共4页
《隋书·经籍志》既承续了《汉书·艺文志》的优良传统,又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对《汉书·艺文志》的超越。它确立了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体例上更为统一,具备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是一部后出转精的目录学著作。了解《隋书·... 《隋书·经籍志》既承续了《汉书·艺文志》的优良传统,又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对《汉书·艺文志》的超越。它确立了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体例上更为统一,具备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是一部后出转精的目录学著作。了解《隋书·经籍志》对《汉书·艺文志》的超越,有助于正确认识《隋书·经籍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经籍志》 《汉书·艺文志》 传承超越
下载PDF
张舜徽先生《汉书·艺文志》研究的成就和不足
15
作者 许刚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6年第4期76-80,F0003,共6页
张舜徽先生对《汉书.艺文志》极为重视,其《汉书艺文志通释》一书是迄今为止《汉志》传统目录学研究的最后一次成果集结。文章对其成就略作论述,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 张舜徽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通释》 目录学
下载PDF
从《汉书·艺文志》看西汉阴阳家的衍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奉先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6-71,共6页
阴阳家作为先秦诸子学派中的一家,曾经被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排列于诸学派之首,可见其地位之重要。然而自战国末年起,诸子百家学说开始出现调和、杂糅趋势,至西汉,道家、儒家思想先后受到统治阶层重视,阴阳家学说为适应现实的需要... 阴阳家作为先秦诸子学派中的一家,曾经被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排列于诸学派之首,可见其地位之重要。然而自战国末年起,诸子百家学说开始出现调和、杂糅趋势,至西汉,道家、儒家思想先后受到统治阶层重视,阴阳家学说为适应现实的需要,发生重大转型,逐渐渗透到道家、儒家、兵家学说及数术、医学等研究领域。试结合《汉书·艺文志》对先秦、西汉著作的著录情况,考察阴阳家学说在西汉的分流与衍化,及其对西汉政权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阴阳家 五行学说 汉代政治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中赋之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兴华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5-78,共4页
《汉书·艺文志》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志书目,有着极其重要的目录学价值,纵观其"七略"叙述与分类,便是一册有关目录的书目。本文结合前人观点以及《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学价值,对其中的诗赋略之赋的分类进行探讨与... 《汉书·艺文志》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志书目,有着极其重要的目录学价值,纵观其"七略"叙述与分类,便是一册有关目录的书目。本文结合前人观点以及《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学价值,对其中的诗赋略之赋的分类进行探讨与研究,并作简要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诗赋略 赋的分类
下载PDF
从《隋志》集部与《汉志》诗赋略之比较看文学观念的演变
18
作者 赵文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班固编撰《汉书·艺文志》诗赋略,首次将文学文献单独著录,其作为文学目录的肇始,对之后文学目录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后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其中集部与经、史、子部的并立为文学文献的... 班固编撰《汉书·艺文志》诗赋略,首次将文学文献单独著录,其作为文学目录的肇始,对之后文学目录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后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其中集部与经、史、子部的并立为文学文献的独立发展指明了方向。而《汉志》诗赋略与《隋志》集部在文学史叙述、文体收录和分类标准上的不同,恰与自汉以降至有唐一代之文学观、文体观和文学史观的发展演变相呼应。这三方面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文学观念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 《隋书·经籍志》集部 文学观 演变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儒家”杂说
19
作者 贺灵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5-47,66,共4页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是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儒家列于《诸子略》十家之首,可见刘氏父子和班固对儒家的重视。文章就"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儒家、孔子与...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是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儒家列于《诸子略》十家之首,可见刘氏父子和班固对儒家的重视。文章就"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儒家、孔子与六经之关系逐一梳理各家之言,择善而从,兼发己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儒家 六经 杂说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小说略论
20
作者 吴忠耘 沈曙东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75-76,共2页
"小说"最初并不是一个稳固的概念,而是一种价值判断,指理论价值低的学说。在《汉书.艺文志》中,"小说"仍然延续了先秦的这种价值上的判断,用以指方士们为了谋取利禄而依托古人所作的"鄙薄"、"价值低... "小说"最初并不是一个稳固的概念,而是一种价值判断,指理论价值低的学说。在《汉书.艺文志》中,"小说"仍然延续了先秦的这种价值上的判断,用以指方士们为了谋取利禄而依托古人所作的"鄙薄"、"价值低"的作品。同时,方士们的这些作品还被列为诸子十家中的一家,这实际上也就增强了对"小说"在文体上的判断,使得"小说"作为一个文体概念稳固下来了。《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是价值判断和文体判断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小说 文体判断 价值判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