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生成与人工的协同设计——以中亚文化融入汉画像图式的交互定制产品为例
1
作者 程坤 顾朝晖 《湖南包装》 202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为探讨AI生成技术的人工使用,采用了文献调研法、数据分析与关联研究法。以中国古代汉朝著名的神道石阙画像石图式为素材,析出丝绸之路中多元文化交汇点的中亚文化图式元素,以可定制化并与用户交互完成的文创产品——虚拟交互AR产品赋... 为探讨AI生成技术的人工使用,采用了文献调研法、数据分析与关联研究法。以中国古代汉朝著名的神道石阙画像石图式为素材,析出丝绸之路中多元文化交汇点的中亚文化图式元素,以可定制化并与用户交互完成的文创产品——虚拟交互AR产品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为科技注入温度,最终目的是把人类拥有的系统式创作能力的上限向上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文化 汉画像图式 生成设计 人工协同 定制化设计
下载PDF
秦汉时人视阈中的犬
2
作者 宋艳萍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3年第2期97-112,159,共17页
犬与狗,同实异名。犬分为田犬、吠犬、食犬3类,在秦汉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犬是秦汉时期祭祀的牺牲之一,祭门、祭行等皆用犬。犬还参与到巫术等神秘文化之中。“犬祸”与人间灾难密切相关,从而渗透到政治生活之中。汉代画像中有... 犬与狗,同实异名。犬分为田犬、吠犬、食犬3类,在秦汉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犬是秦汉时期祭祀的牺牲之一,祭门、祭行等皆用犬。犬还参与到巫术等神秘文化之中。“犬祸”与人间灾难密切相关,从而渗透到政治生活之中。汉代画像中有很多犬形象,不仅现实生活画面中有犬,神仙世界中亦出现犬形象,这是汉代人将犬神圣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习俗 汉代画像
下载PDF
胡汉食俗的交融:唐都长安的餐饮业
3
作者 王永平 《吕梁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3-46,共14页
随着中古丝绸之路的空前畅通与中外文明交流的日益频繁,唐都长安作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服务业非常发达,其中餐饮业尤其繁荣。长安的“胡店”、旗亭、酒肆、饭馆以及许多临街摆设的饮食摊点和沿街叫... 随着中古丝绸之路的空前畅通与中外文明交流的日益频繁,唐都长安作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服务业非常发达,其中餐饮业尤其繁荣。长安的“胡店”、旗亭、酒肆、饭馆以及许多临街摆设的饮食摊点和沿街叫卖的游商小贩星罗棋布,胡汉兼容的烹饪技术和餐饮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许多具有浓郁特色的菜肴和风味小吃。长安餐饮业的繁荣主要得益于胡汉饮食文化和南北餐饮习俗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另外,以胡汉食客共同构成的城市庞大消费群体也是支撑长安餐饮业繁荣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餐饮业 唐代饮食 胡汉食俗
下载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雁窝池汉墓发掘简报
4
作者 王晓阳 沈刚(图) 王静竹(文/图/摄) 《草原文物》 2023年第2期36-47,共12页
雁窝池墓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雁窝池村西南。为配合乌玛高速惠农段的建设,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清理了5座汉代砖室墓,出土陶、石、铜、铁等各类遗物60余件,为了解惠农以及石嘴山地区两汉时... 雁窝池墓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雁窝池村西南。为配合乌玛高速惠农段的建设,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清理了5座汉代砖室墓,出土陶、石、铜、铁等各类遗物60余件,为了解惠农以及石嘴山地区两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窝池村 汉墓 两汉时期 墓葬习俗
下载PDF
壮汉婚俗词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李聪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9-45,共7页
风俗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模式,内容极其丰富,形式非常多样。它能够反映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社会物质生活、精神文明和民族性格。其中,婚俗文化更是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为探究壮汉两族婚俗背后的差... 风俗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模式,内容极其丰富,形式非常多样。它能够反映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社会物质生活、精神文明和民族性格。其中,婚俗文化更是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为探究壮汉两族婚俗背后的差异和原因,从壮汉对比的角度,将壮汉两族的婚俗词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汉族 婚俗词 文化
下载PDF
榕台汉族传统婚俗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1期99-102,共4页
榕台地缘相近,血缘相连,有着许多共同的民俗习惯,其中婚俗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和文化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该文通过比较榕台共有的汉族传统婚俗喜娘文化的特征,归纳其“喝诗”文化的共同特点,分析榕台两地基本一致的汉... 榕台地缘相近,血缘相连,有着许多共同的民俗习惯,其中婚俗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和文化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该文通过比较榕台共有的汉族传统婚俗喜娘文化的特征,归纳其“喝诗”文化的共同特点,分析榕台两地基本一致的汉族传统婚姻礼仪现象,解析婚俗变迁的鲜明共性,阐明榕台汉族传统婚俗同根同源的本质是悠久深厚的中华文明及中国文化的积淀,其优秀文化内涵已深深镌刻在福州民众和台湾同胞的血脉中,共同映现着富于中华文化特征的社会生活面貌。深入研究榕台婚俗,对增进文化认同、促进同胞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台 汉族传统婚俗 喜娘文化 婚俗文化内涵 同根同源 中华文化
下载PDF
西汉水上游乞巧节俗源考流变及基因图谱构建——基于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
7
作者 李金峰 时书霞 徐燕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7-121,127,共6页
乞巧节俗缘起于先秦时期的星辰崇拜、女神信仰、秦人遗风,历经秦汉、唐宋、明清,这一古老节俗如今正面临消弭的困境。通过对陇东南地区西和、礼县一带乞巧节俗的考察,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交叉方法,探寻乞巧节俗渊源及节... 乞巧节俗缘起于先秦时期的星辰崇拜、女神信仰、秦人遗风,历经秦汉、唐宋、明清,这一古老节俗如今正面临消弭的困境。通过对陇东南地区西和、礼县一带乞巧节俗的考察,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交叉方法,探寻乞巧节俗渊源及节俗活动历史流变,归纳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乞巧节俗的民俗意象和风物特征,试图构建乞巧节俗基因图谱。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挖掘乞巧节俗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乞巧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水上游 乞巧节俗 基因图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两汉时期的丧葬礼俗考略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仁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84,共3页
两汉时期的丧葬礼俗反映了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些特点。儒家的三年之丧在社会上并不流行。对鬼神的迷信和孝观念的盛行使两汉兴起了厚葬之风。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出现了封建的家族墓地。对祖先的祭祀在民间盛行 ,并出现了祭祀的场所——... 两汉时期的丧葬礼俗反映了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些特点。儒家的三年之丧在社会上并不流行。对鬼神的迷信和孝观念的盛行使两汉兴起了厚葬之风。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出现了封建的家族墓地。对祖先的祭祀在民间盛行 ,并出现了祭祀的场所———祠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丧葬 礼俗
下载PDF
东北汉族民俗文化构成及其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颇 黄云鹤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4-47,共4页
东北汉族民俗文化是由关内移民文化、东北原住地少数民族文化和外域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共同构成的,是多种民俗的集合体。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元素相互影响、吸收和共生,在东北特定地理环境下逐步形成了有别于中原汉族的独特关东风俗... 东北汉族民俗文化是由关内移民文化、东北原住地少数民族文化和外域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共同构成的,是多种民俗的集合体。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元素相互影响、吸收和共生,在东北特定地理环境下逐步形成了有别于中原汉族的独特关东风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汉族民俗 构成 特征
下载PDF
民国时期汉族婚俗文化中的服饰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顾怡敏 崔荣荣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1年第6期79-82,共4页
从汉族的传统中式婚嫁风俗、西化新式婚嫁风俗,以及"中西结合"婚嫁风俗三个方面入手,对比分析了三者在婚嫁礼俗、婚礼婚仪中必备的衣着服饰及其丰富寓意中的实际情况,指出了民国时期汉族婚俗文化中的服饰出现强劲的改良和变... 从汉族的传统中式婚嫁风俗、西化新式婚嫁风俗,以及"中西结合"婚嫁风俗三个方面入手,对比分析了三者在婚嫁礼俗、婚礼婚仪中必备的衣着服饰及其丰富寓意中的实际情况,指出了民国时期汉族婚俗文化中的服饰出现强劲的改良和变革的态势,呈现出"新旧并呈、中西杂糅、多元发展"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服饰 婚嫁风俗 婚礼 民国时期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羁縻政策略论 被引量:29
11
作者 彭建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中国古代传统羁縻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民族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相始终。是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现和维护大一统王朝理想的重要策略。从这个角度而言,传统羁縻政策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周... 中国古代传统羁縻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民族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相始终。是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现和维护大一统王朝理想的重要策略。从这个角度而言,传统羁縻政策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治理方式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由松到紧、由间接治理逐渐向直接统治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縻政策 因俗而治 夷夏一体 大一统 中国 古代
下载PDF
流变与传承——秦汉时期“伏日”考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永康 《古代文明》 CSSCI 2013年第4期58-64,111,共7页
"伏日"的习俗有古老的渊源,秦德公"初伏"仅指秦国第一次举行祭祀活动。作为节令的"伏日",专指"初伏"那一天;"三伏"的具体时间受到夏至、立秋的日期和其所在"庚日"与夏至... "伏日"的习俗有古老的渊源,秦德公"初伏"仅指秦国第一次举行祭祀活动。作为节令的"伏日",专指"初伏"那一天;"三伏"的具体时间受到夏至、立秋的日期和其所在"庚日"与夏至、立秋之时间间隔的影响,每年均不固定。《后汉书》所记"初令尽闭门"与《二年律令》所载"伏闭门"并不矛盾,前者只是汉和帝在执政期间初次施行。虽然在汉初和东汉都有"伏闭门"的习俗,但前者是当时政治环境与人口控制政策的产物,而后者则主要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日 择伏 伏闭门 变迁
下载PDF
论风俗文化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昝风华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7期184-188,共5页
风俗文化对汉代文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从共时态的角度去看,风俗文化不但促进了汉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而且与其很多内容和艺术特质的形成都有密切关系;从历时态的角度去看,风俗文化的一些阶段性变化与其... 风俗文化对汉代文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从共时态的角度去看,风俗文化不但促进了汉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而且与其很多内容和艺术特质的形成都有密切关系;从历时态的角度去看,风俗文化的一些阶段性变化与其对文学影响力强弱的变化引起了汉代文学的某些相应的发展变化;从地域差异的角度去看,汉代不同地域风俗文化的不同特点使得本时期文学作品在内容、语言、艺术成就及风格等方面都表现出某些地域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风俗文化 文学
下载PDF
考古所见先秦两汉的床及其礼俗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小钰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7,共4页
中国古代,早期床的演化经历了一个由专而泛的过程。在殷墟卜辞和西周文献中,床专指卧具,东周时期床分化为坐具和卧具,汉代又附加了榻之类坐与半卧的功能。唐宋以来,很多与坐卧无关的床形器物,也被叫做床。考古所见早期床的形制,也反映... 中国古代,早期床的演化经历了一个由专而泛的过程。在殷墟卜辞和西周文献中,床专指卧具,东周时期床分化为坐具和卧具,汉代又附加了榻之类坐与半卧的功能。唐宋以来,很多与坐卧无关的床形器物,也被叫做床。考古所见早期床的形制,也反映了这一过程。同时,古代在使用床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文化和礼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早期床 形制 礼俗
下载PDF
字辈习俗在东北汉族乡村中的弱化与消亡——以辽西某地一个刘姓家族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伟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81-384,409,共5页
基于对辽西某地一个刘姓家族的田野调查,指出百余年来东北汉族乡村的字辈习俗正在不断弱化和消亡,具体表现在典型特征减少、文化重要性降低和延续危机等方面。由于宏观社会变迁带来的外在阻力,以及源自当地人口、经济、文化等既有特征... 基于对辽西某地一个刘姓家族的田野调查,指出百余年来东北汉族乡村的字辈习俗正在不断弱化和消亡,具体表现在典型特征减少、文化重要性降低和延续危机等方面。由于宏观社会变迁带来的外在阻力,以及源自当地人口、经济、文化等既有特征的内生阻力,字辈习俗的文化功能与发展环境间出现匹配错位,最终导致习俗弱化与消亡。指出此种现象反映了文化的时空差异性与生成性,并体现了姓名内容对姓名形式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辈 民间习俗 东北汉族乡村
下载PDF
论汉代择吉民俗的发展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道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在汉代,以“三合”及“生旺”等为代表的五行理论已完全成熟,这一理论成为包括择吉术在内的传统术数的理论基础。由于择日办事世风之炽烈,两汉时期出现了建除家、五行家、堪舆家等多家择吉流派,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择日专历,最后导... 在汉代,以“三合”及“生旺”等为代表的五行理论已完全成熟,这一理论成为包括择吉术在内的传统术数的理论基础。由于择日办事世风之炽烈,两汉时期出现了建除家、五行家、堪舆家等多家择吉流派,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择日专历,最后导致择吉日书与历书相结合,使汉代成为我国择吉黄历草创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民俗 五行 发展
下载PDF
《史记·货殖列传》与《汉书·地理志》地理风俗记载关系考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文举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8-46,共9页
《汉书·地理志》地理风俗部分在文字形式、分区框架以及地理风俗思想上基本袭用了《史记·货殖列传》,并糅合了刘向、朱赣二人的成果而写就,故而《地理志》地理风俗部分的记载创新不多,它在地理学史上应当重新定位。
关键词 《史记·货殖列传》 《汉书·地理志》 风俗 因革
下载PDF
汉赋与汉代酒文化的以乐为本及其流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春保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9,共5页
汉代酒风的炽盛是汉赋中酒文化的社会原因。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赋中酒的基本文化功能。以审美判断来审视汉赋中的酒文化,可见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而汉末则成为酒文化以悲为怀的开端,此后借酒浇愁、寄酒为迹... 汉代酒风的炽盛是汉赋中酒文化的社会原因。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赋中酒的基本文化功能。以审美判断来审视汉赋中的酒文化,可见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而汉末则成为酒文化以悲为怀的开端,此后借酒浇愁、寄酒为迹则成为中国文人酒文化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汉代酒文化 以乐为本 调和人伦 献谀神灵 祭祀祖先
下载PDF
扬雄《逐贫赋》与汉代民俗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宗昌 张淑玉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7-20,共4页
《逐贫赋》并非运用了拟人和想象,其中的“贫”实系西汉民俗信仰中的“贫鬼”,与此相关的民俗为“除贫”。《逐贫赋》第一次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回答了文化史上一个重大命题:当被政治的浊流冲击到社会生活的边缘以后,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以... 《逐贫赋》并非运用了拟人和想象,其中的“贫”实系西汉民俗信仰中的“贫鬼”,与此相关的民俗为“除贫”。《逐贫赋》第一次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回答了文化史上一个重大命题:当被政治的浊流冲击到社会生活的边缘以后,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以什么方式完成文化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逐贫赋》 汉代 民俗
下载PDF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香料与香具探析汉代用香习俗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东杰 李芽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12,共7页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植物性香料十余种,分别为花椒、佩兰、茅香、辛夷、杜衡、藁本、桂、高良姜、姜等;香具四种,分别为香奁、香枕、香囊、熏炉(配有竹熏罩)。它们基本代表了西汉初期贵族熏香习俗的物质概貌。汉代人对香料的使用,既有...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植物性香料十余种,分别为花椒、佩兰、茅香、辛夷、杜衡、藁本、桂、高良姜、姜等;香具四种,分别为香奁、香枕、香囊、熏炉(配有竹熏罩)。它们基本代表了西汉初期贵族熏香习俗的物质概貌。汉代人对香料的使用,既有着美味饮食、宗教祭祀、香身、保健、防腐等实际用途,更有着对香料所蕴含的精神气象的迷恋,反映了当时的用香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香料 香具 用香习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