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代画像石乐舞百戏场景及其艺术表现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立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汉代画像石上的乐舞百戏场景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早期在一座画像石墓葬中刻画两三处乐舞百戏场景的情况较多,而东汉中晚期在一座墓葬中刻画多处乐舞百戏场景的现象大量出现。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小型乐舞百戏场景占据... 汉代画像石上的乐舞百戏场景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早期在一座画像石墓葬中刻画两三处乐舞百戏场景的情况较多,而东汉中晚期在一座墓葬中刻画多处乐舞百戏场景的现象大量出现。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小型乐舞百戏场景占据大部分,在东汉中晚期小型乐舞百戏场景继续发展的同时,不少大型画像石墓葬中出现了演员众多的综合性大型乐舞百戏场面。在汉代画像石上刻画乐舞百戏场景,有着表现墓主人生前宴乐生活、希望死后能像生前一样继续享受歌舞娱乐等生活和祈求升仙的目的,同时也是画像石墓葬系列图像完整叙事的需要。汉代画像石乐舞百戏场景在墓葬中所处位置、画面构成、艺术形象刻绘、艺术表现思想与方法等方面,体现了诸多共性特征和鲜明地域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舞百戏 汉画像石 墓葬艺术戏剧表演艺术
下载PDF
西汉画像石乐舞图像审美研究
2
作者 韦思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6-81,共6页
西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美学内涵丰富,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音乐器乐配合舞蹈表演的各种场景,不仅记载和复现了西汉时期乐舞艺术,同时映射了汉代历史背景、生活情境、社会思潮,对汉代绘画、图像以及汉唐古典舞的研究至关重要。从画像石外部的静... 西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美学内涵丰富,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音乐器乐配合舞蹈表演的各种场景,不仅记载和复现了西汉时期乐舞艺术,同时映射了汉代历史背景、生活情境、社会思潮,对汉代绘画、图像以及汉唐古典舞的研究至关重要。从画像石外部的静态物理构形,渗入到内部的动态形象、乐舞形式和表演技术等,藉由“以图证史”和“以图佐史”的研究方法双向辨识。舞种、舞蹈动作在金石之声与丝竹之乐的统摄下,展现出和谐、古拙、气势美,皆运用相应的线质呈现。不同的乐舞形象特征从凝固的画像石中得以解读,由此管窥汉代社会精神风貌即舞蹈身体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画像石 乐舞图像 审美特征 审美内涵
下载PDF
汉画像乐舞图案在鞋靴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强 何飞龙 陈逸阳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70,共5页
通过分析汉画像乐舞图案的艺术特色及在当代鞋靴设计中的创新运用,阐述了作为本土文化代表的汉画像乐舞图案在鞋靴设计中运用的意义。本文以汉画像乐舞图案为切入点,阐述了汉画像乐舞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就汉画像乐舞图案在鞋... 通过分析汉画像乐舞图案的艺术特色及在当代鞋靴设计中的创新运用,阐述了作为本土文化代表的汉画像乐舞图案在鞋靴设计中运用的意义。本文以汉画像乐舞图案为切入点,阐述了汉画像乐舞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就汉画像乐舞图案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对汉画像乐舞图案进行解构、重组,结合印花、镂空、拼贴等工艺手段,探求汉画像乐舞图案在鞋靴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设计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鞋靴产品,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鞋靴设计时尚化、创新性发展提出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乐舞图案 鞋靴设计 本土文化 解构 创新运用
下载PDF
从徐州汉画像看汉代音乐艺术形式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爱真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4期36-38,共3页
江苏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和丰厚的地区之一,出土了大量反映汉代民间音乐文化的汉画像(砖)石。在这些汉画像(砖)石中,呈现出距离我们两千年以前的音乐艺术形式,如:歌唱、器乐、舞蹈、百戏等,本文通过对具体汉画像的分析和研究,一... 江苏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和丰厚的地区之一,出土了大量反映汉代民间音乐文化的汉画像(砖)石。在这些汉画像(砖)石中,呈现出距离我们两千年以前的音乐艺术形式,如:歌唱、器乐、舞蹈、百戏等,本文通过对具体汉画像的分析和研究,一一论述汉代这些主要的音乐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汉画像 音乐艺术形式 建鼓 长袖舞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中的独舞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通英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汉画像石就是汉代墓葬建筑物上雕刻画像的一种建筑石。汉画像石所记载内容非常广泛,有比较多的雕刻内容是反映汉代的表演艺术,其中独舞能充分展现汉代舞蹈表演的内在精髓。汉画像石中独舞的表演道具和肢体动作等方面的审美特点也体现了... 汉画像石就是汉代墓葬建筑物上雕刻画像的一种建筑石。汉画像石所记载内容非常广泛,有比较多的雕刻内容是反映汉代的表演艺术,其中独舞能充分展现汉代舞蹈表演的内在精髓。汉画像石中独舞的表演道具和肢体动作等方面的审美特点也体现了舞者早已把长袖作为自己身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汉代舞袖舞蹈的最高境界,并且运用腰部的内在功力,凸显细腰的S型的曲线动态美,从基础上,剖析汉画像石独舞的形象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它的审美艺术特征则与文化、宗教有着深层次的传承因素,对后世戏曲、古典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独舞艺术 审美特征 形成原因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乐舞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6-18,共3页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舞题材画像,是汉画像石刻与汉乐舞两种艺术在形式与内在意义上的叠合,由此形成了两种各不相同的艺术形式的双向审美效应。在画像石刻有限的空间中展示乐舞最美的造型,使南阳汉画像石刻达到了美的极致;时间性与空间性...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舞题材画像,是汉画像石刻与汉乐舞两种艺术在形式与内在意义上的叠合,由此形成了两种各不相同的艺术形式的双向审美效应。在画像石刻有限的空间中展示乐舞最美的造型,使南阳汉画像石刻达到了美的极致;时间性与空间性、动态美与静态形的融合,共同的造型特征的完美体现,使乐舞的瞬间经典动作借助画像石刻得到了夸张的宣扬与永久的留存,从一种消失性的艺术变为留传性的艺术,并为现代舞蹈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创造灵感与源泉。它以自身特殊的方式,传达着民族文化精神,透露着民族审美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石乐舞 双向审美效应 石刻 美学 造型
下载PDF
汉画像石(砖)中的舞蹈动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若男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0,共5页
汉代是中国舞蹈繁荣时期,但对于其动作细节,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运用资料搜集法及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刻有舞蹈动作的汉画像石砖进行整理,挖掘整理出汉代舞蹈的头部、上肢、腰臀部、下肢的具体动作细节及其艺术特点,并以上述的身... 汉代是中国舞蹈繁荣时期,但对于其动作细节,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运用资料搜集法及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刻有舞蹈动作的汉画像石砖进行整理,挖掘整理出汉代舞蹈的头部、上肢、腰臀部、下肢的具体动作细节及其艺术特点,并以上述的身体部位为基点进一步细分研究,以期为现代体育舞蹈研究者提供动作创编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技艺 舞蹈动作 汉画像石 汉画像砖
下载PDF
汉画像中的长袖舞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宇晓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2期133-154,共22页
本文以汉代墓葬艺术之瑰宝——汉画艺术中生动、形象的乐舞百戏图为资料来源,以汉代乐舞艺术的代表——长袖舞为研究对象,在对史籍文献、诗赋作品、汉画图像的搜集整理中,立足于图像学,结合多学科交叉互证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汉画像中... 本文以汉代墓葬艺术之瑰宝——汉画艺术中生动、形象的乐舞百戏图为资料来源,以汉代乐舞艺术的代表——长袖舞为研究对象,在对史籍文献、诗赋作品、汉画图像的搜集整理中,立足于图像学,结合多学科交叉互证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汉画像中长袖舞的舞姿形态、结合类型、风格审美,来追寻汉代长袖舞的艺术嬗变轨迹,在对其多样性艺术表现的寻根探源中进一步完善汉代艺术文化的发展脉络,从而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长袖舞 乐舞 艺术
下载PDF
论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特征及其对古典舞蹈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邹玮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4-68,共5页
南阳汉画像石是汉代遗存文物的精华,对汉代社会文化研究及当代艺术发展均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特征包括社会百态的生动提炼、运线塑型的技法运用、抽象浪漫的意境塑造等,而写意精神则构成了其艺术内核。就古典舞蹈而言... 南阳汉画像石是汉代遗存文物的精华,对汉代社会文化研究及当代艺术发展均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特征包括社会百态的生动提炼、运线塑型的技法运用、抽象浪漫的意境塑造等,而写意精神则构成了其艺术内核。就古典舞蹈而言,南阳汉画像石造型特征的启示价值包括形式借用、意义转化、发散创新及回归自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石 造型特征 古典舞蹈 启发价值
下载PDF
论汉画像石与汉乐府乐舞形象的互动关系
10
作者 丁梓仪 何江波 +3 位作者 杨艳妮 申雅安 付芳芳 任子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33期13-17,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与乐舞之间关系密切,乐府是中国古代乐舞文学的重要阶段,而汉乐府则是乐府诗的发端。汉画像石是汉乐府艺术的瞬时图像留存,是动态表演的瞬时记录;汉乐府诗是乐府艺术的文字留存,是静态的文字描述。二者是乐府艺术不同层面... 中国古代文学与乐舞之间关系密切,乐府是中国古代乐舞文学的重要阶段,而汉乐府则是乐府诗的发端。汉画像石是汉乐府艺术的瞬时图像留存,是动态表演的瞬时记录;汉乐府诗是乐府艺术的文字留存,是静态的文字描述。二者是乐府艺术不同层面的共同展现。汉乐府是一种涵盖诗、乐、舞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汉画像石是乐舞形象的图像化呈现,因其图像性质,只能是瞬时呈现;汉乐府诗是乐舞形象的文学化表达,因其文本形态,是补充历时书写过程。二者都是乐府艺术不同形式的留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图像与文本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了解综合性的乐府艺术,了解画像石与乐府诗的关系,理解汉乐府的艺术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汉乐府诗 乐舞形象 互动关系 音乐 舞蹈
下载PDF
汉代不同质别的弹琴类画像文物 被引量:5
11
作者 季伟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73,共9页
汉代弹琴类画像文物,质材有陶俑、画像石、画像砖、铜镜等。俑琴分有弦无弦,姿态有恬然型、微笑型和歌唱型,组合有二人型、三人型、四人型等。画像石砖上有师旷伯牙鼓琴图、聂政刺韩王图,还有乐舞百戏图;在汉代出土的铜镜背面也铸绘有... 汉代弹琴类画像文物,质材有陶俑、画像石、画像砖、铜镜等。俑琴分有弦无弦,姿态有恬然型、微笑型和歌唱型,组合有二人型、三人型、四人型等。画像石砖上有师旷伯牙鼓琴图、聂政刺韩王图,还有乐舞百戏图;在汉代出土的铜镜背面也铸绘有弹琴的图像。汉代弹琴类画像文物,折射出琴不但是汉代儒士修身抒情的载体,汉代正义品德的象征,也是汉人祈求好运的神器及汉人乐舞百戏的乐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 文物 弹琴 陶俑 石砖 铜镜 乐舞
原文传递
汉画鼗鼓舞形态变迁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季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1,共5页
汉画中的鼗鼓舞表演形态多样,本文以图像结合文献的考据方式探讨、论述鼗鼓舞的形态演变,认为鼗鼓的导乐、节乐、终乐的功能,形成了以鼗鼓等节乐的表演形态;汉画鼗鼓舞中手戏杂技与舞蹈的融合,以乐器为道具的舞蹈形态及持鼗而舞的有声... 汉画中的鼗鼓舞表演形态多样,本文以图像结合文献的考据方式探讨、论述鼗鼓舞的形态演变,认为鼗鼓的导乐、节乐、终乐的功能,形成了以鼗鼓等节乐的表演形态;汉画鼗鼓舞中手戏杂技与舞蹈的融合,以乐器为道具的舞蹈形态及持鼗而舞的有声形态等形成了汉代百戏的综合表演形态;汉画鼗鼓舞的祈福、禳灾、辟邪、交通人神等功用,形成以鼗导乐的巫舞的演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鼗鼓舞 形态 巫乐
原文传递
汉代乐舞题材画像石的艺术特色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晓瑛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3年第Z1期134-136,共3页
画像石是汉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汉代的社会生活作了全面描绘,乐舞文化是画像石中表现较多的题材之一。汉乐舞画像石的概括性、变形性、现实性、自由性及旋律性是其主要的艺术特色。汉画像石的独特艺术魅力让人们领略了汉代的文... 画像石是汉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汉代的社会生活作了全面描绘,乐舞文化是画像石中表现较多的题材之一。汉乐舞画像石的概括性、变形性、现实性、自由性及旋律性是其主要的艺术特色。汉画像石的独特艺术魅力让人们领略了汉代的文化生活,满足了审美需求。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中华美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汉乐舞画像石的研究能够为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及民俗生活提供帮助,为现代人的艺术创作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乐舞文化 艺术特色
原文传递
南阳汉乐舞画像石与汉代乐舞思想流变
14
作者 林涵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83-87,共5页
南阳汉乐舞画像石作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和思想载体,具备重要的图像学价值。其所存留的乐舞资料,是考察汉代生活审美的线索,体现了汉代独特的乐舞思想的流变,呈现出包含在乐舞之内的传统音乐对其自身定位作出的探索与发展,对拓宽... 南阳汉乐舞画像石作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和思想载体,具备重要的图像学价值。其所存留的乐舞资料,是考察汉代生活审美的线索,体现了汉代独特的乐舞思想的流变,呈现出包含在乐舞之内的传统音乐对其自身定位作出的探索与发展,对拓宽中国传统乐舞思想的研究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汉乐舞画像石 乐舞
原文传递
汉画艺术中的长笛
15
作者 季伟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1,共7页
汉画中的长笛形制不一,跽坐、蹲坐和盘腿坐为其主要演奏姿态,表现形式为独奏、伴奏和合奏。汉画中的长笛具有音域宽、音色变幻、易制易带等特点,折射了汉代社会的文乐之风、礼乐之风、四夷之风和民族融合之风。
关键词 汉画 长笛 乐舞
原文传递
米脂县出土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与相关图像综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冠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1期32-40,共9页
文章以米脂县历年出土和征集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像为基础,兼顾其他可能与表演活动有关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场景画面;并在参考各地相关案例的前提下,分析总结当地汉画乐舞百戏图像所反映出的陕北地方性特色和跨区域普遍性规律,及其对汉... 文章以米脂县历年出土和征集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像为基础,兼顾其他可能与表演活动有关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场景画面;并在参考各地相关案例的前提下,分析总结当地汉画乐舞百戏图像所反映出的陕北地方性特色和跨区域普遍性规律,及其对汉代乐舞研究的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乐舞百戏 资料综述 图像志
原文传递
徐州铜山区吕梁山一汉画像石所见乐舞图像解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冠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8,共7页
文章以徐州铜山区吕梁山出土的一块具有胡汉乐舞图像的汉画图像解读为主要线索,从画面所见胡人舞蹈的动作、道具、服饰特征,以及汉人乐师的乐器考辨等方面入手,联系对照相关文献与其他汉画图像,提出该个案分析对胡汉文化交流和汉代乐舞... 文章以徐州铜山区吕梁山出土的一块具有胡汉乐舞图像的汉画图像解读为主要线索,从画面所见胡人舞蹈的动作、道具、服饰特征,以及汉人乐师的乐器考辨等方面入手,联系对照相关文献与其他汉画图像,提出该个案分析对胡汉文化交流和汉代乐舞研究的三方面参考意义。第一,图像中四胡人腾跃组合的动作,为汉画乐舞研究中首见;第二,胡汉舞蹈百戏及配乐组合,可能存在比较深入的融合、吸纳与关联;第三,胡人舞者之间也许存在相互联系,且可呈现有组织的乐舞百戏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胡汉乐舞 中外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中国古舞文化钩沉——画像石上的汉代乐舞百戏 被引量:2
18
作者 巫允明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年第1期70-78,共9页
关于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的研究,本文坚持舞蹈史学应注重以文物为鉴的立场,遵循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汉画像石为依据,在"舞蹈文化"视野下,通过探究石刻画所富有的社会与文化内涵来探... 关于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的研究,本文坚持舞蹈史学应注重以文物为鉴的立场,遵循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汉画像石为依据,在"舞蹈文化"视野下,通过探究石刻画所富有的社会与文化内涵来探讨历史上的舞蹈由来、发展及其所具有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舞 历史文化 汉画像石 乐舞百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