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1
作者 Li Dalong Zhang Qiuyue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3期1-13,共13页
Building multiethnic China was primarily driven by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main ethnic groups within Chinese territory, but the process was recorded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ethnic group discourse system of an... Building multiethnic China was primarily driven by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main ethnic groups within Chinese territory, but the process was recorded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ethnic group discourse system of ancient China, so there is some doubt whether “nation state” theory can interpret it precisely. This paper manages to figure out the trajectory of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main ethnic groups propelled by ancient Chinese people from the Xia Dynasty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by focusing on traditional views on ethnic groups of ancient China. This paper contend that although there were the phenomena of naming the products of the integrations after the regimes they belonged to,“Han people,”“Hua people” and even “Zhonghua(Chinese) people,” became the designations of main cohesive ethnic groups in China over time, and the concept of “Chen Min(subjects)” and the appearance of “nationals” that developed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their identity, which Liang Qichao referred to as “Chinese nation”. Efforts by the rulers of the Qing Dynasty to bridge the gaps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by developing a community of “subjects”(Chenmin), produced the concept of “Chinese nation” which included 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with the “Han people” as the main group. This new community merely represents the present-day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internal integration contin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 people han people Zhonghua people CHINESE NATION
下载PDF
Shiyou Village the Last Community of Han People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1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Shiyou Village the Last Community of han people
下载PDF
Design and Mechanics Analysis of Prairie Stone People Shed in Tekes County,Ili Prefecture
3
作者 LIU Yang LIU X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9年第1期52-58,共7页
On the Silk Road, the grassland mountains of Tekes County are scattered with ancient stone people and stone statues in the Han-Wei-Jin periods. There are diseases such as weathering and crack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 On the Silk Road, the grassland mountains of Tekes County are scattered with ancient stone people and stone statues in the Han-Wei-Jin periods. There are diseases such as weathering and crack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35 years, a rain-proof shed has been designed. The appearance refers to ″Horse riding Huns″ in front of the Huoqubing tomb in the Han dynasty, and ″Yungang Grottoes″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and combine the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Kazakh Boz yu.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wooden straw shed, it is light in weight, easy to install, resistant to rain and snow, strong in corrosion resistance, strong in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Readily available materials, and low in cos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status of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and delaying the speed of diseases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IRIE STONE people protection wind and snow load canopy han-Wei-Jin PERIODS
下载PDF
再论汉代人的国家意识
4
作者 刘志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在带有“公”属性的同时,其一家一姓“皇帝专属”的“私”属性十分浓厚。虽然总体来看,汉代人的强国与爱国意识得到了空前强化,但汉代人的国家意识也具有多层次性、差异性和可变性。理性看待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可为现今... 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在带有“公”属性的同时,其一家一姓“皇帝专属”的“私”属性十分浓厚。虽然总体来看,汉代人的强国与爱国意识得到了空前强化,但汉代人的国家意识也具有多层次性、差异性和可变性。理性看待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可为现今中国真正有效、稳固、积极、健康的群体爱国意识的形成及爱国行为的产生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人 国家意识 “公”“私”属性 多层次性 差异性 可变性
下载PDF
明清时期腾冲坝区的移民开发与“边汉社会”生成--一个历史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艳 尹建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3,156,共14页
明清时期腾冲地区的军政建置与移民开发,主要是围绕着适宜农耕和定居的坝子展开的。以坝区为中心的农业经济和市场体系的建立以及区域交通网络的形成,不仅改变了当地的族群结构和人群分布格局,而且也推动了腾冲地区“边汉社会”的生成... 明清时期腾冲地区的军政建置与移民开发,主要是围绕着适宜农耕和定居的坝子展开的。以坝区为中心的农业经济和市场体系的建立以及区域交通网络的形成,不仅改变了当地的族群结构和人群分布格局,而且也推动了腾冲地区“边汉社会”的生成。其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族移民的宗族建设与汉文化主导下的地方社会重构;二是土著人群汉化与宗族化发展过程中的身份、认同转变。这使得腾冲“汉人社会”的形成路径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或许可以为学术界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路径和思考方向,并有助于从“边疆视角”理解、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时空特点及其复杂历史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子 移民开发 边汉社会 历史人类学 腾冲
下载PDF
何以治民:论汉唐循吏面临的矛盾及其选择
6
作者 胡博文 《唐都学刊》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汉唐循吏主要面对着以下四种与百姓相关的矛盾:一是百姓利益与循吏自己、亲人等私人利益的矛盾,此时循吏选择牺牲私人利益,尽心为百姓办事。二是百姓利益与下属、同僚、上司、君主等各方利益的矛盾,此时循吏选择以百姓利益优先,牺牲下... 汉唐循吏主要面对着以下四种与百姓相关的矛盾:一是百姓利益与循吏自己、亲人等私人利益的矛盾,此时循吏选择牺牲私人利益,尽心为百姓办事。二是百姓利益与下属、同僚、上司、君主等各方利益的矛盾,此时循吏选择以百姓利益优先,牺牲下属利益,站在了同僚、上司和君主的对立面。三是百姓利益与法律制度的矛盾,此时循吏选择为了百姓而不遵守法律制度。四是百姓与百姓利益的矛盾,对于刑事案件,循吏秉公执法;民事纠纷则以调解为主。在循吏的观念中,百姓的分量最重,法律制度次之,君主最轻。循吏在处理上述四种矛盾时,分别体现出了无私奉献、不畏权威、礼优于法、灵活权变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 循吏 矛盾 选择 治民
下载PDF
河北汉族成年男性身高与足迹的相关性
7
作者 李彦雷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667,共11页
为了研究河北省当代汉族成年男性身高与足迹的相关性,本文采集了205名河北省籍19~51 a成年男性赤足足迹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当代汉族成年男性体足比左侧均值为7.336 (6.806~7.848),右侧均值为7.350 (6.755~7.883),明显... 为了研究河北省当代汉族成年男性身高与足迹的相关性,本文采集了205名河北省籍19~51 a成年男性赤足足迹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当代汉族成年男性体足比左侧均值为7.336 (6.806~7.848),右侧均值为7.350 (6.755~7.883),明显大于四十多年前统计得出的通用体足比系数6.876或7;左右两足对称性整体表现为左足大于右足,但两者差别并不大;赤足足迹全长与新确定的7个足迹测量特征均与身高显著相关,且第四趾测量值与身高相关系数最高(左侧0.758,右侧0.769);得出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组计算身高误差范围为-46~48 mm,利用第四趾测量值计算误差最小(-28~22 mm)。研究结果提示河北省当代汉族男性人群体足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增大,已超过7.33,整体呈现“大个小脚”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当代人群 汉族 足迹全长 个体特征
下载PDF
汉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优势及其提升路径
8
作者 陈文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汉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具备人口基数、族际互动广度、群体亲和性、文化特点、族际经济互动状况、历史延续性等六方面优势,可以在凝聚中华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些优势的发挥在具体实践中,受到民... 汉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具备人口基数、族际互动广度、群体亲和性、文化特点、族际经济互动状况、历史延续性等六方面优势,可以在凝聚中华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些优势的发挥在具体实践中,受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地域偏见和民族偏见以及潜在民族本位主义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及时“破”此实践路径上的障碍,同时从五方面的具体实践“立”其发挥优势的充分条件,进而同中华各民族携手同行,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基本理念共同臻于“铸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汉族 优势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式
9
作者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会聚交流、共同欢庆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汉族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期及活动形式,融入壮族的诗性思维、能歌善唱、以歌交友、依歌传情、...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会聚交流、共同欢庆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汉族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期及活动形式,融入壮族的诗性思维、能歌善唱、以歌交友、依歌传情、倚歌择偶的传统,使“三月三”成为融祭祖、对歌、赏歌、娱乐为一体的盛大节日。遍布壮乡的歌圩,人潮涌动,歌声飞扬,塑成了广西“歌海”的美誉,是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汉族上巳节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典型范式
下载PDF
以天统君,以儒治国——《汉书》思想史价值发覆
10
作者 祁志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5-106,共12页
《汉书》是班固记载西汉帝王诸侯贵族事迹和制度典章的断代史。它取法《春秋》,在历史叙事中寄托褒贬之意,“综其行事”的同时“旁贯《五经》”,不仅是西汉思想史的实证记录,也是东汉前期史家的思想反映。《汉书》体现的史家主体思想,... 《汉书》是班固记载西汉帝王诸侯贵族事迹和制度典章的断代史。它取法《春秋》,在历史叙事中寄托褒贬之意,“综其行事”的同时“旁贯《五经》”,不仅是西汉思想史的实证记录,也是东汉前期史家的思想反映。《汉书》体现的史家主体思想,是“天授”与“人力”两顾,“准天地,统阴阳”而“穷人理”“缀道纲”,进而以儒道为天道治天下,达到长治久安。这在《叙传》和《艺文志》中有明确表述。《帝纪》所载西汉十二帝王行迹,均贯穿着敬天保民、以儒治国的政治思想。在具体论述中,《郊祀志》《天文志》《五行志》主“天授”,侧重记叙祭神典礼及尊天敬神的迷信思想,《食货志》《艺文志》《刑法志》及诸《表》主“人力”,侧重记录西汉保障民生、发展经济、德主刑辅、封王建侯的制度演变和思想实践。其中,《表》《序》对西汉封建制恢复与改良的完整记载与系统析论,是我们全面、准确理解封建制对于维护中央皇权利弊得失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敬天保民 以儒治国
下载PDF
清代呼和浩特地区蒙汉民族经济依存关系考略——基于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
11
作者 乌仁其其格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呼和浩特位于土默川平原上。土默川不仅是土默特蒙古族赖以生存的故乡,也是谋求安居乐业的内地民众繁衍生息的热土。从军事征掠到城市贸易再到内蒙古的首府城市的历程,呼和浩特发展的基础在于蒙汉等各民族对本地的经济开发与互利互惠,... 呼和浩特位于土默川平原上。土默川不仅是土默特蒙古族赖以生存的故乡,也是谋求安居乐业的内地民众繁衍生息的热土。从军事征掠到城市贸易再到内蒙古的首府城市的历程,呼和浩特发展的基础在于蒙汉等各民族对本地的经济开发与互利互惠,并由此而实现了政治统一、文化交融。而作为这一过程历史见证的归化城副都统衙门多语种档案,反映出清代中央和地方因战事和生计之需开垦土地的历史。在官垦形成大量内地移民村落的同时,私垦的内地移民或杂居于蒙古人村落,或独立成村并世代定居。在共同的经济基础之上,蒙汉民族形成休戚与共的经济依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呼和浩特 蒙汉民族 经济依存关系
下载PDF
东汉西北边地移民问题探析
12
作者 丘爱媚 崔向东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1期136-140,共5页
东汉政府在西北边郡移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建武年间由于西北边疆不宁,大规模省并郡县并内徙吏民,借保民之机充实内地;明帝、章帝、和帝时期国力恢复,积极徙民实边同时内徙羌民,补充西北地区及关中地区人口流失;东汉中后期自然灾害频发... 东汉政府在西北边郡移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建武年间由于西北边疆不宁,大规模省并郡县并内徙吏民,借保民之机充实内地;明帝、章帝、和帝时期国力恢复,积极徙民实边同时内徙羌民,补充西北地区及关中地区人口流失;东汉中后期自然灾害频发以及西北局势恶化,朝廷内出现遣返移民的提议并执行。加之羌乱不断,朝廷“弃凉”朝议未果,出现“弃郡内徙”。东汉对西北边郡的移民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动态发展过程,但面对西北地区强大的割据势力、边疆民族冲突等问题,朝廷对西北的控制非常有限并且逐渐减弱甚至无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西北边地 移民政策 羌民
下载PDF
荣誉之治:两汉时期非军功赐爵与民生建设
13
作者 张娜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15,共8页
从“草创”走向“守成”,统治重点的转变为汉代非军功赐爵对社会民生建设作用的发挥创设了空间。以爵恤民,经济扶助,奠定民生建设的基础;以爵安民,安定秩序,维护民生建设的稳定;以爵励民,挖掘资源,增添民生建设的动力;以爵导民,树立标杆... 从“草创”走向“守成”,统治重点的转变为汉代非军功赐爵对社会民生建设作用的发挥创设了空间。以爵恤民,经济扶助,奠定民生建设的基础;以爵安民,安定秩序,维护民生建设的稳定;以爵励民,挖掘资源,增添民生建设的动力;以爵导民,树立标杆,激发民生建设的活力。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两汉时期执政者实施的非军功赐爵在一定程度上从物力、财力以及人力等方面推动了当时维持百姓基本生存的民生建设的发展。但从中也可看出,非制度性、差异性、交换性、有限福利性等问题的存在使其与民生建设存在较大背离,决定了其作用极为有限。探究两汉时期非军功赐爵与民生建设,有利于深化对我国传统社会治理实践的认知,也为新时代荣誉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非军功赐爵 民生建设 荣誉之治
下载PDF
“事死如生”——小石祠东壁《车马·庖厨·乐舞图》羽人舞蹈研考
14
作者 张先京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汉代画像石以极具婀娜的姿态以及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真实彰显两汉时代广阔雄浑的时代风貌和极具特色的乐舞艺术的风韵。舞蹈也以二维的形态真实传递出历史价值和古人观念。山东鲁南地区嘉祥县汉代画像石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厚葬之风... 汉代画像石以极具婀娜的姿态以及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真实彰显两汉时代广阔雄浑的时代风貌和极具特色的乐舞艺术的风韵。舞蹈也以二维的形态真实传递出历史价值和古人观念。山东鲁南地区嘉祥县汉代画像石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厚葬之风盛行的影响下,生死问题成为舞蹈结构艺术的重要动因。因此从厚葬之风出发,结合小石祠东壁《车马·庖厨·乐舞图》画像石及有关文献,对于利用图像挖掘“事死如生”后的深层内涵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死如生” 汉代画像石 羽人 厚葬之风
下载PDF
论汉代奏议的经典化——以《史记》为例
15
作者 韩团结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51-60,共10页
汉代奏议是汉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文体之一。在其经典化过程中,以《史记》为代表的汉代史传文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史记》依据四条标准对汉代奏议进行了最早的筛选,按照四种类型对汉代奏议进行保存,这是汉代奏议经... 汉代奏议是汉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文体之一。在其经典化过程中,以《史记》为代表的汉代史传文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史记》依据四条标准对汉代奏议进行了最早的筛选,按照四种类型对汉代奏议进行保存,这是汉代奏议经典化的前提条件。《史记》“以文传人”的撰写方法,也有力推动了汉代奏议的传播。《史记》还包含了汉代奏议的最早注解与评价资料,不仅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汉代奏议经典化的重要环节。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汉代奏议的经典地位在汉代已得到初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代奏议 经典化 筛选标准 以文传人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粤北瑶汉山场纠纷与政府调控
16
作者 李双 李增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从清道光五年(1825)到民国元年(1912),连南茅田村的瑶族和连山上吉村虞氏家族围绕相邻山场所有权进行了87年的司法诉讼,期间政府进行了四次调解和判决。从这一系列案件中可以看出瑶族在买卖、继承中形成的契约合同,是官府认定山场划界... 从清道光五年(1825)到民国元年(1912),连南茅田村的瑶族和连山上吉村虞氏家族围绕相邻山场所有权进行了87年的司法诉讼,期间政府进行了四次调解和判决。从这一系列案件中可以看出瑶族在买卖、继承中形成的契约合同,是官府认定山场划界和确权的主要依据;争诉过程中官方主导划定新的界址,并予以书面化,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对山场的认知细化程度也就越高;政府在裁决中,逐渐采取利益平衡策略,刺激瑶汉民众加大对山林经济的开发力度,以便获取更多的税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 瑶汉关系 山场纠纷 连山绥瑶直隶厅
下载PDF
俞蛟《潮嘉风月》六篷船空间叙事研究
17
作者 余慕原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6,108,共8页
作为潮州嘉应地区水域繁盛一时的记忆,载妓六篷船存在于清代乾隆朝到光绪朝间,前后约一百五十年,如今已不复可见。清代俞蛟的文言小说《潮嘉风月》记录潮州嘉应地区韩江、梅江水域的风物特色,描绘六篷船上诸妓与士子商贾间的各类轶事,... 作为潮州嘉应地区水域繁盛一时的记忆,载妓六篷船存在于清代乾隆朝到光绪朝间,前后约一百五十年,如今已不复可见。清代俞蛟的文言小说《潮嘉风月》记录潮州嘉应地区韩江、梅江水域的风物特色,描绘六篷船上诸妓与士子商贾间的各类轶事,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俞蛟笔下的载妓六篷船,既是叙事过程中的空间元素,在承载潮州工夫茶等民俗文化、推动情节发展以及塑造群体形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叙事空间整体,本身又被赋予了多层次的象征意味,在折射清中期士人心态的同时,也反映了岭南疍民群体悲欢离合的人生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嘉风月》 韩江 六篷船 空间叙事学 “花娘花艇” 疍民
下载PDF
Congratulations from Prof.Han Qi-de,Vice-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Chairman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8
作者 韩啓德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7年第4期243-243,共1页
It is of my great pleasure to learn that the Third World Integrative Medicine Congress is about to be held in Guangzhou. rm writing to express my highest congratulations to the successful opening of the congress, as w... It is of my great pleasure to learn that the Third World Integrative Medicine Congress is about to be held in Guangzhou. rm writing to express my highest congratulations to the successful opening of the congress, as well as my cordial welcome to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around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ratulations from Prof.han Qi-de Vice-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Chairman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汉代西南夷之“徼”与“边民”的华夷身份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圣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在汉代,“西南夷”不仅是一个族群概念,还是一个地域概念。其时存在两种与西南夷有关的“徼”:一是限定“西南夷”所在的巴蜀之徼;二是将“西南夷”分为两部分的西南夷郡徼。在此两徼作用之下,西南夷诸郡在地域上位处巴蜀与西南夷徼外之... 在汉代,“西南夷”不仅是一个族群概念,还是一个地域概念。其时存在两种与西南夷有关的“徼”:一是限定“西南夷”所在的巴蜀之徼;二是将“西南夷”分为两部分的西南夷郡徼。在此两徼作用之下,西南夷诸郡在地域上位处巴蜀与西南夷徼外之间,在华夷身份上亦是如此。生活在西南夷诸郡的边民,亦因两徼的存在,及与徼内夷杂处,拥有了与后者既相互区别而又混同为一的漂移于华、夷之间的身份特征。其为当地边民精英在身份的抉择与建构上提供了不同可能。而自武帝置西南夷诸郡以来,有意识地“华夏化”与“蛮夷化”先后在西南夷边民精英中上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西南夷 边民 身份
下载PDF
深情的关注 诗意的解读——论田汉的戏剧批评
20
作者 安葵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80-87,共8页
田汉的戏剧批评与其社会批评、创作生涯、戏剧活动和组织领导工作紧密结合,伴随其一生。他的戏剧批评包含在理论研究、政策阐释、工作报告、评论、咏剧诗等各种形式的文章中。他的戏剧批评站在人民的立场,对作品进行诗意的解读,以真挚... 田汉的戏剧批评与其社会批评、创作生涯、戏剧活动和组织领导工作紧密结合,伴随其一生。他的戏剧批评包含在理论研究、政策阐释、工作报告、评论、咏剧诗等各种形式的文章中。他的戏剧批评站在人民的立场,对作品进行诗意的解读,以真挚的感情评价戏剧家。他的戏剧批评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对今天的批评工作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戏剧批评 人民立场 诗意解读 真挚感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