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江韩氏妇科对“肝肾同源”理论的传承应用
1
作者 常惠 张婉玉 +4 位作者 马呈呈 王焕 付新 吴效科 韩延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71,共6页
“肝肾同源”最早见于《易经》,医学概念源自《黄帝内经》。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互化,二者在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龙江韩氏妇科历代医家重视“肝肾同源”理论,发... “肝肾同源”最早见于《易经》,医学概念源自《黄帝内经》。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互化,二者在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龙江韩氏妇科历代医家重视“肝肾同源”理论,发展并应用于指导临床。龙江韩式妇科奠基人韩百灵教授,最早提出“肝肾学说”,其子韩延华教授作为代表性传承人,在韩百灵教授的理论思想指导下,创新性提出“肝主冲任”理论,并创立百灵育阴汤、补肾活血调经汤和百灵调肝汤等代表性方剂,运用于临床不孕症、闭经和月经先后不定期的治疗中,取得良效。本文围绕“肝肾同源”理论,追溯其起源,阐述韩氏妇科对其传承及应用,体现中医理论的传承和创新,为妇科同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韩氏妇科 肝肾同源 肝肾学说 肝主冲任 名中医学术思想 传承 应用
下载PDF
龙江韩氏妇科中医药干预IVF-ET策略
2
作者 沈凡琪 韩延华 +1 位作者 康针珍 刘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2126-2129,共4页
龙江韩氏妇科以“肝”“肾”为主导,据“肝肾学说”及“肝主冲任”理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分期论治,分别在移植前调经种子、移植后补肾安胎,通过辨证论治加减制裁,结合心理疏导对不孕症相关因素进行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突出... 龙江韩氏妇科以“肝”“肾”为主导,据“肝肾学说”及“肝主冲任”理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分期论治,分别在移植前调经种子、移植后补肾安胎,通过辨证论治加减制裁,结合心理疏导对不孕症相关因素进行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突出了韩氏经验方百灵育阴汤、韩氏滋肾汤、百灵调肝汤等在调整月经周期、促进排卵、提高辅助生殖妊娠率、改善IVF-ET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为中医药治疗IVF-ET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韩氏妇科 辅助生殖技术 调经种子 补肾安胎 中药辅助
下载PDF
数据挖掘总结韩祖成治疗郁病的用药规律
3
作者 惠波波 张晓乐 +3 位作者 王渊 韩祖成 袁捷 王翠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3103-3108,共6页
目的:总结韩祖成对郁病的病机认识,归纳其治疗郁病的组方思路、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韩祖成门诊的患者病历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筛选出有效病历213份,建立数据库并规范术语,... 目的:总结韩祖成对郁病的病机认识,归纳其治疗郁病的组方思路、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韩祖成门诊的患者病历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筛选出有效病历213份,建立数据库并规范术语,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WEB端,采用药物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关联规则、药物功效分布及中药聚类处方分析,结合临床诊治经验,总结韩祖成对郁病病机的认识,并完善数据挖掘结果。结果:“肝郁脾虚、心神失养”为郁病的核心病机,以“疏肝健脾、解郁安神”作为主要治法。其常用药物为:茯苓、甘草、白术、合欢皮、柴胡、当归、白芍、薄荷、酸枣仁、百合;常用药物组合为:甘草-茯苓、白术-茯苓、白术-甘草、茯苓-合欢皮、当归-茯苓、柴胡-茯苓等。结论:韩祖成对郁病的病机具有独到认识,疏肝解郁的同时不忘健脾和胃,并且兼顾安神之效,其组方构思精巧,用药平和,配伍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病 古今医案云平台 数据挖掘 中医学 名医经验 用药规律 @韩祖成
下载PDF
传统汉族服饰的历史变革与文化阐释 被引量:9
4
作者 崔荣荣 宋春会 牛犁 《服装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31-535,共5页
以传统汉族服饰的5次变革为切入点,归纳总结历史变迁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汉族服饰的总体特征,探析传统汉族服饰变迁的社会原因及其文化内涵,为当代传统汉族服饰文化的复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历史变迁 传统 汉族服饰 文化阐释
下载PDF
先秦至汉代荆楚服饰文化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
5
作者 夏添 王鸿博 崔荣荣 《服装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55-262,共8页
通过文献调查法,梳理了国内外对于先秦至汉代荆楚服饰的研究成果,归纳相关理论;以荆楚地域服饰文化为研究载体,对先秦至汉代楚地服饰文化研究的现状、趋势、不足与研究空间进行探讨。认为从地域文化特点的多重视角考证先秦至汉代荆楚地... 通过文献调查法,梳理了国内外对于先秦至汉代荆楚服饰的研究成果,归纳相关理论;以荆楚地域服饰文化为研究载体,对先秦至汉代楚地服饰文化研究的现状、趋势、不足与研究空间进行探讨。认为从地域文化特点的多重视角考证先秦至汉代荆楚地区的服饰,如织物、服装、配饰,有利于分析古代荆楚服饰流变及其与荆楚人文地理、礼仪制度、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之间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汉代 地域文化 传统服饰 荆楚服饰
下载PDF
汉族传统服饰中同形异义图案的辨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晓予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探讨汉族服饰图案中的同形异义图案,完善汉族服饰的民俗内涵,从汉族服饰图案的产生根源、取材特点、审美标准等方面入手,先概述普遍存在的异形同义图案,进而以"一路连科"图案和"鹭鸶戏莲"图案作为实证案例,从构... 为探讨汉族服饰图案中的同形异义图案,完善汉族服饰的民俗内涵,从汉族服饰图案的产生根源、取材特点、审美标准等方面入手,先概述普遍存在的异形同义图案,进而以"一路连科"图案和"鹭鸶戏莲"图案作为实证案例,从构成元素、艺术表征、文化内涵3个方面对同形异义图案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阐述。研究表明汉族服饰图案中同形异义图案的存在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穿着者基于民俗性及个体内心情感表达的需要,借助植物动物等形象传达内心诉求,工艺局限使图案形象特征不尽精准;主观原因是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对图案原本并不精准的形进行分辨,再结合意义的表达进行思辨与划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服饰 同形异义图案 文化内涵 艺术表征
下载PDF
关于当代汉服复兴的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陈英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0-23,共4页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与华夏文明一样源远流长,承载着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通过阐述汉服的定义与特征,分析汉服的兴衰与现状,探讨汉服复兴的现象及积极意义,对汉服复兴的原因、思路和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 汉服 衣冠 礼仪 传统 复兴
下载PDF
多元民族文化影响下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演变 被引量:5
8
作者 吴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中国汉族传统服饰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北方文化、西域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多元的民族文化为每一次服饰的演变提供了不同民族因素的资源和动力。汉民族对异族服饰文化的态度既有和平往来时期的主动接受,也有异族入侵时期... 中国汉族传统服饰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北方文化、西域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多元的民族文化为每一次服饰的演变提供了不同民族因素的资源和动力。汉民族对异族服饰文化的态度既有和平往来时期的主动接受,也有异族入侵时期的被动接受到逐渐吸收与融合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汉族人民根据本民族习俗和衣着习惯采撷外来服饰中的菁英部分,使传统服饰在造型、功能等方面融汇了多彩的异族因子,形成了多元性、胡汉交融的特色,这是一个由激烈碰撞、慢慢影响到相互渗透、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汉族传统服饰 胡服 胡汉交融 服制变革 多元性
下载PDF
天门·天宫·兜率天宫——敦煌第275窟弥勒天宫图像的来源 被引量:8
9
作者 何志国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四川、陕北、河西本土汉晋以西王母为主神的天门图像、长江流域汉晋佛像和犍陀罗弥勒天宫等,促成了敦煌第275窟北凉弥勒天宫图像的出现,在敦煌北魏洞窟流行并影响云冈。中土早期弥勒天宫图像的形成是犍陀罗佛像与汉地西王母神灵信仰传... 四川、陕北、河西本土汉晋以西王母为主神的天门图像、长江流域汉晋佛像和犍陀罗弥勒天宫等,促成了敦煌第275窟北凉弥勒天宫图像的出现,在敦煌北魏洞窟流行并影响云冈。中土早期弥勒天宫图像的形成是犍陀罗佛像与汉地西王母神灵信仰传统的契合,也是佛教艺术中国本土化的早期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 汉晋佛像 敦煌第275窟阙形龛 弥勒天宫
下载PDF
经典的力量:中国传统的现代去路——从汉代经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文献传统形成的影响谈起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维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共15页
文献在整个古代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构成中国古代的文献传统。其最高表现是特定文献的组合即儒家经典,不仅是人们行为目标和规范的最高说明,而且是表明国家活动合理性和国家权力合法性来源的终... 文献在整个古代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构成中国古代的文献传统。其最高表现是特定文献的组合即儒家经典,不仅是人们行为目标和规范的最高说明,而且是表明国家活动合理性和国家权力合法性来源的终极依据。汉代经学的发展对这一传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包括通过立五经博士而使六艺被置于特殊地位,以及通过对儒学形上学的建设和强化对儒学的经世的运用使儒家经典组合最终具备指导国家政治和国民生活的至高品质。古代文献传统本身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已不存在。学术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的概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典的永久价值在于脱离原本纠缠的形态而显示古代中国认知本身所达到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献传统 汉代经学 六艺 现代中国
下载PDF
汉民族古典作品的影响与南方少数民族歌谣的生成
11
作者 龙昭宝 龙耀宏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4,共4页
在南方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中,有大量根据汉族古典作品编成的歌谣。这类歌谣的生成,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表层次是外来文化之价值与接受主体的文化需求相契合,深层次则体现了少数民族口头艺术自我更新的必然。
关键词 南方少数民族 汉族古典作品 歌谣 文化传统 生成
下载PDF
汉族衣冠六百年思辨 评《明代以来汉族民间服饰变革与社会变迁(1368-1949年)》
12
作者 夏添 彭迪 李婧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9-62,共4页
文章对崔荣荣、牛犁编著的《明代以来汉族民间服饰与社会变迁(1368-1949年)》进行评价:通过对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该书在科学、合理的研究框架结构中选取的研究样本详实,文化视角多元化,研究维度立体化。能有效地将... 文章对崔荣荣、牛犁编著的《明代以来汉族民间服饰与社会变迁(1368-1949年)》进行评价:通过对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该书在科学、合理的研究框架结构中选取的研究样本详实,文化视角多元化,研究维度立体化。能有效地将汉族民间服饰艺术与文化、经济、社会多层次、多角度地有机结合并形成脉络清晰的研究思路,是对我国汉族服饰文化史著述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间服饰 社会变迁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民族服饰模糊化的负面影响——白、汉族现代民族服饰文化分析
13
作者 孙疏影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01-103,共3页
白族民族服饰的现状,即白族男子民族服饰的消亡及白族女子服饰的半消亡,可虚拟为汉族现代服饰发展演变流程的活化石,会给予我们一种没有民族服饰的悲哀。民族服饰是民族的一种外在物质标识。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应该有民族服饰的复兴,“... 白族民族服饰的现状,即白族男子民族服饰的消亡及白族女子服饰的半消亡,可虚拟为汉族现代服饰发展演变流程的活化石,会给予我们一种没有民族服饰的悲哀。民族服饰是民族的一种外在物质标识。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应该有民族服饰的复兴,“唐装”就是一个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汉族 民族服饰 模糊化 回归复兴
下载PDF
明清官服纹样与现代女士唐装纹样的子承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怀莉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9-111,共3页
本文就现代女士唐装的流行趋势,明清官服纹样在现代女士唐装上的运用,针对中国文化的回归现象,说明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倾向仍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关键词 明清官服纹样 现代女士唐装纹样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明代贴里与曳撒形制异同考
15
作者 常晓君 王楚昀 《服装学报》 2022年第6期506-513,561,共9页
针对明代男子服饰中常见的贴里与曳撒服装形制易混淆、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疏理以及对贴里、曳撒文物的分析,从服装裁剪、衣褶样式以及着装习惯角度,对明代贴里、曳撒的形制进行梳理并加以区分。总结得出,贴里的穿着人群具有... 针对明代男子服饰中常见的贴里与曳撒服装形制易混淆、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疏理以及对贴里、曳撒文物的分析,从服装裁剪、衣褶样式以及着装习惯角度,对明代贴里、曳撒的形制进行梳理并加以区分。总结得出,贴里的穿着人群具有跨阶级性,与曳撒的“贵族制式”不同;且贴里的裁剪缝合形式为前后、上下分裁,褶形主要有顺褶、平褶两类,合围或单侧开衩下摆,无曳撒之缯角。研究表明:明代常见男子服饰中的贴里和曳撒虽具有类似起源,但在服装样式与着装制度方面均有差异,贴里在形制层面更贴近蒙元传统,而曳撒则为蒙元文化与汉族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里 曳撒 明代服饰 服饰形制 汉族传统服饰
下载PDF
系统阐释汉族服饰文化,实证构建民间服饰体系——梁惠娥、崔荣荣《汉族民间服饰文化》评述
16
作者 邢乐 《创意与设计》 2019年第3期95-97,共3页
文章对梁惠娥教授、崔荣荣教授编著的《汉族民间服饰文化》进行评价:基于田野考察与传世服饰实物分析,该书从服饰历史、艺术、文化、民俗、创新设计等多角度阐述了汉族民间服饰的过去与未来,研究视角鲜明、样本详实、脉络清晰、通俗易懂... 文章对梁惠娥教授、崔荣荣教授编著的《汉族民间服饰文化》进行评价:基于田野考察与传世服饰实物分析,该书从服饰历史、艺术、文化、民俗、创新设计等多角度阐述了汉族民间服饰的过去与未来,研究视角鲜明、样本详实、脉络清晰、通俗易懂,是对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的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间服饰文化》 服饰艺术 服饰文化
下载PDF
布幅对汉文化圈传统女装造型的影响——以南宋墓葬出土汉族服装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思施 赵明 《设计》 2019年第8期100-102,共3页
为探索面料幅宽对汉文化圈传统女装造型的影响。以南宋墓葬出土汉族服装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和服、韩服这两类最具代表性的汉文化圈传统服饰形制作为补充论证,通过对服饰所用面料幅宽变化追根溯源的考据,结合考古报告中关于南宋墓葬出... 为探索面料幅宽对汉文化圈传统女装造型的影响。以南宋墓葬出土汉族服装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和服、韩服这两类最具代表性的汉文化圈传统服饰形制作为补充论证,通过对服饰所用面料幅宽变化追根溯源的考据,结合考古报告中关于南宋墓葬出土服装实物测量数据进行的数理分析。得出汉文化圈内的传统女装,其裁剪均是建立在"幅"的基础上,通过匹料的定幅确定拼幅,使传统女装形制定型和衍变。研究面料幅宽对汉文化圈传统女装造型的影响,可为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寻求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服饰 服装造型 南宋汉族服装 和服 韩服 幅宽
下载PDF
对汉服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因素的研究
18
作者 胡庆瑞 刘文 王依乐 《山东纺织经济》 2020年第2期26-27,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及互联网的发展、产业链结构的完善、潜在消费人群逐步增多,使得汉服市场有了新的发展转机与浪潮。在汉服设计上,设计师们不断创新并向周边产业延伸。而汉服市场的发展方向变得多元化,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及互联网的发展、产业链结构的完善、潜在消费人群逐步增多,使得汉服市场有了新的发展转机与浪潮。在汉服设计上,设计师们不断创新并向周边产业延伸。而汉服市场的发展方向变得多元化,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也逐渐增加。汉服市场的快速发展亦体现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研究汉服市场对该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服市场 传统文化 创新完善 挑战与机遇
下载PDF
汉代女子服饰类型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蕊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93,共9页
本文从大量中原地区汉族女子服饰的考古资料入手,对其发式和服装进行考古类型学的研究,得出汉代女子服饰(发式和服装)的发展演变规律是:发髻的位置由低向高发展,即西汉早中期以背后或头后挽髻为主,几乎不见头顶挽髻,至西汉中晚期开始出... 本文从大量中原地区汉族女子服饰的考古资料入手,对其发式和服装进行考古类型学的研究,得出汉代女子服饰(发式和服装)的发展演变规律是:发髻的位置由低向高发展,即西汉早中期以背后或头后挽髻为主,几乎不见头顶挽髻,至西汉中晚期开始出现头顶高髻,之后头顶挽髻开始普遍流行并盛行于东汉;头发上的装饰呈现由少到多,由朴素到繁杂的转变;女子服装则由西汉早期的紧身束裹,发展到西汉中后期的合体,至东汉开始变得宽松,直至发展到东汉晚期的肥大;女子服饰整体风格是由严肃拘谨向轻松活泼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女子服饰 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