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解树明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4期95-104,M0006,共11页
中国古代农耕图始于战国青铜器采桑纹饰,至汉代农耕画像石初具规模。学界已有研究认为汉画像农耕图主要展示了汉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汉代农耕画像石以相同的“母本”进行模式化生产,意在表达孝子的孝亲养老之情。孝... 中国古代农耕图始于战国青铜器采桑纹饰,至汉代农耕画像石初具规模。学界已有研究认为汉画像农耕图主要展示了汉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汉代农耕画像石以相同的“母本”进行模式化生产,意在表达孝子的孝亲养老之情。孝子借助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农耕、纺织图像,寄寓祈求逝者灵魂不息、富贵永葆,子孙后代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农耕图 模式化 孝道 生生不息
下载PDF
徽州黟县建筑彩画考察研究——以西递村枕石小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毛蕾 黄成 张琳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5期145-150,共6页
建筑彩画是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时代室内装饰的重要历史见证。徽州建筑彩画不仅仅是徽州传统建筑装饰中重要环节组成的一部分,也是古代传统手工艺技艺中材良工萃的典范。黟县西递村枕石小筑(又称“笃谊庭”)彩画是徽州晚清时期彩画之典例... 建筑彩画是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时代室内装饰的重要历史见证。徽州建筑彩画不仅仅是徽州传统建筑装饰中重要环节组成的一部分,也是古代传统手工艺技艺中材良工萃的典范。黟县西递村枕石小筑(又称“笃谊庭”)彩画是徽州晚清时期彩画之典例,其装饰图像观念性和工艺的技术特征等都反映了徽州传统建筑的地域性和教化性。拟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枕石小筑的平面空间、装饰构件、图像题材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从彩画的构图、色彩、纹样特征和彩画与空间的构成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其形式特征与法则,探寻徽派建筑独有的造物文化内蕴。对徽州黟县彩画遗产进行保护,对于实现文化资源的多元应用和再生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彩画 枕石小筑 彩画图像 活化应用
下载PDF
从汉画像石看两汉牛耕技术的进步——兼论两汉时期南方地区的牛耕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姚义斌 徐华瑞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7-73,共7页
两汉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突出的表现就是牛耕的推广及牛耕技术的进步,但是对于这一时期的牛耕技术进步的具体形态学术界尚有不少分歧。我们可以相关文献资料中的画像石牛耕图为基本依据,系统考察汉代牛耕技术所涉及的犁铧、耕... 两汉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突出的表现就是牛耕的推广及牛耕技术的进步,但是对于这一时期的牛耕技术进步的具体形态学术界尚有不少分歧。我们可以相关文献资料中的画像石牛耕图为基本依据,系统考察汉代牛耕技术所涉及的犁铧、耕牛、耕作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形态因素,探讨两汉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因。西汉时期南方地区尚未出现牛耕,直至东汉中期以后南方地区的牛耕才得到普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画像石 牛耕图 牛耕技术
下载PDF
对几幅徐州地区“汉代建筑画像石”的重新释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学鹰 田晓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本文提出了从全新的角度认识“汉代建筑画像石”的基本方法 ,联系古代典籍、考古发掘实物资料和现代文献等 ,列举了各种类型的事例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 徐州 汉画像石 释读
下载PDF
论“诗画互有”——以苏轼诗画作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制 沈亚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相对于苏轼诗画思想中的其他论点,"诗画互有"以高度的概括性和明晰性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门类互喻、互仿的可能性,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路径。而《记承天夜游》等诗文作品蕴藉的画面感与《枯木怪石图》隐喻... 相对于苏轼诗画思想中的其他论点,"诗画互有"以高度的概括性和明晰性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门类互喻、互仿的可能性,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路径。而《记承天夜游》等诗文作品蕴藉的画面感与《枯木怪石图》隐喻的文学意象,则为我们探讨苏轼诗画思想提供了具体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诗画互有 《记承天夜游》 《枯木怪石图》
下载PDF
新见石刻画像《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辨识 被引量:3
6
作者 蔡铁鹰 吴明忠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9-31,共3页
悄然现身的《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虽然缺失了确凿的年代证据,但仍可判为金代石刻画像,它是现在所见最早的一幅四人一马取经图,对于《西游记》成书研究有重要意义。判其为金代画像的证据:一是山西金元《礼节传簿》中的队戏《唐僧西天取... 悄然现身的《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虽然缺失了确凿的年代证据,但仍可判为金代石刻画像,它是现在所见最早的一幅四人一马取经图,对于《西游记》成书研究有重要意义。判其为金代画像的证据:一是山西金元《礼节传簿》中的队戏《唐僧西天取经》和元代磁枕取经图证明,四人一马取经图在元代之前已经产生;二是该图表现的是明确的归程故事,以白马驮经为主要特征,至元代白马的功能已开始向骑乘转化,因此它无疑为早期作品;三是孙悟空头戴的"东坡巾"盛行在宋金,具有鲜明的年代特征,元代变异汉服,已经少有这种巾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 《西游记》成书研究 金代石刻画像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砖的装饰艺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恩培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研究中国汉代画像石、砖的装饰艺术风格,探讨民族艺术形式、民族艺术装饰手法,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装饰文化。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砖 装饰艺术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徐州汉画像石中的饮食器具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绍印 宋国盛 姜川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9-12,共4页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汉代画像石资源。本文通过对庖厨宴饮内容的画像石拓片中食物制作、食用等的场景分析,结合器物的造型及功能阐述,归纳出饮食器具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庖厨 器具 功能 造型
下载PDF
将军崖岩画与大汶口陶符考释——史前泰山文化追踪之一 被引量:2
9
作者 范正生 《泰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8-22,共5页
将军崖岩画与大汶口陶符是中国发现的重大历史遗迹,它们是东夷太昊、少昊部落集团的历史文化遗存,将军崖岩画呈现的是日、鸟、星等图腾崇拜,大汶口陶符呈现的是日、鸟、山图腾崇拜。虽然二者蕴涵的文化信息有差异,但二者具有远古历史文... 将军崖岩画与大汶口陶符是中国发现的重大历史遗迹,它们是东夷太昊、少昊部落集团的历史文化遗存,将军崖岩画呈现的是日、鸟、星等图腾崇拜,大汶口陶符呈现的是日、鸟、山图腾崇拜。虽然二者蕴涵的文化信息有差异,但二者具有远古历史文化的一致性。将军崖岩画与大汶口陶符都是泰山文化的前身文化遗迹,是史前泰山文化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军崖岩画 大汶口陶符 泰山文化 图腾崇拜
下载PDF
汉画像石艺术中的装饰纹样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筱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9-122,共4页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服务于丧葬礼俗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画像石大多嵌饰于墓室及其附属地面上的祠堂、墓阑等建筑之上,它们既是组成这些墓葬建筑物的构件,又是配饰其表面上的刻画装饰。装饰纹样...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服务于丧葬礼俗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画像石大多嵌饰于墓室及其附属地面上的祠堂、墓阑等建筑之上,它们既是组成这些墓葬建筑物的构件,又是配饰其表面上的刻画装饰。装饰纹样是汉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形象思维上解决了装饰造型的基本问题,而且比较全面遵循了艺术形式美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装饰纹样 艺术特征
下载PDF
山东汉代画像石中“二桃杀三士”图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保荣 刘静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二桃杀三士"是画像石中较为典型的汉画题材,集中出土于山东、河南、江苏、陕西等地,不同地区的图案组合有同有异。除了各省份图案的差异,山东地区的汉画像石中此图案也有明显的不同。以山东地区的画像石为研究对象,以大量的... "二桃杀三士"是画像石中较为典型的汉画题材,集中出土于山东、河南、江苏、陕西等地,不同地区的图案组合有同有异。除了各省份图案的差异,山东地区的汉画像石中此图案也有明显的不同。以山东地区的画像石为研究对象,以大量的文物图像资料和记载文献为基础,围绕汉画像石精妙合理的布局排列,对山东地区出土的二桃杀三士图像进行研究,可以在从二桃杀三士的构图、技法、造型、人物等特点来进行客观分析,从而了解山东汉画像石中二桃杀三士的基本特点,并分析此题材在山东盛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汉代画像石 二桃杀三士 图考
下载PDF
离石汉代画像石兴起的社会背景分析
12
作者 冯军平 郝慧芬 《吕梁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3-96,共4页
汉代画像石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有一定的思想文化基础。离石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兴起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墓葬制度、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雕刻绘画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地域差异等均有密切... 汉代画像石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有一定的思想文化基础。离石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兴起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墓葬制度、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雕刻绘画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地域差异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石 汉画像石 社会背景
下载PDF
对一幅“汉代建筑画像石”的重新释读(之一)
13
作者 周学鹰 《华中建筑》 2001年第3期91-92,106,共3页
该文提出了从全新的角度认识“汉代建筑画像石”的基本方法,且联系古代典籍、考古发掘实物资料和现代文献等,并列举了各种类型的事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 汉代建筑 汉画像石 建筑历史 哲学思想
下载PDF
对一幅“汉代建筑画像石”的重新释读(之二)——从三维空间的角度
14
作者 周学鹰 《华中建筑》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该文提出了从全新的、三维空间的角度认识一幅“汉代建筑画像石”,且联系古代典藉、考古发掘实物资料和现代文献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 汉代建筑 三维空间 画像石 古代典籍
下载PDF
胆管结石患者胆道外引流前后舌象变化
15
作者 郑传彬 刘冬厚 《河南中医》 2018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观察胆管结石患者胆道外引流前后舌象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胆管结石接受胆道外引流手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禁食、积极抗感染、护肝、补液等处理,腹痛严重者予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 目的:观察胆管结石患者胆道外引流前后舌象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胆管结石接受胆道外引流手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禁食、积极抗感染、护肝、补液等处理,腹痛严重者予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完善入院相关检查,分别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或内窥镜下鼻胆管引流术,记录患者胆道外引流前与引流结束后第3天清晨的舌象,将分类后的舌诊内容归纳为数据表,录入EXCEL表格。结果:胆道外引流前,舌色以淡红色、红舌、绛舌多见,淡白舌及紫舌较少,舌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黄苔、厚腻苔;引流后,舌色多演变为淡红色,与引流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后,大部分深黄苔、焦黄苔多向淡黄苔及白苔转化,但苔质由原来的腻苔、润苔,大多转化为燥苔,与引流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外引流前后需观察患者舌象变化,胆道引流后患者舌象多呈现阴亏津耗之象,在治疗过程中,需固护津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胆道外引流 舌象 鼻胆管引流术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图像语言及其思想
16
作者 刘会军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汉代画像石中建筑图像类型丰富多样,艺术语言简洁概括、生动传神。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图像,按照建筑的用途和功能,主要分为礼制类建筑、城镇类建筑、住宅类建筑。从美术技法、雕刻技法、建筑图像的空间布局、绘画表现要素等阐述画像石... 汉代画像石中建筑图像类型丰富多样,艺术语言简洁概括、生动传神。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图像,按照建筑的用途和功能,主要分为礼制类建筑、城镇类建筑、住宅类建筑。从美术技法、雕刻技法、建筑图像的空间布局、绘画表现要素等阐述画像石建筑图像的艺术语言,透过画像石的画面内容透视形象及其背后的意义,可见建筑图像中包含的“天人合一”思想。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图像及其思想说明,当时的人们按照自己认可的宇宙模式排列,凝结了那个时期艺术家们的艺术思想和情感,极具形式美感。建筑图像作为画像石艺术图像的内容之一,其造型和思想说明了当时人们对生与死的思考,即通过图像艺术语言表达希望逝者进入天堂生活幸福的愿望。汉代的艺术家积累的艺术语言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为后代的建筑艺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建筑图像 思想 画面 类型
下载PDF
重新解读汉画石像中的水榭图
17
作者 王磊 《建筑与环境》 2009年第5期187-189,共3页
汉石画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描绘了大量的当时的建筑、礼仪、生活等等各方面的信息和内容,正确的解读它们,有助于我们对那个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时代的生活情境以及建筑形态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结合... 汉石画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描绘了大量的当时的建筑、礼仪、生活等等各方面的信息和内容,正确的解读它们,有助于我们对那个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时代的生活情境以及建筑形态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结合出土明器,对汉画石像中的水榭图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提出了解读汉石画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石画像 水榭图 重新解读
下载PDF
浙江海宁汉画像石墓两幅祥瑞图考辨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保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3,共6页
海宁汉画像石墓前室的两方"祥瑞图"内容丰富,但因没有榜题而难以定名。本文在前人考辨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对图中所刻祥瑞重新予以考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海宁 汉画像石 祥瑞图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砖)中的读书图 被引量:3
19
作者 兰钰嵛 陈傲杰 苏延溥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3-70,106,共9页
中国阅读史悠久,汉代时文化长足发展,从现存的汉代画像石(砖)上的读书图可窥视一二。文章收集整理了部分汉代画像石(砖)中的读书图,探析汉代画像石(砖)读书图的类型,并对其中5幅代表作进行解读,探讨其蕴含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汉代 画像石 画像砖 读书图 阅读
下载PDF
论汉乐府与汉画像图文关系中的诗性空间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昕姣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9期148-151,共4页
诗性空间是人类运用想象力开拓的基于现实空间又超越现实的一个空间。汉代的诗性空间是用集体性的想象力去构筑的独特空间,在汉乐府与汉画像的图文关系中得以体现。汉乐府以生映照着死,汉画像以死反映生。前者以"生存"来反映... 诗性空间是人类运用想象力开拓的基于现实空间又超越现实的一个空间。汉代的诗性空间是用集体性的想象力去构筑的独特空间,在汉乐府与汉画像的图文关系中得以体现。汉乐府以生映照着死,汉画像以死反映生。前者以"生存"来反映现世,寄托来世;而后者则以汉代人幻想的理想世界图像呈现,过去与现世的生活贯穿其中。诗性空间即在"存在"之中,在无限接近自由的那个点得以实现。把汉乐府歌诗与汉画像的视觉艺术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在一个大文化领域中更好地探讨汉代人的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 汉画像 图文关系 空间 范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