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铜鱼形扁壶初探
1
作者 呼啸 李倩 牟泉霖 《草原文物》 2023年第1期70-77,F0003,共9页
汉代铜鱼形扁壶流行时代主要为西汉中期至东汉,产地集中于胡汉交错地区的陕北高原及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草原。其造型虽然属于扁壶,但与战国至汉代常见于中原地区的椭腹扁壶不同,其形象来源于对北方草原民族皮囊壶的模仿,而铸造工艺和文... 汉代铜鱼形扁壶流行时代主要为西汉中期至东汉,产地集中于胡汉交错地区的陕北高原及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草原。其造型虽然属于扁壶,但与战国至汉代常见于中原地区的椭腹扁壶不同,其形象来源于对北方草原民族皮囊壶的模仿,而铸造工艺和文化渊源则来自中原的传统。铜鱼形壶在上述地区流行的背后,反映的是汉王朝北击匈奴,取得河套,设置朔方、五原等郡后大量迁徙中原及南方汉人屯田实边的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鱼形壶 汉代 扁壶 匈奴 皮囊壶
下载PDF
西汉、匈奴经营西域政策比较研究
2
作者 汤国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11-16,共6页
西域,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物产资源的丰富性而成为西汉、匈奴争夺的焦点。匈奴较西汉先一步经营西域,在西域设置机构,收取赋税,将西域视为资源补给站与战略基地,对西汉的西北部边疆构成巨大威胁。西汉为反击匈奴,也开始联络西域,... 西域,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物产资源的丰富性而成为西汉、匈奴争夺的焦点。匈奴较西汉先一步经营西域,在西域设置机构,收取赋税,将西域视为资源补给站与战略基地,对西汉的西北部边疆构成巨大威胁。西汉为反击匈奴,也开始联络西域,试图将西域纳入自身势力范围之内。西汉与匈奴争夺西域,是西汉时期西域史的主线。对西域的争夺,是西汉与匈奴军事对抗、南北争雄产生的直接结果。汉匈为经营西域,根据不同的国家情况采取多种政策与手段,如遣使、军事威胁、纳质、和亲、置吏等。双方经营西域的政策有相互借鉴的成分,但在政策的指导思想及经营西域的最终目的上有所不同,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西汉与匈奴的游牧经济生产方式与农耕经济生产方式的差异、汉匈各自的边疆战略与民族关系思想不同及双方的实力对比的动态变化等。汉匈经营西域,为后世经营西域奠定了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匈奴 经营西域
下载PDF
陕北地区汉代“胡人”墓考察
3
作者 王欣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5,共9页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两汉时期陕北地区多个游牧民族在此长期融合的事实,本文统称其为“胡人”。通过对陕北地区241座汉墓的考察,可以辨析出29座“胡人”墓葬。随葬带孔陶罐、戳记陶器、铜镜残片和骨箸、骨刷、骨勺等骨器及...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两汉时期陕北地区多个游牧民族在此长期融合的事实,本文统称其为“胡人”。通过对陕北地区241座汉墓的考察,可以辨析出29座“胡人”墓葬。随葬带孔陶罐、戳记陶器、铜镜残片和骨箸、骨刷、骨勺等骨器及装饰有波浪纹、弦纹的小口弧腹罐是匈奴族的常见做法,在墓道中用盛肉的陶罐来献祭可能是羌人的葬仪,随葬动物是这两支“胡人”墓葬的共同特征。29座“胡人”墓中,既有文化内涵较为单纯的“胡人”墓,又有两者共存一墓的情况,对墓主族属的辨析有利于我们深入地解读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汉代 胡人 匈奴 羌人
下载PDF
孝文十四年匈奴南“侵”原因及影响新探 被引量:4
4
作者 熊贵平 王扩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7-72,共6页
孝文十四年匈奴大举南"侵",缘由何在?汉廷招降纳叛方略的实施所引发的匈奴人口外流是导致此次匈奴进攻的原因,其目的是断绝汉廷对匈奴民众的招纳,阻止人口外流。这次战争使汉廷的招降纳叛方略中断近二十年之久。
关键词 汉朝 孝文十四年 匈奴 人口外流 侵略行为
下载PDF
从两汉简牍看匈奴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庆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0-85,共6页
 两汉时期很多中原商贾经边疆郡县,再出入关塞,驱赶着牛车往来转输货物,经商贸易。匈奴商胡贩客日款塞下,骡驴驼马衔尾入塞,还常有渡越天田者及逃亡人员出入。汉朝对出关物品虽屡申律令限制,但仍阑出不禁。汉简的记载与正史内容吻合,...  两汉时期很多中原商贾经边疆郡县,再出入关塞,驱赶着牛车往来转输货物,经商贸易。匈奴商胡贩客日款塞下,骡驴驼马衔尾入塞,还常有渡越天田者及逃亡人员出入。汉朝对出关物品虽屡申律令限制,但仍阑出不禁。汉简的记载与正史内容吻合,匈汉经济互为补充互相依赖,风俗文化互相影响。双方始终保持着密切繁盛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并得以巩固的强劲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简 匈奴 中原 经济文化交流 多元一体
下载PDF
论东汉王朝对北匈奴的政策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93-96,共4页
The study of the policies of the East Han Dynasty towards North Xiongnu has laid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military expeditions and their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s.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se policies included no... The study of the policies of the East Han Dynasty towards North Xiongnu has laid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military expeditions and their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s.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se policies included not only military expeditions but also ambassadors, negotiation and the use of South Xiongnu to control North Xiongnu. The author also holds that we should hav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policies for the military expeditions of North Xiongnu during the period of Emperor Zhang and Emperor 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北匈奴 历史 光武帝 单于
下载PDF
是“天降jiànɡ单于”,还是“天降xiánɡ单于”——天神观与汉匈政治关系的一个审视点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文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2,共7页
"单于天降"瓦当中的"降"是个多音字,对"降"的读音和释义目前有两种不同意见:一、读jiànɡ,诞生;降生。二、读xiánɡ,降服,使驯服。经笔者考证,在汉代以前上百种古籍数千万字中近百个"天降... "单于天降"瓦当中的"降"是个多音字,对"降"的读音和释义目前有两种不同意见:一、读jiànɡ,诞生;降生。二、读xiánɡ,降服,使驯服。经笔者考证,在汉代以前上百种古籍数千万字中近百个"天降"连用的语句里,"降"只读作"jiànɡ"。"天降"中"天"的含义主要有两类:一、天是万物的主宰。国家的兴衰存亡,灾害、战争、疾病,以及人之外在的祸福﹐都是"天"对人的赏罚。二、指自然之天,不到全部用例的十分之一。"单于天降jiànɡ",是匈奴天神信仰的表达。汉王朝认可这一信仰,是出于羁靡政策需要的尊重。而"单于天降xiánɡ",不符合汉朝对匈奴的怀柔政策。匈奴单于反抗王莽蔑称其为"降奴服于"的事实,有力地证明匈奴不会接受"单于天降xiánɡ"的读音和含义。"天降jiànɡ"的音义在汉代以前的多种语境中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反映了人们天神信仰观念的延续和继承,也表现了古人在长期与天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天人关系的认知模式。以此理解"天降单于"中"降"的音义和汉、匈天神观念,当去古人之旨不远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降单于 天神信仰 瓦当 汉朝 匈奴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司马迁写历史转折的三大战役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大可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23-33,共11页
战国后期的长平之战、秦汉之际的楚汉相争、西汉盛世的汉匈大决战,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古代历史转折的三大战役。长平之战是在秦汉大一统政治取代夏、商、周三代分封建藩列国并立的政治这一历史变局拐点时期发生的大战役;楚汉相争... 战国后期的长平之战、秦汉之际的楚汉相争、西汉盛世的汉匈大决战,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古代历史转折的三大战役。长平之战是在秦汉大一统政治取代夏、商、周三代分封建藩列国并立的政治这一历史变局拐点时期发生的大战役;楚汉相争本质是改朝换代历史变局时期发生的大战役;汉匈大决战是影响世界格局的文明冲突,即亚洲大陆板块南方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对决的大战役。文章探讨三大战役为何发生,司马迁怎样写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历史经验教训有何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三大战役 长平之战 楚汉相争 汉匈大决战
下载PDF
昭君出塞与汉匈社会民生之考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桂胜 张友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79,共4页
昭君出塞"和亲"是汉匈几百年来在战争与"和亲"过程中唯一的一位良家女以汉王朝名义参与和亲的事件。昭君出塞"和亲"既曲折表达了个体民生的愿望,更促进了当时社会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改善。昭君出塞"和... 昭君出塞"和亲"是汉匈几百年来在战争与"和亲"过程中唯一的一位良家女以汉王朝名义参与和亲的事件。昭君出塞"和亲"既曲折表达了个体民生的愿望,更促进了当时社会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改善。昭君出塞"和亲"表达了个人行为背后的社会因素;展现出传统社会中个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密切关系;满足了当时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客观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出塞 汉匈 社会民生
下载PDF
匈奴大型墓葬概述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玲 萨仁毕力格 《草原文物》 2015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目前发现的匈奴大型墓葬的年代都在西汉晚期以后。匈奴大型墓葬不仅墓葬形制特殊,而且随葬品也与普通墓葬有较大差别,因此,这里有必要对其做简要介绍。匈奴的大型墓葬,是指地表有长方形或梯形土台、带墓道的规模较大的墓葬。一般将其称... 目前发现的匈奴大型墓葬的年代都在西汉晚期以后。匈奴大型墓葬不仅墓葬形制特殊,而且随葬品也与普通墓葬有较大差别,因此,这里有必要对其做简要介绍。匈奴的大型墓葬,是指地表有长方形或梯形土台、带墓道的规模较大的墓葬。一般将其称为贵族墓葬,是相对地表只有近圆形石头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大型墓葬 贵族 汉朝 蒙古国
下载PDF
汉武帝民族关系思想的演变——以汉与匈奴的关系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晓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2,共6页
汉武帝在考虑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及解决现实民族问题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民族关系思想。在汉武帝的理论思维中,"中国一统"既是民族关系的最佳状态,也是他本人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对如何实现"中国一统",汉武... 汉武帝在考虑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及解决现实民族问题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民族关系思想。在汉武帝的理论思维中,"中国一统"既是民族关系的最佳状态,也是他本人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对如何实现"中国一统",汉武帝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民族思想 和亲 匈奴
下载PDF
匈奴史事与北方森林植被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庆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5-9,共5页
这篇文章根据历史记载 ,结合考古研究成果、岩画石刻以及孢子花粉分析结果等 ,大致勾勒出了先秦两汉时期匈奴驻牧地区———现今祖国北方的森林植被状况 ,供大家与现在相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比较。本文的写作目的 ,就是要利用古今植被... 这篇文章根据历史记载 ,结合考古研究成果、岩画石刻以及孢子花粉分析结果等 ,大致勾勒出了先秦两汉时期匈奴驻牧地区———现今祖国北方的森林植被状况 ,供大家与现在相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比较。本文的写作目的 ,就是要利用古今植被状况的巨大变化和强烈反差 ,来警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冷漠和麻木 ,唤起国民保护草木植被的紧迫责任感和实际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匈战争 森林植被 北方地区 匈奴 考古研究 岩画 阿山-狼山地区
下载PDF
西汉时期匈奴归义列侯论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铁柱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55-60,共6页
西汉时,列侯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拥有特权。匈奴归义列侯是西汉列侯集团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有关归义匈奴首领的封侯标准有两个:景帝中元三年(前147)至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奉行汉旧军法,封归义匈奴首领为侯;随着汉匈战争... 西汉时,列侯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拥有特权。匈奴归义列侯是西汉列侯集团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有关归义匈奴首领的封侯标准有两个:景帝中元三年(前147)至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奉行汉旧军法,封归义匈奴首领为侯;随着汉匈战争的全面展开,元狩二年之后,汉朝又制定了新的归义匈奴首领封侯标准。在不同的时期,匈奴归义侯国具有不同的地域分布特点,这些侯国主要集中在涿郡、南阳、颍川三郡。他们在进入汉地后,由于文化、气候、政治等方面的原因,鲜有传国善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义列侯 匈奴 西汉 地理分布
下载PDF
西汉时期乌桓历史辨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玲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5,共6页
乌桓源自于东胡的观点是西晋时期史学家提出的新认识,成书于汉代的《史记》和《汉书》没有关于乌桓族源的记载。分别成书于西晋时期的《魏书》和南朝宋时期的《后汉书》都存在将较晚时期的与西汉乌桓相关历史事件的年代提前的做法。
关键词 乌桓 西汉 东胡 匈奴
下载PDF
冒顿单于的战争策略透视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绍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39-44,共6页
冒顿单于是匈奴民族的杰出领袖,他南征北战,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迫使汉王朝订立和亲之约,在战争中屡获胜利,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他发动的战争目的明确,战争中使用的手段灵活多变,善于以弱示敌,麻痹对手,出其不意,攻... 冒顿单于是匈奴民族的杰出领袖,他南征北战,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迫使汉王朝订立和亲之约,在战争中屡获胜利,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他发动的战争目的明确,战争中使用的手段灵活多变,善于以弱示敌,麻痹对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集中优势兵力威慑敌人。对北方草原地区和中原农耕地区,冒顿单于审时度势,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北方对其他游牧民族的战争,以征服、占领为主,意在统一蒙古高原;南方对农耕民族的战争,以胁迫、恐吓为主,意在获取中原地区的物资和财富。冒顿单于的军事策略的成功实施,把匈奴帝国带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阶段,也避免了汉匈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客观上为汉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冒顿单于 秦汉 战争策略
下载PDF
论西汉时期匈奴地区的中原逃人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14,共4页
西汉时期,汉匈双方通过战争、婚姻、使聘、归附、俘虏等方式有着频繁的人员交往。在频繁的人员交往中,中原逃人在匈奴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活动十分引人注目。大批中原逃人涌入匈奴地区,无疑对匈奴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西汉时期 中原逃人 匈奴社会 影响
下载PDF
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荣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8-22,共5页
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基本上实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此后十多年间,试图通过军事打击以制服匈奴;漠北之战以后,又代之以政治招抚为主、军事威慑为辅的策略;汉武帝以后,... 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基本上实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此后十多年间,试图通过军事打击以制服匈奴;漠北之战以后,又代之以政治招抚为主、军事威慑为辅的策略;汉武帝以后,汉王朝对匈奴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羁縻"政策,汉匈双方虽有君臣名分,实为兄弟之国。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是与其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汉匈双方的力量消长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匈奴 边疆政策 和亲
下载PDF
政治神话与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汉赵政权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祥琴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01-105,共5页
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汉赵政权是一个非理性主义思潮颇为盛行的政治统治集团。崇信鬼神、相信天人感应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于当时的各种政治活动中,其中尤以渲染、强调"休征"和"咎征"两方面最具特色。汉赵统治集团的这... 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汉赵政权是一个非理性主义思潮颇为盛行的政治统治集团。崇信鬼神、相信天人感应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于当时的各种政治活动中,其中尤以渲染、强调"休征"和"咎征"两方面最具特色。汉赵统治集团的这种信仰倾向是匈奴文化与中原传统汉文化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这一事实也为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传统说法增添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神话 十六国 匈奴汉赵政权 民族融合
下载PDF
汉朝对匈奴的分化与瓦解方略述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熊贵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76-81,共6页
汉代对匈奴的分化与瓦解方略手段多样,总体上效果明显,其中和亲与互市在匈奴的分裂过程中作用极为重要,招降纳叛方略则随着时势变化不断调整,同时呈现出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
关键词 汉匈关系 和亲 互市 招降纳叛
下载PDF
西汉时期关于汉匈关系的七次大辩论
20
作者 曹升生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9-43,共5页
西汉时期围绕汉匈关系,发生了七次大辩论,其中以平城之战前刘敬同主战派、汉武帝时期王恢同韩安国、汉宣帝时期萧望之与黄霸、新莽时期严尤同王莽的辩论最为典型。这些辩论涉及汉匈关系的定性、和亲与战争的抉择、匈奴在边疆政治中的定... 西汉时期围绕汉匈关系,发生了七次大辩论,其中以平城之战前刘敬同主战派、汉武帝时期王恢同韩安国、汉宣帝时期萧望之与黄霸、新莽时期严尤同王莽的辩论最为典型。这些辩论涉及汉匈关系的定性、和亲与战争的抉择、匈奴在边疆政治中的定位、接待匈奴的规格、匈奴与朝代更迭等。辩论见证和加速了汉匈关系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匈奴 汉匈关系 辩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