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Zeng-li WANG Xin-min +3 位作者 CAO Ying-ying LIU Long-long LI Xin-ying GONG Fa-tao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年第9期1-6,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醒脑开窍针) on the motor function of upper limb and hand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Methods: Seventy-six cases of hemiplegia patients with isc...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醒脑开窍针) on the motor function of upper limb and hand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Methods: Seventy-six cases of hemiplegia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38 in each). Based on the Brunnstrom's stage of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s u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the upper extremity(FMA-UE),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 and 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 were adopted separately to compare scores before treatment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for comparison of FMA-UE, ARAT and STEF scores before treatment(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two groups of score comparison of FMA-UE, ARAT and STEF after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The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of upper limb and hand in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nnstrom stage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Recovery period of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motor function of upper limb and hand
下载PDF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deactivation impacts the recovery of hand function from severe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被引量:1
2
作者 Ye-chen Lu Han-qiu Liu +4 位作者 Xu-yun Hua Yun-dong Shen Wen-dong Xu Jian-guang Xu Yu-dong G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670-675,共6页
Although some patients have successful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a poor recovery of hand function often occurs afte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apability of brain plasticity is crucial for th... Although some patients have successful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a poor recovery of hand function often occurs afte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apability of brain plasticity is crucial for the recovery of hand function.The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may play a key role in brain remodeling afte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the activation mode of the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during a motor imagery task.We investigated the plasticit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fter brachial plexus injury,using the motor imagery task.Results from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ed that after brachial plexus injury,the motor imagery task for the affected limbs of the patients triggered no obvious activation of bilateral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excite the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 patients during a motor imagery task,thereby impacting brain remodeling.Deactivation of the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is likely to be a serious problem for brachial plexus injury patients in terms of preparing,initiating and executing certain movements,which may be partly responsible for the unsatisfactory clinical recovery of hand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brachial plexus injury neuronal plasticity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premotor are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otor preparation motor imagery clinical restoration of hand function cortical remodeling block desig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在脑卒中后上肢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杰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311-315,322,共6页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求更多有效的康复技术对减轻患者功能障碍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关注感觉功能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并对“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开展进一步的解读。在该...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求更多有效的康复技术对减轻患者功能障碍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关注感觉功能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并对“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开展进一步的解读。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课题组就手脑感知康复评估与训练系统创建手脑感知训练五步法(感觉评估、感觉宣教、感觉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和感觉认知)、手脑感知-脑机接口训练范式、手脑感知-镜像疗法训练范式和“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的其他应用进行阐述,分析了“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与“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的关系,以期为康复医务人员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提供参考依据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康复 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 手脑感知 手脑运动
下载PDF
Bobath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奚娟 乔娇娇 陈璐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Bobath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 目的 探讨Bobath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研究组同时联合Bobath康复训练。干预前后,对比2组患者Fugl-Meyer量表(FM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定量表(SHSS)评分及患侧上肢Ashworth分级。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FMA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角度均大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S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中不同Ashworth分级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Ashworth分级0~Ⅰ+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SHS患者实施Bobath康复训练可提高上肢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可改善患者患侧上肢痉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Bobath康复训练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软式康复机器人手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影响Meta分析
5
作者 余婷婷 沈宇薇 +1 位作者 万国盟 励建安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软式康复机器人手套(SRG)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软式康复机器人手套(SRG)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disc)、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有关SRG干预脑卒中后上肢-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主要结局指标包括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Wolf运动功能(WMFT)评分、握力、箱盒测试(BBT)评分、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表示,计算其95%置信区间(CI)。根据I 2值判断异质性大小,若P≥0.10,I 2≤50%,各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或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1,I 2>50%,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篇文献,共计6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FMAUE评分明显更高[MD=8.05,95%CI(7.01,9.09),Z=15.20,P<0.000 01],MBI评分明显更高[MD=9.91,95%CI(2.65,17.17),Z=2.68,P=0.007],WMFT评分明显更高[MD=8.39,95%CI(6.99,9.78),Z=11.81,P<0.000 01],握力明显更高[SMD=0.39,95%CI(0.11,0.67),Z=2.75,P=0.006],ARAT评分明显更高[MD=11.18,95%CI(9.10,13.26),Z=10.53,P<0.000 01],BB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3,95%CI(-1.47,2.53),Z=0.52,P=0.60)]。结论 SRG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今后仍需纳入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s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手功能 软式康复机器人手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ETA分析
下载PDF
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效果
6
作者 黄崧华 凌骏麒 +2 位作者 高天昊 黄仪佳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12,共7页
目的观察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采... 目的观察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每天健侧上肢佩戴约束手套4 h;试验组同时患侧上肢佩戴动态腕手矫形器4 h;每周5 d,连续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和握力评估上肢运动功能,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评估动作使用量(AOU)和动作完成质量(QOM),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情绪变化,采用表面肌电图观察训练前后患/健侧腕背伸肌均方根值(RMS)比。结果治疗后,两组WMFT、ARAT、MAL-QOM、HAMA评分和患/健侧腕背伸肌RMS比均改善(|t|>2.179,P<0.05),试验组WMFT和握力的进步值优于对照组(|t|>2.343,P<0.05);试验组握力、MAL-AOU和HAMD评分均改善(|t|>2.819,P<0.05)。结论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mCIMT可以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腕手矫形器 上肢 运动功能 康复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膏摩治疗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Ⅰ期SHS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童亭亭 尤敏 +5 位作者 张闻东 程红亮 沈志强 王婷 潘红萍 刘艺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膏摩治疗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Ⅰ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Ⅰ期S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膏摩治疗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Ⅰ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Ⅰ期S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膏剂(由院内制剂十一味活血酊制作而成)进行膏摩疗法干预;对照组患者选用50 mL生理盐水+100 g黄凡士林搅拌均匀进行膏摩疗法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上肢Fugl-Meye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手部排水体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手部排水体积差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S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S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屈曲、外展、内旋、外旋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屈曲、外展、内旋、外旋ROM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膏摩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膏摩对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Ⅰ期SHS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膏摩 肩手综合征 气虚血瘀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和手功能的闭环康复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佳佳 王鹤玮 +6 位作者 刘兰兰 夏小迪 纪兆颖 王晓文 刘强 曹叶凡 陈瑶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28-235,共8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上海市静安区北部地区医疗服务共同体成员单位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上海市静安区北部地区医疗服务共同体成员单位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闭环康复”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而对照组则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和注意力无效对照干预,总共干预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ies,FMA-UE)、积木盒障碍测试(boxing and blocking test,BBT)、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的评定,并采用手心理旋转测试评价患者干预前的运动想象能力。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5名和36名患者完成研究的所有干预和评定。治疗后两组FMA-UE、BBT、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3.545,P<0.001),试验组FMA-UE总分和近、远端子项目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2.18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FMA-UE的远端子项目评分变化值与治疗前心理旋转反应时间呈负相关(r=-0.676,P<0.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的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其疗效与患者的基线运动想象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皮穴位电刺激 阶梯式运动想象 上肢 手功能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吴婷 游立澄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Ⅰ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福能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4例SHSA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康... 目的比较分析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Ⅰ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福能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4例SHSA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上肢水肿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肩手综合征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前屈、外展、内旋、后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腋静脉内径、肘正中静脉内径小于对照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肘正中静脉PSV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SHSASⅠ期患者相较于康复训练单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水肿,恢复肩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调节上肢静脉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 康复训练 中风 肩手综合征 血流动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王敏 仇爱珍 +1 位作者 吴野 孟露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分析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的疗效。方法招募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 目的分析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的疗效。方法招募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之前进行正中神经rPMS,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之前进行正中神经伪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通过Ca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组块测试(BBT)和复旦中文版脑瘫幼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ini-MACS)对患儿上肢和手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抓握能力、协调性明显改善,且UEFT总分、BBT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抓握能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UEFT总分、BB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Mini-MAC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ini-MAC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中神经rP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手功能
下载PDF
针刺联合桂枝汤泡洗治疗卒中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段艳竹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桂枝汤泡洗治疗卒中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该院收治的84例卒中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桂枝汤泡洗治疗卒中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该院收治的84例卒中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桂枝汤泡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学指标(内皮素-1、P物质)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P物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桂枝汤泡洗治疗卒中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降低疼痛评分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桂枝汤泡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泡洗 针刺 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上肢运动功能 疼痛
下载PDF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林春玲 康春娇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应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3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应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3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HABI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百分数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FMFM评分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FM中A区、B区评分及总分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FM量表中C区、D区、E区评分百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应用HABIT联合rTMS治疗能够改善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患儿 重复经颅磁刺激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下载PDF
Motor imagery training induces changes in brain neural networks in stroke patients 被引量:15
13
作者 Fang Li Tong Zhang +3 位作者 Bing-Jie Li Wei Zhang Jun Zhao Lu-Ping So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771-1781,共11页
Motor imagery is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an action without overt movement or muscle activation. However, the effects of motor imagery on stroke-induced hand dysfunction and brain neural networks are still unknown... Motor imagery is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an action without overt movement or muscle activation. However, the effects of motor imagery on stroke-induced hand dysfunction and brain neural networks are still unknown. We conduct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the 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Twenty stroke patients, including 13 males and 7 females, 32–51 years old, were recruit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PP group, n = 10) or the motor imagery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MP group, n = 10). All patients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ce a day, 45 minutes per session, five times per week, for 4 consecutive weeks. In the MP group, motor imagery training was performed for 45 minutes after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aily.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and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the upper extremity were used to evaluate hand fun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in the affected extremit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was used to assess changes in brain neural networks. Compared with the PP group, the MP group showed better recovery of hand function, higher amplitude of the motor evoked potential in the 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greater fractional anisotropy of the right dorsal pathway, and an increase in the fractional anisotropy of the bilateral dorsal pathway.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4 weeks of motor imagery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mproves hand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by enhancing the dorsal pathway. This trial has been registered with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registration number: Chi CTR-OCH-12002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TROKE hand function motor imagery brain neural network motion evoked potential dorsal pathway ventral pathwa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14
作者 余伟琳 吴冬梅 +6 位作者 王和强 梁添丽 李锦嫦 张世杰 梁嘉妍 刘新 杨子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7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东莞市康复医院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实施康复训... 目的探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东莞市康复医院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疼痛程度、手功能受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自我妨碍量表(SH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SH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评分为(72.10±7.90)分,高于对照组的(65.07±8.50)分(P<0.05)。结论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其关节活动度,减轻其疼痛程度,帮助其改善上肢活动功能,值得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因子疗法 康复训练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关节活动度 疼痛程度 上肢活动功能
下载PDF
智能机器人康复手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11
15
作者 毕文倩 张锴文 +8 位作者 刘金 王娜 李海舰 张涵莱 吴金雨 王彤 王淑友 许晓冬 张建梁 《中国康复》 2023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智能康复机器人手套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另外,对照组患者进行抓握等常规手功能训练,观察组使用康复机... 目的:观察智能康复机器人手套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另外,对照组患者进行抓握等常规手功能训练,观察组使用康复机器人手套进行上肢及手功能训练,完成抓握、捡球、持物等动作。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的Wolf运动功能评定(WMFT)分数及手功能评定分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后2组的WMFT及手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但2组间的WMFT及手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2周和3周后,2组的WMFT及手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WMFT及手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康复机器人手套辅助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智能机器人康复手套 Wolf运动功能评定 手功能评定
下载PDF
Motor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 comple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 被引量:4
16
作者 Sung Ho Jang Min Cheol C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0期1892-1897,共6页
Detailed knowledge of motor outcomes enables to establish proper goals and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for stroke patients.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functional or moto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 middle ... Detailed knowledge of motor outcomes enables to establish proper goals and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for stroke patients.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functional or moto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moto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 comple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motor outcomes in 23 patients with a comple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 All of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ve management, including movement therapy and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affected finger extensors and ankle dorsiflexors, for more than 3 months. Motor outcomes were measured at 6 months after stroke onset using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otricity Index, the modified Brunnstrom 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ores. The motor function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was found to b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upper extremities. After receiving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s for 3–6 months, about 70%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ble to walk independently (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ores 3), but no pa-tient achieved functional hand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cerebral infarct motor function STROK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hand function walking ability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蓓 吴凡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814-819,共6页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耳穴组、腕踝针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常规康...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耳穴组、腕踝针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耳穴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腕踝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腕踝针和耳穴贴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4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运动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比较4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4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分级的情况。结果 4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余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VAS评分、FMA上肢运动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余3组(P<0.05)。治疗过程中4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随访时,4组B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缓解肩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腕踝针 耳穴贴压 中风后遗症 肩手综合征 肩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运动表象的脑机接口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明月 李哲 +2 位作者 曹永生 郝道剑 宋薛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基于运动表象的脑机接口(BCI)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 目的观察并探讨基于运动表象的脑机接口(BCI)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组均予药物治疗和常规综合康复,对照组采用手部康复机器人训练,试验组采用基于运动表象的BCI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进行评定,表面肌电图检测患侧指浅屈肌、指伸肌和拇短展肌在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改善(t>2.322,Z>2.631,P<0.05);除FMAUE腕评分外,其他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227,Z>2.078,P<0.05)。结论基于运动表象的BCI训练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表象 脑机接口 手功能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苟平平 魏小利 潘慧滢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556-1559,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双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双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联合镜像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肢手部肿胀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患肢手部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患肢手部肿胀程度分别为(1.83±0.36)分、(50.46±8.07)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7±0.63)分、(67.83±9.22)mL,FMA、MBI评分分别为(42.23±8.76)分、(66.71±13.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84±6.09)分、(48.66±1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手部肿胀程度,有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温针灸 镜像疗法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运动想象结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观察
20
作者 李辉 申丽 +2 位作者 许庆梅 周朝君 黄超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技术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1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运动想象结合手功能康复机器...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技术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1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运动想象结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及8周偏瘫手功能分级、手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偏瘫手功能分级中废用手的人数及Brunnstrom手功能分期中Ⅰ期的人数均有所减少,观察组治疗4周、8周Fugl-Meyer手功能部分评分分别为(4.78±5.56)分和(6.36±4.9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85±5.06)分和(5.25±4.7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55.47±23.52)分和(62.60±23.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0.56±24.20)分和(62.42±25.8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运动想象结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运动想象 手功能康复机器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