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f the optimal timing and technique for extensor tendon reconstruction in composite dorsal hand wounds 被引量:1
1
作者 Shelby Lies Asher Horowitz +1 位作者 Gordon Lee Andrew Y.Zhang 《Plastic and Aesthetic Research》 2019年第8期1-9,共9页
Aim: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x dorsal hand wounds with extensor tendon loss is controversial. Treatment has focused on soft tissue coverage, but there is limited evidence comparing immediate vs. staged tendon reconstr... Aim: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x dorsal hand wounds with extensor tendon loss is controversial. Treatment has focused on soft tissue coverage, but there is limited evidence comparing immediate vs. staged tendon reconstruction. This review evaluates existing literature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management of composite hand defects. Methods: A MEDLINE database review was performed including objective measurements such as number of operations, total active motion, grip strength, days to maximum range of motion (ROM), and return to work. Data extraction included demographics, surgical techniques, complications, and relative outcome. We compare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aged reconstruction to correlat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utcome and determine optimal timing and technique for extensor tendon reconstruction. We extracted information on flap types including regional and free tissue transfer with tendinous components vs. staged tendon grafts. Results: Comparison of outcome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immediate reconstruction had fewer operations, faster return to maximum ROM, and greater chance of returning to work. The most successful single stage flaps include the radial forearm, suitable for reconstructing one to three tendons and the dorsalis pedis for three or four tendons;howev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complications in immediate reconstruction particularly regarding donor site morbidity. Pedicled flaps had better total active motion. The two-stage approach resulted in acceptable functional outcomes without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Immediate cutaneous tendinous flaps have clear advantages over staged approaches for reconstruction ofcomposite dorsal hand wounds. Benefits include less operations, faster time to maximum ROM, and higher percent of patients returning to work;however, significantly more flap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seen. Immediate pedicled radial forearm provided the best total active motion with least complications. When patient circumstances dictate, a fascial perforator free flap offers a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staged tendon grafts with good functional outcomes reported albeit longer time to achieve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dorsal hand wound flap extensor tendon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The risk of wound infection after simple hand laceration 被引量:5
2
作者 Gholamreza S Roodsari Farhad Zahedi Shahriar Zehtabchi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5年第1期44-47,共4页
BACKGROUND: Th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infection rate of simple hand laceration(SHL), and to compare infection rates between patients who were prescribed antibiotics and those who were... BACKGROUND: Th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infection rate of simple hand laceration(SHL), and to compare infection rates between patients who were prescribed antibiotics and those who were not.METHODS: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at two urban hospitals enrolling 125 emergency department(ED) patients with SHL. Ex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patients with lacerations for more than 12 hours, immunocompromized patients, patients given antibiotics, and patients with gross contamination, bites or crush injuries. Wound infection was defined as clinical infection at a follow-up visit(10–14 days) or wound was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also measured using a visual analogue scale 1–10, asking the patients about wound appearance. Demographic data and wound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infected and non-infected wounds. The infection rates were also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who received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and those who did not. The results were presented with medians and quartiles or percentages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CI).RESULTS: In the 125 patients with SHL [median age: 28(18, 43); range: 1–102 years old; 36% female], 44(35%, 95% CI: 27%–44%) were given antibiotics in the ED. Wound infection was reported in 6 patients(4.8%, 95% CI: 2%–10%). Age, gender, history of diabetes and wound closure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wound infection(P>0.05). The infection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antibiotic prophylaxis [7%(3/44), 95% CI: 2%–10% vs. 4%(3/81), 95% CI: 1%–11%, P=0.66].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appearance ofinfected and non-infected wound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7.5(6, 8) vs. 9(8, 10), P=0.01].CONCLUSION: Approximately 5% of simple hand lacerations become infected. Age, gender, diabetes,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and closure technique do not affect the risk of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undS INJURIES wound infection hand lacerations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分析及治疗体会
3
作者 郑江钒 谷爱奇 +1 位作者 闵祥辉 王煜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随访评估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皮瓣感觉恢... 目的分析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随访评估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患指活动功能。结果术后19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并顺利拆线,1例因术后私自吸烟致皮瓣严重发绀延迟愈合,1例因术后私自开空调温度过低致皮瓣部分坏死。21例患者中共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9±4.6)个月。获得随访患者中,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很满意16例(84.2%)、比较满意3例(15.8%),无不满意病例。皮瓣感觉恢复情况:S415例(78.9%),S3+3例(15.8%),S31例(5.3%)。患指活动功能:优16例(84.2%),良3例(15.8%)。结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外形功能满意,优势明显,术后积极处理和密切护理对于术后良好疗效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 指端缺损 手外伤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多元化护理对行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手足外伤创面患者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金丽晨 张莹 杨皓珺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对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术的手足外伤创面患者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22年6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VSD术治疗的112例手足外伤创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对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术的手足外伤创面患者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22年6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VSD术治疗的112例手足外伤创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元化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在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发生感染、关节僵硬、皮肤表面毛囊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优31例、良23例、差2例,优良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在健康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上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感染和1例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0.4%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采用多元化护理对行VSD术的手足外伤创面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创面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 手足外伤创面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岛状皮瓣联合藻酸盐敷料对毁损性手外伤患者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邹彬 龚骏 徐志峰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联合藻酸盐敷料对毁损性手外伤患者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毁损性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岛状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联合藻酸盐敷料对毁损性手外伤患者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毁损性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藻酸盐敷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肉芽性质评分、肉芽生长覆盖创面评分、住院时间及手部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创面肉芽性质评分及肉芽生长覆盖创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肉芽性质评分及肉芽生长覆盖创面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及手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岛状皮瓣联合藻酸盐敷料对毁损性手外伤患者皮肤缺损修复效果良好,可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伤口创面愈合,且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藻酸盐敷料 毁损性手外伤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及二次手术率的影响
6
作者 徐军志 沈岳辉 蒋星海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7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及二次手术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手外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及二次手术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手外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VSD处理,参照组采用常规换药处理。比较两组感染创面修复优良率、创面引流量、换药次数、创面痊愈所用时间、总治疗时间、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WBC]、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感染创面修复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7 d,两组创面引流量均少于治疗前,但治疗后3、5、7 d,研究组创面引流量均多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换药次数少于参照组,创面痊愈所用时间、总治疗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IL-8、WBC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7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3、5、7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应用于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中,能下调炎症因子表达,促使创面快速愈合,减轻痛感,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手外伤 创面修复 二次手术率
下载PDF
基于腱绳驱动的仿人灵巧手
7
作者 刘阳 江励 +1 位作者 徐俊佳 汤健华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4期79-85,共7页
针对仿人灵巧手依赖复杂驱动传动机械结构和控制方法,以及缺乏灵活性、适应性的问题,结合对人手结构与功能的分析,设计了一种仿人灵巧手。从灵巧手的传动和结构两个方面出发,利用柔性腱绳在扭绞过程中的缩短效应作为灵巧手的驱动方案,... 针对仿人灵巧手依赖复杂驱动传动机械结构和控制方法,以及缺乏灵活性、适应性的问题,结合对人手结构与功能的分析,设计了一种仿人灵巧手。从灵巧手的传动和结构两个方面出发,利用柔性腱绳在扭绞过程中的缩短效应作为灵巧手的驱动方案,并研究灵巧手在腱绳传动下的结构设计,通过耦合机构设计实现手指的灵巧抓持。对手指的运动学、静力学进行推导,完成手指工作空间计算。最后进行了不同尺寸物体的抓持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仿人灵巧手可在设计范围内对典型形状物体完成稳定、可靠的抓持,并为后续灵巧手抓取控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灵巧手 缠绕绳驱动 抓取
下载PDF
巴克无菌敷贴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8
作者 冯亚高 惠连旺 +5 位作者 杨小冬 于彦红 李丽 唐金阁 吴翠霞 费存玲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0-170,共1页
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我科采用巴克无菌敷贴局部换药治疗26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9~73岁。均为手部皮肤缺损,创面大小为2.5 cm×1.6 cm~21.0 cm... 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我科采用巴克无菌敷贴局部换药治疗26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9~73岁。均为手部皮肤缺损,创面大小为2.5 cm×1.6 cm~21.0 cm×15.0 cm。伤后至治疗时间2~72 h。巴克无菌敷贴由巴克(唐山)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鲁械注准20152640217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克无菌敷贴 手损伤 皮肤缺损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治疗手部创面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金宇晗 《农垦医学》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观察手部创面不愈合治疗中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手部创面不愈合患者100例,依据手术彻底清创术后处理方法分为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治疗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常规换药处理组两组... 目的:观察手部创面不愈合治疗中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手部创面不愈合患者100例,依据手术彻底清创术后处理方法分为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治疗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常规换药处理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情况、瘢痕增生情况、日常自理情况、生活质量、创面生长因子浓度、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率、临床疗效、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外观满意度。结果:富血小板血浆组患者的VAS评分、BWAT评分、VSS评分均低于常规换药处理组(P<0.05),ADL评分、SF-36评分、创面VEGF、EGF、TGF-β、PDGF、IGF浓度均高于常规换药处理组(P<0.05),创面愈合率高于常规换药处理组(P<0.05),创面感染率低于常规换药处理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换药处理组(P<0.05),换药次数少于常规换药处理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换药处理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常规换药处理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换药处理组(P<0.05),外观满意度高于常规换药处理组(P<0.05)。结论:手部创面不愈合治疗中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的临床疗效较常规换药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创面不愈合 常规换药 富血小板血浆 局部注射 创面愈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手足部骨合并软组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程忠勇 傅志均 梁宝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3095-3099,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手足部骨合并软组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4年6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收治的60例手足部骨合并软组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手足部骨合并软组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4年6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收治的60例手足部骨合并软组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RP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CT、hs-CRP水平分别为(12.26±2.47)ng/L、(28.13±5.3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8±3.56)ng/L、(40.38±6.7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2.47±3.22)d、(16.58±3.86)d、(2.03±0.52)万元,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20.38±3.45)d、(31.45±4.33)d、(3.52±0.76)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在手足部骨合并软组织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部 软组织感染 富血小板血浆 创面 并发症
下载PDF
四妙勇安汤与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张立发 金菊英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5期59-61,共3页
目的 探究在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时,使用四妙勇安汤及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联合应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 目的 探究在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时,使用四妙勇安汤及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联合应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措施,观察组则实施四妙勇安汤VSD联合金因肽加以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愈合时间及药物更换次数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创面上皮化及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及疼痛评分等数据,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患者手足口创伤治疗中,使用四妙勇安汤及VSD联合金因肽加以治疗,能加速对患者损伤组织的恢复,促使创面愈合变快,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勇安汤 金因肽 手足外科 难愈性伤口
下载PDF
清创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庆 刘登胜 +2 位作者 胡巍 李亚明 刘世清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0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创面的修复作用及评价疗效。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10年8月,采用清创结合VSD技术治疗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14例,年龄23~47岁,平均36.5岁,均为男性,均为左手受伤,拇指5例,食指3例,中指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创面的修复作用及评价疗效。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10年8月,采用清创结合VSD技术治疗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14例,年龄23~47岁,平均36.5岁,均为男性,均为左手受伤,拇指5例,食指3例,中指2例,手掌4例。患手肿胀明显,末梢血运差。所有患者在伤后6h内急诊行清创探查及VSD封闭创面,经3~4次手术,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无明显炎性渗出后,行植皮(9例)或转移皮瓣(5例)修复创面。结果: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创面均愈合良好。根据TAM功能评定法评价:优7例,良6例,中1例。结论:清创结合VSD技术能够有效避免伤口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成,有利于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引流术 清创术
下载PDF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腹部皮瓣供瓣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宇辉 李莉 +2 位作者 刘淑岩 刘媛媛 张向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vaccum seal i ng drai nage,VSD)技术在腹部皮瓣供瓣区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期间行腹部皮瓣修复手或上肢创面的患者14例,创面大小为15cm×10cm~9cm×5cm。创面清创后行...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vaccum seal i ng drai nage,VSD)技术在腹部皮瓣供瓣区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期间行腹部皮瓣修复手或上肢创面的患者14例,创面大小为15cm×10cm~9cm×5cm。创面清创后行腹部随意皮瓣转移,皮瓣长宽比例在2:1以内,面积15cm×12cm~9cm×7cm。供瓣区及皮瓣蒂部裸露区应用医用海绵覆盖,医用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整个术区。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腹带固定患肢。术后第2天,在医用海绵的远端,刺入静脉输液针,每天500ml生理盐水持续进行灌洗。皮瓣移植14~18天后行皮瓣断蒂术,术后10~12天切口拆线。结果:所有病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1例。9例患者供瓣区通过局部皮瓣转移后,直接缝合,未予植皮。4例患者行局部部分拉拢缝合,缩小创面后,移植皮片覆盖。植皮面积8cm×5cm~5cm×3cm。无VSD装置更换病例。3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负压引流区轻度疼痛。其余患者无不适反应。所有病例静脉输液针穿刺孔未发生可见漏气现象,未影响负压引流的正常进行。结论:改良VSD技术延长了VSD装置的使用时间,明显减少了VSD的并发症;改良VSD技术减少了腹部供瓣区的植皮率,降低了术区感染率,简化了腹部皮瓣手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技术 腹部皮瓣 供瓣区 并发症 烧伤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人工真皮支架早期修复特重烧伤手足深度创面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廷 王晨 +5 位作者 程大胜 肖仕初 王光毅 马兵 贲道锋 夏照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与传统的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移植术相比,探讨切削痂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自体刃厚皮移植术修复特重烧伤患者手足深度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有手足深度创面的特重烧伤患者作为... 目的与传统的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移植术相比,探讨切削痂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自体刃厚皮移植术修复特重烧伤患者手足深度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有手足深度创面的特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28例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在伤后第4~7天行四肢深度创面切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手足创面切削痂、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伤后第21~28天行手足创面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对照组(14例)在伤后第4~7天行四肢深度创面切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术,手足深度创面以保痂换药为主,第28~35天行手足深度创面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移植术。记录每次手术持续时间、植皮成活情况、皮片坏死的原因、供皮区愈合时间、能否再次供皮、随访手足瘢痕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次手术持续时间(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0±0.76)vs(4.14±0.86),P〉0.05];第2次手术持续时间(h)少于对照组[(2.11±0.35)vs(3.39±0.49),P〈0.001]。植皮术后第8天打开换药时,观察组皮片全部成活者占97.37%(37/38),创面出现感染者占2.63%(1/38);对照组皮片全部成活者占73.68%(28/38),部分成活者占23.68%(9/38),创面感染者占2.63%(1/38)。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时间(d)少于对照组[(6.07±0.83)vs(14.64±0.93),P〈0.001]。经评估观察组可再次供皮者占78.57%(11/14),对照组可再次供皮者占14.29%(2/14,P〈0.05)。随访1年,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分)观察组手足瘢痕增生情况好于对照组[(5.07±1.21)vs(8.07±1.14),P〈0.001]。结论应用人工真皮支架能早期修复特重烧伤手足深度创面,不需额外增添手术操作时间,植皮成活情况及远期活动功能可,对供皮区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支架 特重烧伤 深度创面
下载PDF
远程信息护理对手外伤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美荣 李洪军 +1 位作者 刘仲梅 梁丽荣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为护理对象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知识,使护理对象有足够的方法处理、解决具体情况,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医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及责任感。方法对65例手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对34人实施了远程信息护理,把另外31人作为对照... 目的为护理对象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知识,使护理对象有足够的方法处理、解决具体情况,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医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及责任感。方法对65例手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对34人实施了远程信息护理,把另外31人作为对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意义,X2=7.49,P<0.01。结论远程信息护理可应用于医学护理领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其他护理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信息 远程护理
下载PDF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书润 李小毅 +1 位作者 王浩 刘江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进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自1997年1月~2010年10月,临床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108例,采用分段结扎皮瓣行早期断蒂及提前分指、辅助皮瓣封闭供瓣区、薄皮瓣及全厚皮片应用等新方法。... 目的探讨改进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自1997年1月~2010年10月,临床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108例,采用分段结扎皮瓣行早期断蒂及提前分指、辅助皮瓣封闭供瓣区、薄皮瓣及全厚皮片应用等新方法。结果单纯结扎蒂部68例,平均断蒂时间10 d,断蒂及并指分离同时进行者40例,平均时间提前至术后16 d,断蒂及分指后皮瓣无一例坏死;供瓣区一期愈合率达96.8%。结论采用本方法可以使皮瓣断蒂及分指提前同时进行,供受区外观功能恢复良好,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腹部迟延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1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长青 连勇 +3 位作者 陆芳 刘智伟 白晓亮 杨帅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迟延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手部掌背两侧全手脱套伤患者共11例,其中机器挤压撕脱伤9例,热压伤2例。手部彻底清创后首先用1.2 mm克氏针将各指间关节固定于伸指位。将患手牵至对侧腹... 目的探讨腹部迟延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手部掌背两侧全手脱套伤患者共11例,其中机器挤压撕脱伤9例,热压伤2例。手部彻底清创后首先用1.2 mm克氏针将各指间关节固定于伸指位。将患手牵至对侧腹部较舒适位置做标记,患手包埋于腹部,利用腹部皮瓣及腹部迟延皮瓣共同修复手部掌背两侧全手脱套伤。结果 11例术后皮瓣均成活,皮瓣血运正常,耐磨性好,手部恢复部分拿捏功能,其中1例出现张力性水疱,表皮部分结痂,经换药后痂皮脱落;1例发生感染,克氏针外露,给予创面换药引流后感染得到控制,延期清创缝合。随访6~12个月,皮瓣耐磨性及手部功能均较满意。结论腹部迟延皮瓣用于修复手部掌背两侧全手脱套伤行之有效,术后手部可恢复部分拿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套伤 创面修复 迟延皮瓣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手部挤压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之栋 周业金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期52-53,共2页
手部严重挤压伤一直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由于伤情的不同,临床处理时很难有固定的模式来遵循。微创理念在骨科各个领域中得到推广和应用,逐渐成为一项指导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1]。我科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手部挤压伤,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采用VSD技术治疗的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全方位护理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刘亚慧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5-39,共5页
探究采用VSD技术治疗的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全方位护理的效果.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80例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VSD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方... 探究采用VSD技术治疗的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全方位护理的效果.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80例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VSD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比较2组创面恢复状况、心理状态、疼痛水平、预后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表明:观察组创面愈合用时、焦虑(SAS)和抑郁(SDS)程度、术后24 h、48 h疼痛水平(VAS)、二期植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肉芽生长形态和愈合效果评分、术后皮瓣成活率、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VSD技术治疗的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全方位护理效果显著,可加快创面愈合及恢复,降低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VSD技术 全方位护理 生活质量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短蒂腹部交叉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恒 刘宏君 +3 位作者 顾加祥 张乃臣 潘俊博 张文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短蒂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广泛适用性及改进方法。方法:通过改进皮瓣设计及闭蒂方式、采用短蒂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5例32处,手指19例(其中同侧双指3例、三指2例)、手背6例。皮肤缺损范围:最小1.5cm×2.0cm、最大12cm&#... 目的:探讨短蒂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广泛适用性及改进方法。方法:通过改进皮瓣设计及闭蒂方式、采用短蒂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5例32处,手指19例(其中同侧双指3例、三指2例)、手背6例。皮肤缺损范围:最小1.5cm×2.0cm、最大12cm×16cm。皮瓣范围:最小1.8cm×2.5cm、最大13cm×18cm。结果:所有皮瓣蒂部均一期闭合、术后一周蒂部干洁、皮瓣成活良好、质地外观佳,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大多无需设计皮管,改进皮瓣设计及闭蒂方式的短蒂腹部皮瓣即可达到封闭创面、减少渗出及感染机会,同时提高皮瓣利用率、减少副损伤、避免皮管臃肿、积血影响血供、促进血循环及感觉重建、可早期断蒂、利于功能恢复、外形更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部 腹部皮瓣 手部创面 设计改进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