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normal hepatectomy and partial hepatectomy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stress hormones and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elithiasis
1
作者 Yuan-Li Kuang Zheng Wang +1 位作者 Zhi-Liang Yang Zhi-Ming Tan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8年第9期71-74,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normal hepatectomy and partial open hepatectomy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stress hormones and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elithiasis.Methods: 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normal hepatectomy and partial open hepatectomy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stress hormones and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elithiasis.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elithia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artial hepatectomy.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normal hepatectomy.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stress hormones and immune function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neutrophile granulocyte, CRP, WBC, COR, E, CD3+, CD4+, CD8+ and NK cel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D3+, CD4+ and NK cel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moreover, these levels after treatment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levels of neutrophile granulocyte, CRP, WBC, COR, E and CD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s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partial open hepatectomy, laparoscopic normal hepatectom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stress hormone levels,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he body, and have a certain clinic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HEPATIC CHOLELITHIASIS Open partial hepatectomy laparoscopic standardized partial hepatectomy Inflammatory factors Stress hormone Immune function
下载PDF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杨彦伟 郑又侨 朱立峰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2期2500-2503,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102)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102)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ⅠCP)]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天,两组患者IL-2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IL-6、TNF-α、PⅢP、HA、PⅠCP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6、TNF-α、PⅢP、HA、PⅠ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ALT、AST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抑制炎症反应,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 传统开腹手术 炎性因子 肝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超声下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彰 陈自力 +1 位作者 马亦飞 宋定园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超声(laparoscopic ultrasound,LUS)下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112例贵州医科大学附... 目的研究腹腔镜超声(laparoscopic ultrasound,LUS)下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112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接受LUS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LUS下肝部分切除,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统计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并嘱患者定期到门诊进行复查,评估患者的PFS。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22.73±49.50)ml,手术时间为(180.41±26.42)min,引流管置管时间为(3.91±1.21)d,病灶切缘距离为(2.31±0.47)cm,住院时间为(8.73±1.19)d,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77±0.68)d。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胆汁漏、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为3.57%,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数目、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和手术切除边缘残留是LUS下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PFS的影响因素,而性别、肿瘤大小、HbeAg是否阳性及术前HBV-DNA是否为阳性对LUS下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PFS无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数目、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和手术切除边缘残留是LUS下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危险评估模型预测LUS下肝部分切除术后HCC患者PFS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39(95%CI:0.785~0.894,P<0.001),敏感性为77.55%,特异性为66.28%,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4.7,P=0.488。结论患者年龄、肿瘤数目、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和手术切除边缘残留是LUS下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患者PFS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超声 肝部分切除术 肝细胞癌 无进展生存期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范志超 于凤姣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4期463-464,共2页
目的探讨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间断Pringle血流阻断,观察组采用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肝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间断Pringle血流阻断,观察组采用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肝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可减少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对肝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 肝功能
下载PDF
术前应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预防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谵妄的随机对照试验
5
作者 王浩然 陈慧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0-84,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135例拟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组、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组和安慰剂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前30 min注...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135例拟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组、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组和安慰剂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前30 min注射干预药物;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组静脉注射甲强龙5.0 mg/kg,最大剂量500 mg;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组静脉注射甲强龙2.5 mg/kg,最大剂量250 mg;安慰剂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术后1、2、3 d时,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CAM)评估术后谵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记录术中出血量、麻醉药物剂量、手术时间等指标;记录苏醒延迟、苏醒期躁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等情况。结果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出血量、输血例数、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苏醒延迟、苏醒期躁动、PONV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静脉注射高剂量糖皮质激素(OR=0.032,95%CI:0.001~0.968,P=0.048)能够降低术后谵妄风险,而年龄越大(OR=1.379,95%CI:1.086~1.751,P=0.008)、苏醒延迟(OR=18.930,95%CI:2.541~140.950,P=0.004)则会增加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结论术前静脉注射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预防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 谵妄 苏醒延迟 恶心 呕吐
下载PDF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的近远期疗效的影响
6
作者 黎官印 杨羽 +3 位作者 马海 彭勇 何振兴 屈岳育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2月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9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开腹组33例(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比... 目的探究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2月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9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开腹组33例(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围术期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手术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同型半胱氨酸(Hey)、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记录患者复发情况及3年总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或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第ld第5d,两组血清TBIL、AST、ALT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腹腔镜组术后第5d血清TBIL、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第7d、1个月,两组血清AFP、Hey、AFP-L3水平均呈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同时间点血清AFP、Hey、AFP-I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13%,低于开腹组的27.27%(P<0.05);随访3年内,腹腔镜组复发率35.90%.3年总生存率为74.36%,与开腹组的33.33%.69.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远期疗效相当,但前者可减小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 开腹手术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21
7
作者 孙启峰 赵志强 +1 位作者 周童 张启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7例,解释开腹手术者30,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者47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7例,解释开腹手术者30,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者47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89.7±14.6)min】,较开腹组的【(114.6±15.8)min】缩短,术中出血量为【(83.4±14.1)ml】,较开腹组的【(127.4±16.1)ml】减少,首次进食时间为【(2.2±0.5)d】和住院时间为【(6.3±1.3)d】,均较开腹组的【(4.3±1.1)d】和【(10.2±1.5)d】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血清AFP、CEA、CA199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较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检测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便于对术后疗效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腹腔镜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荣梓 柴福录 +2 位作者 肖毅 李红梅 史建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34-436,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腹腔镜下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行腹腔镜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9例行腹腔镜下肝血管瘤的切除治疗。结果本组...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腹腔镜下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行腹腔镜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9例行腹腔镜下肝血管瘤的切除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约100 min,平均出血量约300 ml,术后第2天均能下地活动,并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1例术后出现右肝管狭窄,术后无胆漏出血,随访远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疗效确切,治疗病例应严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射频消融 肝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广义 杜晓宏 《腹部外科》 2019年第6期401-403,共3页
该文多角度分析了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现状、腹腔镜治疗肝血管瘤的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及特殊解剖部位血管瘤的处理要点。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的情况下,... 该文多角度分析了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现状、腹腔镜治疗肝血管瘤的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及特殊解剖部位血管瘤的处理要点。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的情况下,能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术后加速康复策略对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俊赢 黄细付 +3 位作者 徐卫力 杨志兰 汤微 漆志民 《现代医院》 2017年第12期1868-1870,共3页
目的研究术后加速康复(ERAS)策略对于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6月—2017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中选出60例随机分组,随机将患者分成E组(ERAS策略)和C组(常规围术期处理),记录两组... 目的研究术后加速康复(ERAS)策略对于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6月—2017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中选出60例随机分组,随机将患者分成E组(ERAS策略)和C组(常规围术期处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T细胞亚群免疫指标值。结果E组和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C组短(P<0.05);且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CD3^+和CD4^+明显降低,而E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小(P<0.05);随着术后恢复,两组患者的CD3^+和CD4^+逐步提高(P<0.05);在CD8^+值上两组患者围手术差异不大,且波动较小(P<0.05)。结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免疫功能降低现象,随着术后的康复免疫功能逐渐恢复;而ERAS的应用能有效减轻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加速康复策略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维政 马吉安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1期48-49,共2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微创与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38例,观察组采用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 目的研究腹腔镜微创与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38例,观察组采用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肝部分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两组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的方法,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微创 肝部分切除 肝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元波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1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究和讨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它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5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 目的探究和讨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它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5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不同方法检测的结果分别设置为CT诊断结果以及X线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从该研究结果可得,CT诊断患者中检测出关节面压缩坍塌患者数为54例,检测出关节面分离患者数为62例,检测出关节面骨块在3块以上患者数为49例,检测出骨折伴有下尺桡半脱位患者数为57例,检测出桡骨缩短患者数为68例,检测出尺偏角改变患者数为70例,CT诊断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骨折患者应用CT诊断法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患者疾病的诊断率,并且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详细的临床资料,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微创 肝部分切除 肝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对肝血管瘤实施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礼军 余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6期34-34,36,共2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方法:收治肝血管瘤患者58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肝部分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切口平均长度、平均住院时... 目的:探究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方法:收治肝血管瘤患者58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肝部分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切口平均长度、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而且创伤较小,能够让患者实现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小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病人出血量及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荣华 佘勇军 邢春花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病人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并评估该通气策略对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病人120例。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病人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并评估该通气策略对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病人120例。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机械通气方式设置为小潮气量联合低PEEP;对照组采用常规容量控制通气。记录病人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输注人数、红细胞输注量等血液制品输注情况。记录住院期间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手术前1天(T0)、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3天(T3)、术后7天(T7)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上述各时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结果试验组病人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红细胞输注量、红细胞输注人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3时点CR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时点Cor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院期间术后再次插管、低氧血症、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联合低PEEP有助于减少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病人术中出血量,并抑制机体围术期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通气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 出血量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腹腔镜规范化肝切除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炎症因子、应激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匡远黎 王郑 +1 位作者 杨志亮 谭智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范化肝切除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炎症因子、应激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规...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范化肝切除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炎症因子、应激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规范化肝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应激激素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中性粒细胞、CRP、WBC、COR、E、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RP、WBC、COR、E及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规范化肝部分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及应激激素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开腹肝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规范化肝部分切除术 炎症因子 应激激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纳布啡超前镇痛模式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究
16
作者 翁方泽 吴维 +1 位作者 朱岭 李凯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5期69-74,共6页
目的探究纳布啡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其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之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 目的探究纳布啡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其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之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常规全身麻醉,在手术开始前,实验组予0.2 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纳布啡(湖北宜昌人福药业,2 mL∶20 mg),对照组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时的NRS(numeric rating scales)数字量表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追加的镇痛次数和药物剂量,术后恶心呕吐、头晕、腹胀、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2、4、8、12、24 h时的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时追加镇痛次数及药物剂量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纳布啡可明显缓解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的疼痛,临床应用具有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超前镇痛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 RAMSAY镇静评分 NRS疼痛评分
下载PDF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炎症因子及临床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卫庆文 易丹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炎症因子及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2例。腹腔镜组(最终入组40例,中途脱落2例)予以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开腹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炎症因子及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2例。腹腔镜组(最终入组40例,中途脱落2例)予以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开腹组(最终入组38例,中途脱落4例)予以开腹肝部分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受试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初次进食时间、总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率)的差异,记录其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初次进食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镇痛剂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两组受试者CD3+、CD4+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开腹组<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水平则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两组受试者IL-6、TNF-α等炎症因子检测结果均较术前显著提升,且开腹组>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较小,更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炎症因子 康复情况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秋楠 张曰涛 田洪伟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6期556-558,共3页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左肝肿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腹腔镜手术组(50例)和开放手术组(30例),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两组患...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左肝肿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腹腔镜手术组(50例)和开放手术组(30例),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分别用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然后分别用χ2和t检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76±59)ml明显比开放手术组(301±119)ml少(t=3.912,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开放手术组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2/50)明显比开放手术组33.3%(10/30)低(χ2=5.0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1d、4d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ALT明显比开放手术组低(t=2.592,P〈0.05),ALB明显比开放手术组高(t=-7.26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TBIL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比开放手术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 开放手术 效果 比较
下载PDF
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学虎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2期133-134,共2页
目的:对腹腔镜微创手术、常规肝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将行常规肝部分切除手术的42例作为A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42例作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 目的:对腹腔镜微创手术、常规肝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将行常规肝部分切除手术的42例作为A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42例作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手术指标情况。结果:B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肝胆管结石患者中能够减少失血总量,缩短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各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微创手术 常规肝部分切除手术 肝胆管结石
下载PDF
围术期护理在手助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瑞 安虹 于帅洋 《罕少疾病杂志》 2019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探究围术期护理在手助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来我院行手助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 目的探究围术期护理在手助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来我院行手助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术期护理应用在手助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手助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