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嘉湖面源污染林业工程生态治理原理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建锋 寿松涛 +2 位作者 张慧萍 王荣嘉 刘晓晨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梳理了国内外面源污染治理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面源污染生态治理的原理。针对杭嘉湖面源污染,提出了4种生态治理技术措施:水源涵养林林结构优化技术,水系岸带生物防护技术,集水区人工塘渠-湿地复合系统建设技术,污染水体的植... 梳理了国内外面源污染治理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面源污染生态治理的原理。针对杭嘉湖面源污染,提出了4种生态治理技术措施:水源涵养林林结构优化技术,水系岸带生物防护技术,集水区人工塘渠-湿地复合系统建设技术,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水环境 生态治理 杭嘉湖平原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滨海平原浅层气分布研究
2
作者 侯文学 《现代工程科技》 2023年第1期81-84,共4页
某工程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杭州湾北部,在勘察过程中发现部分孔揭露浅层气。为了查明浅层气的分布范围和埋藏深度,通过收集老地形地貌图,结合现场勘察成果,初步分析浅层气形成原因,圈定浅层气分布范围,然后现场通过补充勘探查明浅层气的产... 某工程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杭州湾北部,在勘察过程中发现部分孔揭露浅层气。为了查明浅层气的分布范围和埋藏深度,通过收集老地形地貌图,结合现场勘察成果,初步分析浅层气形成原因,圈定浅层气分布范围,然后现场通过补充勘探查明浅层气的产气层与储气层,并总结浅层气分布特点,得出浅层气分布于第四系全新世(淤泥质)黏性土与晚更新世砂粉性土的交界处,现场进行浅层气观测、气压测量、收集化验等判定浅层气气压大小、成分,分析浅层气施工危害,提出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平原 浅层气 储气层 产气层
下载PDF
杭嘉湖平原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
3
作者 高胜男 隋旭 +3 位作者 田薇 闵彦铭 张冰莲 王新雨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175-177,共3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愈加突出。杭嘉湖平原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之一,研究该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对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杭嘉湖平原多个气象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分析...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愈加突出。杭嘉湖平原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之一,研究该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对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杭嘉湖平原多个气象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水稻高温热害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杭嘉湖平原的杭州、湖州发生水稻高温热害频次和强度均大于嘉兴;总体上高温热害频次和强度表现出增长趋势,其中2000—2009年高温热害频次最多、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平原 水稻 高温热害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杭嘉湖地区大气氮、磷沉降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江飞 周柯锦 +8 位作者 汪小泉 邓靖 吴柳芳 马晓雁 钟晓 蒲凤莲 施丽莉 陈江 蒋彩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54-2763,共10页
通过2013年9月-2014年8月杭嘉湖地区杭州、嘉兴和湖州3个典型站点大气氮、磷沉降数据,探讨了杭嘉湖地区大气氮、磷沉降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目标地区内大气氮、磷沉降通量水平较高,分别为4950.74-5585.80,65.25-69.72kg/(km^2·a)... 通过2013年9月-2014年8月杭嘉湖地区杭州、嘉兴和湖州3个典型站点大气氮、磷沉降数据,探讨了杭嘉湖地区大气氮、磷沉降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目标地区内大气氮、磷沉降通量水平较高,分别为4950.74-5585.80,65.25-69.72kg/(km^2·a);直接降入水域中的氮、磷素分别为6038.4,77.8t,分别相当于农业源的氮、磷入河量的39.6%和5.9%.氮沉降以湿沉降形式为主,磷沉降以干沉降形式为主;氮、磷湿沉降通量主要受降雨量影响,且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磷沉降存在时空差异性,大气氮干沉降通量以杭州、嘉兴地区为较高,大气磷干沉降通量以嘉兴地区为最高,大气氮湿沉降通量则以湖州、嘉兴地区为较高,大气磷湿沉降以湖州地区最高;时间尺度上,氮沉降夏秋两季最高,磷沉降以秋冬两季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 氮素沉降 磷沉降 干湿沉降 反向云团轨迹
下载PDF
杭嘉湖地区淹水稻田氮素径流流失负荷估算 被引量:11
5
作者 田平 陈英旭 +4 位作者 田光明 梁新强 张秋玲 俞巧钢 李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11-1917,共7页
通过大田试验、定点观测等方法对现有的关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水田降雨径流产生模型进行验证,发现该模型在考虑排水堰的影响之后,基本能够模拟杭嘉湖平原水网区水田降雨径流产生过程,误差在-19.9%~+18.0%之间,同时提出了淹水稻田降雨... 通过大田试验、定点观测等方法对现有的关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水田降雨径流产生模型进行验证,发现该模型在考虑排水堰的影响之后,基本能够模拟杭嘉湖平原水网区水田降雨径流产生过程,误差在-19.9%~+18.0%之间,同时提出了淹水稻田降雨径流氮素浓度模型(R=0.948),从而得到了该地区淹水稻田氮素径流流失负荷模型.在此基础上,搜集了该地区水稻田氮肥施用情况、30年逐日降雨量、1∶250000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水系图等资料,利用GIS技术对该地区淹水稻田氮素的径流流失负荷以及空间分布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淹水稻田氮素径流流失负荷平均高达35.26kgN.hm-2,约占当季水稻氮素施用量的12.69%,而且在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安吉、余杭等地区氮素流失负荷和流失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海宁地区的流失情况也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流失 径流 淹水稻田 抗嘉湖地区
下载PDF
杭嘉湖地区土壤元素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周国华 董岩翔 +3 位作者 刘占元 汪庆华 刘国华 孙彬彬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72-79,共8页
以杭嘉湖地区1990年和2002年两批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图形分析等方法,识别并消除采样和分析误差的影响,研究土壤元素时空变化。结果显示,10多年来土壤中As、B、Bi、Cd、Cu、F、I、P、S、Sb、Se、Sn、Tl、V、Zn的... 以杭嘉湖地区1990年和2002年两批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图形分析等方法,识别并消除采样和分析误差的影响,研究土壤元素时空变化。结果显示,10多年来土壤中As、B、Bi、Cd、Cu、F、I、P、S、Sb、Se、Sn、Tl、V、Zn的平均相对累积率超过5%,局部性累积现象尤为突出,预示土壤环境质量面临的巨大压力。为有效监控土壤环境变化及其对农产品安全、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加强土壤重金属行为研究,建立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监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 土壤元素 累积速率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淹水胁迫对水稻植株抗氧化酶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黄万勇 卢成 +1 位作者 郑世宗 温进化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8-1012,共5页
以秀水12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移位受淹法,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淹水胁迫对植株抗氧化酶和过氧化物代谢产物的影响,明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耐淹深度和历时.试验处理设置淹水阶段、淹水深度和淹水历时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 以秀水12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移位受淹法,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淹水胁迫对植株抗氧化酶和过氧化物代谢产物的影响,明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耐淹深度和历时.试验处理设置淹水阶段、淹水深度和淹水历时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盆栽受淹时,将取田间原状土分层填充试验盆栽搬移到预先挖好的淹水槽内作受淹试验,水槽内水位保持预设高度;淹水结束后,恢复日常灌溉照薄露灌溉田间水分标准控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体内抗氧化酶含量生育后期大于生育前期,适当的水分胁迫可以增加水稻植株体内抗氧化酶的含量.不同生育阶段水稻植株均表现出一定的抵抗淹水逆境能力,但耐淹能力和敏感程度有所差异,分蘖期最强、拔节期最敏感.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水稻的耐淹深度和历时分别为株高的3/4,1/2,3/4和5,3,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淹水胁迫 抗氧化酶 杭嘉湖平原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杭嘉湖地区稻田氮素利用率及环境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叶静 俞巧钢 +6 位作者 杨梢娜 姜丽娜 马军伟 王强 汪建妹 孙万春 符建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7-91,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结合15 N同位素示踪,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浙江省杭嘉湖平原稻田氮素利用率及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150kg/hm2基础上,加施有机肥3 000kg/hm2,稻谷增产9.8%~17.7%,氮素利用率达到47.9%,比单施化肥提高4.8%。而... 采用田间试验结合15 N同位素示踪,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浙江省杭嘉湖平原稻田氮素利用率及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150kg/hm2基础上,加施有机肥3 000kg/hm2,稻谷增产9.8%~17.7%,氮素利用率达到47.9%,比单施化肥提高4.8%。而在施氮量210kg/hm2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硝态氮是稻田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形式,施用有机肥能有效地降低氮素损失率。在施氮量150kg/hm2基础上配施有机肥,氮素通过田间径流的流失率由0.85%降至0.70%,氮素通过渗漏水损失率由1.29%降至0.96%;施氮量达到210kg/hm2后,施用有机肥对减少氮素流失的效果不明显。综合考虑试验点土壤特性、施肥目标产量以及对农田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建议以每1hm2施用纯氮150kg、配施3 000kg有机肥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氮素损失 杭嘉湖
下载PDF
杭嘉湖平原河网地区农业用水计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荣祥 卢成 +1 位作者 郑世宗 贾宏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3,共3页
农业用水计量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农业用水管理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内容,为区域农业用水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在总结当前国内普遍使用的量水技术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种量水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并结合浙江省... 农业用水计量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农业用水管理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内容,为区域农业用水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在总结当前国内普遍使用的量水技术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种量水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并结合浙江省用水计量的现状,对四种计量方法开展用水试验,分析了它们的成本和测量精度,最后提出了适合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地区推广使用的量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方法 用水试验 杭嘉湖地区
下载PDF
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鑫 郭巍 林箐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8,共7页
传统聚落的营建蕴含着古人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智慧,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作为中国水乡聚落的典型代表,类型丰富、体系完善,其景观特征是经人工梳理自然水系、堆挖土地而形成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借鉴... 传统聚落的营建蕴含着古人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智慧,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作为中国水乡聚落的典型代表,类型丰富、体系完善,其景观特征是经人工梳理自然水系、堆挖土地而形成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借鉴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梳理杭嘉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并分析二者对当地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将区域内的聚落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方式,划分出嘉湖区聚落景观空间的4种典型模式:湖溇圩田型聚落、湖荡圩田型聚落、水网平田型聚落和三角洲平田型聚落,从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解析聚落景观特征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我国水网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成因与特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传统聚落景观保护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聚落 杭嘉湖地区 景观特征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失地农民职业发展状况、影响因素与支持体系建构 被引量:17
11
作者 叶继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85,157,共9页
失地农民的职业发展问题是当前失地农民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它事关农民失地后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对杭嘉湖地区的问卷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总体就业率较高,经济收入尚可,但工作稳定性不足,向上流动空间有限;同时,人力资本、社会资... 失地农民的职业发展问题是当前失地农民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它事关农民失地后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对杭嘉湖地区的问卷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总体就业率较高,经济收入尚可,但工作稳定性不足,向上流动空间有限;同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政策支持、就业机会、创业氛围是影响当前失地农民职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需要从以上五个方面着手建构失地农民职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失地农民 职业发展 支持体系 杭嘉湖地区
下载PDF
杭嘉湖丘陵山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空间格局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鑫 贾绿媛 林箐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76,共6页
以快速城市化前杭嘉湖丘陵山地区传统聚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古籍、舆图与田野调查等途径,从自然环境和人文要素两方面分析聚落景观成因,将之划分为圩?型聚落、畈田型聚落,从区域尺度、片区尺度与村镇尺度总结各类型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点... 以快速城市化前杭嘉湖丘陵山地区传统聚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古籍、舆图与田野调查等途径,从自然环境和人文要素两方面分析聚落景观成因,将之划分为圩?型聚落、畈田型聚落,从区域尺度、片区尺度与村镇尺度总结各类型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点,并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水利建设、交通条件、文化传统对聚落格局形成的影响机制,为三角洲丘陵山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研究及现代聚落景观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聚落 杭嘉湖丘陵山地区 景观空间格局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三百年前杭嘉湖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闻大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8-23,共6页
一、引言许多世纪以前,中国农民就在江河下游三角洲和几大湖区附近自然条件优越的湿地上建立了高产而稳定的有机农业生态系统。一些古代农学家曾对这些农业生态系统作过大量的研究。《补农书》(亦称《沈氏农书》)记述了明末清初时期长... 一、引言许多世纪以前,中国农民就在江河下游三角洲和几大湖区附近自然条件优越的湿地上建立了高产而稳定的有机农业生态系统。一些古代农学家曾对这些农业生态系统作过大量的研究。《补农书》(亦称《沈氏农书》)记述了明末清初时期长江下游杭嘉湖平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村经济情况。本文试图根据《补农书》所提供的基本信息(张履祥,1658),并参照研究此农书的有关著作(陈恒力,1957;1958;陈恒力和王达,1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杭嘉湖地区
下载PDF
杭嘉湖平原耕地多功能时空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仁锋 姜露露 《上海国土资源》 2019年第4期21-26,共6页
以分析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为契机,实现耕地利用效率评价,以及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和耕地资源与环境的保护。通过ArcGIS10.5、Fragstas4.2、斯皮尔曼秩相关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法综合研究发现:(1)物质产出、生态环境、景观美学... 以分析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为契机,实现耕地利用效率评价,以及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和耕地资源与环境的保护。通过ArcGIS10.5、Fragstas4.2、斯皮尔曼秩相关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法综合研究发现:(1)物质产出、生态环境、景观美学以及劳动承载力功能的趋势持续增强,其中物质产出与景观美学相较于生态环境与劳动力承载增强较快,劳动力承载功能变化最平稳。(2)耕地各功能间主要呈协同作用,且随时间推移协同程度不断减弱,权衡作用相反。(3)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呈现较强的集聚性特征,部分耕地功能空间格局随时间变化较大。同一功能中,物质产出的空间格局较其余三种稳定;不同功能中,物质产出与景观美学间协同较强,生态环境与劳动力承载间权衡较强。故在改善耕地本底质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向和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的同时,应加强县域内各部门以及县际之间的合作,科学划定功能区;促进耕地多功能协同,增强耕地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效率评价 多功能权衡与协同 空间自相关 粮食主产区 杭嘉湖平原
下载PDF
杭嘉湖地区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浩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5-268,共4页
杭嘉湖地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圩洼众多,洪涝水组成复杂,洪水调度十分困难。根据杭嘉湖地区的下垫面条件,利用加拿大一维水动力模型(1-DM)对杭嘉湖地区河网洪水演进进行了探讨。经验证,1-DM计算结果满意,有较好的使用... 杭嘉湖地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圩洼众多,洪涝水组成复杂,洪水调度十分困难。根据杭嘉湖地区的下垫面条件,利用加拿大一维水动力模型(1-DM)对杭嘉湖地区河网洪水演进进行了探讨。经验证,1-DM计算结果满意,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 洪水演进 水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杭嘉湖圩区防洪减灾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项春 王益土 施高萍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从防洪工程和非防洪工程两个方面着手建立了杭嘉湖圩区防洪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圩区的整体防洪减灾能力进行了评价,认为杭嘉湖圩区总体上防洪减灾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杭嘉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该圩区... 从防洪工程和非防洪工程两个方面着手建立了杭嘉湖圩区防洪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圩区的整体防洪减灾能力进行了评价,认为杭嘉湖圩区总体上防洪减灾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杭嘉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该圩区防洪减灾能力的要求还存在距离.并据此建议加强圩区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强泵站的长效管理建设建立圩区灾害应急响应制度和资金筹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圩区 防洪减灾能力 评价 建议
下载PDF
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对策——以杭嘉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秀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8-102,共5页
通过调查分析,剖析杭嘉湖地区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结果发现,杭嘉湖地区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保护和开发水平不均衡,管理存在敷衍或放任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宣传层次不同、保护意识不足、“活态”创新滞后的问题.基于此,提出杭嘉湖区域... 通过调查分析,剖析杭嘉湖地区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结果发现,杭嘉湖地区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保护和开发水平不均衡,管理存在敷衍或放任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宣传层次不同、保护意识不足、“活态”创新滞后的问题.基于此,提出杭嘉湖区域文旅融合发展对策:构建文化遗产线上线下一体化展示与宣传体系;对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项目进行培育与推广,规划培育研学旅游,构建智慧沟通平台;规划和丰富旅游产品及业态,加快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文化遗产 发展对策 杭嘉湖
下载PDF
失地农民职业获得过程中的认知及对职业转换的影响——以杭嘉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继红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对杭嘉湖地区失地农民职业获得的认知因子分析,概括出影响该地区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三个因子,即能力因子、市场因子、关系因子。其中能力因子与市场因子对失地农民职业转换有显著影响。有鉴于此,需要加强对失地农民职业认知的合理引... 通过对杭嘉湖地区失地农民职业获得的认知因子分析,概括出影响该地区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三个因子,即能力因子、市场因子、关系因子。其中能力因子与市场因子对失地农民职业转换有显著影响。有鉴于此,需要加强对失地农民职业认知的合理引导,提升失地农民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产业发展带动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最终完成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职业转换 职业获得 认知 杭嘉湖地区
下载PDF
杭嘉湖地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与浙北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5-39,共5页
随着旅游产业的升级与文化旅游的兴起,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文章立足于浙北杭嘉湖地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考察了从饮食基调、风味特点、人文艺术成就、特色产品等方面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并结合现代旅游的发... 随着旅游产业的升级与文化旅游的兴起,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文章立足于浙北杭嘉湖地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考察了从饮食基调、风味特点、人文艺术成就、特色产品等方面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并结合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构建浙北地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产品——人文——经济"的阶段模式。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 饮食文化 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 开发
下载PDF
杭嘉湖腹地旅游开发基础及其在浙北旅游网络中的价值
20
作者 方龙龙 方幼君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7-42,共6页
杭嘉湖腹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富于特色的水乡田园风光和传统的地方名优特产 ,旅游资源特色突出 ,开发潜力巨大 .分析了杭嘉湖腹地的旅游开发基础和开发背景 ,并对腹地开发前后的网络连通状况进行了比较 .认为腹地的开发将促进其现有... 杭嘉湖腹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富于特色的水乡田园风光和传统的地方名优特产 ,旅游资源特色突出 ,开发潜力巨大 .分析了杭嘉湖腹地的旅游开发基础和开发背景 ,并对腹地开发前后的网络连通状况进行了比较 .认为腹地的开发将促进其现有旅游网络功能的完善 ,提升其知名度和旅游品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腹地 旅游开发基础 旅游网络 价值 浙北旅游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