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ification degree of pea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in Hani peatland,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HUANG Ting CHENG Shenggao +3 位作者 MAO Xumei HONG Bing HU Zhongxia ZHOU Yi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06-412,共7页
The humification degree of peat is a significant climatic proxy for paleoclimate change.Using the alkali-extraction method,a time series of absorbance values of the Hani peatland,Northeast China,was determined,which i... The humification degree of peat is a significant climatic proxy for paleoclimate change.Using the alkali-extraction method,a time series of absorbance values of the Hani peatland,Northeast China,was determined,which is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the humification degree of peat.Combined with14C dating data of peat cellulose,and compared withδ18O andδ13C time series of the cellulose in the Hani peatland,the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14 ka paleoclimate was provided.Higher humification degrees hint a warmer-wetter climate,and vice versa.It also reconstructs the four stages of Holocene climate evolution in this region:11.5–9.8 cal ka B.P.,warm and wet period;9.8–9.0 cal ka B.P.,cold and dry period;9.0–4.8 cal ka B.P.,warm and wet period;and 4.8–0 cal ka B.P.,warm-wet and dry-cold alternation period.Meanwhile,it is revealed that the abrupt climate shifts signals such as the "8.2 ka" event and the "4.2 ka" event.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ani peat humification degree is of sensitive response to paleoclimate change.Therefore,it is a feasible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leoclimate change and peat humification deg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变化 腐殖化程度 泥炭地 全新世 东北 中国 时间序列 湿润期
下载PDF
长白山哈泥泥炭地两种生境苔藓与维管植物种间联结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旭 卜兆君 +2 位作者 王升忠 李鸿凯 赵红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和Jaccard指数对哈泥泥炭地20种优势苔藓和维管植物种间联结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开阔地,中位泥炭藓、锈色泥炭藓和桧叶金发藓3种苔藓与小叶杜鹃、鹿药、狭叶杜香...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和Jaccard指数对哈泥泥炭地20种优势苔藓和维管植物种间联结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开阔地,中位泥炭藓、锈色泥炭藓和桧叶金发藓3种苔藓与小叶杜鹃、鹿药、狭叶杜香的种间联结具有一致性,林缘中尖叶泥炭藓和喙叶泥炭藓与维管植物主要呈负关联;2)林缘生境物种总体呈显著正关联,开阔地中呈不显著正关联;3)2种生境下种间关联对比发现,郁闭度是影响泥炭地植被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同种生境下重要值大的物种之间通常出现正联系,在2种生境重要值差异大的物种之间一般表现为负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泥泥炭地 苔藓植物 维管植物 种间联结 郁闭度
下载PDF
长白山哈泥泥炭地7种苔藓分布与环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旭 卜兆君 +2 位作者 王升忠 李鸿凯 姜丽红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310-315,共6页
在长白山哈泥泥炭地调查7种苔藓的典型生境,共计93个样方,计测样方中苔藓植物的盖度和包括泥炭全氮(TN)、全磷(TP)、K+和Ca2+等在内的9个环境因子,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做出样方、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二维排序图,排序图直观... 在长白山哈泥泥炭地调查7种苔藓的典型生境,共计93个样方,计测样方中苔藓植物的盖度和包括泥炭全氮(TN)、全磷(TP)、K+和Ca2+等在内的9个环境因子,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做出样方、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二维排序图,排序图直观地反映苔藓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排序图中同种苔藓为主的样方多数集中分布,个别分散分布;水位埋深、沼泽水pH以及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是影响泥炭地苔藓植物生态位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泥炭全磷(TP)对苔藓植物分布影响较大。7种苔藓中,尖叶泥炭藓(Sphagnum capilifolium)、大泥炭藓(S.palustre)在乔木郁闭度和pH梯度上,喙叶泥炭藓(S.fallax)、沼泽皱缩藓(Aulacomnium palustre)在水位埋深和灌木盖度梯度上,生态位分异明显。锈色泥炭藓(S.fuscum)、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和中位泥炭藓(S.magellanicum)在各个环境梯度上生态位都比较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泥泥炭地 苔藓植物 典范对应分析 生态位分异
下载PDF
长白山哈泥泥炭地七种苔藓植物生态位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旭 卜兆君 +2 位作者 王升忠 李鸿凯 赵红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4-578,共5页
采用Levins和Pianka公式,对哈泥泥炭地7种苔藓植物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苔藓在泥炭的全氮、全磷、Ca2+、K+、沼泽水的pH和电导率、乔木郁闭度、灌木盖度以及水位埋深9个环境因子梯度上的平均生态位宽度排序为:沼泽皱缩藓>... 采用Levins和Pianka公式,对哈泥泥炭地7种苔藓植物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苔藓在泥炭的全氮、全磷、Ca2+、K+、沼泽水的pH和电导率、乔木郁闭度、灌木盖度以及水位埋深9个环境因子梯度上的平均生态位宽度排序为:沼泽皱缩藓>喙叶泥炭藓>中位泥炭藓>尖叶泥炭藓、桧叶金发藓>大泥炭藓>锈色泥炭藓.锈色泥炭藓倾向于特化种,沼泽皱缩藓倾向于泛化种.在各种环境因子中,以电导率平均重叠值最高,水位埋深、乔木郁闭度、pH和灌木盖度梯度上平均重叠值最低,是影响苔藓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多数苔藓在这4个梯度上产生生态位分异.少数苔藓种对在所有环境因子梯度重叠值均较高,是由于苔藓之间存在水分协作关系.这为苔藓植物的种间竞争提供了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泥泥炭地 苔藓植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原文传递
东北哈尼泥炭沼泽中酚酸的组成、酚铁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邬钰 向武 +4 位作者 傅先芳 李启立 苏靖 龚文 王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3-691,共9页
大量研究表明,溶解性有机质与铁的螯合对生物可利用性铁的输出有重要影响.然而,对于天然有机质,尤其是泥炭沼泽源的酚类物质,与铁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学机制仍然缺乏研究.以长白山西麓哈尼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泥炭沼泽源水体可溶性... 大量研究表明,溶解性有机质与铁的螯合对生物可利用性铁的输出有重要影响.然而,对于天然有机质,尤其是泥炭沼泽源的酚类物质,与铁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学机制仍然缺乏研究.以长白山西麓哈尼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泥炭沼泽源水体可溶性总铁、亚铁、水溶性总酚等理化指标.同时,测定了泥炭中酚酸的组成及含量,分析对比泥炭与土壤中铁的主要赋存形态.并开展了酚铁相互作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泥炭沼泽源水体中酚铁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哈尼泥炭沼泽水体中亚铁浓度与水溶性总酚浓度显著相关,说明水溶性总酚对亚铁的存在及运移有重要影响.哈尼泥炭中含有原儿茶酸、咖啡酸、没食子酸、龙胆酸、丁香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水杨酸、香草酸等多种酚酸.其中,具有儿茶酚或没食子酰基结构的原儿茶酸、咖啡酸和没食子酸能与亚铁形成稳定螯合物,是泥炭沼泽源水体中Fe(Ⅱ)保持稳定并可以远距离迁移的关键.研究还表明,原儿茶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和龙胆酸对Fe(Ⅲ)有显着的还原作用,有利于沼泽区水体中的保持较高Fe(Ⅲ)和Fe(Ⅱ)浓度.哈尼泥炭中铁主要以活动态(可交换态、络合态和无定形态)为主,为铁的迁移、转化和循环奠定了基础.鉴于泥炭沼泽在全球的分布面积巨大以及亚铁对海洋生物有促进作用,酚酸对铁的作用机制对陆地系统向海洋输送生物可利用铁具有重要意义,并对碳循环、硫循环以及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 泥炭沼泽 酚酸 环境地质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