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江三角洲1982-2020年海岸线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义家吉 沈成 +3 位作者 常建宇 高方艺 王万虎 王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本研究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方法获取了韩江三角洲1982-2020年期间7个时期的海岸线分布,运用岸线类型结构、长度和端点变化速率(EPR)等指标分析韩江三角洲岸线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岸线演变的影响因素。结... 本研究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方法获取了韩江三角洲1982-2020年期间7个时期的海岸线分布,运用岸线类型结构、长度和端点变化速率(EPR)等指标分析韩江三角洲岸线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岸线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2-2020年期间,韩江三角洲岸线长度共增加了51.90 km,岸线总长度的增加主要源于人工岸线和生物岸线的增长。韩江三角洲岸线总体上表现为向海推进,平均向海推进距离为164.55 m,端点变化速率平均值为4.35 m/a。向海推进岸段主要分布于榕江河口至莱芜岛和海门角一带,侵蚀后退岸段主要分布于莲阳河口至黄厝草溪河口一带。向海推进主要由围填海和滨海工业设施建设导致,蚀退的原因主要是风浪作用引起的沙坝向岸运移。韩江三角洲岸线主要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入海河流输沙变化、风暴潮活动、水动力作用和海岸带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主控因素是海岸带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三角洲 海岸线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汕头韩江三角洲南部蔬菜重金属污染及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瑾 周永章 +3 位作者 窦磊 张澄博 付善明 蔡立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7,共7页
通过产地采样并用国颁标准方法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46个蔬菜样品中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对照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污染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蔬菜中Pb、Cd、Ni3种元素含量100%超标,Cr元素含量也有... 通过产地采样并用国颁标准方法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46个蔬菜样品中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对照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污染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蔬菜中Pb、Cd、Ni3种元素含量100%超标,Cr元素含量也有95.7%超标。As和Zn两元素未超标。同时,蔬菜重金属污染与养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一定联系,不同蔬菜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研究区6种重金属元素归因3个主因子,分别对应大气污染、土壤环境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3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蔬菜 韩江三角洲
下载PDF
潮汕地区全新世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晓路 于兴河 +3 位作者 谭程鹏 杜永慧 单新 王志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6-712,共7页
全新世我国华南沿海广泛发育障壁海岸,此环境下发育独特的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基于对潮汕地区的现代地质考察,并总结前人的研究认识,得出该地区韩江三角洲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平面变化、障壁—潟湖体系、河流搬运能力;明确了不... 全新世我国华南沿海广泛发育障壁海岸,此环境下发育独特的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基于对潮汕地区的现代地质考察,并总结前人的研究认识,得出该地区韩江三角洲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平面变化、障壁—潟湖体系、河流搬运能力;明确了不同时期三角洲演化的特征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然后,结合螺河三角洲和万宁小海的发育特点,划分出障壁海岸三角洲演化的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障壁—潟湖体系形成,潟湖内开始形成三角洲;发展期:潟湖内水体稳定,三角洲前积较快,障壁沙坝向海迁移;改造期:潟湖逐渐消失,沉积物开始在障壁沙坝外侧沉积,三角洲向海推进;最后,建立了潮汕地区早期潟湖内河流作用为主、后期障壁外多种动力共同作用下的障壁海岸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三角洲 障壁海岸 障壁—潟湖 砂体展布
下载PDF
粤东南澳—澄海海域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变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金龙 徐辉龙 +3 位作者 吴鹏 吴业彪 丘学林 詹文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6,共7页
通过对粤东南澳—澄海海域上第四系地层的沉积特征和年代学研究,结合陆区前人的资料,分析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特征。通过对钻孔资料的分析,将该区上第四系划分为3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均具有由粗变细的沉积韵律,一般由砾... 通过对粤东南澳—澄海海域上第四系地层的沉积特征和年代学研究,结合陆区前人的资料,分析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特征。通过对钻孔资料的分析,将该区上第四系划分为3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均具有由粗变细的沉积韵律,一般由砾砂或中粗砂开始,以淤泥或黏土结束。通过对该区不同层位14C年代测定和分析,认为该区第四系沉积开始于晚更新世中期,与韩江三角洲平原区开始接受沉积的时代一致,这表明二者是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开始接受沉积的。该区前两个沉积旋回形成于晚更新世,第三旋回形成于全新世。全新世后海平面波动对该区的影响并未像对内侧平原那么明显,说明该区进入全新世后沉积环境趋于稳定,相对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演变 ^14C测年 韩江三角洲
下载PDF
广东韩江三角洲南部农作物氟的累积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瑾 周永章 +3 位作者 窦磊 杜海燕 赖启宏 张澄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3-496,共4页
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46个蔬菜样品和12个水稻(子粒)样品的氟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初步摸清了该地区蔬菜和水稻(子粒)氟含量状况。结果表明,蔬菜样品中除1个芥蓝样品氟含量高于无公... 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46个蔬菜样品和12个水稻(子粒)样品的氟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初步摸清了该地区蔬菜和水稻(子粒)氟含量状况。结果表明,蔬菜样品中除1个芥蓝样品氟含量高于无公害蔬菜标准以外,其余蔬菜氟含量均在安全范围之内;而水稻(子粒)样品氟含量远高于蔬菜样品,且严重超标。另外通过对22个有代表性的灌溉水样品的分析表明,灌溉水中氟的含量介于0.17-0.68mg·kg-1,均未超出2.0mg·kg-1的国家标准。结合有关资料,排除了饮用水型地氟病病因,初步确定水稻(子粒)中较高的氟含量是目前研究区地氟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水稻 地方病 韩江三角洲
下载PDF
韩江三角洲第四系中粘土矿物与古环境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建华 郑卓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韩江三角洲ZK37孔第四系中的粘土矿物特征主要由沉积环境控制,它反映了该区的海陆变迁和气侯演化;这些特征与孢粉、微古、指相元素、^(14)C测年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晚第四纪存在三个明显的海侵期,而沉积环境变化与古气候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韩江三角洲 第四系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近几十年来韩江三角洲水位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清书 陈特固 廖芸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4,共5页
利用韩江三角洲5个验潮站的潮位资料,应用高斯滤波器对月均验潮序列进行低通数字滤波,消除验潮序列中短周期波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由低通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由本征函数(EOF)分解的特征模态计算韩江三... 利用韩江三角洲5个验潮站的潮位资料,应用高斯滤波器对月均验潮序列进行低通数字滤波,消除验潮序列中短周期波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由低通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由本征函数(EOF)分解的特征模态计算韩江三角洲区域的水位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 三角洲 水位变化 趋势研究 潮位
下载PDF
韩江三角洲河网航道整治水动力数学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雷燕 唐洪武 +2 位作者 周宜林 陈界仁 刘刚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56,共4页
对韩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进行概化,采用Preissmann有限差分格式和松弛迭代法建立韩江三角洲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并利用2005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对韩江三角洲河网的水面线、分流比进行验证,最后对2个整治工程方案的整治效果进行模拟计算和方... 对韩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进行概化,采用Preissmann有限差分格式和松弛迭代法建立韩江三角洲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并利用2005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对韩江三角洲河网的水面线、分流比进行验证,最后对2个整治工程方案的整治效果进行模拟计算和方案比选。结果表明:水位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一般小于0.05m;分流比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小于1%;在整治流量条件下,各河道水位变化很小,分流比增加值最大为2.35%;在洪水条件下,水位壅高值最大为0.07 m,分流比增加值最大为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三角洲 河网 航道整治 水动力数学模型 松弛迭代法
下载PDF
韩江三角洲第四纪构造特征与区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钟建强 詹文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56,共12页
韩江三角洲第四纪构造特征主要表现在活动断裂、断块运动以及与其相关的第四系、岩浆、温泉、地震和构造应力场等。结合潜在震源区、灾害性地质等分析,按稳定程度自高而低把本区依次划分为棉湖—归湖次稳定区、潮阳—饶平次稳定区、普... 韩江三角洲第四纪构造特征主要表现在活动断裂、断块运动以及与其相关的第四系、岩浆、温泉、地震和构造应力场等。结合潜在震源区、灾害性地质等分析,按稳定程度自高而低把本区依次划分为棉湖—归湖次稳定区、潮阳—饶平次稳定区、普宁—潮州次不稳定区和广澳—南澳次不稳定区。认为自陆向海稳定程度降低的看法过于笼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 韩江 三角洲 第四纪 地质特征
下载PDF
32~10.5 Ma古韩江三角洲沉积演化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辰生 侯文锋 +3 位作者 邱争科 王涛 张向涛 汪旭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2-490,共9页
近年来,古韩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南海油气勘探的热点,对其开展沉积演化分析有助于评价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潜力,预测有利勘探区块。依据岩心、测井、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陆丰—韩江凹陷区32~10.5Ma沉积相类型和古韩江三角洲演化。韩江—... 近年来,古韩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南海油气勘探的热点,对其开展沉积演化分析有助于评价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潜力,预测有利勘探区块。依据岩心、测井、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陆丰—韩江凹陷区32~10.5Ma沉积相类型和古韩江三角洲演化。韩江—陆丰凹陷古韩江三角洲相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古韩江三角洲演化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渐新统珠海组至中新统珠江组沉积期,古韩江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粗,三角洲延伸远,主要分布在陆丰凹陷;第二阶段,中新统韩江组下段沉积期,随着海平面上升,古韩江三角洲逐渐向物源区退缩,陆丰和韩江地区以碳酸盐岩台地相和浅海陆棚相为主,海平面在韩江组下段沉积时期达到最大,古韩江三角洲面积达到最小;第三阶段,韩江组上段沉积期,随着海平面下降,古韩江三角洲又开始向盆地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海平面变化 珠江三角洲 古韩江三角洲 珠海组 珠江组 韩江组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13.8Ma陆架边缘三角洲与陆坡深水扇的“源汇”关系 被引量:41
11
作者 祝彦贺 朱伟林 +1 位作者 徐强 吴景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27-3834,共8页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动力作用等四大因素控制着陆架陆坡体系的发育;珠江口盆地中新统韩江组13.8 Ma形成的界面为三级层序界面,该时期低位域晚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带主体分布在白云凹陷北坡的陆架坡折处,随着物源供给,前缘带不断进积,陆架向陆坡方向生长,在多级坡折、坡度变化以及沉积物自身重力影响下,前缘带沉积物由牵引流搬运向重力流搬运转化,在陆坡复合水道搬运通道的作用下向白云凹陷深水区内再沉积,形成低位域晚期多坡度控制的滑塌体、碎屑流浊流深水扇沉积,构成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特殊的陆架陆坡"源汇"响应系统;该沉积响应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韩江组 陆架边缘三角洲 陆坡深水扇 “源汇”响应关系
下载PDF
六千年来韩江三角洲的滨线演进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平日 《地理研究》 1987年第2期1-13,共13页
本文应用^(14)C年代学、沉积学、地貌学、历史地理学,现代动力过程等方法,论证了距今6000年、5000年、4000—2500年,汉代、唐初、宋末、清末的滨线位置及其演进趋势。提出其6000年来的发育模式为:1.三角洲两期发育,河流两级分汊;2.沙洲... 本文应用^(14)C年代学、沉积学、地貌学、历史地理学,现代动力过程等方法,论证了距今6000年、5000年、4000—2500年,汉代、唐初、宋末、清末的滨线位置及其演进趋势。提出其6000年来的发育模式为:1.三角洲两期发育,河流两级分汊;2.沙洲(沙堤)併岸,平原扩展;3.洪泛(风力)加积,地面堆高;4.右汊萎缩,左汊发展,干流左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线演进 发育模式 韩江三角洲
下载PDF
韩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植物群及其古环境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卓 李前裕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根据韩江三角洲多个钻孔的系统孢粉分析,对近5万年来的植被历史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且在孢粉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其它生物或非生物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和古气候变迁。
关键词 韩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孢粉分析 古环境
下载PDF
潮州韩江南北堤地震稳定性评估
14
作者 常宝琦 沈立英 +1 位作者 梁纪彬 杨廉法 《华南地震》 1995年第2期42-48,共7页
韩江南北堤位于广东省韩江三角洲,始建于公元819年,已有千年历史。期间多次遭受洪水和地震袭击(堤区影响烈度达7~8度),经多次抢险和加高培厚目前已达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要求。本文采用了几种方法对其抗震能力进行评估,并... 韩江南北堤位于广东省韩江三角洲,始建于公元819年,已有千年历史。期间多次遭受洪水和地震袭击(堤区影响烈度达7~8度),经多次抢险和加高培厚目前已达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要求。本文采用了几种方法对其抗震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几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对地震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评估 地震 危险性分析 韩江 三角洲
下载PDF
韩江三角洲典型地区表层土壤汞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鸣 温汉辉 +5 位作者 蔡立梅 罗杰 王硕 王秋爽 穆桂珍 蒋慧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60-1871,共12页
以韩江三角洲典型地区揭阳市为研究区域,共采集表层土壤样本1330个,深层土壤样本331个,分析土壤汞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研究揭阳市土壤汞的污染特征;利用半变异函数模型和局部Moran I法分析土壤汞的结构特征;利用GS+软件中的半变异函数... 以韩江三角洲典型地区揭阳市为研究区域,共采集表层土壤样本1330个,深层土壤样本331个,分析土壤汞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研究揭阳市土壤汞的污染特征;利用半变异函数模型和局部Moran I法分析土壤汞的结构特征;利用GS+软件中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和ArcGIS软件支持下的克里金插值法,得出研究区土壤汞含量分布图;探究不同成土母质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汞含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揭阳市表层土壤汞的平均含量为0.079 mg·kg-1,变幅为0.008—1.053 mg·kg-1,高于研究区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汞污染不太严重,只有少部分地区处于中度污染或显著污染,无强烈污染和极强污染.研究区土壤汞含量存在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汞具有强的迁移性.研究区土壤汞含量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现东北部最高并向四周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成土母质为第四纪沉积物的土壤汞含量显著高于页岩、花岗岩、凝灰岩和粉砂岩发育的土壤.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汞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建设用地土壤汞含量显著高于未利用土地和农田用地.有机碳(SOC)和pH值均与土壤汞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pH与汞的相关性(r=0.288,P<0.01)略强于SOC与汞的相关性(r=0.257,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分布特征 韩江三角洲
下载PDF
近60年来韩江入海泥沙通量变化及其对邻近海域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宇飞 刘秀娟 +3 位作者 王洋 王万虎 王红兵 义家吉 《人民珠江》 2022年第10期50-56,共7页
为研究近60 a来韩江入海泥沙通量的变化及其环境效应,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潮安水文站1958—2019年入海径流量和泥沙通量进行检验,并分析影响入海泥沙通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入海泥沙变化对邻近海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韩江流... 为研究近60 a来韩江入海泥沙通量的变化及其环境效应,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潮安水文站1958—2019年入海径流量和泥沙通量进行检验,并分析影响入海泥沙通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入海泥沙变化对邻近海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韩江流域入海径流量无显著变化,入海泥沙通量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并在1998年开始显著减少,在2001年之后减少更为剧烈。韩江流域大型水电站(青溪、棉花滩水电站)是导致入海泥沙通量开始显著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入海泥沙自1990s末显著减少的背景下,韩江河口附近海域由1971—2010年的小幅淤积转变为2010—2016年的小幅冲刷。三角洲岸线由1830s—1964年的向海推进(2.40~5.38 m/a)转变为1980s以来的较为稳定。这些都表明韩江入海泥沙的显著减少已经对河口邻近的海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泥沙通量 人类活动 水下三角洲 三角洲岸线 韩江
下载PDF
元素地球化学在新区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韩江15洼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雁兵 雷永昌 +2 位作者 邱欣卫 肖张波 贾连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9-170,共12页
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东北部韩江凹陷新钻井H4开展了系统分析研究,在其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对韩江15洼沉积古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探讨和阐明了韩江15洼始新世沉积环境及其纵向演化过程,并获得了... 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东北部韩江凹陷新钻井H4开展了系统分析研究,在其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对韩江15洼沉积古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探讨和阐明了韩江15洼始新世沉积环境及其纵向演化过程,并获得了以下重要成果与认识:(1)重建了韩江15洼始新统古水深、氧化还原条件、古气候、古盐度的演化历史;(2)韩江15洼始新统沉积期主要以浅水环境为主,水体富氧,但文昌组三段水体加深,以弱氧化环境为主;(3)文昌组沉积期气候偏干,进入恩平期气候向湿润转变;(4)韩江15洼文昌期受东南方向海侵影响,水体盐度增高,但恩平期未受海侵影响,以淡水环境为主;(5)根据元素地球化学判别结果、测井相及岩性特征,综合判识韩江15洼始新统文昌组上段(H4探井附近区域)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上述研究成果及认识,对于深化韩江凹陷始新世沉积环境的认识及海侵影响分析等均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古环境 浅水三角洲 始新统 韩江15洼
下载PDF
障壁沉积体系研究进展及我国障壁岛研究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宏月 王洋 +4 位作者 王红兵 罗晓枫 麦咏欣 黄旭弘 王中波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3-12,F0002,共11页
障壁沉积体系(障壁岛)是滨岸浅海的主要沉积体系之一,常见于以波浪为主的陆源碎屑海岸地区.由于构造过程、基底地形、波浪潮汐作用等因素,全球障壁岛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东南和西北部、亚欧大陆、非洲西部等沿岸地区.而我国障壁... 障壁沉积体系(障壁岛)是滨岸浅海的主要沉积体系之一,常见于以波浪为主的陆源碎屑海岸地区.由于构造过程、基底地形、波浪潮汐作用等因素,全球障壁岛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东南和西北部、亚欧大陆、非洲西部等沿岸地区.而我国障壁岛分布较少,零星出现于渤海湾和海南岛等地.本文系统综述障壁沉积体系理论的发展过程,全球障壁岛的分布以及国内外障壁岛研究现状,并基于粤东韩江三角洲障壁岛提出我国障壁岛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壁沉积体系 研究进展 中国障壁岛 海岸沉积 韩江三角洲
下载PDF
350年前的汉口及汉江河口段古地理格局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长安 张玉芬 +1 位作者 徐望生 李国庆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52-3561,共10页
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华中地区的政治、金融、商贸、对外交往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驰名于海内外.汉口并不是武汉的一个行政单元,大致为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三个行政区所辖范围.... 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华中地区的政治、金融、商贸、对外交往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驰名于海内外.汉口并不是武汉的一个行政单元,大致为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三个行政区所辖范围.汉口的崛起赖于地理环境优势已为学界所共识.汉口地处汉江河口区腹地,是长江和汉江相互作用区,地理环境多变、时空演化复杂,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地理格局.本文以1669年的《汉阳府境全图》为主,结合其他文献,对繁盛一时的清代康熙年间的汉口古地理状况进行了复原.研究发现,当时的汉口地域存在着玉带河、襄河、沦河3条河流,且具“河湖一体”的特点;沿河发育有高大的天然堤,成为先民居住的主要地貌单元.汉江自蔡甸城头山东发生分流,先后以5条分支河道入江;此时的汉江河口三角洲顶分流点在城头山附近,河口分流区范围大致在以城头山‒谌家矶‒小军山为边界的区域内.汉口镇位于汉江与玉带河之间,即由汉江天然堤与袁公堤所构成的围垸内,市镇和公共文化建筑反映出当时的汉口镇已十分繁盛.汉口镇以外区域的聚落主要集中于河流天然堤上,这种人居地貌环境格局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张公堤的修建.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清康熙时期的汉江河口区的古地理格局,对武汉市历史古地理演化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清康熙时期 汉江河口分流区三角洲 人居环境 汉口地区 地理区域 地貌学
原文传递
广东韩江三角洲南部农业土壤氟含量状况及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瑾 周永章 +2 位作者 窦磊 付善明 蔡立梅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5-378,共4页
通过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115个农业土壤样品中氟化物的分析测试,初步摸清了该地区农业土壤氟含量状况。结果显示,46%土壤样品氟含量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土壤氟最高含量可达983mgkg-1,而最低仅为125mgkg-1,相差近8倍,各区(县)... 通过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115个农业土壤样品中氟化物的分析测试,初步摸清了该地区农业土壤氟含量状况。结果显示,46%土壤样品氟含量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土壤氟最高含量可达983mgkg-1,而最低仅为125mgkg-1,相差近8倍,各区(县)土壤氟含量分布不均匀。研究区内土壤高氟含量的形成与当地的三角洲冲积形成过程有直接关系,后期人类活动造成的氟污染也对该区域土壤高氟含量有一定的贡献。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地地方性氟病与土壤高氟含量存在直接联系。文中还对研究区土壤氟含量与国内部分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韩江三角洲南部 广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