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接受美学与后结构主义“读者观”的异同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同铸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145,共4页
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主要理论家和后结构主义者都向传统的文论观念提出质疑,关注被传统研究忽略的地方——"读者"。两者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持不同的意义观,他们的读者观也存在诸多重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读者的阅... 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主要理论家和后结构主义者都向传统的文论观念提出质疑,关注被传统研究忽略的地方——"读者"。两者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持不同的意义观,他们的读者观也存在诸多重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读者的阅读方式、存在方式以及与作者的不同关系之上。接受美学理论家坚持一定程度上的意义的确定性,属于自笛卡尔、康德以来的现代哲学和文论的系统,而后结构主义者则属于一个全新的话语体系,成为席卷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斯 伊瑟尔 巴特 读者观
下载PDF
设计美学研究不同理论向度的现代性思考--从尧斯的“接受美学”到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超德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97-106,共10页
本文追溯西方美学史上自古希腊以来唯心主义美学传统的相关论述,寻找英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休谟经验论美学观点的关联性。从阿尔斯拉诺夫批判的“颓废美学”入手,比较本雅明“闲逛者理论”的异同,围绕尧斯“接受美学”的产生对设计美学研... 本文追溯西方美学史上自古希腊以来唯心主义美学传统的相关论述,寻找英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休谟经验论美学观点的关联性。从阿尔斯拉诺夫批判的“颓废美学”入手,比较本雅明“闲逛者理论”的异同,围绕尧斯“接受美学”的产生对设计美学研究的影响作出了分析。文章最后围绕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到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理论进行了梳理,结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统脉络的研究,从不同理论向度对设计美学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现代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美学 现代性 接受美学 实用主义美学 尧斯 舒斯特曼
下载PDF
历史的审美经验论──对姚斯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进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7-43,共7页
对姚斯思想的传统解读,主要是将其思想归结为一种文学学方法。从现当代美学背景和欧洲文化传统以及她斯思想的文本本身来看,姚斯思想的核心是历史的审美经验论。这不仅是姚斯晚期的思想核心,而且在其早期文本中已经处于酝酿和形成中。
关键词 姚斯 危机回答方法论 历史 审美经验论 美学
下载PDF
感觉、阐释、历史三位一体的阅读策略——论姚斯《阅读视野嬗变中的诗歌本文》
4
作者 杜宁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4-74,共11页
汉斯·罗伯特·姚斯是接受理论运动的旗手。姚斯接受理论的主要目标是创立一种新型的文学史。1979年姚斯撰写了《阅读视野嬗变中的诗歌本文》,在这篇论著中,他以伽达默尔解释学为理论基础,创立了一种将“感觉”、“阐释”、“... 汉斯·罗伯特·姚斯是接受理论运动的旗手。姚斯接受理论的主要目标是创立一种新型的文学史。1979年姚斯撰写了《阅读视野嬗变中的诗歌本文》,在这篇论著中,他以伽达默尔解释学为理论基础,创立了一种将“感觉”、“阐释”、“历史”三个层面的阅读过程融为一体的阅读策略。我们认为,姚斯的阅读策略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卓越建树:一、他的“感觉阅读”遏制了以菲什为代表的读者理论造成本文在无限地阐释中逐渐消失的趋势。二、他的“期待视野”创立了一个新的读者类型。三、他的“历史阅读”展现了文学作品的一个新维面———历史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 阐释 历史 阅读策略 姚斯 《阅读视野嬗变中的诗歌本文》 文学阅读 接受理论 文学接受 诗歌 读者
下载PDF
论尧斯的“期待视野”
5
作者 曹文刚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期待视野"是尧斯接受美学理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概念,是指由接受主体或主体间的先在理解形成的指向本文及本文创造的预期结构,它意味着接受者从自己现有的条件出发对文学作品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文章分析了"期待视野&qu... "期待视野"是尧斯接受美学理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概念,是指由接受主体或主体间的先在理解形成的指向本文及本文创造的预期结构,它意味着接受者从自己现有的条件出发对文学作品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文章分析了"期待视野"的内涵,认为"期待视野"是不断变化的,"期待视野"与新作品是相互作用的,人们的"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存在着一个审美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斯 “期待视野' 审美 理解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期待视野理论的阐释 被引量:3
6
作者 温竹梅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姚斯虽多次提到“期待视野”,但其著作中却并未对它做出明确定义,因此学界众说纷纭而难有统一定义。文章梳理了期待视野概念渊源及其发展脉络,并对其做出较为明确的定义。基于此定义,将皮亚杰认识发生论中的认识结构作为理论参照来分析... 姚斯虽多次提到“期待视野”,但其著作中却并未对它做出明确定义,因此学界众说纷纭而难有统一定义。文章梳理了期待视野概念渊源及其发展脉络,并对其做出较为明确的定义。基于此定义,将皮亚杰认识发生论中的认识结构作为理论参照来分析期待视野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最后对姚斯期待视野理论进行反思,发掘其对当今文学创作所具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斯 期待视野 认识结构
下载PDF
库尔提乌斯及其诋毁者的欧洲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厄尔.杰弗里.理查兹 林振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5-25,121,共21页
构建超越"民族存在"思维的欧洲,乃是库尔提乌斯孜孜以求的宗旨。他始终坚持从超民族层面看待文学文化。然而,他的这一思想遭到受纳粹意识形态影响的尧斯等人的激烈抨击。面对多方指责,库氏一边处之泰然,一边尝试走出民族窠臼... 构建超越"民族存在"思维的欧洲,乃是库尔提乌斯孜孜以求的宗旨。他始终坚持从超民族层面看待文学文化。然而,他的这一思想遭到受纳粹意识形态影响的尧斯等人的激烈抨击。面对多方指责,库氏一边处之泰然,一边尝试走出民族窠臼,在这之上寻求欧洲同一性概念。他为民族差异提供了一个欧洲视角。本文以详实的史料,分析了库氏及其诋毁者的欧洲意识。作者认为,库氏的拉丁欧洲,并不认可以民间传说之优先性为基础的理论;他的拉丁欧洲是凭着超民族文化而统一起来,因此是对纳粹意识形态的思想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提乌斯 欧洲意识 尧斯
下载PDF
接受美学文学批判理论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陆少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16-,118,共2页
接受美学要求研究文学与文学史须侧重读者的接受过程。姚斯站在接受者的角度研究文学史;伊瑟尔研究读者与本文的关系;其他学者对其有所研究并有其独到见解。解读接受美学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局限性。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接受者 姚斯 伊瑟尔
下载PDF
Going Beyond Horizons of Expectation: Toward Greatness
9
作者 谢丽湘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3期204-,210,共2页
The"horizon of expectations"is the standards readers use to judge literary texts in any given period. These standards will help the reader decide the genre of a literary work. It will also, in a more general... The"horizon of expectations"is the standards readers use to judge literary texts in any given period. These standards will help the reader decide the genre of a literary work. It will also, in a more general way, cover what is to be regarded as poetic or literary as opposed to unpoetic or non-literary uses of langu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 of EXPECTATION HAWTHORNE jauss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诗歌翻译策略反思——以郭沫若Mignon的两篇译文比较为例
10
作者 顾小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3期155-159,共5页
接受美学(Rezeptionsasthetik)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以姚斯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为纲领,极具创新地将文学批评从传统的作者和文本中心论转入对读者接受的关注,将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引入文学和文学史研究之中。该文尝试从接... 接受美学(Rezeptionsasthetik)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以姚斯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为纲领,极具创新地将文学批评从传统的作者和文本中心论转入对读者接受的关注,将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引入文学和文学史研究之中。该文尝试从接受美学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关注出发,以郭沫若对歌德诗歌Mignon的两篇译文为例,分析其对形、神、意、情的处理,从翻译美学视角讨论保留还是舍弃创新中对立统一的空间,思考和回答对形式意义对等的争论,探寻诗歌传播和接受的更优路径。诗歌翻译力求达到美学对等的理想状况,对音韵形的忠实还原和对诗歌意情的传达是译者以理想读者身份为第二读者创造的审美再现,这种再现对译者提出了很高要求,需格物感物体物,发挥交互主体性,创造审美距离,传递诗情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郭沫若 诗歌 翻译策略 《迷娘曲》 文学
下载PDF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阐释学含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洪章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08年第2期18-26,共9页
"在双声语中最大限度地激活意指各异的声音",将作者与主人公始终置于紧张的动态关系中,从而使作品自始至终不存在"终结的、完成的、一次论定的语言",这是巴赫金所谓复调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巴赫金对复调小说的理... "在双声语中最大限度地激活意指各异的声音",将作者与主人公始终置于紧张的动态关系中,从而使作品自始至终不存在"终结的、完成的、一次论定的语言",这是巴赫金所谓复调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巴赫金对复调小说的理论表述,涉及创作、作品体裁和情节布局特点的分析较多,但对读者阅读、理解复调小说所可能涉及的阐释学问题则正面论述较少。尧斯等人曾经指出过这一点。本文拟从作者—主人公—读者的互动对话关系中探讨复调小说的开放型语义结构和相关阅读接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复调小说 阐释学 尧斯 接受理论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始于流亡——论库尔提乌斯、奥尔巴赫与尧斯
12
作者 厄尔·杰弗里·理查兹 林振华(译) 《跨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69-99,272-273,共33页
比较文学始于流亡,而流亡本身,归根结底,一直引导着比较文学研究的方向。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刻反思。为此,本文特意考察德国20世纪三位至关重要的比较文学学者——库尔提乌斯、奥尔巴赫、尧斯。他们都有各自的流亡经历,关注他们著书立... 比较文学始于流亡,而流亡本身,归根结底,一直引导着比较文学研究的方向。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刻反思。为此,本文特意考察德国20世纪三位至关重要的比较文学学者——库尔提乌斯、奥尔巴赫、尧斯。他们都有各自的流亡经历,关注他们著书立说的不同背景,尤其是当时德国的思想语境,将使我们更加直观而真切地理解流亡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流亡让奥尔巴赫与库尔提乌斯不得不在道德困境中挣扎,尧斯的笔下则显然没有这种困境。比较文学始于流亡,但紧随其后的不是审美的挣扎,而是道德的挣扎。比较文学或许始于流亡,但肯定不会终于流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流亡 库尔提乌斯 奥尔巴赫 尧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