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ploid Induction via In vitro Gynogenesis in Tomato(Solanum lycopersicum L.) 被引量:3
1
作者 ZHAO He WANG Xiao-xuan +5 位作者 DU Yong-chen ZHU De-wei GUO Yan-mei GAO Jian-chang LI Fei John C Snyder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2122-2131,共10页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for haploid induction via in vitro gynogenesis in tomato, the ovules and protoplasts of embryo sacs from the hybrids Zhongza 101 and Zhongza 105 were cultured. An efficient method o...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for haploid induction via in vitro gynogenesis in tomato, the ovules and protoplasts of embryo sacs from the hybrids Zhongza 101 and Zhongza 105 were cultured. An efficient method of ovule isol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Using this method, 100-150 ovules could be isolated from one ovary. Isolated ovules were cultured on three induction media to induce gynogenesis in vitro. During culture, ovules were enlarged markedly, with opaque white color. When observed microscopically, there were cell divisions and cell clumps in embryo sacs. Subsequently, the cell clumps in embryo sacs ceased growth, likely because the integument grew faster than embryo sacs did and hindered the fiarther development of embryo sacs. Therefore, subsequent callus morphogenesis might be originated from the integument. Thousands ofcalli from the two tomato varieties were obtained. Five diploid plants were regenerated after 15 months of subculturing. To eliminate the hindering effect of integument on embryo sac cells, the protoplasts of embryo sacs were prepared and cultured. After 48 hours of culture, the protoplasts of embryo sacs doubled in size and gradually formed clusters of cell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ynogenesis might be a potential way for haploid induction in toma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num lycopersicum OVULE protoplast of embryo sac macrospore in vitro gynogenesis haploid
下载PDF
利用远缘杂交和未减数配子基因创制小麦加倍单倍体
2
作者 刘小娟 柳欣 +6 位作者 张明虎 郝明 甯顺腙 袁中伟 黄林 刘登才 张连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54-3161,共8页
未减数配子的结合实现染色体自动加倍,是多倍体物种起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作物单倍体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前期从四倍体小麦发掘出控制未减数配子形成的强效QTL位点QTug.sau-3B,并通过人工合成小麦为“桥梁”,将其导入到综合农艺... 未减数配子的结合实现染色体自动加倍,是多倍体物种起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作物单倍体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前期从四倍体小麦发掘出控制未减数配子形成的强效QTL位点QTug.sau-3B,并通过人工合成小麦为“桥梁”,将其导入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系中。本实验使用5份含未减数配子基因的优良小麦新品系与不含未减数配子基因的小麦推广品种的F1杂种作母本与3份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进行远缘杂交,共授粉4610朵小花,结实1965粒,经幼胚拯救获得244个幼胚,其中50个幼胚发育正常生长为50个小麦单倍体植株。由于小麦单倍体植株未减数配子基因的表达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对单倍体植株在相同光周期(18 h光照/6 h黑暗)下进行了不同温度25℃/18℃、25℃/15℃和25℃/10℃处理,结果表明,25℃/18℃和25℃/10℃条件下编号为H31单倍体植株能够结实,自交结实率分别为4.35%和2.41%。该研究结果为建立“基于小麦-白茅杂交实现染色体消除和未减数配子基因实现染色体自动加倍”的小麦单倍体育种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育种 白茅 未减数配子 幼胚拯救
下载PDF
辐射花粉授粉诱导甜瓜单倍体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永兵 陈劲枫 +2 位作者 伊鸿平 雷春 吴明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2-895,共4页
为了掌握辐射花粉授粉诱导甜瓜单倍体技术,以5种基因型甜瓜为材料,通过应用γ射线辐射的花粉进行授粉结合胚胎培养,从2种基因型中获得了单倍体植株,单倍体的平均诱导频率为0.29%。这2种基因型分别属于厚皮和薄皮甜瓜类型。花粉的辐射剂... 为了掌握辐射花粉授粉诱导甜瓜单倍体技术,以5种基因型甜瓜为材料,通过应用γ射线辐射的花粉进行授粉结合胚胎培养,从2种基因型中获得了单倍体植株,单倍体的平均诱导频率为0.29%。这2种基因型分别属于厚皮和薄皮甜瓜类型。花粉的辐射剂量为300Gy和600Gy时,供试材料的平均坐果率分别为50%和10%。辐射剂量为300Gy时,诱导厚皮甜瓜4810和薄皮甜瓜新富玉形成了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的诱导频率分别为0.55%和0.63%;剂量为600Gy时未能诱导供试材料形成单倍体。研究结果表明母本的基因型和花粉的辐射剂量对坐果率和单倍体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对单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的形态学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单倍体植株生长势弱,叶片较小,雄花和雌花均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辐射花粉 单倍体 胚离体培养
下载PDF
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割穗离体培养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顾坚 刘琨 +3 位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杨木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简易高效的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以2个小麦杂种F1和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玉米杂交中杂交穗割穗离体培养与田间自然生长的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授粉后不同割穗时间和不同培养液配方对得胚率...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简易高效的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以2个小麦杂种F1和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玉米杂交中杂交穗割穗离体培养与田间自然生长的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授粉后不同割穗时间和不同培养液配方对得胚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穗离体培养的得胚率比田间自然生长高2倍,两者的得胚率分别为31.6%和9.6%;割穗培养的最佳时期为授粉后24 h;不同的穗培养液配方对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均有明显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因此,小麦×玉米杂交后24 h割穗,杂交穗在含有100 mg/L 2,4-D,40 g/L蔗糖,10 mg/L硝酸银,8 mL/L亚硫酸和3 g/L磷酸二氢钾的培养液中培养,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杂交 割穗离体培养 单倍体胚诱导 结实率
下载PDF
小麦小花穗位及发育进度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顾坚 田玉仙 +3 位作者 李绍祥 刘琨 杨和仙 杨木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的单倍体胚诱导频率,以玉米品种"白甜糯"和4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不同穗位、不同发育进度的小花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时小麦小花的发育进度对颖果结实率和单...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的单倍体胚诱导频率,以玉米品种"白甜糯"和4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不同穗位、不同发育进度的小花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时小麦小花的发育进度对颖果结实率和单倍体胚诱导率有明显影响,单倍体胚诱导率以处于盛花期的小花最高(平均为22.3%),初花期次之(16.4%),始花期最低(11.3%);在同一个穗子中,中、上部,小花的单倍体胚诱导率(24.2%、26.8%)显著高于下部小花(18.5%),说明在小花柱头发育较成熟时授粉,有利于提高单倍体胚诱导率。研究结果还表明,主穗小花的单倍体胚诱导率与次生分蘖穗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小花发育进度 单倍体胚诱导率
下载PDF
简化去雄方法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琨 李绍祥 +6 位作者 李宏生 杨木军 田玉仙 赵红 丁明亮 谢永庆 顾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6-208,共3页
本研究以不同成胚率的3个小麦DH株系与同一玉米品种杂交,探讨简化去雄方法对成胚率的影响。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去雄方法与剪药+喷水、剪颖不去雄、剪药+剪伤部分柱头等3种简化去雄方法的平均成胚率分别为26.53%、26.49%、27.84%和25... 本研究以不同成胚率的3个小麦DH株系与同一玉米品种杂交,探讨简化去雄方法对成胚率的影响。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去雄方法与剪药+喷水、剪颖不去雄、剪药+剪伤部分柱头等3种简化去雄方法的平均成胚率分别为26.53%、26.49%、27.84%和25.60%,4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平均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44%、2.35%、6.13%和3.12%,剪颖不去雄的自交结实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自交结实率低的原因与授粉偏迟有关。与常规去雄相比,3种简化去雄方法的去雄效率高5倍以上且单倍体胚成胚率相同,可作为小麦×玉米杂交中批量产生小麦单倍体的高效去雄方法单独或组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杂交 去雄方法 成胚率
下载PDF
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3 位作者 顾坚 杨木军 杨和仙 刘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 F2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的单倍体胚成胚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 F2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的单倍体胚成胚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最佳模型为B6,即单倍体胚成胚率由2对等显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较低,仅为43.46%,表明非遗传因素对小麦材料单倍体胚成胚率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单倍体胚成胚率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提高小麦×玉米产生的单倍体成胚率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蔡华 马传喜 +2 位作者 司红起 乔玉强 陆维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4,共5页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成胚率、环境温度对离体培养法成胚率以及T>10℃有效积温对常规杂交法成胚率的影...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成胚率、环境温度对离体培养法成胚率以及T>10℃有效积温对常规杂交法成胚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室内离体培养法(23.6%)高于常规杂交法(18.1%),且以20℃、光照3 000 Lx、12 h/d、相对湿度70%条件下离体培养杂交穗14 d获得的成胚率最高(28.6%);授粉后足够的T>10℃有效积温是高成胚率的必要条件,获得最高成胚率的T>10℃有效积温在187.9~254.9℃之间;授粉后环境温度是影响成胚速率的重要因素,以20℃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单倍体 成胚率
下载PDF
辐射花粉授粉和胚培养诱导产生黄瓜单倍体植株 被引量:29
9
作者 雷春 陈劲枫 +2 位作者 钱春桃 张永兵 宋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739-1743,共5页
以5个基因型的黄瓜(CucumissativusL.)为试材,通过γ射线辐射花粉授粉并结合胚培养,从3个基因型中获得了单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生长缓慢,花器异常。研究发现辐射剂量、亲本基因型、授粉组合对座果率和单倍体产率... 以5个基因型的黄瓜(CucumissativusL.)为试材,通过γ射线辐射花粉授粉并结合胚培养,从3个基因型中获得了单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生长缓慢,花器异常。研究发现辐射剂量、亲本基因型、授粉组合对座果率和单倍体产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辐射花粉 胚培养 单倍体
下载PDF
玉米基因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明亮 李宏生 +7 位作者 杨木军 杨忠慧 李绍祥 顾坚 赵红 黄格 崔永祯 刘琨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4-769,共6页
为筛选小麦单倍体胚得胚率高的玉米品种,用糯、甜糯、甜、超甜4种类型共8个玉米品种分别与6个小麦DH系杂交诱导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研究不同玉米类型、不同玉米基因型对小麦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小麦材料用不同玉米品种授... 为筛选小麦单倍体胚得胚率高的玉米品种,用糯、甜糯、甜、超甜4种类型共8个玉米品种分别与6个小麦DH系杂交诱导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研究不同玉米类型、不同玉米基因型对小麦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小麦材料用不同玉米品种授粉,其得胚率可相差1.48~3.10倍,得胚率变幅为15.43%~47.80%,筛选高得胚率玉米品种对提高小麦单倍体产生效率至关重要。4种玉米类型间平均单倍体胚得胚率以甜糯型最高(33.86%)、超甜型最低(29.59%),8个玉米品种以白甜糯的平均单倍体胚得胚率最高(38.17%),云超甜2号最低(28.63%),但相同玉米类型而基因型不同的玉米品种间单倍体胚得胚率差异大于玉米类型间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差异,因此筛选高得胚率玉米品种,关键是筛选玉米基因型而非玉米类型。小麦基因型与玉米基因型的互作对得胚率有极显著影响,对于小麦×玉米杂交的得胚率,玉米基因型与小麦基因型之间的组合存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因此可综合利用多个玉米品种来提高各种小麦材料的整体单倍体胚得胚率和单倍体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玉米基因型 单倍体胚 得胚率
下载PDF
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琨 宁波 +4 位作者 李宏生 李绍祥 顾坚 赵红 杨木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1-494,共4页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受两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主基因效应分别为...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受两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主基因效应分别为1.95和6.69,多基因效应为2.80;主基因遗传率为72.09%,说明小麦材料间得胚率的差异主要受基因型影响,但非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对那些得胚率低的小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单倍体胚得胚率 DH群体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种子胚部特征提取及动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俊雄 武占元 +3 位作者 宋鹏 李伟 陈绍江 刘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9-203,共5页
为了实现基于机器视觉方法的玉米单倍体种子识别,该文研究了一种玉米单倍体种子胚部特征提取及动态识别方法。采用一种基于B通道平均像素值的胚部特征提取方法,提取了具有Navajo标记的玉米种子的胚部图像,基于此在RGB颜色空间内提取了... 为了实现基于机器视觉方法的玉米单倍体种子识别,该文研究了一种玉米单倍体种子胚部特征提取及动态识别方法。采用一种基于B通道平均像素值的胚部特征提取方法,提取了具有Navajo标记的玉米种子的胚部图像,基于此在RGB颜色空间内提取了样本的Navajo标记图像,从而得到一套玉米单倍体种子快速识别RGB组合算法。在玉米分选试验台上进行了动态分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LC09124-UH400品种玉米单倍体的识别正确率为98.04%,对杂合体的识别正确率为94.44%。该文提出的玉米单倍体种子RGB组合快速识别算法与玉米分选试验台结合形成的动态分选系统,有助于实现玉米单倍体种子的自动化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提取 识别 玉米 单倍体 胚部特征
下载PDF
星斑川鲽雌核发育二倍体、单倍体与普通二倍体及杂交胚胎发育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会敏 田永胜 +7 位作者 李文龙 李振通 陈张帆 唐江 成美玲 郭华 孙宗哲 陈松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7-487,共11页
通过紫外线(UV)对冷冻的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精子进行灭活,利用冷休克和压力休克方法诱导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雌核发育二倍体,同时利用灭活鲈精子制备单倍体胚胎,未灭活鲈精子受精制备杂交胚胎,星斑川鲽精子受精制备... 通过紫外线(UV)对冷冻的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精子进行灭活,利用冷休克和压力休克方法诱导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雌核发育二倍体,同时利用灭活鲈精子制备单倍体胚胎,未灭活鲈精子受精制备杂交胚胎,星斑川鲽精子受精制备正常发育胚胎。对以上几种胚胎发育时序、发育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卵裂期单倍体、杂交二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发育速度与普通二倍体胚胎没有明显差异,从低囊胚期开始各实验组胚胎发育速度均慢于普通二倍体胚胎;杂交胚胎在胚体形成期基本死亡,单倍体胚胎在尾芽期停止发育死亡,均不能正常孵出。雌核发育二倍体与普通二倍体具有相似的发育时序,普通二倍体100 h 10 min孵化出膜,而雌核发育二倍体104 h 50 min孵化出膜。雌核发育胚体畸形率(53.59±0.36)%,孵化率(0.11±0.01)%;普通二倍体胚体畸形率(35.11±6.19)%,孵化率(58.01±5.30)%;与普通二倍体相比,雌核发育二倍体胚体畸形率高,孵化率低,但孵化鱼苗能够正常发育,获得了雌核发育群体。本研究为星斑川鲽雌核发育提供了技术方法,同时为单倍体、杂交和雌核发育胚胎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细胞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斑川鲽 雌核发育 单倍体 杂交胚胎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春小麦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重 樊哲儒 +3 位作者 张跃强 李剑峰 高新 王子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04-1408,共5页
【目的】研究玉米花粉对于春小麦单倍体胚的诱导效率及影响因素,获得稳定且高效的单倍体胚诱导方法,并应用于春小麦育种实践。【方法】使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玉米分别和不同春小麦品种进行远缘杂交,分别采用两种授粉方式和两种激素处理方... 【目的】研究玉米花粉对于春小麦单倍体胚的诱导效率及影响因素,获得稳定且高效的单倍体胚诱导方法,并应用于春小麦育种实践。【方法】使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玉米分别和不同春小麦品种进行远缘杂交,分别采用两种授粉方式和两种激素处理方式获得单倍体胚。【结果】三种不同基因型玉米与不同春小麦品种均可以获得单倍体胚,爆裂玉米得胚率最高(9.59%),重复授粉以及重复喷施激素均能够有效增加春小麦单倍体胚的得胚率。【结论】采用爆裂玉米为父本与春小麦进行远缘杂交,间隔24 h重复授粉及重复喷施激素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春小麦单倍体胚的得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单倍体胚 基因型
下载PDF
基因型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翠荣 刘莹 +6 位作者 王立峰 唐清 彭萍 陈科海 杨青 余华强 陈新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5935-5938,共4页
选用5个基因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4个基因型玉米(Zea mays)研究基因型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基因型显著影响得胚率,小麦基因型与二者间的互作极显著影响得胚率。参加试验的各小麦基因型... 选用5个基因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4个基因型玉米(Zea mays)研究基因型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基因型显著影响得胚率,小麦基因型与二者间的互作极显著影响得胚率。参加试验的各小麦基因型均产生了单倍体胚,不同基因型小麦与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平均得胚率差异极显著,最高达33.0%,最低仅为8.8%。小麦单倍体胚产生过程中,玉米基因型极显著影响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应根据小麦材料的遗传背景选择合适的玉米基因型。针对遗传背景特别复杂的小麦材料,建议选用单倍体诱导率普遍较高的几种玉米的混合花粉授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玉米(Zea mays) 基因型 单倍体胚 得胚率
下载PDF
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建红 冯慧 +2 位作者 王茂良 陈京弘 崔巍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利用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进而自然或人工加倍获得纯系已成为现代育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降低误选,是近年来育种方面的研究热点。在查阅已建立起游离小孢子培养系统的植物种类的基础... 利用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进而自然或人工加倍获得纯系已成为现代育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降低误选,是近年来育种方面的研究热点。在查阅已建立起游离小孢子培养系统的植物种类的基础上,综述了影响植物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基因型、材料的生长环境、小孢子的发育阶段、材料的前处理、小孢子的培养密度、培养基类型及组成成分和培养条件,与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花卉游离小孢子的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小孢子 培养 单倍体 胚状体
下载PDF
利用胚培养诱导单性结实黄瓜果实形成单倍体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娄丽娜 陈劲枫 +1 位作者 钱春桃 闫立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4,共5页
以强单性结实黄瓜EC1(全雌)、L8(雌雄同株)以及L8与强非单性结实黄瓜6429(自交系)的F2为材料,取其单性结实果实中的种胚进行胚培养。在EC1、L8以及F2(L8×6429)中共产生了34株再生植株,经倍性鉴定是单倍体。研究发现:果实生长时间... 以强单性结实黄瓜EC1(全雌)、L8(雌雄同株)以及L8与强非单性结实黄瓜6429(自交系)的F2为材料,取其单性结实果实中的种胚进行胚培养。在EC1、L8以及F2(L8×6429)中共产生了34株再生植株,经倍性鉴定是单倍体。研究发现:果实生长时间、植株单性结实座果率对果实形成种子及诱导胚成苗均有影响,并且培养基中高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对诱导胚产生单倍体植株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单性结实 单倍体 胚培养
下载PDF
玉米花粉诱导不同基因型小麦单倍体得胚率的比较及幼胚离体培养方法对成苗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新玲 王霞 +2 位作者 石书兵 高桂华 古丽杰米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9-22,共4页
选用六倍体普通小麦JYP97系列、常规材料小披白粒,9312(Z)、贵农、恒丰1号和四倍体硬粒小麦、雄性不育系HB系列(12号、11号、13号、26号)等不同倍性或不同基因型的小麦与玉米加-1、超-1、加-6、综-1、701,703等杂交,采用1/2MS培养基... 选用六倍体普通小麦JYP97系列、常规材料小披白粒,9312(Z)、贵农、恒丰1号和四倍体硬粒小麦、雄性不育系HB系列(12号、11号、13号、26号)等不同倍性或不同基因型的小麦与玉米加-1、超-1、加-6、综-1、701,703等杂交,采用1/2MS培养基,剥取胚龄为14 d、大小为0.4~1.0 mm的小麦杂种幼胚,接种于培养基上,放置24~25℃黑暗条件下2~3周,置于温度为(26±1)℃、光照为1800~2 000 lx的条件下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结果表明:玉米花粉诱导六倍体普通小麦得胚率为5.4%,明显高于四倍体,玉米花粉诱导雄性不育系的得胚率为3.2%,高于常规材料。混合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得胚率4.6%,高于单一玉米花粉。采用未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选取14 d胚龄0.4~1.0 mm的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率为81%,显著高于前人所采用的其它培养基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的成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孤雌生殖 单倍体胚 幼胚离体培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高效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华 马传喜 +2 位作者 黄正来 乔玉强 陆维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0-94,共5页
为建立一套高效的小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用于构建小麦DH群体,采用杂交后剪穗进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环境、离体培养时环境温度、常规杂交法时T>10℃有... 为建立一套高效的小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用于构建小麦DH群体,采用杂交后剪穗进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环境、离体培养时环境温度、常规杂交法时T>10℃有效积温对单倍体成胚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离体培养法(23.6%)>常规杂交法(18.1%),获得最高成胚率的环境温度为21℃~23℃,T>10℃有效积温为188℃;就平均成苗率而言,离体培养法(18.7%)高于常规杂交法(15.1%),获得最高成苗率的环境温度为23℃,T>10℃有效积温为188℃.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的小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实验还表明大田条件下,授粉后12~14d的培养时间不宜作为小麦×玉米单倍体剥胚的时间标准,而应以授粉后外界环境提供的T>10℃有效积温作为剥胚的时间标准可能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单倍体 成胚率 成苗率
下载PDF
西葫芦单倍体诱导及分子检测鉴定 被引量:8
20
作者 苏敏 张国裕 +3 位作者 赵尊练 张帆 姜立纲 李海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84,共6页
以3种基因型西葫芦为试材,探讨不同基因型与花粉辐照剂量(25~400 Gy)对西葫芦单倍体植株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与辐照剂量对植株坐果率和单倍体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辐照剂量率2 Gy/min,剂量125~250 Gy比较适宜西葫芦单倍体的诱... 以3种基因型西葫芦为试材,探讨不同基因型与花粉辐照剂量(25~400 Gy)对西葫芦单倍体植株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与辐照剂量对植株坐果率和单倍体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辐照剂量率2 Gy/min,剂量125~250 Gy比较适宜西葫芦单倍体的诱导,获得的再生植株较多,有利于单倍体植株的产生。单倍体植株主要由点状胚与箭形胚发育而来。基因型330的单倍体诱导率为5.08%,基因型331的为7.40%,而基因型332未能获得单倍体植株。利用特异的EST-SSR标记快速对再生植株中的单倍体或自然加倍单倍体植株进行鉴定,并通过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及流式细胞仪验证SSR标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确定植株染色体倍性水平。西葫芦单倍体植株生长势弱,叶片较小,花粉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花粉 单倍体 胚离体培养 西葫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