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世界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1
作者 袁彦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64,共4页
我国乡村旅游呈现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发展趋势.目前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开发存在文化发展与经济融合发展失衡、居民态度和游客意愿耦合失调、身份认同与内生动力激发不足等问题.生活世界理论对文化、社会、个性三者关系的逻辑判断为乡村... 我国乡村旅游呈现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发展趋势.目前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开发存在文化发展与经济融合发展失衡、居民态度和游客意愿耦合失调、身份认同与内生动力激发不足等问题.生活世界理论对文化、社会、个性三者关系的逻辑判断为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哲学理论依据,基于生活世界理论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个性发掘、场域构建和社会再生产有利于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全面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乡村旅游 文化资源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基于居民期望和感知的非遗旅游发展支持度研究
2
作者 彭雅诗 刘旭玲 +1 位作者 易芳芳 王思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46,共10页
为了探究非遗旅游发展中居民期望、获益感知、成本感知对支持度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喀什古城本土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且将获益感知和成本感知作为中介变量,生活质量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居民期望和支持度之间的作用... 为了探究非遗旅游发展中居民期望、获益感知、成本感知对支持度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喀什古城本土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且将获益感知和成本感知作为中介变量,生活质量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居民期望和支持度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一是居民期望正向影响获益感知和支持度,负向影响成本感知,获益感知正向影响支持度,成本感知负向影响支持度;二是获益感知和成本感知均对居民期望和支持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三是生活质量对获益感知和支持度间无显著调节作用,生活质量对成本感知和支持度间产生反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旅游 居民期望 感知 生活质量 支持度
下载PDF
侗寨声音景观与文化旅游的和谐共生——以湖南通道侗族“三月三”大戊梁歌会为例
3
作者 颜铁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1期98-109,共12页
农历三月三大戊梁歌会是侗族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声音景观概念下的具有鲜明族性特征和地域特征的典型案例。侗寨声音景观与自然景观、文化景观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与民俗性。侗寨声音景观体现出音乐的传统性与表演的现代性。... 农历三月三大戊梁歌会是侗族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声音景观概念下的具有鲜明族性特征和地域特征的典型案例。侗寨声音景观与自然景观、文化景观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与民俗性。侗寨声音景观体现出音乐的传统性与表演的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制造的声音景观与文化旅游互为目的,在地方文化建设中构成和谐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戊梁歌会 侗族音乐 声音景观 文化旅游 和谐共生
下载PDF
City Walk:美好生活视域下的体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4
作者 于兆楠 荆雯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9期118-122,165,共6页
City Walk是一种以漫步为主要途径来体验城市风景和文化氛围的新型“微旅游”方式。本文在分析City Walk的内在机理及价值的基础上,对以美好生活视域下City Walk中体文旅融合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纾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City Walk中... City Walk是一种以漫步为主要途径来体验城市风景和文化氛围的新型“微旅游”方式。本文在分析City Walk的内在机理及价值的基础上,对以美好生活视域下City Walk中体文旅融合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纾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City Walk中体文旅融合的现实困境为缺乏相应科学健身知识储备、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过度商业化与文化原貌冲突、过于集中的City Walk路线。据此提出纾困路径:在人才支持方面要培育体文旅复合人才,组建专业队伍;在政策支持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奖惩机制;在创新支持方面要持续探索新区域,助力体文旅高质量发展;在宣传支持方面要打造City Walk中的城市IP属性,扩大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City Walk 体文旅 融合发展
下载PDF
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
5
作者 常沛 吴玲龙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更是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从物质前提、现实需求、价值旨归等方面丰富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更是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从物质前提、现实需求、价值旨归等方面丰富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下推动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意涵。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协调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的关系,而且能够激发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在实践路径上,可以通过夯实物质基础,促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美好精神家园;加强文旅融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乡村文化;坚持价值引领,铸就乡村精神文明高地等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农文旅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13地为例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琳 贺浩浩 杨毅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1-896,共6页
通过构建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以我国西南地区13地为样本,综合测算了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整体而言,西南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分布零散,在实践中仍以中央机构把握具体方向... 通过构建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以我国西南地区13地为样本,综合测算了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整体而言,西南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分布零散,在实践中仍以中央机构把握具体方向,各区县依据自身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政策引领等因素形成不同的旅游经营发展模式。②在时间维度上,样本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存在长期均衡协调的相互促进关系,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由重度失调转为优质协调。③在类别维度上,农田景观类、茶叶类、林果类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较好,而动物养殖类则较为滞后。基于测算结果与对各地实践经验的分析,建议从政治层面的政策规制整合、经济层面的特色业态融合、社会层面的多元协同治理3个方面着手,构建可持续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产业开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文化旅游 耦合协调模型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以德庆县金林水乡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肖光明 郭盛晖 汤晓敏 《热带地理》 2007年第1期71-75,共5页
以岭南古村落———德庆县金林水乡为例,对旅游给当地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调查表明,旅游对古村落居民的社会文化影响比其他类型旅游地要深刻,目前对金林水乡的影响处于初期,以正面为主,负面影响初显端倪;指出金林水乡应综... 以岭南古村落———德庆县金林水乡为例,对旅游给当地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调查表明,旅游对古村落居民的社会文化影响比其他类型旅游地要深刻,目前对金林水乡的影响处于初期,以正面为主,负面影响初显端倪;指出金林水乡应综合考察当地居民在旅游开发中是否受益及受益的公平性,注意分析蕴藏在经济背后的社会文化影响,通过利益协调、教育培训和文化整合控制消极影响,以促进古村落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古村落 金林水乡 利益协调 文化整合
下载PDF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探源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育平 吴志杰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6-91,共6页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笔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资源进行梳理与整合,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和合精神与和合价值,进...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笔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资源进行梳理与整合,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和合精神与和合价值,进而点明和合思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生存哲学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 中国传统文化 生存哲学
下载PDF
旅游对恩施土家族居民民族认同感的影响——基于个人生活史的视角 被引量:9
9
作者 薛熙明 覃璇 唐雪琼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3期27-35,共9页
民族认同感是族群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认同呈现出多维度和不同方向的发展轨迹。文章通过对一位土家族青年女性个人生活史的记录,分析了在旅游发展进程中族群个体的民族认同感的演化过程,发现旅游对民... 民族认同感是族群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认同呈现出多维度和不同方向的发展轨迹。文章通过对一位土家族青年女性个人生活史的记录,分析了在旅游发展进程中族群个体的民族认同感的演化过程,发现旅游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在于:旅游引致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民族文化的"势位";旅游产品创造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景观;文化旅游的发展使民族认同的层次不断深化;民族旅游的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将误导民族认同的方向。研究将为民族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感 旅游影响 民族文化 个人生活史 恩施土家族
下载PDF
人文山水与杭州旅游资源的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璟 庄志民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17-124,共8页
 "人文山水"是目前旅游界广泛采用的概念,揭示了我国旅游资源的最大特性和魅力所在.本文厘清了"人文山水"的概念并对它的发生缘起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杭州的旅游资源是典型的"人文山水"形态,本文选取杭...  "人文山水"是目前旅游界广泛采用的概念,揭示了我国旅游资源的最大特性和魅力所在.本文厘清了"人文山水"的概念并对它的发生缘起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杭州的旅游资源是典型的"人文山水"形态,本文选取杭州为案例分析其"人文山水"的经典意义和独特个性,以对当今"人文山水"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旅游资源 人文山水 旅游开发 天人合一 历史文化
下载PDF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 被引量:153
11
作者 尹振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4,共5页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资源 ,要注意农耕文化的灌注 ,提高其文化品位 ;进行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复合性开发 ;采取“做减法”的开发模式 ;加强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我国旅游者消费理念已相对成熟 ,预示了巨大商机 ,探索我国都...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资源 ,要注意农耕文化的灌注 ,提高其文化品位 ;进行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复合性开发 ;采取“做减法”的开发模式 ;加强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我国旅游者消费理念已相对成熟 ,预示了巨大商机 ,探索我国都市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耕文化 复合性开发 田园 和谐相融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发展中的“生活化”利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方旭红 张清清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8-44,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社会情境下人们生活方式的自然展现。由于社会变迁和全球文化趋同化,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文化生境破碎化、受众群体缩减化、传/继承人断层化、社区保护意识弱化等困境。为此,在旅游发展中,需要对其进行&qu...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社会情境下人们生活方式的自然展现。由于社会变迁和全球文化趋同化,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文化生境破碎化、受众群体缩减化、传/继承人断层化、社区保护意识弱化等困境。为此,在旅游发展中,需要对其进行"生活化"利用,还原或部分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续的社会情境,对其进行开放式利用,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地,真实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续的生活情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专项资金补助机制;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使得旅游者能够在"惯常"生活情境中真实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悟其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发展 生活化利用
下载PDF
中国山岳型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和谐环境构建探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薇 王九位 张浩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8-282,共5页
解决山岳型世界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所造成的自然、文化危机,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环境指标体系,如明确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度指标,建立保证人与文化遗产资源和谐度的规范机制,确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度指标等。而其具体实施路径主要包括... 解决山岳型世界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所造成的自然、文化危机,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环境指标体系,如明确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度指标,建立保证人与文化遗产资源和谐度的规范机制,确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度指标等。而其具体实施路径主要包括:构筑以生态伦理观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创建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建立对资源环境不和谐因素的监控机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型遗产地 遗产旅游 和谐环境构建
下载PDF
基于和谐旅游发展的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审视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文俊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0-352,共3页
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谐旅游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实践和谐旅游的重要基石。当前,在我国和谐旅游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陋习,表明我国公民文明素质的缺... 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谐旅游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实践和谐旅游的重要基石。当前,在我国和谐旅游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陋习,表明我国公民文明素质的缺失,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因此,我们应开展全民旅游文明教育、加强旅游行业文明建设、建立旅游文明长效机制、优化旅游环境等,确保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旅游 公民 旅游文明素质 审视
下载PDF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指标体系 被引量:118
15
作者 傅才武 高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4,共14页
相对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显性指标,精神生活的内隐性和弥散性特征,使人们对如何评价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较难形成共识。“精神生活富裕”是指族群(国家)和国民个人因物质生活相对丰裕、教育健全、文化传统开放和认知系统科学等因素促成的... 相对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显性指标,精神生活的内隐性和弥散性特征,使人们对如何评价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较难形成共识。“精神生活富裕”是指族群(国家)和国民个人因物质生活相对丰裕、教育健全、文化传统开放和认知系统科学等因素促成的积极和开放的总体性心理状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则主要是指国民个体在追求文化生活、审美情趣、自我价值、科学知识和群体认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较好公共文化资源保障和所享受到的相对公平的发展机会,体现为一种基于国民个体文化权利之上的文化获得、文化参与、文化享受与文化发展机会上的丰裕和平等。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入手,探析其与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裕内涵与外延上的差异,并确立了一个包含2个维度、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针对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人群差异所导致的相对精神文化资源的不均衡和文化机会的不平等,要进一步完善“底线公平”保障,以公平促进效率,同时要在经费转移支付之外重视整体性发展要素的横向转移,加大东中西部区域间的政策调节力度,弥合区域间差距;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和旅游行业吸纳就业和富民安民的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公共政策应从需求侧鼓励居民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行为,扩大居民文化和旅游参与,弥合人群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指标体系 文旅消费 文化政策
下载PDF
旅游人类学在美国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晓萍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5-68,共4页
20世纪 70年代 ,旅游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带来各种社会文化的碰撞和变迁。这一问题引起了美国人类学家的注意 ,他们就旅游者及其类别 ,旅游的目的、动机和方式 ,旅游给东道国带来的文化影响和社会问题等论题进行研... 20世纪 70年代 ,旅游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带来各种社会文化的碰撞和变迁。这一问题引起了美国人类学家的注意 ,他们就旅游者及其类别 ,旅游的目的、动机和方式 ,旅游给东道国带来的文化影响和社会问题等论题进行研究 ,形成了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旅游人类学 ,并形成由格雷本、史密斯、马康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礼仪 史密斯 马康耐 文化转型 旅游商品化 旅游人类学 旅游资源开发 格雷本 旅游者
下载PDF
苗族生命伦理观与苗族和谐文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圣伦 石雪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7-69,共3页
中国苗族人和谐的社区生活是苗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础,而这种和谐的环境又与苗族生命观联系十分紧密。是他们的泛生命意识造就了和谐的自然生存环境,造就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由此,创造了和谐的社区生活。
关键词 苗族生命观 和谐环境 和谐人际关系 和谐文化
下载PDF
多样的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对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探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灿 黄璜 +2 位作者 郑华斌 黄尧 隆斌庆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年第2期95-102,共8页
武陵山区地域广阔,是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具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武陵山区各民族经典农业文化遗产有利于农业的养生、教育、旅游、文化传播功能的开拓。从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和乡村旅游的精神文化特点入手,分析了多样的... 武陵山区地域广阔,是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具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武陵山区各民族经典农业文化遗产有利于农业的养生、教育、旅游、文化传播功能的开拓。从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和乡村旅游的精神文化特点入手,分析了多样的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下武陵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方式,认为将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能拓展乡村旅游的功能,带动文化游、民俗游、景观游、养生游、体验游,有助于促进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和谐互动 发展
下载PDF
文化与人生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之浚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5-397,共1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中汲取营养,使之成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文章着重阐述文化与人生关注的三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达到知天、知人、知己之道。
关键词 文化 人生 和谐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自我
下载PDF
生态文明与大连旅游和谐发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广彬 郑岩 魏震铭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全新阐释,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针。旅游产业已被列为大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和谐发展之路。大连旅游...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全新阐释,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针。旅游产业已被列为大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和谐发展之路。大连旅游业的发展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遇,树立新的旅游发展观,发展"循环旅游,节约型旅游",实施旅游"三绿工程",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建立在资源利用率和节约型上,重视旅游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和谐发展 旅游文化 大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