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5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心动周期信号谱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厚勋 牛永红 +1 位作者 李章勇 谢正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43-348,376,共7页
目的:探索汉族人群NOS2G-954C、NOS2C-1173T、NOS3T-786C、NOS3A-922G与NOS3G894T5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等位基因与心动周期信号谱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自然人群个体166为研究对象(男89例,女77例,年龄为62.40±2.5岁),获取其... 目的:探索汉族人群NOS2G-954C、NOS2C-1173T、NOS3T-786C、NOS3A-922G与NOS3G894T5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等位基因与心动周期信号谱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自然人群个体166为研究对象(男89例,女77例,年龄为62.40±2.5岁),获取其静脉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检测NOS35个位点的基因型。利用聚类分析法研究NOS3的5种SNP的等位基因;利用《HPS谱及其混沌特征分析系统软件》检测人群的心动周期信号谱(HPS)参数。结果:NOS2G-954C携带GG与GC等位基因者其APU、RPU、RUH、APH、RPH以及TPV等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2C-1173TSNP携带CC等位基因者的HPS谱参数中,仅RPH较TT等位基因者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NOS3T-786C中携带TT、TC与CC各等位基因者HPS谱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3A-922G中携带AA、AG与GG各等位基因者HPS谱参数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3G894T中携带GG、GT与TT各等位基因者HPS谱参数比较,携带GG等位基因者仅APH较TT等位基因者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OS2C-1173TSNP突变型TT与其RPH增高有关,NOS3G894T突变型TT亦与其APH增高有关,提示NOS2C-1173T与NOS3G894TSNP可能是导致其HPS谱特征差异性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心动周期信号
下载PDF
从《敦煌汉简》与《武威汉代医简》看两汉时期西北医学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其斌 吕有强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9期33-37,共5页
以《敦煌汉简》医药简和《武威汉代医简》为参考底本,结合文字考释及医简解读,从伤寒、杂病、药物、针灸诸方面了解两汉时期西北地区的医药发展。
关键词 敦煌汉简 武威汉代医简 两汉 西北医学
下载PDF
申明铺遗址出土铁器的工艺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戎岩 罗武干 +2 位作者 魏国锋 宋国定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70,共7页
申明铺遗址(编号2004.HN.X.A-5)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申明铺村北,丹江南岸的河边台地上,遗址出土铁器的器形有釜、鍪、环首刀、剑、铧、锸、削、灯、锛、环、席镇等。年代跨越较大,从战国到清代都有,但以汉代为主。为揭示该遗... 申明铺遗址(编号2004.HN.X.A-5)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申明铺村北,丹江南岸的河边台地上,遗址出土铁器的器形有釜、鍪、环首刀、剑、铧、锸、削、灯、锛、环、席镇等。年代跨越较大,从战国到清代都有,但以汉代为主。为揭示该遗址铁器制造工艺及相关问题,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等检测手段,对采集于申明铺遗址的铁质农具、兵器、手工工具及生活用具等14件铁器残片进行了金相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对硬度、强度、韧性等机械性能要求较高的农具和兵器多采用固体脱碳技术;较大型的炊具,如铁釜、铁鍪等则采用白口铁、麻口铁及灰口铁等铸造工艺。从一个侧面表明,战国至汉代,我国南阳地区的冶铁水平业已十分高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明铺遗址 战国 西汉 铁器 冶金学 仪器分析 脱碳 铸造
下载PDF
安徽淮河以南地区两汉墓葬的分期 被引量:4
4
作者 余静 滕铭予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20,共8页
本文对淮河以南的安徽地区两汉墓葬出土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根据出土的陶器将之分为五期,分别为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王莽时期-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并概括了各阶段的特点。
关键词 安徽省 两汉 墓葬 分期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热程与EB病毒DNA阳性率和拷贝数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伏洁 周士新 +5 位作者 崔红 刘晓红 张英超 丁瑛雪 姜丽娜 王新宝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热程与EB病毒DNA(EBV—DNA)检测阳性率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IM患儿32例,分析其热程与EBV—DNA阳性率和拷贝数的关系。结果儿童IM治疗前EBV—...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热程与EB病毒DNA(EBV—DNA)检测阳性率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IM患儿32例,分析其热程与EBV—DNA阳性率和拷贝数的关系。结果儿童IM治疗前EBV—DNA的阳性率为68.75%(20/32),拷贝数平均为1.39×10^7/ml(中位数8.36×10^4/ml),检测时发病时间平均6.6天(中位数8.0天)。患儿治疗前E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4天91.67%、5~8天61.54%、9~12天33.33%、13~16天0。热程1~4天EBV—DNA的检出阳性率和拷贝数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组患儿EBV—DNA的阳性率随着热程的增加而呈直线下降,相关系数R=0.99(P〈0.05)。结论在患儿发热早期(1~4天)检测EBV—DNA对儿童IM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而发热9天以后,该项检测在临床诊断上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DNA 荧光定量PCR 热程
下载PDF
秦汉三国时期的“祭酒”
6
作者 叶少飞 陆小燕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88-93,100,共7页
"祭酒"在秦汉时期作为礼仪长期存在,在战国和西汉时期又以尊号的形式使用。王莽改制崇儒尚师,设九"祭酒"。"祭酒"随之成为王莽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到地方均有设置。王莽"祭酒"官职的设... "祭酒"在秦汉时期作为礼仪长期存在,在战国和西汉时期又以尊号的形式使用。王莽改制崇儒尚师,设九"祭酒"。"祭酒"随之成为王莽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到地方均有设置。王莽"祭酒"官职的设立对东汉官制产生了较大影响。东汉"祭酒"作为官职后缀涉及军政多个方面,既可是朝廷官职,也可为三公府吏。三国时代在东汉官制基础上,又设置了多个军职和行政"祭酒"。从先秦到三国时代"祭酒"从尊号转变为实际的官职,范围和职能也有大的变化,成为一个官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三国 祭酒 尊号 官职
下载PDF
先秦两汉寓言叙事话语研究
7
作者 袁演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1-108,共8页
与伊索寓言相比,先秦两汉寓言以自然流露的结局表达寓意,属开放型作品,而伊索寓言有着明确的教训话语作结,属于封闭的作品;先秦两汉寓言在讲述故事时与数字"三"颇有渊源:寓言中的核心事件叙述3次、重要话语讲述3遍、重大行动... 与伊索寓言相比,先秦两汉寓言以自然流露的结局表达寓意,属开放型作品,而伊索寓言有着明确的教训话语作结,属于封闭的作品;先秦两汉寓言在讲述故事时与数字"三"颇有渊源:寓言中的核心事件叙述3次、重要话语讲述3遍、重大行动重复3次,以此来加深印证寓言的寓意;采取"施为"性话语叙述模式达到告知、说服、劝阻等目的;叙事话语模式的开放式、反复性、施为性特征深刻影响了小说、戏剧、诗歌的言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寓言 开放型作品 三次叙述 “施为”性话语模式
下载PDF
汉代复色低温铅釉陶器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天艺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88,共11页
复色釉陶是汉代低温铅釉陶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其施釉烧制工艺系在普通单色釉陶的基础上,于一件器物上施加两种及以上釉料,以低温一次入窑烧制而成,呈现出绚丽的艺术效果,达到了汉代釉陶的高峰。此类釉陶主要分布于宝鸡、济源和延安及其... 复色釉陶是汉代低温铅釉陶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其施釉烧制工艺系在普通单色釉陶的基础上,于一件器物上施加两种及以上釉料,以低温一次入窑烧制而成,呈现出绚丽的艺术效果,达到了汉代釉陶的高峰。此类釉陶主要分布于宝鸡、济源和延安及其周边地区;最早出现于西汉中晚期,流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就施釉工艺而言,其多色施釉技术与北魏时期的二色釉陶一脉相承,并在北齐时期与新出现的"瓷胎铅釉陶"二次烧制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北齐特有的多色瓷胎铅釉陶器,为后来唐三彩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釉陶 复色釉 装饰工艺 唐三彩
下载PDF
贵州安顺宁谷龙滩汉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合荣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8,共7页
1994~2007年,先后在安顺宁谷龙滩清理了东汉晚期墓葬4座,其中2座石室墓(M29、M31),2座砖室墓(M30、M32),皆为带甬道的单室券顶结构,被盗严重,墓内残存少量随葬品。M31墓道内发现祭祀遗迹。
关键词 宁谷 汉墓 东汉晚期
下载PDF
重庆奉节拖板崖墓群2005年发掘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43,共15页
2005年11月,为配合三峡库区文物抢救工作,再次对奉节拖板崖墓群进行发掘,发现墓葬10座,出土随葬品50余件。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形态分析,其时代为汉至六朝。
关键词 重庆 拖板 崖墓群 汉至六朝
下载PDF
浅析秦汉时期的人口思想
11
作者 赵雯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7-19,共3页
秦汉时期的人口思想非常丰富。增殖人口是其中最主要的方面。除此之外,它还包括适度人口思想、人口迁移思想、人口统计思想和人口素质思想等内容。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秦汉时期 人口思想 人口增殖
下载PDF
湖南津市花山寺战国西汉墓清理简报
12
作者 罗敏华 谭远辉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2000年4月,在配合新洲镇花山寺取土工程中,发现战国至西汉早期墓葬12座。出土随葬品 70余件,,根据器物形态分析有3座为战国墓,余为西汉墓。
关键词 湖南 津市 花山寺 战国西汉墓 文物考古
下载PDF
述略明至民国时期汉传佛教在纳西族地区的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林军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64-67,共4页
明代以来,纳西族地区的汉传佛教地位经历了尊崇到普世的过程。汉传佛教在纳西族地区的传播路线和形式呈现出多样性。明代汉传佛教的寺宇分布很有局限,清至民国时期虽受藏传佛教的挤压,但在数量和影响力上超过了明代。
关键词 明至民国时期 纳西族地区 汉传佛教 发展
下载PDF
汉唐时期牛疫的流行与防治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毅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0-87,共8页
汉唐时期约发生了21次传染性较强的牛疫,其中东汉时期6次,两晋时期2次,南北朝时期4次,唐代8次,五代1次,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和淮河以北地区。牛疫种类主要有急性牛疫、牛疥癣病、牛黄热病和牛漏蹄病等。牛疫的发生和流行对汉唐社... 汉唐时期约发生了21次传染性较强的牛疫,其中东汉时期6次,两晋时期2次,南北朝时期4次,唐代8次,五代1次,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和淮河以北地区。牛疫种类主要有急性牛疫、牛疥癣病、牛黄热病和牛漏蹄病等。牛疫的发生和流行对汉唐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不仅引起耕牛的大量死亡,而且造成畜力短缺,威胁到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历代政府、医学家、农学家、星占学家、道家等不同社会阶层的关注和重视。防治牛疫的措施主要有医学措施和经济措施两方面,尤其是医学本草、方书、农书等类著作中记载的方剂,对于有效控制牛疫的流行发挥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牛疫的流行以及在此基础上引发的耕牛大量死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救济职能的完善、农业耕作方式的更新和新式农具的出现,成为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时期 牛疫 病因病症 医学措施 经济措施
原文传递
北方地区汉墓格局演变与汉代边疆政策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璐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87,152,共5页
北方地区是汉代为了阻挡外族侵略而重兵把守的地区。本文在对这一广大地区汉代墓葬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将墓葬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结合文献中汉朝对北方边疆的经略,对墓葬格局演变与汉代边疆政策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北方地区 汉代墓葬 汉代边疆政策
原文传递
象天法地:先秦至汉晋铜镜图像寓意概说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煜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8-202,共15页
从目前的材料来看,中国铜镜自一开始便在实用功能之上,赋予了精神信仰的内涵。即是以圆形的镜体象征天界,其背面出现的图案也符合这一寓意。新石器时代晚期铜镜背面的纹饰可能还只是对天界最令人瞩目的太阳的表现,但殷商时期高等贵族墓... 从目前的材料来看,中国铜镜自一开始便在实用功能之上,赋予了精神信仰的内涵。即是以圆形的镜体象征天界,其背面出现的图案也符合这一寓意。新石器时代晚期铜镜背面的纹饰可能还只是对天界最令人瞩目的太阳的表现,但殷商时期高等贵族墓葬中铜镜背面的图案已经能与古代的天文学说相应合。到了东周尤其是战国时期,圆形镜体中出现方形图式,从此全面地表达着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象天法地成为铜镜的基本寓意。汉晋铜镜图像中最突出的特征即是以圆乳形镜钮与镜乳相配。在当时人的观念中,除了大地各方有天柱外,天地中央还有一个中心天柱——昆仑。圆乳形镜钮与环绕其外的镜乳相配的基本格局,即象征着以昆仑为中心天柱而与各方天柱相配的宇宙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泰至汉晋时期:铜镜图像 宇宙模式 昆仑 天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