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式的反作用”与“时代折光”——论贺敬之的新古体诗
1
作者 崔柯 《长白学刊》 2024年第6期128-140,共13页
新古体诗是贺敬之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又一艺术创新。面对社会语境的变化,立足自身承担的文艺工作使命,贺敬之创建新的抒情方式,以“形式的反作用”传达出面向丰富的“时代的折光”。贺敬之一方面清楚旧体诗具有形式束缚内容的一面;另一方... 新古体诗是贺敬之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又一艺术创新。面对社会语境的变化,立足自身承担的文艺工作使命,贺敬之创建新的抒情方式,以“形式的反作用”传达出面向丰富的“时代的折光”。贺敬之一方面清楚旧体诗具有形式束缚内容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敏锐意识到,旧体诗在表现某些特定题材的时候有其优长所在。通过对旧体诗取其便利、去其束缚,贺敬之打造出“新古体诗”这一兼具传统特色与当代品格的艺术形式。结合贺敬之对创作观念的阐述,分析其诗作可以看出,新古体诗兼具形式再造和内容重塑的双重意义。贺敬之一方面改造“古体”,激发今日之诗情,抒写当代之感思;另一方面依托古代典故等历史内容翻陈出新,其诗作折射出时代的光影流变。如同新歌剧、政治抒情诗一样,新古体诗是贺敬之辩证地理解诗心、诗思、诗情与“形式的反作用”之间的关系,循时代之脉搏、发人民之心声、创艺术新形制的实践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敬之 新古体诗 形式 典故
下载PDF
郭小川与贺敬之:从延安出发的新中国歌颂者
2
作者 吴敏敏 周思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贺敬之与郭小川作为从延安出发的青年诗人,在他们跃进的青年时期,曾受到五四启蒙文学的影响,在诗歌领域初步显示出了他们的创作才华,但仍不免暴露出诗歌艺术的粗糙与青涩,诗歌主题表现为对旧时代苦难的控述。直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他... 贺敬之与郭小川作为从延安出发的青年诗人,在他们跃进的青年时期,曾受到五四启蒙文学的影响,在诗歌领域初步显示出了他们的创作才华,但仍不免暴露出诗歌艺术的粗糙与青涩,诗歌主题表现为对旧时代苦难的控述。直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他们听从《讲话》的号召,投入到社会火热的斗争中去,逐渐成长为时代的战士诗人,从描写旧社会的黑暗到歌颂新时代的新气象,始终带着战斗的激情去创作。虽然二人的艺术理念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自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都贯彻着毛泽东的文艺路线和党的文艺政策,力求做立足于时代的大诗人。以他们为代表的从延安出发走向新社会的诗人们,以笔为矛、战斗一生,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使命与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小川 贺敬之 延安诗人 文学道路嬗变
下载PDF
“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以贺敬之政治抒情诗创作为个案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金胜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8-96,共9页
政治抒情诗通过对"情"的政治化处理,建构了"抒情"的政治学维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抒情。它的兴起、发展、转换和变形,其内涵和美学特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意志和政治意志。作为典型个... 政治抒情诗通过对"情"的政治化处理,建构了"抒情"的政治学维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抒情。它的兴起、发展、转换和变形,其内涵和美学特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意志和政治意志。作为典型个案,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是对国家美学和人民美学的抒情性建构。政治抒情诗的历史意义及困境源自诗学与政治学的张力与悖谬,是中国现代性悖论的典型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抒情的政治学 贺敬之 国家美学 人民美学
下载PDF
论“敬之体”及其文学史意义
4
作者 吴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9-176,共8页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昂扬奔放,又带有明显的"颂歌"调子,是"十七年"文学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代表作,被称为"敬之体"。这种诗体往往不用比喻或者象征去设定作品主题,直接歌颂具有强烈号召性和情感内容的政治对...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昂扬奔放,又带有明显的"颂歌"调子,是"十七年"文学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代表作,被称为"敬之体"。这种诗体往往不用比喻或者象征去设定作品主题,直接歌颂具有强烈号召性和情感内容的政治对象,"小我"与"大我"近乎重合。抛开对它的褒贬,这种诗体的文学史意义就在于应和成功了的革命对一种新的美学理想的期待,为那个"颂歌"时代找到了一种恰切的艺术方式,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国家话语。不过,由于贺敬之的诗歌被充分"本质化"了,缺少"情绪上、心理上的焦躁不安、困惑和痛苦",缺少论者们可以发现的与体制游离的"缝隙",没有与革命史诗冲突的个人声音,在后革命时期的学界受到了冷遇。但贺敬之的文体建构及其美学特色是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最终完成,是这个时代美学理想的完美凝结物,它以自己的模式实现了这个时代的美学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之体” 贺敬之 政治抒情诗 “红色抒情”
下载PDF
贺敬之诗歌的“红色基因”及其当下价值
5
作者 胡功胜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3-172,192,共11页
“红色基因”是中国革命文学永葆本色的遗传因子和生命密码,充分体现了中国革命文学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红色基因”最切实的承载者和传递者,贺敬之诗歌的“红色基因”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一是信仰之忠诚,二是情感之... “红色基因”是中国革命文学永葆本色的遗传因子和生命密码,充分体现了中国革命文学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红色基因”最切实的承载者和传递者,贺敬之诗歌的“红色基因”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一是信仰之忠诚,二是情感之真挚。贺敬之的诗歌深化了中国革命诗歌的红色传统,又创造了新的高度,成为一种更纯粹更深厚的“红色基因”。文学如何传承“红色基因”,或者说文学如何书写政治,贺敬之的诗歌在新时代的文学书写中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敬之 “红色基因” 革命文学 政治抒情诗
下载PDF
何其相似两巨星——谈郭小川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趋同现象及文学史的评价
6
作者 刘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郭小川和贺敬之都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但他们的政治抒情诗非常相似,表现在它们的视野和构思都在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感情和心胸都是年青时高昂而豪迈,中年之后殷切而深沉;风格和韵味都是一样的开阔和大气。以往的文学史著作... 郭小川和贺敬之都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但他们的政治抒情诗非常相似,表现在它们的视野和构思都在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感情和心胸都是年青时高昂而豪迈,中年之后殷切而深沉;风格和韵味都是一样的开阔和大气。以往的文学史著作所说的它们各自的独特性缺乏依据,并不客观。而它们之所以如此相似,完全是由工农兵文学的规范化创作原则造成的。其所谓"大我""小我"结合,实际上只有"大我",抛弃了"小我",以致出现了创作的趋同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小川 贺敬之 政治抒情诗 趋同化 工农兵文学 创作原则 大我 小我
下载PDF
敬之体:形式和历史的和谐
7
作者 张统宣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67-69,共3页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绚丽多彩的文学星空,贺敬之的诗歌犹如一颗燃烧着的巨星,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释放着感情热力。贺敬之所独创的敬之体,不但把他自己理想主义的革命激情酣畅淋漓的抒发了出来,而且也唱出了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心声。...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绚丽多彩的文学星空,贺敬之的诗歌犹如一颗燃烧着的巨星,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释放着感情热力。贺敬之所独创的敬之体,不但把他自己理想主义的革命激情酣畅淋漓的抒发了出来,而且也唱出了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心声。他的诗歌形式和意识到的时代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之体 中国梦 意识形态形式
下载PDF
北朝《冯景之墓志》考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党斌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7,112,共6页
《冯景之墓志》于1993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县。该墓志出土之后即移藏陕西历史博物馆,拓本也十分少见。因志主之名未见文献记载,故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学界重视。今据原石拓本细考,志主冯景之即《北史》《周书》所载"冯景",墓志记... 《冯景之墓志》于1993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县。该墓志出土之后即移藏陕西历史博物馆,拓本也十分少见。因志主之名未见文献记载,故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学界重视。今据原石拓本细考,志主冯景之即《北史》《周书》所载"冯景",墓志记载与正史基本吻合,但对冯景之生平事迹叙述更为详细,可据以补史、证史。志文内容涉及北魏与南朝萧梁的征战、北魏末年的流民起义、北魏政权的分裂、东魏西魏的对立等诸多重要历史事件,本文结合正史文献和志文,对相关问题进行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景之 萧宝夤 贺拔岳 墓志
下载PDF
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时空艺术
9
作者 夏亚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3-65,共3页
本文使用叙事学中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理论的视角,对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作出新的阐释与分析,贺敬之的诗歌中的时间叙事上的特点是跨度宏阔和线性史观下的叙事,空间叙事上的特点是巨大位移下的叙事和多种形态的空间叙事,两者的完美结合... 本文使用叙事学中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理论的视角,对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作出新的阐释与分析,贺敬之的诗歌中的时间叙事上的特点是跨度宏阔和线性史观下的叙事,空间叙事上的特点是巨大位移下的叙事和多种形态的空间叙事,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得诗歌呈现出巨大的艺术张力,诗人的审美理想也由此得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敬之 诗歌 时空形式 审美理想
下载PDF
低吟短唱亦蕴豪情——从抒情短诗品味贺敬之创作情怀
10
作者 丰宗国 《济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6-18,共3页
短篇抒情诗是贯穿贺敬之整个创作过程的重要艺术形式,体现了其创作的基本特点:在题材的内容上既把握了不同时期所倡导的时代精神及价值追求,又在艺术创作形式上采用民歌手法和"楼梯式"格式将创作激情表现的一览无余。
关键词 贺敬之 抒情短诗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