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有序如何可能——何心隐道统叙事的先验法则 被引量:1
1
作者 童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98,共7页
在对儒家正统思想脉络的道统叙事中,"数"确保叙事有序,它内在于"事"的展开变化,也显现于承祧道统的次第。明代泰州学派学者何心隐的道统叙事吸收南宋理学大儒蔡沈的范数易学,"数"是人的在世体验进入叙事... 在对儒家正统思想脉络的道统叙事中,"数"确保叙事有序,它内在于"事"的展开变化,也显现于承祧道统的次第。明代泰州学派学者何心隐的道统叙事吸收南宋理学大儒蔡沈的范数易学,"数"是人的在世体验进入叙事所遵循的先验形式法则,也是哲学意义上对一切演变的量化表达图式。"数"分"奇""偶":《周易》象偶,以"二"为进阶表示稳定性和对立转化,在对立稳定中蕴含隐蔽的关联;《洪范》数奇,代表变化的绝对性和渐进性,故而连续不断的变化以"三"为进阶。叙事之所以有序,依赖于"数"在奇偶交错阵列中推进,其中太极数"九"、皇极数"五"象喻连贯叙事的价值极点或转捩点。"数"中包孕"史"或"事"渐变发展之理,契合"经"中之理"仁",是明代经史合一的重要中介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统叙事 次序 “数” 经史合一 何心隐
下载PDF
泰州学派何心隐思想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季芳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67-70,共4页
何心隐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思想家,他提倡交友,倡导建立新型讲会,希望成为一位有益于社会的大道之主。终其一生,其思想或与泰州学派的王艮等有一定差异,然其精神、风格却与泰州学派相同、相通,故被视为泰州学派中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
关键词 何心隐 侠义 大道之主
下载PDF
何心隐之死考论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文利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9-94,共6页
关于何心隐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本文所考者在于澄清相关事实,其要有三:其一,何心隐虽死于武昌狱中,然审判、定罪则在死后,由刑部主之。其二,由耿定向的两个版本的《招魂辞》及相关资料可知,耿虽于何心隐被追捕时为其辩护,然多年以后,耿... 关于何心隐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本文所考者在于澄清相关事实,其要有三:其一,何心隐虽死于武昌狱中,然审判、定罪则在死后,由刑部主之。其二,由耿定向的两个版本的《招魂辞》及相关资料可知,耿虽于何心隐被追捕时为其辩护,然多年以后,耿却以为何心隐当从明太祖"彝训",以"讲学"之名义,杀之以儆天下。其三,何心隐之最终定罪是参入妖人"曾光"案而定以"妖罪",然当时之湖广巡按御史郭思敬亦曾于其被逮后以"私立书院"奏闻其罪。所论者在于何心隐之讲学与张居正之饬讲学、毁书院之内在关联。何心隐视讲学为生命,既有张居正之饬讲学、毁书院,则何心隐终不为所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心隐 张居正 耿定向 书院 泰州学派
下载PDF
儒教改制者何心隐及其所殉孔子之教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文利 《政治思想史》 2012年第2期1-21,197,共21页
泰州学派的何心隐,作为儒教改制者,所针对的是融入国家政治制度之中的儒家传统建制。儒家、儒教之"道统",因其与现实政治之相摩相荡,而存在一紧张的关系。明嘉靖之后,此紧张关系日益尖锐。何心隐秉承其祖王心斋所论"出处... 泰州学派的何心隐,作为儒教改制者,所针对的是融入国家政治制度之中的儒家传统建制。儒家、儒教之"道统",因其与现实政治之相摩相荡,而存在一紧张的关系。明嘉靖之后,此紧张关系日益尖锐。何心隐秉承其祖王心斋所论"出处"问题,别开独立于政治建制的儒教、孔教建制之途径。其所构建的孔子之"教",在于人之普泛以孔子为所尊所亲,方能最终达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尊尊"、"亲亲",此即孔子为天下、为人间社会所施设的"仁义"之"广居正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学派 何心隐 儒教改制 政教
下载PDF
何心隐与江西民间讲会聚合堂考释
5
作者 牛秋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46,共4页
何心隐是一位天生的组织者,他所建立的聚合堂,正是仿照其师颜钧萃和会的组织办法,以宗族为基地,推行他理想中的乡村建设模式。这种合族的共同体,族中的子弟共同教养,老人则共同抚养,青年婚嫁由族中经办,共同承担赋役。何心隐把山农的萃... 何心隐是一位天生的组织者,他所建立的聚合堂,正是仿照其师颜钧萃和会的组织办法,以宗族为基地,推行他理想中的乡村建设模式。这种合族的共同体,族中的子弟共同教养,老人则共同抚养,青年婚嫁由族中经办,共同承担赋役。何心隐把山农的萃和会进一步从教育推广到经济,以实现"齐家"的理想。江西宗族势力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宗族可以作为官方势力的补充,协助明朝政府对基层民众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作为另外一种权力实体,可以使得势力范围之内的民众免遭专制权力的过分欺压,何心隐的聚合堂实际上也是一种宗族组织。何心隐的民间传统的弘扬势必与专制统治的追求相矛盾。在专制制度的统治之下,强权比公理更为有效,辩论是没有丝毫用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心隐 民间宗教 聚合堂
下载PDF
泰州学派中的教育家与殉道者——论何心隐及其思想
6
作者 蔡文锦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泰州学派传人何心隐,系明代后期教育家,是泰州学派思想的殉道人。通过对《何心隐集》及其他资料的分析,认为其哲学思想源于《洪范》,重自然天性的主体意识;政治思想上强调道德平等论,"以仁出政",从而分析出何心隐殉道的历史... 泰州学派传人何心隐,系明代后期教育家,是泰州学派思想的殉道人。通过对《何心隐集》及其他资料的分析,认为其哲学思想源于《洪范》,重自然天性的主体意识;政治思想上强调道德平等论,"以仁出政",从而分析出何心隐殉道的历史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学派 何心隐 教育家 殉道者 思想
下载PDF
何心隐理欲观论析
7
作者 陈诗师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23-25,共3页
何心隐是明代中后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平民社会改革实践家,泰州学派的杰出代表。泰州学派是阳明后学中的一支,一方面它继承了阳明之学,另一方面也被批判为是一个与王学渐行渐远的学派,其主要原因在于理欲观的冲突。何心隐在继承泰州学... 何心隐是明代中后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平民社会改革实践家,泰州学派的杰出代表。泰州学派是阳明后学中的一支,一方面它继承了阳明之学,另一方面也被批判为是一个与王学渐行渐远的学派,其主要原因在于理欲观的冲突。何心隐在继承泰州学派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较为全面的探讨,肯定“欲”存在的合理性,批判“无欲”,主张“寡欲”“育欲”“与百姓同欲”,启迪了人们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形成了其更具启蒙意义的理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心隐 泰州学派 理欲观
下载PDF
何心隐的“不落意气”之论 被引量:2
8
作者 青木隆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5,共3页
宋明理学者不例外地认为豪杰不如圣贤。何心隐倒很拥护豪杰。他同时代人当中,王畿和其它心学者最严格地批评豪杰。他们认为因豪杰心里有意气妨碍心之本体的活动,所以学者必须得扫荡自己心里的意气。何心隐认为圣贤的意气和豪杰的意气没... 宋明理学者不例外地认为豪杰不如圣贤。何心隐倒很拥护豪杰。他同时代人当中,王畿和其它心学者最严格地批评豪杰。他们认为因豪杰心里有意气妨碍心之本体的活动,所以学者必须得扫荡自己心里的意气。何心隐认为圣贤的意气和豪杰的意气没有道德价值上的差别。他很拥护个人有意志采取主体行动,歌颂个人行动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心隐 王畿 意气 心学
下载PDF
浅析何心隐的“寡欲”说
9
作者 马庆玲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何心隐在伦理领域提出"寡欲"说。何心隐的"寡欲"说提倡节制欲望,提倡个人欲望的满足要受社会规范的制约,表现出与传统儒学思想的相通之处,但更多地体现出与传统"寡欲"说的区别。何心隐的"寡欲"... 何心隐在伦理领域提出"寡欲"说。何心隐的"寡欲"说提倡节制欲望,提倡个人欲望的满足要受社会规范的制约,表现出与传统儒学思想的相通之处,但更多地体现出与传统"寡欲"说的区别。何心隐的"寡欲"说,其理论主旨在于坚决反对"无欲",通过对欲的内涵的新解,何心隐明确了"欲"的正当性和天然合理性,提倡"育欲"即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普通民众的各种欲求,反对统治者对社会财富的垄断,表达出新兴市民阶层对物质利益和平等地位的渴求,反映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对旧的社会秩序和传统道德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心隐 寡欲 聚合育欲
下载PDF
论何心隐的政治思想
10
作者 刘海英 《新余高专学报》 2005年第4期45-47,共3页
自王艮开创泰州学派以来,其学术命脉还是内圣外王之道,何心隐作为该学派的三传弟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泰州学派的思想推向了较高的阶段。他的政治思想就是继孔孟之道,建立以师友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在社会实行完全平等的理想主义,这... 自王艮开创泰州学派以来,其学术命脉还是内圣外王之道,何心隐作为该学派的三传弟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泰州学派的思想推向了较高的阶段。他的政治思想就是继孔孟之道,建立以师友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在社会实行完全平等的理想主义,这些反映了以何心隐为代表的明代的平民思想家要求改变社会现状,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心隐 政治思想 师友 孔盂之道
下载PDF
何心隐思想与实践对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的启示
11
作者 张春楼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5-30,共6页
何心隐积极传承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百姓日用即道”之学,构建“和”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倡导人应“尽性节欲”,主张君主圣贤与民同欲,抬升朋友之伦,直击“爱有差等”成见;创建“聚和堂”,创造性推行中国式乌托邦思想试验,落实“聚和”精... 何心隐积极传承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百姓日用即道”之学,构建“和”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倡导人应“尽性节欲”,主张君主圣贤与民同欲,抬升朋友之伦,直击“爱有差等”成见;创建“聚和堂”,创造性推行中国式乌托邦思想试验,落实“聚和”精神,贯彻“原学原讲”理念,实施社会变革。聚和思想内涵丰富,是集聚平等性、开放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实践性特征的集成创新。何心隐理论与实践对当代中国乡村治理蕴含着积极而深刻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心隐 聚和思想 聚和堂 乡村治理 再创造
下载PDF
“我不杀伯仁”——何心隐死因探析
12
作者 杨惠云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3-87,共5页
关于泰州学派何心隐之死,其与张居正的思想冲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早已埋下了何心隐之死的伏笔,故张居正虽未杀何心隐,何心隐却因他而死。但究其根本,何心隐之死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其自身:迥异于时代的思想使其树敌较多,为人... 关于泰州学派何心隐之死,其与张居正的思想冲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早已埋下了何心隐之死的伏笔,故张居正虽未杀何心隐,何心隐却因他而死。但究其根本,何心隐之死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其自身:迥异于时代的思想使其树敌较多,为人又不够"聪明",所作所为引起了封建统治集团的恐慌和反感,最终将自己推入死亡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心隐 死因 泰州学派 讲学 张居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