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北缘马元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及S-Pb-He-Ar-C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高永宝 李侃 +3 位作者 钱兵 李文渊 郑敏昌 ChenGuang ZHANG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1-263,共13页
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碑坝隆起翼部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围岩蚀变很弱。矿石中硫化物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中粗粒晶质结构,充填于白云岩角砾间。闪锌矿富集Cd、Ge... 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碑坝隆起翼部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围岩蚀变很弱。矿石中硫化物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中粗粒晶质结构,充填于白云岩角砾间。闪锌矿富集Cd、Ge、Ag,贫In、Tl、Se,Ga/In为6~132,Ge/In多>1000,成矿温度以中-低温为主。金属硫化物ε^(34)S值相对集中,为12.9‰~19.4‰,平均为17.4‰,来自于海相硫酸盐的还原。铅同位素组成稳定,^(206)Pb/^(204)Pb为17.858~17.918:^(207)Pb/^(204)Pb为15.603~15.694;^(208)Pb/^(204)Pb为37.756~38.046,具有造山带和上地壳铅的特征,震旦系可能提供了金属成矿物质。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He/~4He为0.03Ra^1.05Ra,^(40)Ar/^(36)Ar为326.1~765.1,^(38)Ar/^(36)Ar为0.183~0.204,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地壳流体和饱和大气水(大气降水或海水)的混合。闪锌矿内流体包裹体挥发分δ^(13)C_(CH_4)值为-36.01‰^-28.80‰,δ^(13)C_(C_2H_6)值为-27.72‰^-22.44‰,δ^(13)C_(CO_2)值为-23.24‰^-9.68‰,表明有机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石英、方解石的H-O同位素结果表明具有海水和有机水混合的特征。可见,成矿流体具有两种流体混合的特征,一为蒸发海水与围岩反应所形成的盆地卤水,二为有机流体。推测矿区可能存在一个古油气藏,由于TSR生成一高硫气藏,为区内还原性有机流体的主要来源。当富含Pb、Zn等成矿物质的成矿流体运移至富含CH_4和H_2S的还原性流体的矿区角砾岩带时,两种流体混合,Pb、Zn等遇到H_2S发生反应而沉淀成矿,并伴生热液白云石等,形成了马元铅锌矿床。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马元矿床属MVT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微量元素 S-Pb-he-ar-c同位素 马元铅锌矿床 扬子北缘
下载PDF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H-O-He-Ar-C-S-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晓锋 赵延朋 +4 位作者 张青伟 董爱国 胡乔帆 白令安 吴继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6-492,共17页
老挝班康姆矿床是近年来在琅勃拉邦-黎府成矿带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铜金矿床。该矿床矽卡岩与矿体主要赋存在安山岩中且缺乏矽卡岩分带,与典型矽卡岩矿床的地质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厘清班康姆铜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及矿... 老挝班康姆矿床是近年来在琅勃拉邦-黎府成矿带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铜金矿床。该矿床矽卡岩与矿体主要赋存在安山岩中且缺乏矽卡岩分带,与典型矽卡岩矿床的地质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厘清班康姆铜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机制是后续开展琅勃拉邦-黎府成矿带大型铜金矿床找矿勘探的基础。该矿床矿化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δD分布于-110‰~-90‰,δ^(18)O分布于-1.5‰~7.1‰,其中低δD的样品具有相对高的δ^(18)O值;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为0.41~3.43Ra(大部分<1Ra),^(40)Ar/^(36)Ar为314.8~362.4。H-O及He-Ar同位素结果表明,班康姆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流体(至少部分来自地幔)与低δD的大气雨水的混合,雨水占更大的比例,且某些矿化流体的雨水端元在混合前经历了明显的水岩作用。除一件样品(BK64)的黄铁矿具有高的δ^(34)S(8.1‰)外,其余硫化物的δ^(34)S分布于-0.9‰~1.5‰,位于地幔硫的范围。共生硫化物对的硫同位素平衡分馏计算以及动力学分馏不支持高δ^(34)S(8.1‰)黄铁矿的硫来自从热液流体,可能来自围岩。热液方解石的δ^(13)C范围为-3.1‰~2.5‰,δ^(18)O变化于26.0‰~28.4‰,指示其碳来自矿区灰岩,而灰岩的溶解为热液摄取围岩的重硫提供了可能。矿石黄铁矿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7.9284~18.7756;^(207)Pb/^(204)Pb:15.5336~15.6651;^(208)Pb/^(204)Pb:37.9125~38.8090)位于黎府褶皱带和长山褶皱带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大陆弧岩浆岩的Pb同位素范围,介于印支地块玄武岩和泰国-老挝S-型花岗岩及相关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之间,指示班康姆矿床的Pb来自壳幔混合源。本文S-Pb-He-Ar同位素结果及区域Cu-Au成矿过程的岩石地化研究,表明班康姆矿床Cu、Au主要来自地幔。与典型矽卡岩Cu-Au矿床的S-Pb-H-O同位素及矽卡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盐度特征的对比,结合前人的火山气热液交代火山岩形成矽卡岩的实验结果,认为班康姆矽卡岩型Cu-Au矿床的形成机制为深部出溶的气相为主的含矿岩浆流体沿断裂上升到浅部交代安山岩或大理岩并经历了流体混合、沸腾及矿石沉淀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铜金矿床 H-O-he-ar-c-S-Pb同位素 琅勃拉邦-黎府成矿带 老挝班康姆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探讨:来自氦氩碳氢氧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5
3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1 位作者 刘显凡 周玉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20,共7页
近年来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使得多龙矿集区在地质界里家喻户晓。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多不杂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 近年来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使得多龙矿集区在地质界里家喻户晓。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多不杂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复杂性。稀有气体同位素长期以来多用于示踪陨石成因、大洋岩石圈地幔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矿热液中的碳、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常用于分析流体性质及来源等。在此基础上,本次研究补充分析了成矿流体的氦氩同位素组成和碳氢氧同位素组成,指出了前人在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机制认识中存在的问题,解释了含矿母岩具有壳幔混染特征的原因,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成矿动力主要来自深部地质过程,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氩同位素 碳氢氧同位素 成矿流体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Helium,Argon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Spring Gases in the Hainan Island,China 被引量:7
4
作者 XU Sheng ZHENG Guodong XU Yongch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515-1523,共9页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have been measured for N2-He-rich bubbling gases discharging from hot springs in the Hainan Island, Southern China. Observed 3He/4He ratios (0.1-1.3 RA) indicate the occurrence of ...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have been measured for N2-He-rich bubbling gases discharging from hot springs in the Hainan Island, Southern China. Observed 3He/4He ratios (0.1-1.3 RA) indicate the occurrence of a mantle component throughout the island, which has been highly diluted by a crustal radiogenic 4He component. The occurrence of mantle-derived helium is high in the northern island (12%-16% of total He) and gradually decreases towards southern coast (1%-3% of total He). Such a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most likely controlled by the Pleocene-Quaternary volcanic activities in the northern island and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along the deep major faults. The 4~Ar/36Ar and N2/Ar ratios suggest that N2 and Ar of the hot spring gases are mostly meteoric. Although 13C values of CO2 (-20%0 to -27%0) with low concentr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biogenic origin, the combination of SHe/4He and 51SCco2 suggests a two end-member mixing of mantle and crustal components with CO2/3He ratios of 2x 109 and 8 1011,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low CO2/3He ratios (1- 22106) can not be ascribed in terms of the simple mixing but has to be explained by the addition of radiogenic 4He and loss of CO2 by calcite precipitation in the hydrothermal system, which is most likely controlled by the degree of gas-water-rock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c isotopes mantle-derived He hot spring gas Hainan Island
下载PDF
相山云际矿床铀成矿流体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峰 林锦荣 +1 位作者 胡志华 王勇剑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9-13,19,共6页
通过对相山矿田云际矿床成矿期脉石矿物方解石C、O同位素及其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测试研究,探讨了矿床铀成矿流体来源。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方解石的δ^(13)C_(V-PDB)和δ^(18)O_(V-SMOW)值分别为-9.4‰^-3.1‰和4.7‰~15.4‰,成... 通过对相山矿田云际矿床成矿期脉石矿物方解石C、O同位素及其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测试研究,探讨了矿床铀成矿流体来源。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方解石的δ^(13)C_(V-PDB)和δ^(18)O_(V-SMOW)值分别为-9.4‰^-3.1‰和4.7‰~15.4‰,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地幔;方解石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值为0.061 5~0.376 0 Ra,明显高于地壳特征值(0.01~0.05 Ra),显示出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混合特征;^(40)Ar/^(36)Ar值为314.4~334.1,略高于大气Ar的同位素组成(^(40)Ar/^(36)Ar=295.5),说明成矿流体中存在大气降水成分,并有地幔Ar的加入。综合分析认为云际矿床铀成矿流体为深源成因,其来源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同位素 HE-AR同位素 壳幔混合 深源成因 云际矿床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争光金矿床成因探讨:来自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3
6
作者 车合伟 周振华 +2 位作者 马星华 欧阳荷根 刘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9-558,共20页
争光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是多宝山矿集区内的一个重要矿床。文章通过流体包裹体和C_H_O_He_Ar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对该矿床成矿流体和矿床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矿床成矿作用可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石英_黄铁矿阶段... 争光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是多宝山矿集区内的一个重要矿床。文章通过流体包裹体和C_H_O_He_Ar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对该矿床成矿流体和矿床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矿床成矿作用可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石英_黄铁矿阶段(成矿前阶段)、石英_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方解石_(石英)_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和方解石阶段(成矿后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争光金矿床主要发育富液相流体包裹体。石英_黄铁矿阶段、方解石_(石英)_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介于116~243℃(集中于150~170℃)、129~294℃(集中于140~160℃)和130~155℃(集中于130~150℃);w(NaCleq)分别介于0.9%~10.1%、1.2%~13.8%和2.7%~8.7%。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相对还原的特征,属H_2O_Na Cl体系。石英_黄铁矿阶段成矿流体的δD和δ18O分别为-127‰^-110‰和-5.9‰~0.6‰,蚀变围岩的δD值和δ18O值分别为-118‰^-108‰和6.3‰~7.9‰。方解石_(石英)_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方解石阶段方解石的δ^(13)C分别为-5.3‰^-2.0‰和-2.9‰^-2.2‰,δ18O分别为7.7‰~9.3‰和9.9‰~13.5‰。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40)Ar/^(36)Ar和^(40)Ar*/4He比值分别为1.75~3.06 Ra、683~1295和0.30~0.63。综合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组成,认为成矿早阶段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与围岩发生水_岩反应后的演化水。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变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水,但仍以大气降水为主导。成矿流体与贫H_2S的流体混合和硫化物沉淀的共同作用可能是该矿床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C_H_O_He_Ar同位素 水_岩反应 争光金矿床 大兴安岭
下载PDF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睡眠状况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陆 马燕兰 +2 位作者 王晓玲 董娜 冯晓棠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简称突聋)患者睡眠状况与其预后包括听力学和主观症状改善程度的相关关系,为临床保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98例病程3~30d的突聋患者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 目的探讨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简称突聋)患者睡眠状况与其预后包括听力学和主观症状改善程度的相关关系,为临床保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98例病程3~30d的突聋患者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睡眠状况和主观症状(耳鸣和耳闷堵感)改善情况,通过调查病历收集患者的听力学改善情况,从而综合评估患者的预后信息。结果突聋患者的睡眠状况与听力学改善程度存在趋势相关性(P=0.001),呈现正相关,不同睡眠程度与听力学改善程度存在直线关系趋势。突聋患者的睡眠状况与耳鸣改善程度不存在趋势相关性(P=0.441)。但PSQI<4分的突聋患者耳鸣改善总有效率为87.5%,PSQI>12分的突聋患者耳鸣改善总有效率为33.3%,突聋患者耳闷堵感治疗总有效率92.3%,突聋患者不同睡眠状况与治疗后耳闷堵感改善情况存在趋势相关性(P=0.000),出院时仅5例仍有耳闷堵感,其中4例集中在PSQI>12分的患者中。结论突聋患者的睡眠状况对患者发病后4周内的治疗效果包括听力学和主观症状改善程度有影响,良好睡眠状况有助改善突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睡眠状况 预后
下载PDF
桂西隆或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与C-H-O-He-Ar同位素对成矿流体来源的制约
8
作者 安鹏 陈懋弘 +2 位作者 孔志岗 陈港 王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7-926,共20页
广西隆或金矿床位于右江盆地隆或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为一产于C/D不整合面上的层状卡林型矿床。为了查明隆或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探讨矿床成因,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 广西隆或金矿床位于右江盆地隆或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为一产于C/D不整合面上的层状卡林型矿床。为了查明隆或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探讨矿床成因,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及C-H-O-He-Ar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结果显示,石英、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有少量CO_(2)三相包裹体。其中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0.4~282.6℃,盐度w(NaCleq)集中在2.57%~8.41%,密度为0.774~0.938 g/cm^(3);方解石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178.5~237℃,盐度w(NaCleq)集中在2.9%~7.17%,密度为0.845~0.935 g/cm^(3),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通过计算得出成矿流体的成矿压力为45.83~74.17 MPa,成矿深度为1.611~2.472 km。石英的δ^(18)OV-SMOW值为25.5‰~28.7‰,对应的δ^(18)O_(H2O)为14.10‰~17.18‰,δD_(V-SMOW)值为-79‰~-51‰,两个阶段石英H、O同位素投点虽位于变质水区域及附近,但Ⅱ阶段石英具有向岩浆水漂移的趋势。方解石的δ^(13)CPDB集中在-6.5‰~-4.6‰,δ^(18)OV-SMOW分布在19.9‰~21.1‰,其投点靠近海相碳酸盐岩区域,表明方解石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石英包裹体中3 He/4 He的值为0.351~0.744 Ra,位于地幔氦和地壳氦之间,幔源He(%)值为5.11%~11.17%,说明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方解石中3 He/4 He值为0.038~0.073 Ra,位于地壳氦附近。石英、方解石的40Ar/36Ar值为303.1~436.4,经计算得成矿流体中大气40Ar贡献介于67.71%~97.49%,表明了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并且有大量大气水的参与。综上分析,文章推测隆或金矿床中原始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岩浆流体,原始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盆地建造水发生混合,形成了多流体混合的成矿流体,并且随着成矿的进行,大量的大气降水或地下水的渗入。结合构造环境、矿化蚀变等特征,文章认为隆或金矿床为中低温低压浅成热液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He-Ar同位素 矿床成因 隆或金矿 桂西孤立台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