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碟子总黄酮影响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高丽华 孙玉艳 杨然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苦碟子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owthistleleaf ixeris seedling,TF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 目的探讨苦碟子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owthistleleaf ixeris seedling,TF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TFS低剂量组(5 mg·kg^(-1)·d^(-1))、TFS高剂量组(10 mg·kg^(-1)·d^(-1))和辅酶Q 10组(30 mg·kg^(-1)·d^(-1)),每组15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计算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体质量(body mass,BM)值;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的水平和肌酸激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的活性;检测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检测心肌组织中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AMPK(p-AMPK)、叉头框蛋白O1(fork head box protein O1,FOXO1)和磷酸化FOXO1(p-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MI大鼠模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M/BM值升高,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最大增率(maximum rate of increase of 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pressure,+dp/dt max)及左心室压最大减率(maximum decrease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pressure,-dp/dt max)均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升高(P<0.05),心肌组织有明显大范围白色梗死灶,心肌细胞连接松散,排列紊乱,间质炎性渗出较多,血清LDH、TnT水平和CK-MB活性升高,心肌组织中IL-6、TNF-α和MDA的含量增加,SOD及GSH-Px的活性降低,且p-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AMPK和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3个给药组大鼠的LVM/BM值降低,LVSP、+dp/dt max和-dp/dt max均升高,LVEDP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缩小,病理组织结构逐渐改善,血清LDH、TnT水平和CK-MB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中IL-6、TNF-α和MDA含量减少,SOD和GSH-Px活性升高,且p-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AMPK和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对MI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效果逐渐增强(P<0.05)。结论TFS可改善模型大鼠心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FOXO1轴、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总黄酮 心肌梗死 心功能 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叉头框蛋白O1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标志物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吕永楠 任玮 +1 位作者 陈晶晶 李晓艳 《微循环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17-01-2017-0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17-01-2017-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AMI患者80例(AMI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HISCL-5000型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浆TM、TAT、PIC和t-PAIC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血栓标志物对AMI的诊断效能。结果:AMI组TM、TAT、t-PAIC和P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TM(11.41±0.42vs 7.18±0.24)IU/ml,TAT(8.76±2.97vs 1.95±0.11)ng/ml,t-PAIC(12.95±0.69vs 3.49±0.19)ng/ml,PIC(1.18±0.17vs 0.37±0.02)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M、TAT、t-PAIC和PIC对AMI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以t-PAIC和PIC诊断价值最高。结论:AMI患者TM、TAT、t-PAIC和PIC水平均升高,特别是t-PAIC和PIC水平,对早期AMI患者诊断均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附7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解基严 王京生 +4 位作者 刘传绶 王新生 陈生龙 林新技 漆一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提高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救治水平。方法:分析1990年4月~1994年12月收治7例AMI后VSR资料。结果:AMI后VSR的发生率为1.4%(7/502),7例中24h内死亡3例,4... 目的:提高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救治水平。方法:分析1990年4月~1994年12月收治7例AMI后VSR资料。结果:AMI后VSR的发生率为1.4%(7/502),7例中24h内死亡3例,4例拟行外科手术,其中2例在术前死亡;2例行室间隔修补、室壁瘤切除及冠状血管重建术,术后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随访3a,心功能I级。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资料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应根据血液动力学状态决定治疗方案或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并发症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附6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京生 陈彧 +4 位作者 刘传绶 解基严 王新生 陈生龙 漆一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62-564,共3页
目的:总结6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6 例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病人,术前均经右心漂浮导管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维持循环。其中5 例在穿孔后10 h~... 目的:总结6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6 例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病人,术前均经右心漂浮导管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维持循环。其中5 例在穿孔后10 h~4 周内手术,另1 例在穿孔后3 个月手术。术中心肌保护选择冷晶体停跳液5 例,低温室颤1 例。修补穿孔采用左室入路5 例,右房入路1 例,合并室壁瘤切除5 例,冠状动脉搭桥5 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分别为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术后随访2 月~7 年,死亡2 例,其中1 例为穿孔再通。其余2 例心功能满意。结论:(1) 室间隔穿孔多由前降支完全阻塞引起,穿孔常常发生于心肌梗死后2 ~4 d,并常常合并室壁瘤;(2)由于病情较危重,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穿孔2 周以上修补穿孔者比较容易;(3) 合并室壁瘤和冠状动脉病变应积极处理;(4) 加强心肌保护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并发症 室间隔穿孔 心脏外科手术 AMI
下载PDF
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翔 李本富 喻德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6-958,共3页
目的观察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对于健康人和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确诊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由两位不知情... 目的观察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对于健康人和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确诊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由两位不知情的资深电生理医生进行分析诊断。而后由观察者将两种体表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的结果、以及健康人的结果相对照,分别计算出两种导联系统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符合率和假阳性率,并作!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实验包括由全国12家大医院提供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和健康人68例。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率为93.8%(30/32)、假阳性率13.2%(9/68);而头胸导联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为100%(32/32)、假阳性率0%(0/32)。头胸导联诊断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符合率高于常规导联,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导联,且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以其较低的假阳性率而优于常规导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 头胸导联心电图 常规导联心电图 定位诊断 诊断符合率 心肌梗死患者 经冠状动脉造影 假阳性率
下载PDF
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本富 周翔 喻德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9-91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对于正常人和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由两位不知情的资深电生理医生进行...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对于正常人和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由两位不知情的资深电生理医生进行分析诊断.而后由观察者将两种体表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的结果、以及正常人的结果相对照,分别计算出两种导联系统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阳性率,并作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实验包括由全国十二家大医院提供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48例和正常人52例.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率为93.7%(42/48)、假阳性率为19.2%(10/52);而头胸导联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为97.9%(44/48)、假阳性率为0(0/52).头胸导联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准确率高于常规导联,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导联,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以其较低的假阳性率而优于常规导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胸导联 常规导联 心电描记术 急性病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血液纤溶系统分子标记物与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于贵杰 韩虹 +1 位作者 刘金荣 刘宁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监测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中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改变,预防出血和再灌注失败。方法:用单克隆抗体乳胶凝集法测定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D-二聚体含量,同时监测PT、FIB、PIG、a_2-APL、AT-Ⅲ等凝... 目的:监测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中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改变,预防出血和再灌注失败。方法:用单克隆抗体乳胶凝集法测定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D-二聚体含量,同时监测PT、FIB、PIG、a_2-APL、AT-Ⅲ等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改变。结果:D-二聚体含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其增高持续的时间、FIB、PLG、a_2-APL在溶栓治疗后极明显下降的时间和冠脉再通的时间相吻合。结论:上述指标对溶栓治疗的监测和预后的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
下载PDF
凝血和纤溶系统多参数测定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中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于贵杰 韩红 +3 位作者 刘金荣 王秀梅 刘宁 张朝红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460-462,共3页
应用免疫比浊和发色底物法测定15例AMI患者血浆中的AT-Ⅲ、PLG、α-APL、PT、PA、FIB。结果显示:AMI患者AT-Ⅲ为86.40±30.40与对照组109.80±14.80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应用免疫比浊和发色底物法测定15例AMI患者血浆中的AT-Ⅲ、PLG、α-APL、PT、PA、FIB。结果显示:AMI患者AT-Ⅲ为86.40±30.40与对照组109.80±14.80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溶栓前、后PT、PA、FJB、PLG、α2-APL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上述指标可作为AMI辅助诊断、溶栓治疗监护和预防出血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溶栓疗法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下载PDF
特殊情况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9
作者 王京生 陈 +5 位作者 刘传绶 解基严 王新生 陈生龙 张坚 徐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64-165,共2页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介入性治疗失败病例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个病例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这些资料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及左室室壁瘤3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再狭窄1例,冠状动脉支架失败1...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介入性治疗失败病例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个病例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这些资料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及左室室壁瘤3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再狭窄1例,冠状动脉支架失败1例,激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瘤1例,合并主动脉瓣替换术1例。结果:室壁瘤切除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术后早期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另1例死于2个月后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介入性治疗失败的病例应尽早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肌梗死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采用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心电图定位诊断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颖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及健康人,分别采用常规12导联和头胸导联对其进行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比较。方法选取心内科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36例和健康人52例,分别应用常规12导联和头胸导联心电图进行同步记录,后参照冠状动脉造... 目的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及健康人,分别采用常规12导联和头胸导联对其进行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比较。方法选取心内科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36例和健康人52例,分别应用常规12导联和头胸导联心电图进行同步记录,后参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结果对两份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经计算得出两种导联的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诊断的确诊率和假阳性率,应用χ2检验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36例患者中,32例可确诊,确诊率为88.8%;对52例健康人做出了7例假阳性诊断,假阳性率为13.4%;头胸导联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有35例可确诊,确诊率为97.22%,对52例健康人做出了2例假阳性诊断,假阳性率为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头胸导联优于常规12导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头胸导联心电图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在心肌梗塞后病人中的预后意义
11
作者 杨永久 邓南伟 《铁道医学》 1993年第6期327-328,共2页
本文对78例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了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和追踪随访。结果显示:78例心肌梗塞中22例晚电位(LP)阳性(28.2%)与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非常密切的22例中有4例(18.2%)发生了室性心律失常事件。而LP阴性的56例中无1人发生室性心... 本文对78例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了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和追踪随访。结果显示:78例心肌梗塞中22例晚电位(LP)阳性(28.2%)与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非常密切的22例中有4例(18.2%)发生了室性心律失常事件。而LP阴性的56例中无1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P<0.025)。说明LP在识别心肌梗塞后对有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高危病人中。提供了有用的预后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室晚电位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