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与小肠相表里”探讨温阳散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3
1
作者 龙丹 毛晨晗 朱莹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9期1394-1397,共4页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心与小肠表里相依,生理相关,病理相及。近年来亦有学者根据肠道微生态与心脏之间的双向信号传递提出了“肠心轴”学说。本文从“心与小肠相表里”角度出发,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除涉及肝脾肾等脏之外,还与心主一身...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心与小肠表里相依,生理相关,病理相及。近年来亦有学者根据肠道微生态与心脏之间的双向信号传递提出了“肠心轴”学说。本文从“心与小肠相表里”角度出发,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除涉及肝脾肾等脏之外,还与心主一身之阳、心主血脉功能失司密切相关,心阳不足,寒移肠腑,瘀血阻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病机,提出温阳散瘀之治疗大法,以温通阳气固其本,审证查因,灵活选用通络、解郁、化痰诸法以祛瘀,虚瘀并治,攻补兼施,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心与小肠相表里 温阳散瘀 脏腑
下载PDF
邱健主任从心小肠藏象系统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连勇 邱健(指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5期I0052-I0054,共3页
邱健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5年,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有独到的见解,认为IBS-D的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和(或)后天失养、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其发病关键在于心小肠藏象系统功能紊乱,心阳不足,不能温煦小肠,小肠泌... 邱健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5年,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有独到的见解,认为IBS-D的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和(或)后天失养、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其发病关键在于心小肠藏象系统功能紊乱,心阳不足,不能温煦小肠,小肠泌别清浊失司而发为泄泻,以“桂枝荔芝汤”为基础方论治此病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邱健 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 心小肠藏象 临床经验 泄泻
下载PDF
运用证素理论探讨从心小肠藏象系统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必要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邱健 李连勇 +1 位作者 叶凡 许赋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534-538,共5页
目的:运用证素理论证实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发病与心小肠藏象系统密切相关及心小肠藏象系统致病病机主要表现为心阳不足,从而为从心小肠藏象系统论治IBS-D这一治疗思路提供直观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120例IBS-... 目的:运用证素理论证实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发病与心小肠藏象系统密切相关及心小肠藏象系统致病病机主要表现为心阳不足,从而为从心小肠藏象系统论治IBS-D这一治疗思路提供直观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120例IBS-D患者进行四诊信息的采集,将相关四诊信息录入证素分析软件得出病位和病性证素积分,提取主要病位小肠证素组,运用SPSS软件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以探讨病位小肠与心等其他病位证素的相关性,若病位证素小肠与心两者具有相关性,则从小肠证素组中提取出心证素组,再运用SPSS软件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以探讨病位心与病性证素的相关性。结果:120例IBS-D患者的常见病位证素出现的频数从高往低的分布情况:小肠>脾>肝>心>大肠>胆>肾>胃>心神;病性证素出现的频数从高往低的分布情况:阳虚>气虚>湿>气滞>痰>寒>血虚>血瘀>阴虚>热;从120例IBS-D患者中提取主要病位小肠证素组(112例),病位小肠与心等其他病位证素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肝>大肠>心,表明小肠与脾、肝、大肠、心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与胃、胆、肾、心神不存在相关性(P>0.05);从112例小肠证素组IBS-D患者中提取病位心证素组(90例),病位心与病性证素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阳虚>痰>湿>气虚>气滞,表明心与阳虚、痰、湿、气虚、气滞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与血瘀、阴虚、血虚、寒、热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IBS-D的发病关键在于心小肠藏象系统功能失常,病机为心阳不足,小肠失于温煦,泌别清浊失司,并与脾、肝、大肠等脏腑密切相关,临床属虚实夹杂病证,并多见虚多实少,郁而化热,为寒多热少,标实可兼见痰、湿、气滞、湿热、食滞、寒凝、血瘀等,而主体病证在心小肠藏象系统,说明了从心小肠藏象系统论治IBS-D是有必要的,可行的,有效的,提供了直观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证素 心小肠藏象系统 心阳不足 理论依据
下载PDF
从胚胎早期细胞基因表达谱分析心与小肠相表里内涵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声 杨国旺 王笑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966-4969,共4页
目的:比较胚胎发育早期"心"与"肾"实质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相似性,再结合之后的相关生理病理实验研究,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实质内涵提供依据。方法:分离胚胎发育早期心与肾组织实质细胞,提取总RNA,扩增染色... 目的:比较胚胎发育早期"心"与"肾"实质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相似性,再结合之后的相关生理病理实验研究,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实质内涵提供依据。方法:分离胚胎发育早期心与肾组织实质细胞,提取总RNA,扩增染色后,与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杂交,对其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和比较,利用生物信息技术挑选同源表达基因,进一步对同源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信号通路(pathway)分析;以q 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在胚胎早期两者实质细胞基因表达相似;GO分析表明与细胞生物过程相关的表达基因符合率为15%,其中比例较高的有生物调节、细胞分化、细胞周期等;细胞分子功能表达基因符合率为33%,其中比例较高的包括转移酶活性、激酶活性和酶调节活性;细胞组分表达基因符合率为66%,比例较高的为非膜结合细胞器、胞外区等;pathway分析显示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wnt通路有明显相似性。q 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胚胎发育早期,"心"与"肾"实质细胞在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明显相似性,且主要体现在形态发育上,心与小肠相表里"更有可能为心肾相关,丰富了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小肠 基因表达谱 脏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